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用电子探针、X光衍射和激光拉曼探针等方法发现了铁质宇宙尘腔体、中的Si-O玻璃物质;对腔体和外壳基质中的两种不同玻璃物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据此探讨了本区宇宙尘的演化史,推论在地球形成早期的壳幔演化过程中,于高温条件下,曾发生过一定规模的不混溶作用,各种不混溶相物质冷凝后可形成初始地壳及一定的矿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发现于锡铁山铅锌矿床中的磁性小球的化学成分、粒度、硬度、形貌、吸收系数、结构和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磁性小球与前人所报道的其他地区的宇宙尘类似。根据它们的化学成分特征(表2、3、4、5)、方铁矿和磁铁矿构成的外壳和α-Fe内核,初步确定其为下古生代宇宙尘。  相似文献   

4.
运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了一颗深海铁质宇宙尘球粒的亚微米和纳米结构,并与一块宁波铁陨石的线切割碎片的表面结构进行了对比。通过会形几何学的定量研究,发现在亚微米尺度铁陨石碎片和铁质宇宙尘的表面结构存在自相似性,但铁质宇宙尘与铁陨石线切割碎片的表面分数维持征却明显不同,前者分数维D值为2.3,后者D值为2.6-2.7a。这与它们的热动力学过程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5.
依据矿山生产积累的地质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对锡铁山铅锌矿床矿带划分、矿化分带、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矿石组构特征提出新的认识,指出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及海底三级盆地是矿床的重要控矿因素,即矿床的形成受控于“层、位、相”。用新的认识指导矿山找矿工作相继在矿区空白区,深部及近外围中发现几十条隐伏矿体并积累了宝贵的就矿找矿经验。  相似文献   

6.
陈振强 《矿产与地质》1996,10(6):412-416
在测试锡铁山铅锌矿中石英、方解石热发光的基础上,结合石英、方解石中微量元素特征,研究其热发光曲线特征和参数特征,并对比其它铅锌矿区石英、方解石热发光的资料,认为锡铁山铅锌矿中石英的热发光强度愈大,反映的含矿性愈差;方解石的热发光受其方解石中Mn^2+(Fe^2+)和REE^3+的影响,靠近矿体的方解石热发光强度降低,为进一步扩大矿区找矿工作提供了石英、方解石热发光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锡铁山铅锌矿床发育较为完整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管道相、近喷口相、远端沉积相及各种喷流沉积岩,并有后期改造作用形成的脉状铅锌矿体。本文通过喷流沉积系统各部位硫化物硫同位素的分析,不同部位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不同,且规律性变化。以黄铁矿分析结果为例,网脉状石英钠长岩δ34S=+0.8‰,代表供给系统的硫化物脉2.95‰,非层状矿体4.48‰,层状矿体3.25‰,炭质片岩为+6.26‰,后期改造型铅锌矿脉为+2.93‰。代表管道相的网脉状石英钠长岩黄铁矿具有深源(幔源)的硫同位素组成,而矿体或大理岩上盘炭质片岩具有海水硫来源的特点。矿体的硫介于二者之间,更靠近炭质片岩的硫化物同位素组成,其来源可能更多受海水硫酸盐的制约,即锡铁山矿床硫具有混合来源性质,主要是海水硫酸盐的还原,部分来源于深部卤水的供给。硫的还原方式以生物细菌还原为主。层状矿体中硫同位素组成由早至晚δ34S逐渐降低,表明层状矿体成矿作用过程中,发生了生物成因的H2S的大量加入。  相似文献   

8.
青海锡铁山的达肯大坂群和滩间山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白耀斗  张安君 《地层学杂志》1992,16(3):219-221,218
<正> 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属华力西优地槽褶皱带的中段。该褶皱带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延长300km以上,宽数km至20km,由赛什腾山、绿梁山、锡铁山及埃姆尼克山等几个反“S”型褶皱带构成。出露地层为一系列中、深变质的结晶片岩所构成的结晶基底和槽型沉积的绿色片岩系组成。晚古生代地层以不整合或呈平行不整合覆于其上,为台型沉积。 结晶片岩及绿色岩系,50年代笼统定为前震旦系,后将绿色片岩系命名为“锡铁山  相似文献   

9.
对青海锡铁山矿区几个关键地质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锡铁山矿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与早元古代达肯大坂群间的接角关系为隐蔽不整合,其间发育基底剥离断层(F1),基底剥离断层之下的“过渡带”实际上是一条退条质的下滑型韧性剪切带。而滩间山群则被构造肢解为O3tm^a-b褶叠层与O3tn^c-d褶皱冲断岩片,其间发育上剥离断层(F2),两条剥离断层面上、下因构造剥蚀充失了大厌地层。并认为和里东晚期的伸展构造体制形成锡铁山变质核杂岩,海西期的抗日压构造体制形成褶  相似文献   

10.
大吉山花岗岩中宇宙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吉山花岗岩人工重砂中的宇宙尘呈黑色,具强磁性,平均粒径为0.206mm,按形态可分为球状、椭球状和不规则状,按成分可分为铁质和硅酸质两种类型。主要矿物有方铁矿、α-Fe、自然铜、钠长石和钾长石。主要组构类型有瘤状突起构造、喷气孔构造、“毛刺”构造、壳层构造、空腔构造、花边构造和脑纹状构造。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大吉山宇宙尘是低氧逸度条件下高温淬火形成的非平衡结晶产物;(2)宇宙尘的来源与大吉山花岗岩的成因有密切联系,是花岗岩岩源层的残留物;(3)宇宙尘可以作为花岗岩成因指示物。  相似文献   

11.
青海锡铁山热水沉积型铅锌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锡铁山铅锌矿床的围岩(矿石)化学成分、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发现矿区地层普遍具有铈负异常(δCe=0.47~0.90),为海相沉积岩,近矿围岩中Ag、Hg、As、Sb、Ba等热水沉积指示元素偏高,显示成矿流体性质为热卤水,矿区火山岩不发育,矿床类型可以划为Sedex型。  相似文献   

12.
陆瑶 《西北地质》1989,(4):44-48
产于海相火山岩地层中的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与围岩有着密切的成生联系。作者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区大量的岩石化学成分数据,将它们定量分类,对比各类特点,并探讨其潜在的成因信息及与成矿的关系。认为该区岩石可以分为富镁、富硅、富钙、富铁4大类,其中富硅岩石包括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高钠的中基性火山岩、火山间歇期沉积的高钾的泥质岩,而主矿层则是在富铁贫氧还原的宁静的浅海相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呈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三类矿体产于绿片岩相的片岩、大理岩及其过渡带中。赋矿围岩的原岩主要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沉积岩。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存在SEDEX、VMS 和变质叠加的喷流沉积矿床等诸多争议。根据矿石宏观特征和显微组构,文章将锡铁山矿床中层状矿体中的黄铁矿分为胶黄铁矿(Py-I)、他形黄铁矿(Py-II) 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III) 3 种类型,分别代表了原始沉积型黄铁矿、低程度重结晶黄铁矿和高度重结晶的黄铁矿。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分别对这三种类型黄铁矿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三者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y-I 中富含Cu、Pb、Zn、Co、Ni 等成矿元素,Co/Ni比值大于1,并具有相对平滑的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这表明Ni、Co、As 可能以固溶体形式赋存于Py-I 晶格之中,Cu、Pb、Zn 等元素可能以纳米级矿物微粒存在于Py-I 晶格缺陷中。Py-II 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明显低于Py-I,LA-ICP-MS 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表现为多个“尖峰”,暗示着这些元素以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成存在。Py-III 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低,甚至低于检测限,除了个别测试点以外。根据上述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组构特征,笔者认为Py-I 是火山活动海底喷流沉积过程中形成的,Py-II 和Py-III 则是由Py-I 经后期不同程度的成岩和变质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产物。结合近年来锡铁山矿床赋矿围岩岩相学、锆石U-Pb 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结果,此次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应属于VMS 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矿后的造山运动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矿体变质和成矿元素再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锡铁山铅锌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呈层状、脉状及不规则状三类矿体产于绿片岩相的片岩、大理岩及其过渡带中。赋矿围岩的原岩主要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沉积岩。前人对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存在SEDEX、VMS 和变质叠加的喷流沉积矿床等诸多争议。根据矿石宏观特征和显微组构,文章将锡铁山矿床中层状矿体中的黄铁矿分为胶黄铁矿(Py-I)、他形黄铁矿(Py-II) 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III) 3 种类型,分别代表了原始沉积型黄铁矿、低程度重结晶黄铁矿和高度重结晶的黄铁矿。使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分别对这三种类型黄铁矿进行了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表明三者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y-I 中富含Cu、Pb、Zn、Co、Ni 等成矿元素,Co/Ni比值大于1,并具有相对平滑的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这表明Ni、Co、As 可能以固溶体形式赋存于Py-I 晶格之中,Cu、Pb、Zn 等元素可能以纳米级矿物微粒存在于Py-I 晶格缺陷中。Py-II 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明显低于Py-I,LA-ICP-MS 时间-空间信号曲线表现为多个“尖峰”,暗示着这些元素以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成存在。Py-III 中微量元素含量极低,甚至低于检测限,除了个别测试点以外。根据上述元素的赋存状态和组构特征,笔者认为Py-I 是火山活动海底喷流沉积过程中形成的,Py-II 和Py-III 则是由Py-I 经后期不同程度的成岩和变质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产物。结合近年来锡铁山矿床赋矿围岩岩相学、锆石U-Pb 年代学、地球化学和构造背景的研究结果,此次研究认为锡铁山矿床应属于VMS 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成矿后的造山运动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矿体变质和成矿元素再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矿床的物质组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研究和总结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各矿床矿石化学成分特征,矿物组合与分带,围岩蚀变,黄铁矿、石榴石及方解石的标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
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找矿潜力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完整的海相喷流沉积系统,包括喷流管道相、近喷口相和沉积相.其中,网脉状蚀变角砾岩带长>2km、宽>200m,代表喷流管通相;容矿大理岩长>3km,宽>1km,最大厚度>200m,分布于网脉状蚀变岩的外侧,为喷流沉积岩;穿插于厚层块状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是未喷出海底的含矿热液充填、交代的产物,条带状结构的层状铅锌矿体属喷流沉积相.锡铁山矿床喷流管道系统规模巨大,其大规模的物质供给系统为国内外现已发现的SEDEX铅锌矿床中罕见.现已揭露的锡铁山矿床主体属于喷流沉积系统的中心和近喷口相部分,锡铁山地区还存在巨大规模的层状铅锌矿体(床)尚待发现,同时,在矿床东南方向深部的侧伏延深部位,还具有一定规模的赋存于厚层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这些大规模层状铅锌矿体的找矿标志层可能不再是大理岩,主要围岩可能是富含炭质、钙质的沉积岩,如深灰-灰黑色的含炭方解石片岩、炭质片岩、方解石绢云片岩等.锡铁山东南部地区的滩涧山群相应赋存层位是大规模层状铅锌矿的主攻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锡铁山矿床中石膏、菱铁矿成因研究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锡铁山矿床地表及上部中段的近矿围岩中发育大量的石膏和含锌菱铁矿,长期以来主要作为喷流沉积或后期改造的产物。同时,地表的褶皱构造在深部却不发育,其原因一直存在争议。在对这些石膏、含锌菱铁矿及相关地质现象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锡铁山矿床近地表部分存在强烈的氧化作用与岩溶作用,石膏、含锌菱铁矿的主体是大气降水条件下原生矿石氧化形成的,而非形成于喷流沉积作用。同时,强烈的岩溶塌陷改变了部分地质体的产状,这可能是形成地表矿体附近“褶皱构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蔡开运  史中华 《现代地质》1994,8(3):273-280,T002
在冀北丰宁、沽源、赤城一带的上侏罗统火山岩中发现有不同形态的铁质及玻璃质微球粒。经电镜扫描及外貌结构构造的鉴定,显示有熔融、碰撞、逸气、旋纹、冷疑、收缩等特征;经电子探针及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认为是宇宙尘。对其进行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而且有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9.
锡铁山铅锌矿床是我国西北地区大型铅锌矿床之一,但是,有关其成矿时间问题一直缺乏较好约束。本文通过对靠近矿体底部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三组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变化于500~470 Ma, 465~450 Ma和440~420 Ma,形成的三个权重平均年龄分别为(479.4±5.2) Ma,(455.5±6.1) Ma和(431.8±3.7) Ma。结合区域滩间山群成岩构造环境及矿床成矿构造背景,文章认为前两组权重平均年龄代表了早古生代滩间山群两期强烈火山作用的峰期年龄,其年龄跨度(500~455 Ma)代表了滩间山群岛弧火山作用的时间跨度。第三组权重平均年龄代表了滩间山群火山岩成岩之后区域造山事件的主期变质年龄。锡铁山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合理时间应在455 Ma左右。  相似文献   

20.
青海锡铁山碳质片岩型铅-锌矿床的矿化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对锡铁山矿区新发现的(碳质)片岩型矿体的矿化结构、矿体类型及其典型元素分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锡铁山矿床具“双层结构”,由大理岩型矿体和碳质片岩型矿体组成;碳质片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滩间山群沉积岩组中上部,产出层位高于大理岩型矿体;碳质片岩型矿体的倒转型热水喷流沉积结构与含矿层倒转有关。研究表明,矿区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