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南省浏阳市积极探索补充耕地开发项目"以奖代投"方式,日前出台《社会主体投资土地开发项目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拓宽土地开发项目投资渠道,确保耕地占补动态平衡,拓宽建设用地空间。《办法》从项目申报立项条件、程序,实施管理、验收确认、栽种落实、后期管护、资金管理六个方面全面规  相似文献   

2.
一、目前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后期管护的主要运行模式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合格后,项目承担单位与项目区所在乡(镇)政府或村委会办理项目工程资产移交手续,签订工程后期管护协议,将项目资产及工程后期管护责任一同移交当地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作为工程后期管护主体通过指定、承包等形式安排人员进行管护。管护资金多数由乡(镇)政府、村委会或个人自筹。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民权县政府就2016年第一批增减挂钩拆旧区新复垦耕地与相关乡镇政府签订后期项目管护协议,为新复垦耕地找到了新"主人",为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奠定了基础。协议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新复垦耕地涉及的行政村作为新复垦耕地的后期管护主体,对新复垦耕地要严格按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加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项目后续管理,云南省永仁县近日出台规定,设立低丘缓坡项目保护基金,对新开发耕地前3年的种植、养护实行资金补助,强化地力培育和设施保养。永仁县低丘缓坡地面积约20万公顷,是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该县将低丘缓坡地开发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和乡镇职责不定期组织开展项目检查,  相似文献   

5.
2月16日,由滨州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蓝黄办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对做为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起步区的无棣县小泊头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报告及预算书进行了认真评审。无棣县小泊头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是山东省政府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昌邑市国土资源局采取多项举措,加强基本农田管护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一是建立目标责任体系,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实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市政府与镇(街)政府、市国土资源局与国土资源分局分别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国土资源分局的责任,实现了耕地保护的层层落实。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为我国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国家财政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持续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处亟待完善.例如管理主体不明确,控制风险较大,缺乏融资稳定性、政策性,职能与土地开发经营职能不分,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完善对策: 完善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模式 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置换、征用以及收回等手段将城市土地使用控制在政府能够供应的总量范围内,使城市土地在转变为熟地之后再进入到土地交易市场中.应当彻底摈弃传统的那种由原土地使用者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模式,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城市土地的附加值在交易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国家机关进行城市土地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登封市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用地审批和占用耕地保护制度,全市耕地总量连续15年实现动态平衡。全市61.69万亩耕地、54.9万亩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均高于上级政府下达的保护目标任务。该市全面建成市、乡、村、组四级保护体系,确定了具体管护责任人员,市、乡、村、组层层签订保护责任书,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了每个农户和每块耕地上。同时,做到"四到位",即基本农田保护资料日常变更到位、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焦作市不断强化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的占补平衡制度,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补充耕地项目的实施力度,着力推动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管护,较好地完成了各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根据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市耕地数为295.0477万亩,超额完成了新一轮规划上级下达的292.4925万亩耕地保护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0.
新增建设用地是指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这部分土地收缴有偿使用费,并纳入国家基金预算,专项用于耕地开发,是我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体现.它有利于建立保护耕地新机制,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抑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有利于培育土地市场,增加土地资产收益.邹平县自2002年以来,共完成储备库建设项目79个,总建设规模3489.34hm2,新增耕地1979.13hm2,完成投资8479.2万元.仅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就争取17个,总规模1 818.33hm2,新增耕地面积达198.98hm2,连续5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邹平县经济建设占用耕地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对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耕地质量等级状况,实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耕地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逐步建立耕地质量等级定期动态调查评价制度、耕地质量等级与产能年度更新报告制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由数量管理为主向质量为主、数量为辅的转变,对提升耕地资源保障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县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未利用地总量大、比重高,开发利用时间短,分布不平衡。合理开发未利用地资源,对于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维护耕地动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垦利县未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就如何做好未利用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不动产征收改变了以往封建社会不动产征收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而转向公共利益。但最初的制度设计随着政府角色定位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等多种因素难以充分应对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该文通过分析美国不动产征收权的形成背景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典型案例,探析美国不动产征收权的形成与演化。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以及公共用途内涵的不断扩展,美国政府通过案例来补充和完善法律在最初界定不动产征收相关条款的概括和不足。政府在行使不动产征收权的时候,虽然部分涉及与经营性用地结合来实现提高本地居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局部市政环境等目标,但如何协调政府行为与公共利益的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公共参与制度来反映公众诉求和监督政府行为,以实现个体权益保护的目的。美国不动产征收制度的演化与发展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案例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探讨,以期实现对相关日常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转变效率低下、工作量大的人工管理方式;通过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与建设用地审批项目挂钩,为年度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理提供建设思路和方法,使之形成业务一体化和图文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5.
德州市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规范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工作,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德州市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通过现状调查和潜力分析,合理确定德州市未来3年工矿废弃地利用项目规模、布局和实施时序,以期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青岛市区2005年4月和2015年4月的TM影像,利用ENVI中监督分类法,结合人工目视解译,得出2005年和2015年青岛市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利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模型,分析了10年间青岛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规律。认为2005—2015年,青岛市土地利用类型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建设用地、耕地、水面、草地、林地的面积变化显著。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00.98 km~2;耕地面积减少105.89 km~2;水面面积减少76.68 km~2;草地面积减少69.53 km~2;林地面积增加54.45 km~2;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说明青岛市区处于土地利用发展的时期,政府应该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accelera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his paper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changes and features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is area,analyze the forces driving the changes in cultivated land area,and propose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cultivated land management.Transition matrix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cultivated land changes,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research the driving force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cultivated land changes.Cultivated land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mainly lay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Yangtze River,especially the upper reaches.The areas of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d from 1996 to 1999,then decreased from 2000 to 2006,and finally increased again from 2007 to 2009.The important forces driving changes in cultivated land included government policies,employment and food security,increasing construction land,agriculture structure adjustment,land rearrangement,inundation.During cultivated land management,firstly,it is necessary to insist on the principle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standardize land exploitation and strictly restri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to non-farming land.Secondly,land rearrangement must be implemented,which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area of the cultivated land,but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ultivated land.Thirdly,it is feasible to intensify eco-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to increas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Fourthly,i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production methods to promote cultivated land quality.Lastly,it is important to propagandize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and realize the enormous pressure of cultivated land shortage,making more people obligated to protect cultivated land.  相似文献   

18.
Building effective institutions for markets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China's ex-perience in establishing urban land markets is characterized by trial and error and the gradual evolution of transitional institutions. Based on archive data and interviews in a neighborhood (Jinhuajie) of Guangzhou, this research reveals that China's land redevelopmen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has followed an approach of partial and gradual reform, which was structured by the gradual evolution of transitional institutions to speed up local land redevelopment within the ex-isting property fights system. Transition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highly compensated residents' land use rights, in-kind land lease payment, flexible control on development rights of developers and short-term actual ownership of work units, are generat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sequentially to dispel existing land use rights of different land users and make further development be able to follow market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矿政管理工作中的需要,研究设计建设项目压覆矿业权及矿产地应用系统,以Arc GIS作为GIS的开发平台,Oracle作为数据库,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收集的山东省探矿权、采矿权、矿产地、遥感、基础地理等数据资料,配准整合和数据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使这些数据在"一张图"上显示,实现数据的对比研究分析。通过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发布服务,实现矿产数据的共享应用。该系统为矿政的综合管理提供了公共基础平台,解决了矿政管理工作中数据独立,无法协同提供服务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探索PPP融资的运作模式与双方合作机制,促进PPP融资模式在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中的应用。研究基于风险-收益均衡原则,从私人资本与政府的风险偏好特点出发,建立了项目总成本最小的最优风险分担模型;在风险分担系数已知的情况下,建立了Shapley值模型对双方收益进行合理分配。结果表明:私人投资主体的综合风险系数略大,双方基本上均担风险;私人投资主体承担绝大部分的项目资金投入,所获收益略大于政府。因此引入PPP模式进行采煤塌陷地复垦,对于政府而言,可以解决资金压力,分散不擅长的项目与金融、市场风险;对于私人投资主体而言,可以避免过多的政策与不确定性风险,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该研究为采煤塌陷地复垦项目PPP融资谈判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加快塌陷区复垦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