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晓东 《地质与资源》2000,9(2):111-115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张均 《地质与资源》2000,9(2):78-81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现代河谷型砂金矿床的底板——风化基岩顶部0.2m以下常含有砂金,甚至可构成富集地带.这种砂金来源于上部含金砂砾层的“下沉金”、过水河流携带的“沉淀金”及底板基岩中的“原生金”,前两种是风化基岩中金的主要来源.笔者认为在砂金评价和勘探时,应将风化基岩中的砂金归并到上部含金层中,参加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4.
骆驼场金矿床产于黄岗梁—甘珠尔庙多金属成矿带东侧,是大兴安岭中南段目前发现惟一一个以金为主,伴生银、铜的金矿床。区内圈出工业矿体3条,产于印支期闪长岩体内,受NWW向断裂控制,为破碎带蚀变岩型。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金属矿化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磁铁矿化、斑铜矿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等。Au品位5 26×10-6~12 48×10-6,伴生Ag品位28 98×10-6~80 90×10-6,伴生Cu品位0 50%~3 31%。矿床成因类型为与中基性侵入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达拉松金矿床位于俄罗斯东亚地区,是世界驰名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形成具有经历过多个大地构造成矿阶段、多种成因成矿和多种金来源的特征。主成矿作用是中低温热液作用,成矿热液和成矿驱动力与中生代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化有密切关系。成矿热液中的金来自地槽阶段海西期花岗岩内的金再造和地洼阶段的深部金源。热液成矿后矿区地壳继续隆起,导致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发育,在达拉松河谷阶地内形成沉积砂金矿化。因而,该矿床的形成类似于层控金矿床原理,只是矿源层在该区应为矿源岩体。矿区内既有内生金成矿富集,又有外生砂金成矿富集,共同组成一个超大型金矿床。据此将该矿床列为多因复成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6.
刘国平  艾永富 《矿床地质》1998,17(Z2):299-302
小佟家堡子金矿产于辽东早元古代裂谷增生地体。容矿岩石为早元古代辽河群大石桥组碳酸盐建造,其变质程度为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金赋存状态以显微不可见金为主,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颗粒细小,为0.0 n~1 mm。围岩蚀变以硅化、水云母-绢云母化、含铁白云石化等低温蚀变组合为特征。与金矿成矿密切相关的石英的均一温度为140~240℃ 。成矿年龄为167×106a。对比研究表明该金矿床为变质岩容矿的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变质杂岩中的新太古代变质基性岩主要由变质辉长岩、绿泥石片岩及角闪岩组成。根据稀土配分模式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组:第一组具有平坦的稀土配分型式,稀土总量比较低(29×10-6~52×10-6),显示弱的Eu负异常及无异常(EuN/EuN=0.84~1.02),轻稀土略有亏损到弱富集(LaN/YbN=0.86~1.3),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具有平坦的分布模式和明显的Zr负异常,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类似于大洋高原拉斑玄武岩,代表了地幔柱形成的高原玄武岩的残余。第二组稀土总量明显高于第一组(34×10-6~116×10-6),具有轻稀土富集的配分型式(LaN/YbN=1.76~4.34),弱的Eu…  相似文献   

8.
王晓勇 《地质与资源》2001,10(4):244-247
许多研究者认为,金丰度高的花岗岩和地层就是金矿床的矿源岩和矿源层.随着中子活化法和化学-光谱法的广泛应用,分析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可达0.01×10-9).大量的国内外资料表明:绿岩地体中变质岩的金丰度较低,平均为0.71×10-9~2.40×10-9,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金丰度更低,平均只有0.62×10-9~1.20×10-9.因此,矿源岩和矿源层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那些特定的岩石或地层.所有岩石都可能成为矿源岩或矿源层.花岗岩和地层中金的丰度与金矿床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金成矿与使金活化、迁移和富集的各种成矿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9.
白云金矿床60号脉带原生晕分带特征及深部含矿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金矿床产于华北地台东端辽东-吉南裂谷带内,是古元古代变质岩地层中的代表性矿床,60号脉带是现有埋藏最深、规模最大的矿脉群,矿体赋存在黑云母片岩、黑云母变粒岩与大理岩接触界面附近,主要受近东西向层间滑脱构造控制,最大延长1240 m,倾斜延深600 m,平均品位3.82×10-6.为了评价60号脉的深部找矿潜力,进而...  相似文献   

10.
塞拉利昂中部马卡利地区出露有大片的太古界花岗-绿岩带地质体,其金矿资源丰富。通过矿产勘查和成矿规律研究表明,金的来源与太古界花岗-绿岩带地体密切相关。岩金矿床类型为含铁建造金矿床,主要赋存于绿岩带的绿片岩中及含铁建造的片岩中,受褶皱和断裂构造控制;砂金矿的类型为河流冲积型砂金矿,主要分布在花岗-绿岩带内及其周边河流中的全新统冲积层中下部砂砾石层中。重砂异常和地球化学异常区内具备良好的岩金、砂金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前景,实施砂金-岩金综合找矿方法,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松江河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与兴蒙造山带接壤的夹皮沟—海沟金成矿带中部,是近年来发现的产在韧性变形带内的一座中型金矿床.该矿床赋矿围岩组合为绿泥石英黑云片岩、角闪黑云石英片岩、绿泥绿帘阳起片岩和二云片岩等,为一套叠加有复合变质变形的绿片岩相、角闪岩相构造岩系.成矿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多...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马攸木地区首先探查到砂金异常,进而通过预查、普查和详查,发现了砂金储量居目前西藏之首的马攸木砂金矿床.该矿床Ⅰ号矿体长为14196.3 m,平均宽度为126.61 m,平均厚度为11.25 m,加权平均品位为0.5116g/m3,砂金资源总量属大型.介绍了Ⅰ号矿体砂金的形态与粒度、成分和成色.马攸木砂金矿床的发现,对西藏地区及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的找矿与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湖 《地质论评》2006,52(1):14,19-14,99
世界上的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美国和中国。两地的这类金矿主要差异之一是:美国的这类金矿含铊较高,一般平均铊含量达到40×10-6~50×10-6,高者达到千分之几。而中国的同类矿床铊含量低得多,一般低于10×10-6。但是,我们发现广西横县南乡金矿是个例外,它的金矿石中铊含量平均达到56.62×10-6,是铊克拉克值的77.88倍,最高为436.8×10-6,居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铊含量之首,部分金矿石的铊含量已经达到铊的工业品位。这个特征与美国的卡林型矿床相似,与中国的大多数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不同。尽管目前掌握的数据有限,但看来它有可能…  相似文献   

14.
陕西八卦庙金矿床1290m标高以上矿体为层状、似层状、透境状,单矿体最大厚度70.3m,金品位≥3×10^-6。62-72线长200m,宽200m范围内金品位≥2×10^-6,形状完整。从1290m标高以下矿体均分支为单脉体,厚度2~10m,地质品位≥3×10^-6,矿体形态上,下部与深部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5.
泥堡金矿床含Au最高的容矿岩石是玄武安山岩,其Au品位含量高达32.5×10~(-6),稀土总量高达176.78×10~(-6)~431.98×10~(-6),均值为237.4×10~(-6);轻重稀土比值为5.36~10.19,具有中基性岩浆岩稀土配分模式平缓右倾的典型特征。稀土总量高的样品均位于火山旋回的顶部,含Au最高的样品稀土总量也较高,金矿体的品位还与玄武安山岩的厚度略呈正比关系。按照岩浆上涌时同化混染规律,从早期至晚期,火山岩逐渐由基性向中基性演化,金与稀土元素逐渐富集,代表着火山旋回末次残余岩浆活动富集成矿特点。因而泥堡金成矿作用与峨眉山玄武岩残余岩浆相关,属于滇黔桂金成矿区内与火山作用相关的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基底是金矿床形成的物质基础,在初始地壳活化再造过程中受到过多次改造和再造,其中,金元素多次受到再分配。高级区花岗岩-绿岩带在活化改造和重熔再造的过程中表现出由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转化的退变质过程。这一过程使变质基底岩石中的金有一个预富集。在晚期(主要是燕山期),岩浆-构造活动促使基底岩石中的金再次活化。在成矿围岩退化蚀变过程中,随岩石组分的转化,金得以再次聚集,并形成工业矿床。通过对几个金矿床密集区内的不同岩石类型含金丰度对比,表明地壳活化改造越强,金的矿化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黑龙江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森林沼泽景观区Au在水系沉积物和土壤中富集特征的研究,认为Au在水系沉积物中的迁移搬运距离为800~1400m,主要富集在-40目的中细粒级的粉砂和淤泥中,一般含量为0.6×10-9~1.2×10-9,大于3×10-9可形成异常.Au在土壤中的迁移搬运距离为60~100m,主要富集在-40目的B层粘土物质中,一般含量为1.1×10-9~2.0×10-9,大于6×10-9可形成异常.因此该区的化探工作适合用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成矿有望地段,用1∶5万水系沉积物或土壤测量进行查证,在较好地段进行1∶2万(200m×40m)土壤测量工作,再于有望地段加密至100m×20m,并进行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8.
单承恒 《云南地质》2006,25(4):389-390
前山金矿床位于吉林省珲春市北东72km处,属珲春市春化镇管辖。前山金矿床已经发现四条金矿体。Ⅰ号金矿体产在蚀变花岗岩株内,矿体呈不规则球形,矿体长轴方向长90m,短轴方向长50m,平均金品位11·59×10-6。矿体属浅埋藏,地表下4m~5m即见到矿体头部。Ⅱ号金矿体产于华力西晚期闪长岩与黑云母斜长花岗岩接触部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体内。控制延长430m,斜深20m~170m,平均斜深83m。矿体平均垂直厚度0·89m,平均金品位8·83×10-6。前山区地处长白山脉老爷岭南端,地形切割深度最大可达500m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在300m~700m,沟深谷长,山势险峻,属中山地…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层地球化学研究,秦岭地区Au背景值为2.9×10-9,从西到东,自礼岷→文康→西成→凤太→板沙→镇旬→柞山地区金含量逐渐降低。凤太盆地、西成盆地、礼岷盆地泥盆系金背景值分别为3.1×10-9、3.2×10-9、4.7×10-9,为重要的金多金属地球化学成矿区。金在地层中的分布受岩性和沉积环境的控制,泥盆系是本区金成矿的矿源层,其中千枚岩、板岩、片岩、粉砂岩是金矿的重要源岩。与其他沉积盖层相比,秦岭中上泥盆统富集Au、Ag、Cu、Co、Ni、Cr、Pb、Zn。与上地壳丰度对比,Au、As、Sb、Ag、Co、Ni、Cr、V、Pb、Zn较富集。泥盆系中发育热水沉积岩,含Au较高。研究表明,在热水沉积中Au发生了预富集作用,沿海底同生断裂发育的钠质热水沉积过程中Au富集形成了矿源层。  相似文献   

20.
湖北蛇屋山金矿区风化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虞人育 《矿床地质》1994,13(1):28-37
湖北嘉鱼蛇屋山金矿区风化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松散粘土层中,含不等量砾砂的粘 土为含矿寄主岩。矿体呈似层状,产状平缓呈平卧状态。矿床规模大,长约l300m,宽约350m,面积达0.5km2,矿体厚1.2~41.2m,Au品位(1.1~7.6)×l0-6。矿石氧化程度高,金主要呈游离态次显微金形式存在。成矿控制因素主要受基岩岩性、地质构造环境和松散层性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化原岩及下伏或附近基岩中的原生金矿体、具金矿化或金异常的含金地质体。矿床形成是表生风(红土)化作用的结果,为风化残积成因红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