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2009年6月,在成都召开的工程地质年会期间,正逢张咸恭先生90大寿。工程地质专委会为先生组织了祝寿庆贺会,会议安排我们原北京地质学院首届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系到会的学生致祝贺词。讲话后,肖树芳,杨华琨,周柔嘉和我起立,向张先生和师母深深行了三鞠躬!表示要在先生一百岁大寿之日,去北京为他祝寿。不曾想到先生竟然提前离我们而去!我想通过祝贺会上我们的一些讲话来寄托我们的哀思与怀  相似文献   

3.
《中国岩溶》2023,42(1):184-184
  相似文献   

4.
本刊第一任主编、著名科学史家、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副所长、研究员严敦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88年12月23日18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相似文献   

5.
《中国岩溶》1988,(02):0-0
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专家、政协第七后全国委员会委员、原煤炭工业部地质局顾问,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尔炎先生因病于1988年4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沈尔炎先生。 沈尔炎先生生于1912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早年留学比利时,攻读采矿和地质专业。1948年参加革命,曾历任东北煤管局工程师、煤炭部高级工程师等职务,当选过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6.
蒋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矿物学家,也是本刊的主编之一。如令他与世长辞了,这是我国地质学界的一大损失,也是本刊的重大损失,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深切地悼念他。本刊于1982年创刊,自创刊到现在蒋先生一直担任本刊的主编,为本刊的完善与质量提高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蒋先生不仅从宏观上对本刊的办刊宗旨、办刊方针提  相似文献   

7.
《岩土力学》2006,27(12):2098-2098
沈珠江先生是我国著名土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先生是我刊顾问编委,历来对我刊予以大力支持,常把一些重要文章送我刊发表。惊悉沈先生逝世,我刊为失去一位良师益友甚为沉痛,在此,我们对沈先生深表敬意!我们将努力把《岩上力学》杂志办得更好,以慰沈先生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8.
许兵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9年11月21日逝世,享年75岁。我国工程地质界学人及学子们深为悲痛,沉痛哀悼许先生辞世,将以许先生之为人作楷模,发扬先生的精神,永续先生的事业。\r\n〖KG2〗许兵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他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在五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他为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学科发展、事业进步和青年一代的培育尽心尽力,做出重要贡献。〖KG2〗\r\n许兵先生于1934年7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兴化县戴南镇。195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几十年来,许兵教授主持和参加了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南京长江大桥、南水北调、长江三峡工程、锦屏水电站、金川矿山、苏南和广东核电站等一批国家重大工程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他就参与了西线南水北调的规划研究,大量的现场考察使他获得丰富的野外地质工作经验,对我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工程地质问题形成了独到的学术论点,后来在成渝铁路建设工程及雅砻江锦屏水电站的研究和咨询中得心应手。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他对以高地应力和强破碎岩体称著的金川镍矿进行了工程地质研究,推动了工程地质力学的学科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他进行了苏南和广东核电站和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的工程地质研究。由于核电站工程对地震极为敏感,而且,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分布有广大的高烈度区,地震和活动断裂问题非\r\n\r\n常突出,相应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严重。许先生及时地将研究重点集中到这些问题上,开展了地壳构造稳定性研究,其成果成为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重要的核心进展。许先生一直关注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他参与了三峡工程的前期论证,直到他病逝前的几个月还在为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三峡工程阶段性后评估的地质地震专家组工作。许兵先生为科研事业辛勤奉献铸就了他深厚的学术成就。他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论文,参与编写和组织出版了《中国工程地质五十年》、《中国工程地质世纪成就》、《中国工程地质学》等一系列重要的学术专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等一批国家奖励。1992年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获得科学贡献奖。〖KG2〗\r\n许兵先生非常重视科技普及和人才培育。长达近二十年期间(1988-2004),他担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担负起组织协调全国工程地质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任。他胸怀全局,虚怀若谷,广泛地团结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工程地质科技工作者,为推进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于他的杰出工作,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为我国地质行业一个十分活跃的学术领导机构,多次被评为中国地质学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性情开朗,与人为善,成为广大工程地质工作者和重点实验室学子们的良师益友,为我国工程地质人才队伍的成长贡献了毕生精力。1993年-1998年,他兼任《工程地质学报》副主编,为学报的创刊和办刊质量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KG2〗\r\n许兵先生逝世,是我国工程地质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室的重大损失。我们深切缅怀许兵老师,将学习他的为人,继承他的未竟事业,努力提升工程地质学科创新能力,推动工程地质事业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岩溶》2023,42(1):183-183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2月16日,一个让人悲伤的日子。这天早上11点半,我正走在校园的路上,电话响了,是聂德新教授的电话。接通电话,聂老师历来干脆的声音带上了多许低沉的忧伤,他说:黄博士,张咸恭老师今天早上在北京去世了,我想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你……我一下愣住了,几秒钟没回过神,头脑里面闪现的是震惊、诧异,然后是心情重重的失落,悲伤的冲动一下涌上心头。电话那头,聂德新老师的话语已明显带上了哽咽的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1965,23(1):75-78
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著名的古植物学家斯行健先生,因脑溢血不幸于1964年7月19日在南京病逝,他的逝世是中国地质、古生物学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斯行健先生字天石,1901年生于浙江诸暨县。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8年赴  相似文献   

12.
陈椿庭 《水科学进展》1993,4(4):327-327
谢家泽先生是我国著名水利水文学家和水文事业奠基人之一.40多年来,我经常面聆教诲,获益甚多.先生不幸于1993年1月2日逝世,是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重大损失,我个人也痛失一位良师.以下谨对先生重视黄河治理开发、为我国水文事业奠基、倡导宏观决策研究等方面,进行片断追忆,以表对先生的崇敬和深切悼念.  相似文献   

13.
施雅风先生逝世的消息,我是在三亚第二天才知道的。震惊之余,泪如泉涌,心潮澎湃,不能自已。从1958年随施雅风先生考察祁连山冰川时起,我就跟随施先生做科学研究,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他都是我心目中的榜样,耳濡目染,受教良多,他是我真正的导师。但是,正因为如此,我几乎不知道怎么来写这篇悼念文章。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李秉伦先生因病不幸于1989年9月15日在北京与世长辞,终年64岁。李秉伦研究员的逝世是我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界,特利是矿物包裹体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损失。我国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地质学家,失去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1999,45(6):561-562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地质论评》主编、著名矿床地质学家郭文魁院士于1999年9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郭文魁先生生于1915年6月18日,河南省安阳县人。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5年至1947年留学美国。1951年参加九三学社,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中  相似文献   

16.
正当我得知张老师过世的消息时,我一直都不相信这是事实。在2015年12月初,我刚刚给他及其夫人王老师发出了新年贺卡(每年我都给二老寄纸质贺卡),还没等我打电话给他们,我得知了这个不幸的信息深感悲痛。这些日子里,我常常回忆张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多事情都储存在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7.
《地质学报》2002,76(1)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地质学家、地质科技管理专家,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原地质部副部长、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四、五届委员,第  相似文献   

18.
程国栋  朱元林 《冰川冻土》2009,31(2):393-394
我国冻土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吴紫汪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2月28日17时11分在厦门市中医医院与世长辞,享年74岁.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对吴紫汪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相似文献   

19.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05,22(1):F003
今年2月21日,是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半个世纪了。但他的人格风范一直为后学所景仰.他的创业精神一直鼓舞着地学界同人,他所创造的业绩为国家带来了大量物质财富.一直在造福于后代子孙。  相似文献   

20.
正惊悉我们一直以来十分敬仰的张咸恭教授驾鹤西游,痛失尊长,不胜哀恸,缅怀往事,倍增伤感。张咸恭教授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先驱与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老一辈的工程地质教育家,张咸恭老师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先生自幼天资聪慧,曾攻读西南联大,为保家卫国,毅然投笔从戎,亲历滇缅大反攻松山战役、龙陵战役等抗日战场。抗战胜利后为实现国家的富强,选择了地质学专业,并一直致力于工程地质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参加了三峡水库工程、丹江口水库、川汉、湘渝、成昆、南疆等铁路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