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为了研究萜类化合物的早期演化特征, 对松柏类有机质样品进行了长期(超过5年)的低温(80 ℃)模拟实验研究.使用色谱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测定了样品模拟早期(1年)和模拟后期(5年半)的饱和烃组成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萜类化合物和直链烷烃在沉积后发生了明显的早期演化.利用质谱鉴定出了地质体中较少报道的两种杜松四烯, 一种松香四烯和三种降松香四烯等中间演化产物.据此给出了相对完整的杜松类倍半萜和松香类三环二萜的早期演化途径, 发现该过程主要生成了萜类的各种芳构化衍生物, 细菌等微生物应起到了重要的生物化学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典  张照荷  赵微  李俊  焦杏春 《岩矿测试》2022,41(3):499-510
全氟化合物(PFCs)是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河流、污水、湖泊等地表水体中PFCs污染状况的研究较多,而地下水PFCs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北京市再生水灌区为例,探讨了典型PFCs化合物在地下水中的含量、分布及其生态风险,并重点关注了灌区内某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PFCs的影响。使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了2020年5~6月采集自北京市再生水灌区的52个地下水样品,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中不同程度地检出包括全氟羧酸(PFCAs)和全氟磺酸(PFSAs)在内的10种目标PFCs化合物,浓度范围为1.07~24.19ng/L, 其中以全氟正丁酸(PFBA)、全氟正辛酸(PFOA)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三类单体的检出浓度最高,平均浓度分别为2.94±2.42ng/L、2.88±3.45ng/L和1.15±2.05ng/L。与来自氟化学工业园的地下水相比,本研究区地下水中∑PFCs浓度明显偏低,这与本研究区观测井多处于农田区域有关。PFCs在浅井(< 50m)与深井(>50m)中的浓度随着井深的增加有明显下降趋势。此外,从全区地下水PFCs的空间分布来看,垃圾填埋场周边的地下水PFCs浓度明显偏高,并随着与垃圾填埋场的距离增加而显著降低,说明垃圾填埋场对周围地下水PFCs的污染具有一定影响。通过计算PFOA、全氟辛基磺酸盐(PFOS)和PFBA的风险商得知,该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环境尚未构成生态风险,但鉴于地下水PFCs的隐蔽性与持久性,建议继续给予定期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3.
宋双  王龙  郭佳 《江苏地质》2019,43(1):25-31
通过取芯段火成岩岩芯观察、测井以及地震相分析,将黄骅坳陷新生界火山岩划分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通道相和火山沉积相4种,并根据储集空间特征进一步划分为10种亚相,将侵入岩划分为3个相带。在此基础上建立黄骅坳陷火成岩岩相模式,并分析不同岩相火成岩的储集性能。研究认为:研究区溢流相上下区亚相和爆发相储集物性优越,构造裂缝和原生气孔发育,气孔、溶蚀孔缝、构造缝为主要储集空间;侵入相和次火山岩相火成岩由于热液作用造成围岩发生变质,原岩结构构造发生变化,使原来孔渗条件极差的泥岩变质为具有一定储集性能的储集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收缩裂隙和构造裂隙。  相似文献   

4.
川西洛带气田遂宁组沉积相及与储集物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洛带气田上侏罗统遂宁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斜坡亚相和浅湖亚相沉积,并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和浅湖砂坝微相,其物源区为龙门山隆起区。砂体的展布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大多数含气和产气层均处于浅湖砂坝、河口砂坝、水下分支河道及远砂坝等有利沉积微相较厚的砂体分布范围内。沉积微相与储层物性间的配置关系较好,浅湖砂坝与河口砂坝微相储层具有最优的储集条件。因此,寻找有利沉积微相内的优质储集砂体应为洛带气田今后的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