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土力学》2008,29(10)
目前成都地铁公司召开了地铁2号线首个盾构标段工程的第一次工地例会,首个盾构区间工程土建工程开工在即。“作为地铁2号线首个全面开工的盾构标段工程,天府广场站-东门大桥站盾构区间在施工中要穿越红星路下穿隧道,从东门大桥处过锦江,通过成都商业繁华的春熙路,因此施工难度相对较大,要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做好管理和施工,必须在开工前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铁2号线地下水壅高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建的成都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为例,采用三维地下水流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地下水位壅高的情况,模拟内容包括单独考虑2号线和同时考虑1、2号线两种情况。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成都地铁2号线工程地下水的壅高值在0.035~0.298m之间,将会对一些中、低层建筑物的安全和防水性能相对较差的地下室或地下停车场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葛涛  耿民 《岩土力学》2006,27(Z2):759-762
为了评估南京地铁区间隧道内爆炸破坏效应,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3D软件,计算了10kgTNT距隧道底部距离为1.1m的内爆炸工况。该软件中的化学爆炸空气冲击波模拟关键字避开了复杂烦琐的欧拉计算和ALE耦合分析过程,使得模型构建大大简化。计算得到了结构中不同关键节点的位移与速度时程曲线与不同单元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和最大主应变。结果表明地铁区间隧道在10kgTNT内爆作用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铁2号线通过地裂缝的结构及防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永生 《岩土力学》2009,30(Z2):277-282
首建南北走向的地铁2号线是西安市规划轨道交通线网中一条重要的南北干线,其建设中的难题和关键技术就是跨越地裂缝的问题.文中结合西安市地铁2号线地裂缝段工程措施的研究课题,对地裂缝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对地铁区间结构穿过地裂缝处的所采取的结构设计措施和防水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述.针对地裂缝的活动性,提出了过地裂缝段采取的防治措施是:"防"与"放"相结合,结构适应地裂缝的变形为主;结构断面扩大,预留变形空间,结构分段增设变形缝以便适应变形、接头采用柔性连接,加强结构强度以适当抵抗变形对结构的破坏;同时在地裂缝处理段采取可调式框架板轨道适应地裂缝处变形,来保证运营安全;在防水措施上采取特殊方法,设计了具有大应变特性的新型独特的防水方案.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了广州地铁三号线大塘站—沥滘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中房屋桩基加固处理方案——桩基托换、筏基加固和顶升。尤其对桩基托换,从托换原理、受力分析、计算方法、关键工作和技术措施等方面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6.
成都地铁1号线车站和区间隧道主体结构均位于砂卵石地层中。建设中会遇到诸多施工地质与环境地质问题。例如大粒径、高强度砾石和透镜体砂层对盾构机选型、盾构施工及降水施工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地铁工程建设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和地下水径流产生一定影响。但在充分总结类似工程修建的技术和经验基础上。通过选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设备、施工工艺、施工组织以及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是能够得到解决或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以西安地铁三号线某车站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基坑降水的设计参数,介绍深基坑降水的计算方法和设计方案,总结降水施工时应考虑的因素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降水施工的应急预案,从而为类似的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岩土力学》2017,(Z1):395-401
大连地铁5号线跨海隧道是我国首条岩溶区的跨海大直径盾构隧道,隧道跨海段长度约2.3 km,采用单洞双线的盾构隧道形式,盾构结构为双层衬砌结构,外径为11.8 m。隧道穿越区域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复杂,局部地段岩溶及地下水发育,周边控制性因素较多,设计过程中遇到诸多难点。对地铁跨海隧道单洞双线和单洞单线断面形式进行了综合对比,对岩石破碎、地下水发育条件下的大直径盾构进行选型,通过对比及数值模拟,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的优势,并结合衬砌形式对防排水方案进行优化,提出了完整的盾构穿越岩溶发育区的处理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发育区地铁盾构隧道在需要设置排烟风道时采用单洞双线盾构隧道方案更优,采用双层衬砌方案,可以显著提高衬砌结构的耐久性。相关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韩鹏  李晓平 《地下水》2018,(6):143-144,185
在对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可以划分为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研究区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西山断裂北支的充水补给,潜水地下水总体径流方向为西南向东北,承压水受西山断裂北支控制,排泄方式主要有侧向径流流出、潜水蒸发、人工开采方式以及泉点形式排泄。  相似文献   

10.
李晓平  韩鹏 《地下水》2019,(1):128-129
在对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铁修建面临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提出了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可以划分为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研究区隧道底板安全系数F为0. 60~0. 95,小于1. 1,在不采用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会发生突涌;在承压水降压时会产生明显的地面沉降,而潜水水位基本不受影响,也不参与沉降影响。通过对研究区承压水降水设计,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降水设计方案,能够保证地铁施工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1.
天津地区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润  闫澍旺  张启斌  王翠 《岩土力学》2007,28(7):1511-1517
软土地区的深基坑施工中,确定合理的基坑安全的控制标准至关重要。由于不可能通过现场的全比尺试验确定这一控制标准,为此以大量的工程实测数据为基础,准确确定模拟基坑施工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和计算参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实现对基坑破坏过程的研究。分别计算当基坑即将发生整体稳定破坏时,支护结构变形量与地表最大沉降量和坑深的比值,确定适合于天津地区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的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福州地铁1号线全线为地下建设,地铁路线主体车站与区间隧道工程均在巨厚淤泥层、富水砂层和花岗岩残积土层等地层中施工,通过研究福州地区特有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综合分析,认为盾构机在软硬不均地层、孤石地层,断裂带、富水砂层中穿越是隧道施工的主要风险源。根据地层的不同工程特性分析了在施工中可能引发的风险事故,同时提出了与之对应的风险措施。  相似文献   

13.
易喆 《地下水》2020,(4):129-132
基于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地质分析,在区间隧道各标段内衬砌方式依序采用单线Vc型、单线Vd型及单渡线B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支护设计参数,施工方式采用台阶法及CRD法。针对区间隧道开挖及支护施工工艺,给出了区间竖井施工工艺及各工序的具体施工方法及流程;研究了超前预报与超前支护施工工艺参数及注意事项,获得了台阶法与CRD法施工工艺流程,分析了二次衬砌施工与初期支护施工的联系。论文为地铁区间隧道支护方案设计及施工工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强兵  彭建兵  邓亚虹  范文 《岩土力学》2010,31(9):2882-2888
基于西安地裂缝成因、基本特征和未来活动趋势分析,通过几何缩比为1:5的地裂缝活动模型试验和地裂缝活动对盾构隧道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西安地铁2号线隧道正交穿越地裂缝带的设防参数。通过分析地裂缝年平均活动速率和历史最大活动量,确定了与地铁2号线相交的各条地裂缝的最大垂直位移量的预测值和设计建议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正交条件下地铁隧道在地裂缝活动地段的设防宽度为60 m,即上盘为35 m,下盘为25 m;沿隧道纵向地裂缝两侧地层变形规律呈现台阶状突变变形,隧道纵向设计可将上盘视为整体下降来考虑;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必须分段设缝以适应地裂缝的变形,其分段长度在地裂缝主影响区按10 m进行设防,在一般影响区可按10~15 m进行分段设防。研究结果可为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勘察设计》2011,(2):91-91
2009年6月3日,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1号线和2号线)获国务院批准。地铁2号线已进入“工可”勘察和抗震评估阶段,目前正推进“工可”报批。地铁2号线初步计划2012年开建,如果各项前期报批手续进展顺利,可能还会提前至明年底前动工,力争2016年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16.
毕冉 《地质与勘探》2016,52(4):712-717
地铁已成为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和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预估和降低地震灾害的影响,以西安盾构地铁区间隧道为例,建立了地铁隧道区间三维计算模型,进行三维抗震时程响应分析。采用粘弹性局部人工边界模拟地基结构的半无限性,利用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地震动参数作为参考,考虑相位随机性影响,拟合地震动时程样本,建立了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发生时,顶部、底面、侧面、以及联络通道处虽产生变形影响,但均在规范规定范围内;位移时程曲线、位移分布云图、拉压应力云图清楚显示区间结构在地震持续时的抗震情况,数据表明结构最不利位置在联络通道处,而内力和变形均满足规范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7.
西藏南路越江隧道施工须穿越运营中的M8地铁下行线下方,对地铁隧道上方的土体产生扰动,从而造成地铁隧道的变形。施工中建立了越江隧道顶管穿越地铁隧道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通过现场监测地铁隧道的沉降变形,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盾构穿越过程中地铁隧道的变形规律,为今后此类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球状或块状花岗岩不均匀风化残留的风化核(俗称"孤石")在我国南方沿海城市普遍发育。"孤石"经常导致盾构刀盘卡住及损坏,且可能引起地表的隆起等问题,因此在盾构施工前对"孤石"进行探测便于提前处理,是地铁工程勘察的难题。孤石与周围土层波阻抗不同的特点为地震映像法在孤石勘探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三维地震映像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方法;其次,建立含有孤石的三维地层模型,模拟三维地层中的地震映像法试验,研究不同位置测线的波形剖面图规律,结果表明:当测线在孤石投影区域内的时候,会产生明显的反射波和绕射波,可清晰观察到孤石的存在,经过数据处理后可确定孤石平面性状及埋深;最后,利用该方法对厦门地铁盾构区间的孤石进行勘探,当发现波形异常,揭示反射频率明显变低、振幅增强、有震荡现象和类似于短弧形的同相轴时,可判断为地下孤石。通过对比勘探结果与钻孔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提出了地铁孤石的探测及三维成像方法,供类似地区进行地质勘探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铁三号线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祖林  缪晓图 《江苏地质》2008,32(4):279-285
南京地铁三号线隧道工程穿越长江、古城区的秦淮河古河道及岗地、岗间坳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将引发和遭受滑坡、膨胀土、岩溶地面塌陷,砂土涌水涌砂,软土变形、不均匀沉降地质灾害。阐述了线路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及引发、遭受地质灾害的类型,分析了其危害程度,提出了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武汉地铁三号线土层盾构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隧道盾构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本文以武汉地铁三号线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了土质地层盾构开挖时隧道的纵向、横向地表沉降特征,探讨了不同注浆半径条件下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相吻合;开挖过程中盾首上方地表沉降迅速,盾构穿过后沉降减缓,注浆后回弹,最终趋于平稳;隧道拱顶沉降值最大,平均沉降值约40 mm,离隧道轴线越远沉降值越小,形成沉陷槽,沉陷槽宽度约30 m;注浆半径越大,沉降值越小,施工时可根据技术要求和经济条件选择最优注浆半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