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德清历史上,有一位名人并不为大家所熟知,他是清代著名的地理学家、经学家胡渭。胡渭,清初(1633~1714)德清人。胡氏属明清时期德清望族,胡渭,字朏明,号东樵。笃志经义,尤精地理之学,康熙三十六年(1690)撰《禹贡锥指》。《禹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地理著作,宋元以来注释者不下数十家,《四库全书》评价:以胡渭《禹贡锥指》为最善。康熙帝南巡,曾进御览,赐"耆年笃学"匾额。梁启超评价:是研究古地  相似文献   

2.
互动     
《地图》2010,(3):6-7
<正>每一次看到地球的全景卫星图片,就不免有一种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当翻开2010年第2期的《地图》杂志,看到《黑色烟尘和西藏冰川》这篇文章所刊发  相似文献   

3.
刘肇光 《地图》1993,(3):14-17
“制图六体”是我国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最早记载在《禹贡地域图序》中。裴秀(公元224—271年)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曾随司马昭行军作战。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帝自立为帝时,他官拜司空,专门负责管理全国的土地和户籍,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要使用和查阅各种地图资料。他在绘制《禹贡地域图》之前,曾把汉  相似文献   

4.
《地图》1990,(3)
1.最早的石刻地图——春秋时的鲁国人鲁班创造的《九州之图》。 2.最早的城邑地图——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城邑图》。 3.最早的地图制图理论——西晋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 4.最早表示历代区域沿革的历史地图集(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图集)——裴秀主持编制的《禹贡地域图》。  相似文献   

5.
张德梅  尹贡白 《地图》1998,(2):36-40
虽然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帛地图及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的发现,改变了“宋代地图为我国现存最古老地图”的观点,但宋代地图品种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使宋代地图不仅在中国地图学史上,而且在世界地图学发展进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宋代地图学的成就1.宋代地图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宋代以前中国古代各朝代遗留的地图,总共不过十余幅,而宋代一朝存留至今的著名地图则有《华夷图》、《禹迹留》、《地理图》、《舆地图》、《九域守令图》、《平江图》、《静江府城池图》、《地理之图》及《禹贡论断》中的中国西部水系图、程大昌的《禹…  相似文献   

6.
钱浩沛 《地图》2006,(4):56-61
2003年第三期《地图》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名为《南斯拉夫版图:千年的动荡》,文中结尾处,曾预言“塞尔维亚和黑山”将有可能从地图中消失。打那以后,我就一直在找绘有“塞尔维亚和黑山”版图的地图邮票。没想到的是,在我尚未找到标有“塞尔维亚和黑山”名称的地图邮票时,却等来了  相似文献   

7.
《地图》1997,(1)
《禹贡》系《尚书》中一篇,记载夏禹九州之山川、物产、土壤、贡赋、运道等,为我国早期地理名著之一,为历代学者所重视。“禹贡所载随山浚川之图”(参见本期封面)是宋代学者复原禹贡山川的历史地图之代表作。原因雕版墨印。图中表现的地域西起昆仑山,东至大海,南至海南岛、越南及老挝北部,北及朔漠。内容有禹贡九州及各州的山脉、河流、湖泊、四夷、九州及其范围等地理事物。其中山有43座,河有32条,湖泊有9个,以及岛夷、和夷、仍夷、淮夷、渠搜、交南、太原、为滨、河东、东原、东陵、三巡、龙门、壶口、九江、三江、九河等重要…  相似文献   

8.
《禹贡地域图·序》读后一感阙维民(杭州大学地理系)裴秀是我国传统地图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在实践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制图六体”原理,具有划时代意义。除了地图投影和经纬线之外,“制图六体”已基本涉及到其它有关现代地图绘制的重要原理,成为酉...  相似文献   

9.
白成军  韩旭 《测绘学报》2013,42(3):447-452
西晋人裴秀的《制图六体》是研究中国古代测绘技术发展历程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本文基于以往研究成果,结合裴秀编制《禹贡地域图》的基本方法和缘由,充分考量当时的测量技术发展水平,对《制图六体》进行了整体析读,在此基础上指出:作为六体核心的“准望”是中国古代所有精确测量的泛称,《制图六体》是以裴秀为代表的地图编绘者对地图测绘提出的基本要求总结,也是裴秀时代采用“计里画方”的绘图方法、利用区域地图结合文字考证绘制全域性地图的最好诠释。这一研究,补正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普测绘新技术知识,从本期起将陆续发表关于自动化制图的四篇文章,除这里发表的这一篇外,其他三篇是:《制图自动化的主要设备》、《制图自动化的程序设计》、《制图自动化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龙门山全图》以其广博精深的文字说明和气势磅礴的图形画面,表示了龙门山多达16处的景点,这在国内颇为罕见,为古图中一最。1.龙门山的由来龙门山位于韩城东北、河津西北处,分跨黄河东西两岸,山势如门阙,故名。相传夏禹导河至此,凿以通疏。《禹贡》所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即指此山。据《龙门山全图》上文字记载:“龙门山,俗呼禹门,古盛迹也。”“禹凿龙门,起于唐东受降城之东,自北而南,至此山尽,两岸石壁峭立;大河盘束手山峡间,至此山开峰阔,豁然奔放,声如万雷。”龙门山东西相对峙,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出…  相似文献   

12.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而惋惜、而奉献、而反思的时候,今年第一期的《环球》杂志竟然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在这篇文章中,著名的科学家何祚庥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的‘人要敬畏大自然’”。这篇文章说,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而就我所知,我们人类的早期恰恰是敬畏大自然的。这在我们传说中有很多记载。像二郎神就是守护神,现在去九寨沟的路上有川主寺来敬奉。只是到了我们人类制造了工具,有了一些发明之后,才不知天…  相似文献   

13.
刘伉 《地图》2012,(1):134-135
某时偶然看到报纸上一篇文章的题头画,画里镶嵌着文章的题目——《但愿笑声满九洲》,文中记述了对我国一位喜剧演员的访问经过,并以这样的标题表达作者的良好祝愿。无独有偶,最近在某学术刊物上见到某学人的一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4.
张继民 《地图》2003,(6):54-59
“世界第一高山”、“世界第一峡谷”.“中国最长的河流”……这些冠以世界第几或中国第几的数据.属于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这种数据在未经权威的专业测绘人员测量,国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前加以公布,是违背测绘法规的。擅自发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所造成的失误。既有损国家尊严又不符合科学。读一读这篇文章,对我们理解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的严肃性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卢海鸣 《地图》2000,(2):58-60
日月潭龙虎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份 ,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及其他附属岛屿等 ,面积约 3 .6万km2 ,全区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大量考古出土文物表明 ,台湾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大陆同时的文化完全相同 ,是大陆文化的延伸。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禹贡》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学著作。其中写道 :“惟海惟扬州……岛夷卉服 ,厥篚织贝。”“岛夷”指的就是台湾。这是我国史料中关于台湾的最早记载。西汉时期 ,台湾被称为“东鱼是”。《汉书·地理志》云 :“会稽海外 ,有东鱼是人 ,分为二十余国。”东汉…  相似文献   

16.
《今日国土》2013,(9):25-25
临沧市委书记李小平署名文章《边地好风光 大美在临沧——关于美丽临沧建设的研究与思考》(原载2013年第9期《社会主义论坛》)发表的时候,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办公室、本刊记者正在会同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多次赴临沧实地考察学习,共同研究探讨与临沧共同打造“恒春之都,首爽之地”城市宜居宜游品牌、共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有关事宜。这篇文章对我们的考察学习起到了很好的“绿色向导”、“美丽向导”、“体验向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这篇文章全面反映了《国土资源听证规定》实施以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贯彻执行这项制度中取得的显著成效,总结了这几年的经验,并提出了推进这项制度的措施,值得一读。国土资源听证制度是一项好制度,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下去,必有更大收获。  相似文献   

18.
最可爱的人     
《今日国土》杂志的出版,非常好。请我为杂志写寄语,说什么好呢? 我在读大学时,开始学习工程,后来转到地质系。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其中有一条原因是缘自以后成为我的老师的杨锤健先生发表在当时“益世报”上的一篇文章。抗战胜利后他把有关文章集中起来出版命名为《抗战中看山河》。 我当时还未学地质学,但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19.
张文瑞 《测绘通报》2006,(9):72-73,77
针对《测绘通报》2004年第9期刊登的《一种快速求场地平均高程的好方法》一文,指出其中的错误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地图》2019,(4):145-145
明代《扬州府图说》,共有十二幅图,分别描绘了扬州府以及江都'瓜洲等十一个都的风貌。每幅图均附有一篇文章,介绍所绘各都的历史。其中,这幅彩绘《扬州府图》展现了明代万历年间扬州城的新城与旧城,扬州城周边的河流、山川等。另外还绘有一些景观建筑,如北边的大明寺、观音阁,南边的文峰塔、南来寺,西边的蒋王庙、红门寺……扬州城的历史面貌跃然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