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对于国际社会的重要性日趋明显,保护海洋环境、力促海洋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海洋综合管理作为联合国框架内海洋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作者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框架,归纳了目前国际海洋综合管理的特点,进而分析出海洋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由日本内阁综合海洋政策本部牵头制定的《海洋基本计划》,是日本政府在《海洋基本法》框架下对具体海洋政策的制定、落实等予以规范与指导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安倍政府运用海洋政策推进体制,集合官产学研力量,综合近年来日本海洋形势及海洋政策效果评估的产物,该计划将在2018—2022年切实指导日本具体海洋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英国海洋产业增长战略内容由《英国海洋产业战略框架》和随后发布的《英国海洋产业增长战略》共同体现。后者是在对政府、企业和学术界意见不断整合基础上形成的第一个海洋产业增长战略。该战略的实施,有望带动英国部分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战略规划涉及海洋产业总产值到2020年达到250亿英镑。  相似文献   

4.
地理环境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自然空间,而资源是地理环境的真实价值,因此,追求地理环境,特别是海洋资源的真实价值应成为21世纪中国主权的重大议程。1994年11月16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造法性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它确定了未来全球千年的海洋划界框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洋多金属结核勘查和开发活动的日益频繁,深海采矿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建立了多种临时委员会和常设委员会来研究开发海洋矿产资源的法律、经济、科学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有关法律和法规相继出台。而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基础上成立  相似文献   

6.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和海洋力量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大西洋的海外利益不断延伸,这对中国的海洋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出台背景下,提前谋划中国的大西洋海洋战略十分必要。文章系统阐述了大西洋的全球战略地位,从政治与外交、军事与安全、经济与贸易、科技与环保等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探讨大西洋海洋战略布局的目标框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大西洋战略布局进行现实考量,提出全面构建大西洋伙伴关系,提升大西洋资源调查、勘探和开发能力,中国海警加快融入国际海上搜寻救助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代,随着对海洋开发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展,人类对海洋的依存性也越来越大。然而,全球的海洋环境质量每况愈下,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政府对海洋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从70年代末至今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1989年)、《海洋环境保护法》(198年)及《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3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1983年)、《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年)、《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年)等…  相似文献   

8.
《日本海洋基本法》所确立的一系列重要海洋制度折射日本未来海洋战略走向,《日本海洋基本法》颁布实施后给日本海洋战略、政策带来的转变是革命性的:作为日本"海洋宪章",《日本海洋基本法》为日本今后的海洋政策展开一幅宏伟蓝图,而并非仅仅只是应对中国东海石油问题的应急之举。  相似文献   

9.
《海洋预报》2007,24(1):90-90
《海洋预报》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办,海洋出版社出版,国内发行的海洋科技刊物。本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作为核心期刊继续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所收录。  相似文献   

10.
《海洋预报》2007,24(3):112-112
《海洋预报》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办,海洋出版社出版,国内发行的海洋科技刊物。本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作为核心期刊继续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所收录。  相似文献   

11.
李桂香 《海洋信息》1998,(12):25-26,30
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发达海洋国家竞相制定和实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计划和规划。如美国制定了《1995~2005年海洋战略发展规划》,法国颁布了海洋科技《1996~2000年战略计划》,俄国在实施《2005年前海洋、北极、南极综合研究科技计划》。所有这些规划和计划都旨  相似文献   

12.
一、座谈会的内容 由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主办的《海洋石油》杂志创刊于1981年8月15日,《海洋石油》的前身为《海洋地质译丛》。在《海洋石油》杂志创刊30周年前夕的2011年8月11日,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在上海召开了第五届《海洋石油》编委会成立暨创刊30周年纪念活动座谈会,座谈会由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承办。在沪的第五届《海洋石油》编委会成员及部分顾问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3.
戴瑛 《海洋通报》2018,(5):515-521
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对遗传资源作出指引性的规定。海洋遗传资源作为其中的一类,可以存在于国家管辖范围外水体及海床、底土。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海洋遗传资源如果适用不同的法律制度,需要明确水体、海床与底土界线划分。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名古屋议定书》和《波恩准则》关于海洋遗传资源的规定来看,现行国际法框架下针对此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案,且部分规定存在非适用性的问题。面对未来,需要从海洋遗传资源界定、惠益分享方式等方面设计具体制度,确保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遗传资源为全人类共享。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施行以来,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坚持依法行政,积极开展工作,在海洋功能区划、海域权属、海域有偿使用等各项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逐步形成了职能明确、层次清晰的海域使用管理框架。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级海洋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朝着行为规范、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研究和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海域使用管理的主体、职能定位和管理内容,并通过管理实践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国家海洋局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立法和管理上”的重要批示,国家组织力量先后进行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2002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同年9月4日,经国务院同意,由国家海洋局发布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03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海洋局组织制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里程碑的两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9,(2):4-4
国家海洋局1月16日发布了《2008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8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和《2008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  相似文献   

17.
《海洋地质前沿》2013,(9):F0003-F0003
《海洋地质前沿》(原《海洋地质动态》)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前沿》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海岸带与大陆架区为重点的海洋地质、海洋石油地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和灾害地质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的调查与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等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海洋地质前沿》2013,(11):F0003-F0003
《海洋地质前沿》(原《海洋地质动态》)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前沿》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海岸带与大陆架区为重点的海洋地质、海洋石油地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和灾害地质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的调查与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等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海洋地质前沿》2012,(3):F0003-F0003
《海洋地质前沿》(原《海洋地质动态》)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前沿》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海岸带与大陆架区为重点的海洋地质、海洋石油地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和灾害地质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的调查与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等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海洋地质前沿》2013,(12):F0003-F0003
《海洋地质前沿》(原《海洋地质动态》)是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主办、《海洋地质前沿》编辑部编辑、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术类正式期刊(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以海岸带与大陆架区为重点的海洋地质、海洋石油地质、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地球物理、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和灾害地质等学科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的调查与研究成果、技术方法以及海洋地质调查研究活动和学术交流等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