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分析道路路基沉降、桥头跳车的原因及其对道路和行车的影响,论述软土地区道路病害发生的原因,提出EPS填筑路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桥路的差异沉降与路堤的残余沉降,达到防止桥头跳车以及台后填土与地基位移对桥台的侧向作用之目的。EPS填筑路堤可极大减小对地基的压力,其沉降、变位皆小,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和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因行车速度较高,对路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桥头过渡段深层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效果是软土广泛分布地区影响道路平整度的重要因素。沉降控制不足往往会导致桥头跳车现象的出现,进而严重制约着道路的通行速度和行车安全。本文以南部海湾地区某高速公路桥路过渡段深层软土路基为对象,分别开展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的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素混凝土桩对深层软土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效果更好,可以满足公路建设对桥头过渡段深层软土路基沉降量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病害探地雷达检测结果,结合路基实际工程地质资料及沉降观测值,分析出造成此病害的原因是桥与路之间沉降差异所致,故搭板与垫层和垫层与路基之间产生了脱空,造成桥搭板、垫层碎裂而出现了桥头跳车病害.针对病害根源,采用了压密注浆进行搭板加固及重新摊铺沥青混合料进行调坡处理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公路桥涵台背回填及处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头跳车”现象,已成为高速公路的多发常见病害,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桥头与路基的沉降差所致。通过对在建垫(江)邻(水)高速公路“桥、涵背”回填及处治技术研究,提出合理设置过渡台阶,使用级配碎石作回填材料,铺设土工格栅加强整体性等工程措施,经现场试验检验,处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灌浆技术在桥头跳车治理以及路基加固中的应用。分析了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了灌浆处治的主要技术性问题,工程实际表明其在加固处理桥头跳车、路基沉降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浃里陈大桥桥头试验段的地表沉降与分层沉降的现场监测结果,对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基中的地表沉降以及分层沉降随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大幅度减少工后沉降量,达到防止“桥头跳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周丹  赵和仲 《探矿工程》2011,38(1):51-54
桥坡段结构物处为防止结构物开裂、位移、基桩受剪破坏及控制工后沉降,采用粉喷桩与土工格栅联合加固软基。联合加固后,可约束地基侧向变形,减小路基挤出量及不均匀沉降,有效地减小了地表的总沉降量,对于预防桥头跳车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浃里陈大桥桥头试验段的地表沉降的现场监测结果,主要分析了加固区的地表沉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影响区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真空能量与地表沉降的关系以及停泵后的地表回弹量.结果表明,真空联合堆载能大幅消除沉降量,减少工后沉降量,达到防止"桥头跳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加筋土结构的柔性桥台开始应用于工程实践,这种结构有可能在根本上防止桥头跳车的产生。为了研究这一特殊路堤结构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本文在考虑土的固结和土体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方法对土工织物加筋柔性台背路堤的受力性状和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将铺有土工合成材料的桥台路堤看作由土体、土工合成材料、土体-土工合成材料界面组成的独立的平面应变三层连续体系,进行数值计算是行之有效的。计算结果显示,土工织物加筋可以有效减少桥台路堤50%的均匀沉降和66%的非均匀沉降,并能增加台背路堤的稳定性。现场监测表明,本文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实际工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分别采用真空联合堆载和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深厚软基,成功解决了桥头段软基处理中的桥头跳车问题。介绍了两种软基处理方法的地基承载力、沉降和分层沉降等现场测试成果,并对两种处理方法的加固效果和相关经济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胡春林  王茂丽  李坤 《岩土力学》2006,27(6):969-972
结合典型的工程地质特点及工程实例,论述了粉喷桩处理软土路基沉降的计算方法,提出在进行沉降分析和沉降控制的基础上,对软土路基处理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选择,特别是探讨了桩长和桩间距的选择等问题,对不同设计方案在沉降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到了一些对工程实际十分有益的结论,对于用粉喷桩处理桥头路基防治跳车等问题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简析高速公路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及灌浆技术的原理,阐述施工方法和灌浆效果检查方法,通过工程实例的运营情况验证应用灌浆技术解决桥头跳车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变形特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奎  徐日庆  郭印  周鹏飞 《岩土力学》2008,29(4):937-943
在现场试验基础上对条形基础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着重讨论了褥垫层、承台、刚性桩、柔性桩等的参数变化对刚-柔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沉降随着褥垫层厚度减小而减小,随着褥垫层模量增加而减小,承台厚度增加有利于减少差异沉降,刚性桩是控制沉降的主要构件,柔性桩桩长增加可以减少差异沉降。分析结果为刚-柔性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丁来平  程友明 《安徽地质》2003,13(4):307-310
作为具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为解决软土地区桥头跳车问题,本文介绍了路桥一体化设计的基本构思以及应用前景。在对现有通行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路桥一体化设计的关键问题,桥梁小承台桩基沉降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分析思路与研究途径结合高东二路跨线桥具体工程对象,对路桥一体化设计思想进行了初步实践。通过单桩长期静载荷试验以及工程实体的足尺原型、原位长期测试研究,取得宝贵的工程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柔性桥台复合结构(GRS-IBS)是一种可以实现桥梁一体化设计施工的新型技术,针对该种结构的抗震性能的研究还不多。通过一组振动台缩尺模型试验,研究GRS-IBS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RS-IBS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在强震作用下(地震波的峰值加速度达到1.0g)能保持良好的整体稳定性能,仅在桥台面层顶部出现较小的外倾变形(最大变形约为桥台高度的2%)和桥头处轻微的差异沉降;由于地震波的方向性和波形不对称,两侧桥台受到不同的指向临空面的惯性力作用,桥跨结构的存在可使其附近区域的加筋土体所受的惯性力通过桥跨结构传递协调趋于一致;减小桥台的加筋间距有利于提高加筋桥台的抗震性能,主要表现在减小结构变形及分担筋材轴力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公路路基地基承载力的离心模型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怡林  黄茂松  杜佐龙  马少坤 《岩土力学》2010,31(11):3499-3504
公路路基由于基底的柔性和荷载分布为梯形,路基地基的破坏模式和确定方法与刚性基础地基有所差异,对公路路基地基承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柔性条形基础、梯形路基以及模拟沟谷地形的柔性条形基础等3组离心模型试验,对公路路基地基的破坏机制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关联流动的Mohr-Coulomb内切圆屈服准则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路基地基由于基底的柔性和较高的离心加速度,很难产生理想的整体剪切破坏形式;与刚柔性条形基础相比,梯形路基作用下的基底中心点沉降更大;沟谷地形对柔性条形基础基底中心点的沉降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明显影响地基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7.
余成华  李菊凤 《岩土力学》2010,31(3):939-943
在软土分布地区,高速公路的“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者的最主要问题,而对软土路基的沉降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则是其中的难点。利用改进的剑桥模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以珠江三角洲某高速公路试验段的地层数据进行袋装砂井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沉降过程的流固耦合模拟,通过模拟结果来对比实际检测的应力、应变情况。结果表明,表面沉降和分层沉降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能很好地吻合,模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路基沉降变形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尹翔  周俊 《地质勘探安全》2001,8(2):41-43,6
高等级公路使用中的桥头跳车现象一直是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交通安全的重要问题,何有效地控制桥头跳车,保证公路交通安全和高速运营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采取了多种自治方法,本文结合湖北省黄黄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着重对应用粉煤灰处治桥头跳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桥头跳车的成因,采用粉煤灰处治的理论依据,通过室内试验结果和实际使用效果,证明该处治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路堤荷载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应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温州瓯海大道桥头路堤采用低强度砼桩和水泥搅拌桩组合复合地基处理桥头跳车问题。通过在路堤下埋设钢弦式压力盒,获得了路堤下低强度砼桩、水泥搅拌桩以及土的应力比数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三者荷载分担比随时间的变化特性。现场测试结果还表明,路堤荷载下桩土应力比要比刚性承压板下小得多,其研究成果可为路堤下刚-柔性桩复合地基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孙文彬 《化工矿产地质》2006,28(3):189-192,148
软土地基桥台存在三方面的主要隐患:桥头与路堤具有较大的沉降差;桥台倾斜或桥台底部出现垂直裂缝;桥台向河心移动。软土层地质结构及物理地学性质、桥台形式、勘探与施工质量是影响桥台位移的主要原因。淮安市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桥梁建设实践表明,应从设计施工、养护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