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在大港油田浅海区进行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试验的情况。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OBC采集设备和OBC资料处理系统(OBCDPS1.0)具备了在浅海区进行二维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能力,经过转换波的激发与接收、高精度静校正等针对性资料采集、处理方法研究,这套系统也能在作为水陆过渡带的滩浅海地区的多波地震勘探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地区一直是地震勘探攻克的难点,主要原因是黄土层较厚、干燥松散,潜水位较深,地震波被强烈的吸收衰减,激发和接收条件极差,难以获得信噪比较高的地震剖面,达不到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通过在山西河东煤田石楼普查区采用避开巨厚黄土层,沿沟谷布设炮、检波点弯线地震方案,不但获得质量较高的地震剖面,达到地震勘探的效果,而且提高施工效率节约了勘探成本,但是弯线地震勘探受沟谷走向及弯曲程度影响,造成地下共反射点离散,影响剖面叠加效果,易产生地质假象,为保证地震剖面的真实性,需从采集和处理2方面控制炮、检波点的分散范围。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下的实现方法。以东亚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为例,在GIS平台下,利用GIS的图层叠加和拼接、空间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功能,编制了东亚地区地震构造图,划分了该区的潜在震源区,并得到了各潜在震源区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在此基础上,按1°×1°计算和分析了东亚地区未来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峰值地面加速度。  相似文献   

4.
由于页岩气埋藏深,地质构造复杂,数据采集接收排列大,对勘探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优化采集参数对取得高质量的勘探效果和降低成本尤为重要。在内蒙古索伦-林西地区油气勘探中,利用现场处理系统以及克朗等专业软件,以地表地层岩性为标准对所有试验进行了系统分析,从而确定了适合该区的采集参数和激发因素,取得了满意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南堡凹陷高南斜坡带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利用井震结合划分三级及四级层序;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采用叠后地震技术,对东营组三段地层做薄层瞬时地震属性,进而进行扇体和富砂区识别,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规律;结合岩石物性资料,预测优质储层发育区域.东三下段发育3个主扇体,凹陷中部、东部扇体持续发育,凹陷西部扇体萎缩;沉积中心整体向西部迁移,河口坝规模呈现了“小-大-小”的发育过程,沿河道呈串珠状分布.东三上段发育4个主扇体,凹陷西部扇体发育,凹陷东部扇体萎缩,凹陷中部扇体经历了“分支-再合并”过程;沉积中心向东部迁移,河口坝前期规模保持稳定,连片分布,后期规模变小,呈串珠状分布.研究区扇体可分为弓形、朵状、长条状、鸟足状4类,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为优质储层.东三下段有利区带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东部地区,存在2个优质区,独立分布;东三上段有利区带主要发育于研究区中西部地区,存在3个优质区,连片分布.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对储集层的发育及分布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为阐明岩溶古地貌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并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域,根据收集的工区内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采用了寒武系底-沧浪 铺 组 顶 的“印 模 厚 度”同 时 依 据地层厚度的组合关系来准确地恢复震旦系灯四段的岩溶古地貌,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以及岩溶洼地3个地貌单元,根据恢复的灯四段的岩溶古地貌发现研究区西部发育岩溶洼地,中部发育岩溶斜坡,而东部发育岩溶高地,灯四段整体地貌形态特征为西部凹、中部高、东部低;同时发现具有优质储层的岩溶斜坡为油气最主要的储集 区,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巴音都兰凹陷巴66扇体的成因类型和特征,利用岩心、岩石薄片、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其沉积特征、控制因素、沉积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表明,巴66扇体为间歇性洪流经短距离搬运后快速沉积而成的扇三角洲,扇体水动力以重力驱动为主导,平面延伸短,内部分异差,整体呈朵状,具有“小平原-大前缘”的相带特点。扇体主要特征为: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以杂乱块状砂砾岩为典型岩相;测井曲线具有高幅、齿化、多突变接触等形态特征;地震相包含乱岗状、前积状、席状等类型,并据此划分出平原,前缘(近、中、远端),前三角洲或湖相等相带。综合分析认为斜坡带之所以发育扇三角洲主要受凹陷背景环境、古地貌控制:①隆起物源、盆窄(无宽缓斜坡)、湖阔等背景条件保证了物源供给以及短距离搬运的条件;②凹槽古地貌提供了砂体发育空间,坡折带改变了坡度,分割了可容纳空间并控制了相带分布,水下低凸起影响了扇体平面形态展布,最终构建了巴66扇体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梧南金矿区地质背景和矿床原生晕研究为基础,以4号勘探线为代表区段,采集4个钻孔的193件地球化学样品进行金、银、砷、锑、汞、铜、铅、锌、铋、钼10项元素的测试分析和资料整理、统计制图等,对元素组合及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金与尾部元素呈正相关,与前缘元素呈负相关。首次建立了该矿床的原生晕分带,从前缘到尾部为:金-铋-铜-钼-汞-锑-银-砷-铅-锌,从而确定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叠加模型:上部矿体的尾晕与下部矿体的前缘晕叠加到一起,形成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原生晕叠加形态。  相似文献   

9.
瑞雷面波勘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瑞雷面波勘探发展的历史,剖析了面波频散曲线正反演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出在石油和煤炭反射地震中,应从剔除面波转变为利用面波,并借助现有石油“大炮”反射地震资料中“有害的”瑞雷面波提取浅层地质结构信息,为反射地震静校正、近地表工程地质评价等提供物性参数,把反射地震的面波干扰变为对勘探十分有利的参数提取源,实现以强干扰面波为主要数据源的浅层结构探测,以促进瑞雷面波勘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8年汶川地震破裂模型及2017年九寨沟地震接收断层参数和断层面有效摩擦系数等不同模型参数,计算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在考虑不同模型参数条件下,2017年九寨沟地震震源处的库仑应力增量(同震及震后)约为3~7 kPa,尚未达到地震触发阈值10 kPa。综合分析认为,2008年汶川地震对2017年九寨沟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但作用十分有限,九寨沟地震的发生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活动及地壳流变结构。分析不同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发现,不同破裂模型的选取对2018年汶川地震计算结果的影响最大,这可能是导致前人研究结论产生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