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武都县气象因素与流脑发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发病率较高、起病急骤的呼吸道传染病。它的初发及流行,除有病原学、易感人群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外,还与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水平风速的大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气象诸要素入手,对流脑的流行做了探讨从而揭示其流行规律并作出发病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2.
张智  雷静  蒋少萍 《干旱气象》2015,(1):162-166
利用2005~2011年银川市逐日腮腺炎病例资料、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腮腺炎流行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银川市腮腺炎病例数呈波动增多趋势,各月呈"2峰2谷"型规律变化;冬春之交(2~5月)、秋冬之交(9~12月)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夏季(6~8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呈逐渐减少趋势;银川市兴庆区平均病例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44.4%,灵武市平均病例数最少,只占总病例数的5.0%;1~18岁年龄段腮腺炎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2.7%,是主要易感人群,而6~7岁是防控的重点人群;腮腺炎疾病分别与前1~前4周平均最低气压、最大变压、最大变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最小相对湿度、平均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利用前期气象资料预测腮腺炎病例数,为腮腺炎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感冒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感冒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条件必须具备三条: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者。这三条构成了流行的可能性,但是否流行、流行的规模、以及流行后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还取决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本文试对流感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4.
石鹏皋  何祥照  李开林 《气象》1982,8(9):25-26
麦类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气候型病害。是麦类生产上的严重威胁。我省中部和南部麦区,特别是沿江滨湖地带,病害流行频率高,为害程度重。为作好小麦赤霉病的预报,本文根据麦类赤霉病的病原生物学和病害流行学,对作物的发育阶段、发病的气候条件,尤其是对感病阶段的气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以常发重病区广济为例,试作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的长期预测预报。现分述如后。 一、气候条件是赤霉病流行的决定因素 大面积的感病寄主,充足的菌源及有利于病害发生的气候条件,是引起赤霉病流行的必要条件。其中,病原菌和感病品种的大量存在,是赤霉病发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谦 《气象》1978,4(10):40-40
汞俗称水银,在常温下是液体的金属,易流散,挥发性强。其挥发量随温度增高而增多,也随挥发面增大而增多。 水银温度表或水银气压表由于移运、使用、检修或保管不当,就会发生水银的流散,以致使包装箱(筒)内、地面上、工作台或仪器柜等处留有汞珠。这种汞珠挥发时就产生汞蒸气。若是室内空气中含汞蒸气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最高  相似文献   

6.
科普窗     
夏季应该怎样保健人的体温是恒定的。由于不同的温度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不同 ,故高温对人体温度的调节不利。在正常情况下 ,人体通过传导、对流、辐射和水分蒸发来调节体温 ;而在高温天气里 ,人体散热困难 ,体温调节功能受到限制 ,易造成热量积蓄在人体内而引发中暑。也容易使人疲劳、烦躁和引发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道疾病等。因此 ,高温时节应特别注意保健。一是科学饮食 ,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宜 ;二是尽量避免烈日暴晒 ,以防中暑 ;三是冷饮适可而止 ,以防肠胃炎 ;四是午睡而不可 ,借以补充体力 ;五是感冒不可不防 ,热伤风往往会引…  相似文献   

7.
穆松宁  周广庆 《大气科学》2010,34(1):213-226
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 (The 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提供的近40年逐周的卫星反演雪盖资料, 考察了冬季欧亚大陆北部新增雪盖面积 (Total Fresh Snow Extent, 冬季TFSE) 与我国夏季 (6~8月) 气候异常的关系。分析发现, 冬季TFSE与我国夏季气候异常存在明显关联: 当冬季TFSE偏大时, 夏季贝加尔湖以东易盛行异常冷低压, 内蒙古东部和东北西部易出现凉夏, 同时,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易加强且西伸和北扩, 江南地区在副高的控制下易干热; 冬季TFSE偏小时的情况相反。这种显著关联独立于ENSO事件, 并且在近40年来较为稳定; 冬季TFSE与我国江南夏季降水在20世纪90年代初均发生过一次十年际尺度变化, 表现为在20世纪90年代初之后, 冬季TFSE (江南降水) 明显减小 (增多), 同时, 冬季TFSE与江淮夏季降水的正相关关系明显增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冬季TFSE可能通过某种途径来影响东亚副热带急流的变化, 进而影响我国夏季气候异常。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黑龙江省漠河县气象站点1980-2005年逐日平均气温和逐日降水量数据为参照,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讨过去20 a来乡村人群对当地气候变化的感知情况。结果表明:漠河县乡村人群具有较强的气候变化感知能力,对于气候变化趋势的感知相对较为准确,但因受到个体客观背景环境的影响,感知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由于可参照时间范围相对较短,人群对变化强度的感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人群能够正确认识气候变化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但调整的幅度通常较难把握。  相似文献   

9.
小麦锈病是我州麦类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雨季的到来,由陇东、陇南迁入的菌源在当地寄生,并以爆发式扩散发展,致病成灾。自1959年有记录以来的28年中,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其中中等以上年份的机率将近50%。统计分析表明,春末初夏降水增多,持续时间较长,最易导致锈病流行。5月相对湿度(?)72%,5、6两月降水之和达185毫  相似文献   

10.
京、沪两地脑卒中发病率及其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病例资料和气象资料的收集整理本研究采用的病例资料由北京安贞医院心脑血管防治研究所提供。北京的普查对象为城区、近郊区共 42个医院所负责保健地段的自然人群。自 1 984年开始 ,通过对上述自然人群的持续跟踪观测 ,获取了一系列脑卒中发病人数的资料 ,在 2 5~ 74岁的年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我国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国内对流脑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流行预测,作过许多探索,但就气候条件在流行过程中的作用问题,尚未见专题报导。今根据黄岩县三十年疫情资料分析,就流脑流行的气候条件和预测等,提出初步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短期数值预报的发展,MOS和PPM方法及各种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广泛应用,似乎天气学不再具有重要作用了.这种论调在70年代的美国亦曾一度流行;然而如今,一些有见识的学者正在强调开展观测研究,一些新的天气学杂志正在涌现.从工作实践看,我国的天气学研究还需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3.
茫茫宇宙,气象万千。人类就生活在这瞬息万变的大气海洋中。为了求生存,求发展,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注意观察天气变化。根据考古发现,在商代甲骨文中已有了关于民、云、雨、雪、虹和雷电等天气现象的记载,并有人们占卜天气的记录。到了周代,人们对天气现象的相互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新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气象科学的发展。这时已有了八风的记载和云的分类。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充实完善,观测气象的活动也日益增多。到了唐朝,李淳风将风向进一步区…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6,(1):16-18
小麦锈病的流行有三个基本因素,即寄主、菌源、气象条件。在种植较大面积感病品种和存在一定数量菌源的情况下,气象条件是决定锈病流行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气象条件与锈病流行之间的关系,利用气象参数预测锈病的流行,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下面我们试以北京地区的锈病(主要是条、叶锈)的预报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我国气象界曾流传着“天气学面临危机”一说,即随着中、短期数值预报的发展,MOS和PPM方法以及具有初级人工智能的各种天气预报专家系统的日益广泛应用,天气学不再具有重要作用了。这种论调在70年代的美国亦曾一度流行;然而如今,在那里的风已往另一边吹了,一些有见识的国外学者如今正在强调开展观测研究,一些新的天气学杂志正在  相似文献   

16.
欧亚大陆中高纬积雪消融异常对东北夏季低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山  齐铎  许蓓 《大气科学》2013,37(6):1337-1347
利用美国冰雪资料中心提供的1979~2007年月平均积雪水当量资料、NCEP/NCAR的逐月再分析资料 以及中国743站的逐日气温资料,讨论了欧亚中高纬春季融雪异常分布与中国东北夏季温度的联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欧亚大陆中高纬西部春季融雪偏多、东部春季融雪偏少时,我国东北夏季易出现低温。春季东部融雪量少,导致夏季剩余积雪偏多;夏季积雪融化吸热增多,加上后期的土壤湿度增加会导致该地区夏季温度异常偏低,高度场下降,500 hPa上欧亚中高纬东部的长波槽加深,槽后偏北气流加强;来自极地的冷空气容易入侵东亚中高纬地区,引起我国东北夏季低温。  相似文献   

17.
北京汛期暴雨与厄尔尼诺事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吴正华  储锁龙 《气象》1998,24(5):14-18
利用北京近百年逐日降水资料和厄尔尼诺事件、非厄尔尼诺事件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表明,在厄尔尼诺最大影响年的北京汛期易干旱,相当暴雨日数≤4天;在非厄尔尼诺最大影响年的北京汛期易多雨偏涝,相当暴雨日数≥5天;在厄尔尼诺最大影响年的次年和下一个非厄尔尼诺最大影响年时,北京汛期相当暴雨日数相对增多;反之,非厄尔尼诺最大影响年的次年和下一个厄尔尼诺最大影响年时,北京汛期相当暴雨日数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测量云雾滴的感水胶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酆大雄 《气象学报》1980,38(4):360-366
研制了一种新的云雾滴取样胶膜,小水滴与胶膜接触后,立即产生化学反应,在胶膜上留下深兰色的园形实心斑痕。斑痕清晰,反差高,样品质量高于目前使用的其他方法。可用于对云雾滴连续取样,样品易于保存。由试验给出了水滴直径与膜上班痕直径之间的关系、胶膜可感测的最小水滴直径及在高速取样时水滴不破碎的临界直径。  相似文献   

19.
近45 a东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59-2003年我国东北地区93站春季降水资料,将降水场分成5个区域,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春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降水量年际变化及长期趋势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呈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西部是旱涝易发生区,近45a来降水量略有增多;降水量的周期振荡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等级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5-2006年气象、赤霉病资料,分析赤霉病感病期间各气象要素对赤霉病的诱发程度,定义满足一定诱发条件的日子为赤霉病诱发致病日.根据最优化技术二维寻优的变量轮换原理,计算赤霉病感病期间逐日诱发修正系数、赤霉病诱发致病日的持续时间修正系数,建立促病指数模型,由此判别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及发生的等级.2007年、2008年和2009年试报结果与实况相符.应用本研究方法,可动态监测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的等级,由此推测赤霉病可能流行的程度,科学防治赤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