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中34-9油田为我国海上首个火成岩发育区的大型油田,油田位于渤中34围区,其主要目的储层为东三段和沙河街组。为加强油田储层保护,提高油气产量,本文通过分析储层岩性特征、孔渗特征和流体特征,对储层岩心进行速敏、水敏、盐敏、碱敏和酸敏储层敏感性评价,进而直观、定量地评价该油田储层损害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减少储层侵害的合理化建议,对渤中区块储层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秦皇岛32-6油田是渤海湾亿吨级的大型整装河流相稠油油田,初期采用大井距、稀井网、一套层系多层合采的开发模式,导致油田在进入中高含水期后,逐步暴露出层间、层内和平面的三大矛盾,油井产量快速递减,亟需进行开发调整。鉴于海上油田开发的特殊性,陆上已有的开发调整模式无法直接应用到海上油田。针对该油田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提出了适合海上河流相稠油油田中高含水期后水平井细分层系开发模式,实现了海上河流相油田的高效开发,研究形成了多层合采层间干扰系数定量表征技术,层系重组、井网重构和水平井挖潜有机结合的立体挖潜技术,实现了海上河流相油田高效开发新模式,油田采油速度提高了2.6倍,采收率提高了12.8%,高含水期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类似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北剖海上油田发现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铿  潘其云 《广西地质》1997,10(2):57-62
北部海北部海上油田的开发工作始于50年代,60-70年代作了大量地质工作。改革开放后,油气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发现油气构造6个,含油面积超过40km^2,石油地质储量约4亿t,已开发油田2个,揭开我国南方油气资源开发序幕。  相似文献   

4.
与陆上油田相比,海上油田的开采难度大、设备维护费用高,这就决定了海上油田必须以最短的时间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获得最大采收率。因此,该文研究了海上油田的开采模式和三次采油的配套技术,提出了加快一次采油,模糊二、三次采油界限的新模式,并对适合海洋油田的聚合物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为油田的增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不久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渤海公司在渤海中部海域又发现了一个储量上亿吨的大型油田,这是在渤海发现的第二个亿吨级大油田。 这个新发现的名为南堡35—2的海上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构造面积达50km~2,水深20m,北距唐山京唐港20km 自1996年6月打出第口高产探井以来,目前已在该构造上打出3口高产井  相似文献   

6.
在现有的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自然界中河流沉积演化规律以及海上油田的资料基础与经济开发尺度等因素,遵循地质体分级原则与依据,建立了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分级方案。从地质成因、主控因素、时空规模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河流相复合砂体13级构型单元的基本特征,并解析其与相关沉积地质体级次的关联性。与现有的储层构型分级的差异主要在于新增了“复合点坝”级次,复合点坝是多期残存点坝以复合体形式叠置而成的沉积单元,该级次是储层构型理论、海上油田资料分辨能力与经济开发尺度三者的契合点,是海上油田“地震导向、井震联合”构型研究思路的良好实践。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分级对于指导海上油气开发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1988年利比亚首次开采第一个海上油田.于1977年发现的布里油田位于的黎波里市以北120公里的海域,水深近170米.油藏产于大小为33×10公里的纬向背斜构造,产出层位是晚古新世至早始新世的碳酸盐岩.油藏高度47米.石油密度为0.922~0.893千克/米~3.已确定该油的地质储量是6.6~7.9亿吨,可采储量为5500  相似文献   

8.
王晖  胡晓庆  肖大坤 《江苏地质》2023,47(4):383-389
海上油田开发方案编制阶段基础资料尤其是探井与评价井资料较少,基于有限的资料形成的油田地质储量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开发方案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基于100多个海上油田的地质储量相关研究工作,建立了地质储量品质评价“三步法”:以地质储量规模、流体性质和储层物性为主要评价参数,分析油田地质储量分布特征;应用单因素与多因素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探明地质储量进行综合储量品质分类,筛选出探明优质地质储量;按计算方法对控制地质储量进行分类,综合控制地质储量的认识程度及与评价井的距离,分析控制地质储量的可靠性,量化可供开发动用的控制地质储量。以渤海L油田为例,介绍了地质储量品质评价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油田地质储量品质评价可以确定油田开发动用储量,有效提高油田开发方案应对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海油低渗探明储量和低渗的产量分别占海油总探明储量和总产量比例虽然小,但在海油实现5 000万t年产后稳产阶段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对于海上10~50 mD之间的一般低渗为主要考虑的勘探开发对象,当渗透率是5~10 mD之间的特低渗油田时需要优选出构造相对简单、储层比较连续的区块开发;对于复杂断块特低渗透油田和小于5 mD的超低渗油田,在目前海上经济技术条件下暂不具备勘探开发条件。在海上低渗透油田开发中需考虑压裂、注水的综合应用,尽量采用水平井和分支井开发,并且在开采过程中注意低渗储层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蔡艳雅  韩舞鹰 《地质地球化学》1995,(3):70-72,F003,62
在石油开采中,采出的石油伴生水的性质往往显示出油井所处地层的特征,根据实验室的油田水分析资料,有助于确定油田水所处地层的特点,了解油田水的来源。尤其在注水工程中,对于油田水的各种沉淀生成的预测、油田水与其它水的可混性研究,油田水的分析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圣北部湾的几个油田水样进行了物理、化学分析,探讨了油田水特性,并将这些油田水分类。从本次研究得知,这些在海上油井采出的油田水,主要离子Cl^-  相似文献   

11.
基于陆上油田密井网的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经过数十年积累,理论基础及表征方法已比较成熟,然而,将其应用于海上油田稀疏井网条件时,依然面临较大的挑战。笔者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基于海上油田开发地质研究方法,形成了井震结合、以"复合砂体"为核心的海上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理论与表征方法,其特点在于运用三维原型建模、地震构型相预测及地震驱动确定性建模等技术,重点表征影响海上油田开发的五、六、七级构型单元(复合河道带、单一河道带、复合点坝),针对开发阶段的小层细分对比及不连续渗流屏障刻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应用这套理论及方法开展精细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依然存在挑战,需要进一步发挥地震资料作用并探索人工智能的地震解释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陈虎  和鹏飞 《探矿工程》2017,44(1):41-45
本着充分依托原有海上油田设施降本增效原则,渤海Q油田在原有生产平台附近新建井口平台、对原有密集井网成功实施了整体加密调整,作业难度急剧增大。通过老井眼数据再处理、新井轨道设计优化、轨道防碰设计、防碰监测等手段形成密集交叉井网井眼轨道精确制导技术。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提高了作业时效,有效保障了在老油田密集交叉井网整体加密井眼轨迹的顺利实施、减小了碰撞风险。  相似文献   

13.
电缆的羽状漂移导致海上三维拖缆地震资料采集出现偏移距、方位角及覆盖次数的不规则现象,常规面元均化技术难以实现CMP道集内数据的规则性。在分析海上地震数据不规则性特点的基础上,将反漏频傅里叶变换(ALFT)数据规则化技术应用于LD地区WZ油田的CMP道集内数据的规则化处理,基于规则化海上地震数据的叠前偏移成像效果,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地震数据规则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的信噪比,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明显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石油开采引起的油藏压实与地面沉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油藏压实和地面沉陷是海上油田开发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油藏压实与沉陷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给出了油藏压实与沉陷量的预测模型及计算方法,并以某海上油藏实例进行了计算。对于油藏开发整体规划、海上作业平台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上河流相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如何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油田后期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渤海PL油田河流相砂体的储层特征和水淹特征,通过数模机理研究落实了油田水淹厚度系数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渗透率级差之间的量化关系,并以该量化关系为指导,预测出井点水淹厚度系数和水淹厚度,进而根据各井点水淹厚度进行了等值线图绘制,利用水淹厚度图对小层平面、层内剩余油进行了定量预测。经过10口新钻调整井的验证,剩余油厚度预测误差一般小于30%,具有较高的吻合率。  相似文献   

16.
海上大型复杂河流相油田具有储层跨度大、薄层占比高、非均质性强、流体性质差异大的特点,开发过程中面临严重的层间干扰问题,尤其是海上油田进入高含水期非常有必要进行细分开发层系研究,减缓纵向吸水产液不均衡问题,达到有效控制油田含水上升率和递减率的目的。从储层及流体性质差异入手,以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为方法手段,建立了不同非均质性储层条件下黏度级差与水驱采收率的关系图版以及层系内不同有效组合厚度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图版,并结合油田实际地质油藏特征,定量化确定了层系划分的黏度级差界限和有效厚度界限,有效指导了PL油田在高含水期实施细分开发层系以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的碎屑沉积地质体构型分级方案基础上,充分考虑自然界中河流沉积演化规律以及海上油田的资料基础与经济开发尺度等因素,遵循地质体分级原则与依据,建立了海上油田河流相复合砂体构型分级方案.从地质成因、主控因素、时空规模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河流相复合砂体13级构型单元的基本特征,并解析其与相关沉积地质体级次的关联性.与现有的储...  相似文献   

18.
百字短讯     
《海相油气地质》2006,11(3):F0002-F0002
勘探与进展我国南海发现大型气田该气田位于香港以南250千米,是在中国沿海发现的首个深水天然气田,气田平均水深1300米,面积约3900平方千米。初步预期可供开采的天然气储量(4 ̄6)万亿立方英尺,这将成为中国海上最大的气田之一。四川江油发现大型油田该油田位于江油市北部42.5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风险,以滩海地区某油田为研究对象,结合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油藏进行实时跟踪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应用地质建模、随钻测井、地质导向等技术,建立了精细的三维地质导向模型,并根据随钻测井数据和综合地质信息,实时验证构造和储集层信息,对导向模型不断校正,使模型与实钻结果一致,还以该模型为基础,优化水平井钻井的前进轨迹。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的应用降低了海上油田开发风险,能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从渤海A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的地层发育特征入手,以砂体发育特征与地震资料响应的匹配关系为研究思路,探究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沙二段储层预测的适用性。通过开展最大振幅之和的地震属性计算、已钻井砂体厚度趋势约束、古地貌联合校正的储层预测,表明在沙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为沟谷与洼地被两凸起分隔的古地貌格局,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西南及东北古地貌低洼处,东北部是后期开发调整的潜力区。基于该储层预测方法的合理性得到了5口设计井实钻结果的检验,证实了该成果不仅有助于油田下步调整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而且储层预测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供海上类似中深层油田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