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利用咸水是缓解河北平原水资源危机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平原是严重缺水地区,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淡水,致使河北平原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河北平原在严重缺乏淡水的同时,也蕴藏着大量的地下咸水,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咸水已成为缓解河北平原水资源危机的关键问题。作者通过对河北平原地下咸水分布、用途、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地下咸水形成的水化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地下咸水分布广泛。迄今仅在珠江三角洲局部地段进行了地下咸水有关的研究,因而对区域性地下咸水成因的认识缺乏。利用近10年来有关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获得的67个水文地质钻孔的水化学分析资料,进行了珠江三角洲平原地下咸水水化学的总体特征、水文地球化学参数及特征指标关系研究,探讨了区域性地下咸水成因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咸水水化学特征总体上与海水较为一致;地下咸水起源于古海水,主要形成于中全新世海侵期,与退积作用关系密切;地下咸水形成过程中,水循环交替慢,水动力条件不良;地下咸水中的盐分主要来源于古海水及海相沉积物,沉积压实、矿物溶解与离子交换等作用可能造成盐分的富集。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中东部区域分布为地下咸水分布区。自大量开采地下淡水以来,出现了地下咸水入侵地下淡水资源问题,第四系地下淡水水质呈不断变差趋势,对宝贵的地下淡水资源构成威胁,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淡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和成井工艺不严格。本文分析了地下咸水入侵地下淡水机制及影响现状。  相似文献   

4.
王长明  方生 《地下水》2004,26(1):32-33
开发地下咸水,用于城市居民生活,可节省58%淡水资源.还可腾出地下库容,增大降雨入渗,淡化地下咸水,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晚更新世以来莱州湾南岸发生了三次海侵,长期的蒸发浓缩作用形成了大范围的地下卤水。受地下淡水过量开采、卤水资源利用及围填海工程等综合因素影响,地下咸水区的地下水流场、水质及周边地质环境产生了改变。选择地下咸水区进行地下水流示踪试验,对地下咸水渗透流速及影响范围等进行探索性试验研究。以粉砂、粘土质粉砂为主的咸水入侵区具有相对统一的地下水流场,示踪剂浓度变化基本符合正态曲线分布。在地下咸水区,示踪剂在随着地下水流运动时,示踪试验相对抽水试验具有速度放大效应。本次试验中,地下水流速0.25~0.38m/d,示踪剂流速0.36~1.09m/d,示踪剂流速是达西流速的2.1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黄河下游惠民地区地下咸水分布特征,在该区域开展了直流电阻率法测量工作。通过电阻率测井确定区内咸水层视电阻率数值分布范围和咸—淡水界面变化特征,以此约束电阻率测深数据的分析,提高对咸水层分布解释的准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咸水层顶界面埋深主要位于20~50 m区间,局部发育至浅地表;咸水层底界面推断埋深主要分布在160~300 m区间,近似NW走向逐渐变浅。经后期水样调查和钻探验证,推测的地下咸水分布特征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直流电阻率法在地下咸水分布特征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淡水(微咸水)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淡水(微咸水)资源贫乏,咸水广布。南部冲洪积平原受第二次海侵层位的影响形成大面积咸水,后被逐渐淡化。近年来由于开采量加大,又使北部咸水南侵。海积冲积平原随着黄河河道的变迁,仅在黄河现行河道两侧和充水的黄河故道带分布有淡水(微咸水)。近代,现代黄河三角洲古河道带和决口扇淡水体已被咸化。  相似文献   

8.
采用Visual-MODFLOW软件中SEAWAT模块建立变密度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数值模型,对青岛大沽河地下水库南端残留咸水运移情况进行模拟。采用2001-2002年的降雨、蒸发、开采等资料,识别和验证模型,并在现有的开采条件下模拟研究区地下咸水未来10年的运移情况进行预测。研究发现,研究区内地下咸水总面积略有减小,靠近大沽河一侧咸水浓度降低,而魏家屯附近咸水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9.
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莱州湾南岸的昌邑、寒亭、寿光等市(区),是我省沿海发生海咸水入侵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自70年代中期发现海咸水入侵以来,入侵速率逐年增加,到1992年,入侵面积已达295.5km^2,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该区海咸水入侵以咸水入侵为主。笔者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基础上,从水动力学和水化学方面对海咸水入侵的发灾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地下淡水过量开采是海咸水入侵的根本原因;此外,沉积环境、河流上游来水量减小及风暴潮等对海咸水入侵有加剧作用。从地学角度,提出了全流域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建设地下水库、跨流域调水,建立抽水槽工程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分析物探测井曲线和地下水位动态发现,天津平原深层孔隙地下淡水在开采条件下接受上覆咸水的越流补给,而且咸水底界未大量向下位移。本文讨论了咸质含水组底部钙化粘土微观粘粒与水溶液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滤盐层”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