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哈尔滨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明确提出:“气象事业由基本业务、科技服务、综合经营三部分构成”。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1993年新疆气象业务中心对原专业有偿服务模式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对外以新疆专业气象台为统一窗口,以“生产”、“推销”、“服务”一条龙的运行体制开展专业有偿服务工作。两年来,使服务不仅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经济效益也上了一个新台阶。1改革思路科技服务作为以专业、专项服务和科技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科技信息产品要走向市场,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2.
河南县气象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和”围绕服务搞创建”,以气象服务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显成效。1996年被青海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1999年被河南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明单位”;2001年被黄南州委、州政府命名为“州级明单位”;1999年被县政府评为“综合评议优秀单位”;2000-2002年连续3年被县政府评为“综合评议第二名”;2001年被青海省气象局评为“全省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称号;2004年被黄南州气象局评为全州目标任务完成“先进集体”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服务相关概念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了气象科技服务20年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有偿专业服务”、“综合经营”、“气象科技服务”、“气象科技产业”、“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等几个相关概念的产生背景。根据当前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新理念,指出气象科技服务应该不断适应形势和需求的发展,适时调整思路,推动其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增军 《湖北气象》2002,21(4):35-37
从泰安市2000-2001年“121”电话气象信息服务实际出发,揭示了影响“121”电话拨打率的三种主要客观因素,并指出其拨打率与用户群、季节和信箱内容有效为密切的关系;同时提出了提高“121”电话拨打率的三种途径,即增强气象服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丰富服务内容和拓宽服务领域,加强“121”气象信息服务电话宣传。  相似文献   

5.
1995年气象日主题:公众天气服务1995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公众天气服务”。1995年,世界气象组织将在第十二次世界大会上制定和通过第四个长期发展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把公众天气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计划组织实施。这说明为了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建设成就的...  相似文献   

6.
我局1992─1993年的气象专业有偿服务在1991年的基础上,仍然处在稳定发展状态之中,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有偿服务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1992年上升到1叩OO余元,1993年又增加到1500o多元,年递增率始终保持在10%以上。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研究新增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进专业有偿服务我局在1992-1993年内,共与74个用户签订了收费接近3万元的专业有偿服务合同。1992年的有偿服务费14300元,除贫穷落后的艾古斯乡的200元未能收回外,其余全部做到了年底一次性收清,发展是很J顺利的。这些年来,“三乱”现象十分…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气象软科学》2007,(4):1-1
到本期为止,关于“气象服务”的主题征文将告一段落。征文中包括的2006年中国气象局开展的“气象服务效益调查”专项研究成果,是这次征文活动的亮点,也特别值得读者关注。关于这次调查的总体研究,每年气象服务中公益服务效益535-亿元(2007年第3期5—13页)、行业服务效益2793.1亿元(本期,5—14页)和气象服务成本47.6亿元(2007年第3期14—20页)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的专业有偿服务中,我们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提出的体会是:完善气象服务系统,巩固和发展专业服务,必须加强服务的针对性,在专字上下功夫,把气象服务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气象工作才有活力.刚开始进行有偿专业服务时.我们没有考虑各行业的特点,事实上是以公益服务方式进行服务,其结果是进展缓慢,甚至艰难.为了深化专业服务的内涵,我们通过“听”、“学”、“改”的过程,再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提高,收益不浅.所谓“听”,是走出门去听取广大用户和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灼需求、建议、意见,然后…  相似文献   

9.
年轻有为的局长焦国树,率领西平县气象局职工,把气象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内练素质,外树形象,以“有为”求地位,为西平气象事业的蓬勃发展写下了可圈可点的一页。近10年来,西平局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中国气象局命名为“全国气象系统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省气象局命名为“十佳县气象局”,被中宣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推荐为“全国文明服务示范单位”,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获得的其他集体荣誉不胜枚举;焦国树和其他职工获得的个人荣誉更是不计其数。面对数不清的成…  相似文献   

10.
彭国照  王凌 《四川气象》1996,16(3):41-44
我们经过3年多的开发,建立了一套“农业气象情报,预报和资料综合处理服务系统”软件。它集农气资料管理,情报资料采集,译码,图形分析,统计分析于一体,自动化程度高,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强了农气服务的能力,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时效,收到显著的业务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11.
“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的提出,使气象工作与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纵观我区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专业气象服务是拓展业务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我区专业服务为气象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开创了气象服务领域的新局面。近4年来,我们牢固树立“诚信铸就品牌、创新和服务开创未来”的发展理念,扎实苦干,  相似文献   

12.
服务科长招标记张雪民1995年11月20日上午,三门峡市气象局会议室里不时响起阵阵喝彩声和热烈的掌声。在座的领导和群众个个红光满面、兴奋异常。1996年“服务科长招标会”正在召开。一周前,局党组在中层领导会议上向各科传达了服务科长招标条件:(1)招标...  相似文献   

13.
《气象》2003,(12)
福建省诏安县地处闽粤交界处 ,号称“福建南大门”。多年来 ,诏安县气象局主动及时地为当地政府提供气候资源情报 ,为防灾抗灾提供决策依据 ,作出了突出成绩 :连续 1 1年被中共诏安县委、诏安县人民政府授予“服务农业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1 996年被中国气象局授予“95年汛期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称号 ;1 999年被漳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御 991 4号台风先进集体”称号。 2 0 0 2年诏安县遭遇 5 0年一遇大旱 ,该局积极提供决策服务 ,并先后四次配合省局专家组开展人工增雨 ,被省局评为“2 0 0 2年重大天气预报服务先进集体” ,多次被省局授予…  相似文献   

14.
精河县气象局,是我们这次到博州采访的其中一站。精河县气象局曾在1999年被县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被博州气象局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先进集体、预报服务股被评为先进班组;2000年被自治区文明委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被自治区气象局评为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三等奖;被县评为“花园式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这些成绩与荣誉的取得,是与精河县气象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分不开,是与领导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抓落实、做实事、讲实效分不开,也是与全局同志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开拓气象科技服务的新局面孙桂芝(黑龙江省气象台150030)1996年,遵照黑龙江省气象局党组发展气象科技服务的总体思路,将省气象台的电视广告和BP机寻呼服务两大支柱项目归入省局所属的龙雪公司后,省台党委及时提出“第二次创业”的口号。全台上下经过近一...  相似文献   

16.
《贵州气象》2005,29(4):F0002-F0002
贵阳市气象局在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夯实基础、提升能力、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三大战略”,努力推进“四个一流建设”,以“三早、四突出 、五满意”为统揽,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一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力提升了城市应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二是坚持防雹增雨并重,防灾减灾成效显著。三是不断完善和扩张农经网信息服务终端,成效显著。2005年又投入200万元以上,重点建设全市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农业经济分析预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7.
人工增雨对预报服务的要求较高,由于资料传输的时效及准确性影响着预报服务的质量,根据2002年《春季人工增雨天气报告》,结合预报服务实际情况,青海省气象台研制了“青海省人工增雨天气报转换系统”,这一系统的研制对今后人工增雨期间预报人员及时掌握各站的天气情况,提高人工增雨预报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谈“121”气象信息咨询电话的服务管理李海胜(晋中地区气象局030600)“121”电话是邮电部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答询城市天气预报的专用电话号码,是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便捷准确地传递气象信息,也是气象部门发展信息产业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这几年“1...  相似文献   

19.
蔡敏 《广西气象》2007,28(A01):125-125,129
分析2004-2006年北海“12121”的拔打情况,探讨北海“12121”今后的发展方向,认为:结合本地特点,通过增加气象与渔业、种殖业、养殖业、旅游业的各种联系,丰富“12121”信箱内容,使“12121”可以作为深入推进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力工具,进一步促进“12121”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数据库何玉华,王朝民,陆海席(赤峰市气象局)1引言为使气象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气象服务必须做到专业化。建立气象服务指标数据库是气象服务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我们从1989年开始着手进行“专业气象服务指标数据库”的研制工作。到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