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鸭绿江断裂带吉林段含油气盆地分布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为基础,从含油气盆地的展布和盆地构造特征等方面探讨鸭绿江断裂带与含油气盆地形成、分布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鸭绿江断裂带控制的各盆地内存在广泛的湖相沉积与火山活动沿断裂带交替发生的现象。鸭绿江断裂带西南段盆地类型主要为断陷型盆地,东北段主要为断坳叠合型盆地。沿鸭绿江断裂带自西南向东北,盆地形成时代由老变新,盆地内部次级断裂活动程度逐渐减弱。受断裂带活动强弱的影响,西南段盆地具有更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李友川  李宏义  兰蕾 《沉积学报》2022,40(3):616-625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和乌石凹陷流二段普遍发育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具有高的有机质丰度,油页岩的有机碳含量下限为3%,含油率介于3.5%~10%,达到中等和优质油页岩矿品级,同时属于优质烃源岩。全岩有机显微组分、干酪根镜检和热解等分析表明,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藻类含量丰富,藻类是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部分为腐泥型,以湖相腐殖—腐泥型油页岩为主,部分为湖相腐泥型油页岩。流二段油页岩中镍和钼等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高,镍和钼的含量与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流二段油页岩形成时期北部湾盆地具有富营养湖泊特征。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中还原硫含量高,普遍大于1%,流二段油页岩形成于还原的沉积环境,具有很好的有机质保存条件。高有机质生产力及湖侵体系域顶部和高位体系域底部的中深湖还原环境共同控制了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发现的多个砂岩型铀矿床均赋存于侏罗系直罗组下段砂岩中。前人对已知铀矿床分布区直罗组的沉积学研究程度相对较高,但对盆地北部直罗组大区域沉积体系展布与演变、物源供给特征等的研究仍较为薄弱。文中在大量钻井资料分析、野外剖面实测等基础上,将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含矿层段直罗组下段细分为2个亚段。在直罗组中识别出河流和三角洲相沉积,认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主要发育砾质、砂质辫状河沉积,东北部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直罗组下段上亚段主要发育砂质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直罗组上段则以曲流河沉积为主。结合前人研究工作,认为源岩物质组成、有利沉积相带和气候条件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均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对盆地北部直罗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的整体认识,可为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的进一步勘查提供重要的沉积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胡里吐盆地是一个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盆地盖层由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构成。受同沉积断裂作用的影响,盆地的古地理格局总体为南陡北缓,南部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盆地北部以河流相、三角洲相为主,仅上部层位发育冲积扇相,而盆地中部的广大区域则以巨厚的湖泊相沉积占优势。大磨拐河组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岩性段。第一段形成于盆地断陷发育的初始阶段,以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发育为特征;第二段形成于湖泊迅速扩张至最大时期,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湖相泥岩,构成盆地盖层的主体,在晚期有河流、三角洲等粗碎屑沉积;第三段以冲积扇的极大发育为特征,代表盆地进入萎缩阶段。三个段总体表现为一段、三段岩性粗、煤层少且薄,二段岩性细、泥岩厚、煤层发育多。从第一段到第三段,基本构成了盆地一次完整的沉积充填历史。主要含矿层位大磨拐河组的沉积特点不仅控制着盆地内铀矿化的空间展布,而且也控制着本区的铀矿化类型。“粗~细~粗”的地层结构特点决定了本区的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湖泊最大扩张的上部地层,即第二段上部及第三段的粗碎屑沉积物中,主要矿化层位为该套地层内的冲积扇、辫状河与三角洲相沉积,含矿岩石主要为渗透性好、富含有机质的砂砾岩、砂岩;同时由于上部含矿层位具有“砂多泥少”的特点,决定了本区铀矿化类型主要为具垂直分带的潜水氧化带型,仅局部存在潜水转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5.
海拉尔~二连盆地群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是内蒙古乃至全国能源资源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文对盆地群的含煤地层层序和聚煤盆地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海拉尔~二连盆地群早白垩世含煤地层层序自下而上划分为底砂砾岩段、粉砂泥岩含煤段、泥岩段、上粉砂岩含煤段、上砂砾岩段;海拉尔~二连盆地群的盆地类型分为半地堑盆地、地堑盆地、断陷—坳陷型盆地。  相似文献   

6.
梅河盆地为典型的断陷型含煤、油页岩盆地。通过岩芯、测井和地震的层序标志识别,在梅河盆地梅河组识别出1个巨层序、2个超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其中,砂砾岩段、下部含煤段、中部泥岩段、上部含煤段分别对应着三级层序I、II、III和IV。通过对层序地层格架的认识,结合构造、沉积分析,揭示了研究区梅河组沉积层序演化规律,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演化分别为:层序I发育了盆地初始裂陷阶段的冲积型和扇三角洲沉积;层序II发育了盆地裂陷扩张阶段扇三角洲、沼泽和浅水湖泊沉积;层序III发育了盆地最大扩张阶段深水湖泊沉积;层序IV发育了盆地萎缩阶段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因此,梅河盆地梅河组的层序I到层序IV的演化揭示了中国东部伸展环境下断陷盆地从初始裂陷阶段到盆地萎缩阶段完整的不同沉积层序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沉积分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东洲 《沉积学报》1988,6(2):50-60
本文根据控制陆相盆地沉积作用的三项主要因素(即海水侵漫,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将中国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分为两类、三型、三式十八种类型。据海水侵漫作用分为正常陆相和非正常陆相两类盆地。据气候变化分为干旱、干湿过渡和潮湿三型盆地。据构造运动分为断陷、断拗和拗陷三式盆地。  相似文献   

8.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溶孔溶洞型白云岩储层特征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安棚地区核桃园组三段上部核桃园组二段广泛发育盐湖相白云岩夹天然碱沉积,溶孔溶洞型储层主要发育于含碱白云岩中,溶洞为团块状或层状天然碱溶蚀形成,溶孔主要为星散状天然碱溶蚀形成,少量为泥质白云岩中的粘土级钠长石溶蚀成因。溶孔溶洞型白云岩储层在纵向上分布于盆地由砂泥岩相→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过渡相→白云岩相→含碱白云岩相→天然碱相演化序列的含碱白云岩相中,横向上与天然碱相邻。层位上主要集中在核桃园组二段的第3亚段,其次是核桃园组三段上部和核桃园组二段第2亚段,平面上分布于云2井、云3井和泌100井等地区。  相似文献   

9.
辽西地区建昌盆地含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化验分析等资料,分析油页岩分布、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油页岩发育于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一段、二段和三段,共计9个矿组,九佛堂组三段油页岩平均含油率高、厚度大;建昌盆地油页岩平均含油率为5.15%,平均灰分质量分数可达81.9%,平均发热量为5.19 kJ/g,全硫质量分数低,属于中品位高灰分中高发热量低硫型油页岩,开发时对环境污染小;碱厂、五家子、九佛堂、七道泉子和敖汉旗大青山含矿区累计油页岩查明技术可采资源8.22×108 t,油页岩油查明可回收资源3.17×107 t,建昌盆地预测油页岩资源9.27×1010 t。有机地化特征显示,建昌盆地油页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和Ⅱ1型,成熟度较低,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九佛堂组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来源于陆地和湖泊的有机质大量沉积于淡水—咸水的湖泊中,水底为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发现的多个砂岩型铀矿床均赋存于侏罗系直罗组下段砂岩中。前人对已知铀矿床分布区直罗组的沉积学研究程度相对较高,但对盆地北部直罗组大区域沉积体系展布与演变、物源供给特征等的研究仍较为薄弱。文中在大量钻井资料分析、野外剖面实测等基础上,将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含矿层段直罗组下段细分为2个亚段。在直罗组中识别出河流和三角洲相沉积,认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主要发育砾质、砂质辫状河沉积,东北部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直罗组下段上亚段主要发育砂质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直罗组上段则以曲流河沉积为主。结合前人研究工作,认为源岩物质组成、有利沉积相带和气候条件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均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对盆地北部直罗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的整体认识,可为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的进一步勘查提供重要的沉积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彝良-镇雄铅锌矿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集区构造、地层、遥感数据等控矿因素结合统计和分析,建立地质综合信息数学信息模型,并据此确定信息量边界值,在矿集区内圈定3个找矿有利靶区,一个A级两个B级。  相似文献   

12.
徐东  孙柱兵 《云南地质》2010,29(2):138-140
丹梯铜铁矿是澜沧江中段铜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主要矿床之一,赋矿层位为古生界第二段绢云板岩、砂质钙质板岩。对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的研究,有助于该矿区的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13.
张春红  贾福聚 《云南地质》2011,30(4):431-434,448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区金石坡矿段的找矿方向应从三方面突破:寻找金石坡矿段继续多层产出的含矿矽卡岩;寻找铜街—曼家寨矿段和曼家寨西矿段控制的在西部边缘尚未封口多个锌锡铜矿体;寻找含矿层∈2 t2、∈2 t3中已延伸至金石坡矿段深部形成的一系列层间剥离空间。  相似文献   

14.
杨瀚海  杨勤生 《云南地质》2010,29(3):245-250,244
华南成矿省滇东南成矿带是国内大型超大型矿床较多地区,以往认为其成因与滇东南三大花岗岩体的侵入有关,但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不少科研单位及学者在3个超大型矿床的块状硫化物矿石中发现了喷流沉积的重要证据。白牛厂V1矿体的直接顶、底板地层,在多个穿矿钻孔中发现三叶虫化石以及在白羊矿段矿石中发现了沉积锡石等也难与阿尾隐伏花岗岩体的成矿作用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矿体产于花岗岩以上断层附近大理岩中,大理岩与花岗岩接触部位是主要的矿化部位,在大矿山、小石林、灰窑等地见有强褐铁矿化、弱铅锌矿化的厚大矿化层。通过勘查工作,认为矿区具有寻找中-大型规模矿山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姜龙燕 《云南地质》2011,30(1):38-41
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可划分14个矿带、33支矿床。矿体均受断层或裂隙控制,主矿化方向有四组,成矿规律有差异。北北西向矿化最强,为核桃坪矿区主矿体,近矿围岩蚀变中矽卡岩化最重要,分为简单和复杂两类,尤以复杂矽卡岩化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控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探明7个铅锌矿体,赋存在上二叠统玄武岩/下二叠统灰岩接触带,接触带角砾岩为容矿岩石,且强烈重晶石化蚀变,可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南岭地区花岗岩矿床的控矿条件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南岭地区花岗岩矿床的构造、地层地球化学和花岗岩等的控矿条件,总结了成矿花岗岩的六种成岩、成矿作用类型,讨论了花岗岩矿床呈矿床系列成矿的规律,划分了南岭地区花岗岩矿床的五大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9.
老寨湾金矿控矿层位时代及控矿因素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主要金矿化层为下奥陶统老寨组(O1l),而非下泥盆统坡松冲组。金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不整合面+岩性等多因素的综合控制,矿体富集的空间部位与断裂构造及深部岩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丰富和扩展了滇东南地区加里东不整合面控矿理论的内涵,明确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20.
刘世维  李娜  周仕雄  雷刚 《云南地质》2011,30(4):407-410,414
云县邦东矿区铜铅矿体产于响水—邦东背斜南部倾没端、轴部断裂F1的旁侧,次级构造的交互部位是矿体的富集中心。F1是矿区的主要含矿和导矿构造,严格控制着矿床的展布,该断裂带及旁侧是下步工作的重要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