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年     
<正>还没有到农历小年,走在街上,却到处是浓浓的年味。不知什么时候,街道上的人多了起来,三五成群的乡下人从四面八方拥进县城,顿时每条街都热闹起来。女人们最喜欢去的是全县最大的商贸街,过年了,该为全家老小挑几件时兴的衣服。男人则去集市上置办些酒肉、新鲜蔬菜或干菜,罢了,车子上驮着媳妇和年货满载而归……我离开老家十多年了,想到过年,也没有印象很深的事情。只有儿时那些过年的情景,倒是印在了脑海。  相似文献   

2.
读书过年     
正过年很热闹,同时时间也很富裕,有大把的时间休息和娱乐。有的人喜欢打牌就让他打牌去吧,有的人喜欢看电视就让他看电视去吧,有的人喜欢四处逛逛就让他逛逛去吧,我要过一个读书年。带一本书踏上回家的征程,坐的是火车,好不容易排队进站,被人群硬生生挤上了火车。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我随即从包里取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书,虽然人声嘈杂但耳朵里什么都进不去了。这是朋友赠送的一本诗集,是他十多年写诗的总结,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人和诗,读起来很是舒服,疲惫之意即刻散去。旅途读书要的就是很快入境  相似文献   

3.
读书过年     
<正>过年很热闹,同时时间也很富裕,有大把的时间休息和娱乐。有的人喜欢打牌就让他打牌去吧,有的人喜欢看电视就让他看电视去吧,有的人喜欢四处逛逛就让他逛逛去吧,我要过一个读书年。带一本书踏上回家的征程,坐的是火车,好不容易排队进站,被人群硬生生挤上了火车。擦擦额头上的汗珠,我随即从包里取出一本早已准备好的书,虽然人声嘈杂但耳朵里什么都进不去了。这是朋友赠送的一本诗集,是他十多年写诗的总结,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人和诗,读起来很是舒服,疲惫之意即刻散去。旅途读书要的就是很快入境  相似文献   

4.
正一年到头,人们都在田间里劳作,从早忙到晚。到了腊月,天气渐凉,该收获的已经收获,该收藏的也已收藏,该歇一歇了。但实际上,人们并没有闲着,只是从田间地头转到"内务"上。腊月的第一个节气是大寒。大寒节气一过,许多神灵已无需祭祀,都自动回天庭去了,让人们放心地做一些过年的准备。女人们就忙着缝缝洗洗,清理家里的坛坛罐罐,每天张罗着一日三餐。早晨起来,先到地里淋菜。火筒菜、大白菜、萝卜、香芹、葱、蒜等,长得油亮嫩绿,都是准备着春节期间食用的。这些蔬菜,浇灌的都是农家肥,一点点化肥也不会施  相似文献   

5.
正小时候过年,最盼望的不仅仅是新衣服、糖果、鞭炮,还有拉着父母的手去逛庙会。熙熙攘攘的庙会上,精彩的民俗表演,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小吃,韵味十足的乡音唱曲,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珍藏。2018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当听说家乡的汤王街举办迎新春传统民  相似文献   

6.
春节记忆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亿万人生命的标尺。在我们心里,它就是最美妙的时刻,其间留下的记忆是那样弥足珍贵。一挂鞭炮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年。春节这天,不仅能吃上白馍大肉,还能有钱买上一挂鞭炮,满足男孩子之喜好。每到春节,只要能拿到几角压岁钱,就会毫不吝啬买下鞭炮,再拿到小同伴面前去炫耀。  相似文献   

7.
寻找年味     
正这几年过年,总是听同事或者朋友说现在过年没意思,年味越来越淡,找不到童年时的那种感觉。说实话,我的感觉又何尝不是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优越,虽然吃的穿的越来越好,但是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也变得浮躁和不快乐。生活在城市,有的地方还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让人感觉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其实,年味并没有消失,只要耐心寻找,年味还在我们的身边。那就去乡镇的集市吧。比如在我们的老家,通常是五天逢一次集,卖东西  相似文献   

8.
我的老家在沈丘县,毕业后去了百里之外的淮阳县国土资源局工作.因为离家远,平时不怎么回老家,父母常常惦念.这不春节刚放假,我便迫不及待地带着老婆和女儿,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年.  相似文献   

9.
忙年     
忙年,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过年而忙活、为了置办年货而忙碌.对忙年的记乙,我多停留在童年的印象里,就像母亲蒸的年糕一样,儿时吃回味无穷,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绝,令人难以忘记. 一进入腊月,"年"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忙年由此拉开序幕.男人和女人各有分工,都开始着手准备年货,而放了假的孩子则无忧无虑地疯跑玩耍. 那时,我家住在一个小镇上.过年可是一件盼很久才等来的事,老早就张罗上了.特别是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更是忙个不停.早早地催促母亲把过年做新衣服的布料买回来,随后跟着父亲到粮店把过年用的米面油盐买回来.  相似文献   

10.
寻找年味     
<正>这几年过年,总是听同事或者朋友说现在过年没意思,年味越来越淡,找不到童年时的那种感觉。说实话,我的感觉又何尝不是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优越,虽然吃的穿的越来越好,但是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也变得浮躁和不快乐。生活在城市,有的地方还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让人感觉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其实,年味并没有消失,只要耐心寻找,年味还在我们的身边。那就去乡镇的集市吧。比如在我们的老家,通常是五天逢一次集,卖东西  相似文献   

11.
春天的话题     
正马年春节的阳光有些初夏的热烈,而比这更热烈的是笔者马山老家村人对土地流转的议论。村里的土地越来越少了。东边的50亩田地被镇政府征去建成文化广场,长出亭台楼榭和九里香。浓烈的花香带着散淡的冬阳烘得闲聊的村人双眼迷离。一位从广东回来过年的打工仔笑着说,村庄与镇上的联系就靠文化了。  相似文献   

12.
我,航摄员     
正第一次接触到航空摄影测量这个词是在1992年9月去郑州求学的火车上。说来凑巧,坐在我对面的是现在质管科的罗争光,火车行至河南省境内我们才有一语没一言地搭讪聊了起来。原来我们都去郑州读书,拿出彼此的录取通知单方知居然是同一所学校,不同的只是专业——我是大地测量,而他的就是航空摄影测量。不能否认,在  相似文献   

13.
品年味     
一进腊月,瑞雪飘飘,那日子就过得格外快,离年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但也有怀旧的人不无遗憾地说,如今过年不像过去那么热闹,年味淡了,特别是在城市里,都不大像过年的样子了。其实,年味是一直都有,也没变淡,变的只是载体和形式。  相似文献   

14.
过年"三怕"     
说起过年,小孩子们都喜欢,我们孩提时也喜欢,几乎是掰着指头数日子,盼星星盼月亮,怎么还不过年哪.但我的父母他们并不喜欢过年,遇到年关他们就害怕.那是真的害怕.我后来长大了才晓得. 第一怕,想分红,怕分红. "分红"就是分钱.那时还是集体化,生产队就这么叫.全家的劳动力出勤了一年,攒了一年的工分,现在要给你兑现成现金和粮...  相似文献   

15.
说起过年,小孩子们都喜欢,我们孩提时也喜欢,几乎是掰着指头数日子,盼星星盼月亮,怎么还不过年哪。但我的父母他们并不喜欢过年,遇到年关他们就害怕。那是真的害怕。我后来长大了才晓得。第一怕,想分红,怕分红。“分红”就是分钱。那时还是集体化,生产队就这么叫。全家的劳动力出勤了一年,攒了一年的工分,现在要给你兑现成现金和粮食了,谁心里能不激动。当初,我们兄弟姊妹四个都是小屁孩,奶奶做家务,全家就父母两个参加劳动,拼死拼活,除了雨雪和特别的日子,他们几乎从没休息过一天,为的就是年终有个好“收成”。  相似文献   

16.
正还在隆冬的时候,你总说:"再过几十天就是春天。"腊月里,你陪小儿买烟花,儿子问:"爸爸,再过五天就过年了吗?"你答:"是啊,再过三天就立春了。"一进三月份,阳台上的花快被你浇死了,妻说:"不要天天浇水,那几盆花怕水不怕旱。"你说:"春季了,多浇点水枝叶更显得嫩绿些。"春分一过,你每晚都要到附近的田地边散步,你说:"快播种了,看看农民兄弟去。"其实,地里连农民的影子都不见。一到田埂上,你就蹦蹦跳跳地跑在  相似文献   

17.
河南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河南民间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便有“年味儿”了。  相似文献   

18.
河南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河南民间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便有"年味儿"了.  相似文献   

19.
年味     
<正>在我记忆中,乡村里过年不仅时间长,而且年味十足。迈进腊月的门槛,浓浓的年味便溢满乡村的每个角落。一大早,村子里的人们就开始忙碌了,不是在家里忙着打扫卫生,便是来来回回地赶集采购年货。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向往和喜悦。过年,就像是一份丰厚的礼物,带给人的是一种满足和幸福。在我的心里,年味最浓的就是家家户户门上那红红的对联。小时候,我最盼望过年。从放寒假的第一天开始,每天  相似文献   

20.
喜庆的鞭炮     
正过年放鞭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早在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就在《元日》一诗中描绘了过年燃放鞭炮的喜庆景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广西的沿海地区,燃放鞭炮的习俗根深蒂固,即使许多大城市发布规定"禁放""限放",在这里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从除夕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