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天津盐碱荒地农垦过程为例,分析盐碱荒地农垦为水田种植水稻后土壤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袭明,随着垦殖年限的增加,Cd、As、Hg元素大量富集在0~20cm土壤中,其原因与污水泡田相关;Cu、zn、Mn等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在20~40cm的土壤中的含量高于O~20cm土壤中的含量,与0~lOcm土壤中这些元素有一部分已经被植物吸收有关,B的含量在Oh2Ocm中较高,与人工施肥有关.污水灌溉仍是农业生产中土壤微量元素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煤或煤矸石中的微量元素在水等条件作用下发生变化,并从其中析出随水体进入土壤环境中,在土壤环境中发生迁移和富集,其迁移的能力受土壤环境条件的制约.本文通过对煤的淋溶实验,分析了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迁移的能力,根据对煤矸石堆周围土壤中微量元素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含量变化,研究了微量元素在土壤环境中的富集能力及煤中微量元素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为正确评价煤中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环境效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六盘水市煤炭开发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开发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选取典型的矿业城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在分析煤炭资源开发对土壤环境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认为各种不利影响可以归纳为两类;占地损失,为不可逆影响;土壤肥力损失,为可逆影响。并提出可以用机会成本法和恢复费用法对两类影响分别进行评估。文章最后阐述了减缓煤炭资源开发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密云水库上游白河主要支流汤河、琉璃河流域和潮河流域内矿山开采现状调查,以及对区内采集的250件土壤样品测试成果,对区内土壤环境采用重金属总量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现状分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污染评价、污染负荷指数评价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开展矿山土壤环境影响现状评价,划分区内土壤污染范围,提出初步的治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在川东岩溶地区蓬勃兴起的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市铜梁区黄桷门奇彩梦园(黄门现代农业园区)(下称“奇彩梦园”)和北碚区金果园(休闲观光果园)(下称“金果园”)游步道两侧的土壤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土壤各生态指标受影响的距离、受冲击规律及重金属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受农业游憩影响,两园区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及碱解氮随着离游径的距离变小呈递减的趋势,土壤容重呈递增的趋势,而土壤pH值仅在奇彩梦园表现出随离游径的距离变小呈递增趋势,各指标受影响的范围主要集中在4 m内;运用践踏指数分析得出两园区处于轻度践踏状态,土壤腐殖质层和草本并没有完全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在自然状态下可以得到一定恢复。通过对两园区土壤重金属的评价,发现各样区土壤环境处于清洁或尚清洁状态,Cd和Pb在部分样区内含量达到安全警戒状态(污染指数>0.7),需采取措施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6.
煤燃烧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迁移和富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中微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产生迁移与富集。大部分元素在煤的燃烧产物中得以富集,一些挥发性强的元素将扩散到大气中。在飞灰中,大部分环境有害元素的富集程度与其粒度成反比,即在细粒飞灰中更加富集,由此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也更大。在我国,大型燃煤电厂的环境问题值得重视,同时大量的民用炉灶产生的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治理。  相似文献   

7.
地表微量元素含量对环境及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研究了微量元素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明确了元素含量在水系沉积物中基本能反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微最元素含量分布对人体健康及农作物的影响,确定了Γ、Cu、Sn、MgO、Be、Mn、Ni、Sr、Cd等元素过剩或缺乏与地方病的关系,明确了Zn、Cu、Mo、P、K_2O、Mn等元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区内与地球化学环境直接有关的疾病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斑岩型Cu(Mo)矿床中微量元素富集贫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依据江西城门山、内蒙古乌奴格吐山、甘肃白山堂三个斑岩型Cu(Mo)矿床试验资料,探讨了斑岩型Cu-Mo矿床中微量元素的富集贫化规律.在斑岩型Cu(Mo)矿床中,除存在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富集以外,还存在着部分亲石分散元素、稀有元素等的贫化.发生贫化的微量元素因矿床而异,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Sr等微量元素在斑岩型Cu(Mo)矿床中显著贫化并且有随Cu矿化增强贫化程度增强的规律,可以作为判断与斑岩体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的成矿前景.此项研究成果为实现地球化学勘查指标的定量化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资料,研究了微量元素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明确了元素含量在水系沉积物中基本能反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通过研究微最元素含量分布对人体健康及农作物的影响,确定了Γ、Cu、Sn、MgO、Be、Mn、Ni、Sr、Cd等元素过剩或缺乏与地方病的关系,明确了Zn、Cu、Mo、P、K2O、Mn等元素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区内与地球化学环境直接有关的疾病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山西煤矸石中的微量元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山西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来源及赋存状态,通过矸石淋溶模拟试验及自燃模拟试验,评价了微量元素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结论认为矸石对土壤质量没有明显影响;矸石淋溶液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源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污染;矸石自燃对释放出的部分微量元素会对大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用数理统计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和残留烃的有机亲和性,提出了亲和系数的重要概念。发现微量元素在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中以及不同有机质之间有明显的分配规律。还阐释了渭北中阶煤中微量元素表现出不同于准噶尔低阶煤的和有机碳、S1高度关联的现象。认为这与不同成煤环境中微量元素不同的生烃催化效应有关,也与煤变质中其大分子结构中的芳香核缩合、官能团脱落以及成烃过程中微量元素在不同有机质中的重新“分配”、“迁移”有关,还与微量元素对不同成熟度的干酪根和轻重组分不同的烃类选择性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12.
凤太矿集区是秦岭重要的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双王金矿是该成矿区中典型的角砾岩型金矿床。本文采用格里戈良提出的原生晕分带指数法,详细研究了双王金矿床KT9矿体和KT8矿体中ZK18-5、ZK30-1和ZK40-53个坑内钻孔的原生晕轴(垂)向分带特征,通过各钻孔中原生晕分带指数垂向变化规律、微量元素衬值及地球化学参数分析进行深部矿化预测。结果显示,双王金矿床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呈明显的反带现象,ZK18-5中在标高950 m附近矿化程度最好,矿体向深部逐渐尖灭;ZK30-1在标高980 m附近矿化程度最好,其深部预测有串珠状矿体存在,深部矿化前景较好;ZK40-5在标高850 m附近矿化程度最好,预测深部矿体仍有较大规模的延伸,深部矿化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3.
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陈明(长春地质学院,长春130026)关键词微量元素,玉米产量,定量模型,特征分析,松嫩平原lie量元素组合与玉米产量的关系微量元素对某些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不仅在于其绝对含量上,而且体现在元素的组合特征上,有时组合特征更...  相似文献   

14.
环境微量元素对甘肃河西地区胃癌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物质中的微量元素水平与胃癌之间存在相关联系,甘肃省是胃癌高发区,对甘肃省河西地区胃癌患者生活饮用水及土壤微量元素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河西地区水土的Fe含量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游离Fe有利于癌细胞的快速繁殖,摄入高浓度的离子Fe对机体有毒害作用,是导致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中Zn水平低可能是胃癌发生的癌前因素,Se水平与癌症生病率呈负相关,河西地区环境中镓含量较低,可能导致机体内微量元素的不平衡,促使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曲家金矿位于我国重要的蚀变岩型金矿矿集区之焦家金矿带的中段,矿床赋存标高为-726~-1 334 m。为研究黄铁矿的演化及其对金成矿过程的指示,运用LA-ICP-MS分析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岩相学观察和点群分析对黄铁矿进行了分类。发现黄铁矿中Co、Ni、As等微量元素主要以类质同像形式赋存,而Au、Ag、Cu、Zn、Pb、Bi等元素主要以纳米级、微米级矿物包裹体形式赋存。黄铁矿主要分为5种类型:富Co型Py1,富Ni型Py2,富Au、As型Py3,富Au、Ag、Pb、Bi型Py4及“干净”型Py5。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和中生代岩浆岩,少量来源于地幔,成矿热液可能属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浅部大气降水的混合成因。不同类型黄铁矿反映成矿热液由富Co、Ni经富As、Au向富Pb、Bi、Au、Ag演化。Py1和Py2形成后受构造活动影响发生强烈破碎,裂隙表面对热液中金络合物增强的吸附作用促使金在裂隙中沉淀,对金的富集成矿可能起重要作用。Co、Ni含量较低,同时Au、Ag、As、Pb、Bi等元素含量较高的黄铁矿与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另外,黄铁矿中C...  相似文献   

16.
王末  邱炎秀  孙洪涛  刘羽 《福建地质》2012,31(4):289-296
应用矿相显微镜、显微电子能谱分析、粉晶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丁家山闪锌矿中微量元素的存在状态和富集特征。通过闪锌矿晶体化学式的对比,研究发现闪锌矿可以分为两个世代,它们的成矿温度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微量元素比值推断该矿床为高中温内生矿床,并经受过后期改造。闪锌矿受类质同象离子置换的影响,其晶胞参数与微量元素含量关系密切。同时在该矿区首次发现了白钨矿。  相似文献   

17.
范宏瑞  李兴辉  左亚彬  陈蕾  刘尚  胡芳芳  冯凯 《岩石学报》2018,34(12):3479-3496
硫化物微区原位分析技术包括LA-ICPMS定点微量元素分析、LA-ICPMS和(Nano) SIMS微量元素面扫描分析,以及SIMS、Nano SIMS和LA-MC-ICPMS原位硫同位素点分析和面扫描。这些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取不同期次硫化物微量元素含量、丰度分布图像、硫同位素比值和分布特征,结合微区时间分辨信号谱图、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等,在矿床学的成矿元素行为与赋存状态、成矿元素置换反应、成矿流体与硫的来源、矿石矿物的化学分带性、矿床成因模型等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以探讨矿床的精细成矿过程。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和同位素LA-(MC)-ICPMS和(Nano) SIMS分析,需要降低仪器和分析方法的系统误差,克服严重的基体效应和同位素分馏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溶蚀试片和测量土壤CO2浓度、水分、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方法,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环境因子及其相互耦合对岩溶溶蚀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平均溶蚀速率差异显著,总体表现为:竹林地>林地>草地>灌丛地>灌草丛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pH值与溶蚀速率呈很好的负相关,土壤水分含量、孔隙度与溶蚀速率呈正相关。山顶岩溶作用明显强于山下,这与重庆市百年一遇的大旱不无关系。土壤环境中CO2浓度、水分、孔隙度、pH值和有机质含量影响着岩溶溶蚀速率,同时这些土壤环境相互耦合也影响着岩溶溶蚀速率。  相似文献   

19.
中鱼库(铅)锌矿床位于豫西栾川Mo-W-Pb-Zn-Ag矿集区内鱼库-赤土店铅锌矿带的北西端。矿体赋存于新元古界栾川群三川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岩性转换部位。矿区内矽卡岩化和角岩化发育。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之上,研究闪锌矿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流体氧逸度升高和温度降低,早、中和晚三个阶段的闪锌矿ΣREE和LREE/HREE逐渐降低,δEu和δCe负异常逐渐减弱。闪锌矿相对富集Mn、In和Se,亏损Ga、Ge和Tl,指示中鱼库矿床形成于中-高温环境,为与岩浆热液相关的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将中鱼库(铅)锌矿床与国内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的闪锌矿微量元素进行对比,印证了闪锌矿的部分微量元素特征能够有效用于区分铅锌矿床成因类型,这对铅锌矿床的评价和勘探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莱芜张家洼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东缘的鲁西地区,矿石成因类型为夕卡岩型铁矿。矿体赋存在早白垩世高镁闪长岩与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及白云岩接触带附近。本文通过对莱芜岩浆和热液磁铁矿电子探针(EPMA)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 ICP MS)分析,探讨磁铁矿微量元素组成及变化规律对成岩和成矿作用的指示,为揭示张家洼铁矿的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流体演化过程提供重要制约。分析结果表明,莱芜岩浆磁铁矿与热液磁铁矿相比明显富集Ti、V、Cr等亲铁元素,相对富集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以及Sn、Ga、Ge、Sc等中等相容元素,Mg、Al、Mn、Zn、Co显著富集于热液磁铁矿中。Ti、V、Cr以及Mg、Al、Mn、Zn在岩浆和热液中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行为,Ti、V、Cr从熔体中进入磁铁矿主要受温度、分配系数以及fO2控制。Mg、Al、Mn、Zn主要受控于水岩反应和后期绿泥石+碳酸盐脉的交代,这些元素通过类质同象替换富集于热液磁铁矿中。Co在热液磁铁矿中除了受水岩相互作用和后期流体交代的影响外,硫化物的出现会导致Co含量急剧降低。Si、Ca、Na及Sr、Ba在岩浆和热液磁铁矿中的地球化学行为非常一致。Ti Ni/Cr图能够用于区分岩浆和热液磁铁矿,莱芜岩浆磁铁矿中Ti含量较高且Ni/Cr比值≤1,热液磁铁矿Ti含量较低且绝大多数Ni/Cr比值≥1。张家洼热液磁铁矿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阶段包括(1)早期原生粒状磁铁矿和(2)早期次生磁铁矿;晚期阶段包括(3)晚期原生磁铁矿和(4)晚期次生磁铁矿。原生磁铁矿具有典型的三联点结构特征;次生磁铁矿受后期热液交代影响表现为多空隙,通常呈不规则状、树枝状、骸晶以及交代残余结构。磁铁矿微量元素生动记录了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从早期到晚期、从原生到次生都显示Mg、Al、Mn、Zn包括Co含量持续升高,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朝着富集这些微量元素的方向演化。后期流体的交代导致绿泥石蚀变为磁铁矿,连续水岩相互作用和后期流体的交代以及绿泥石直接蚀变是导致热液磁铁矿富集Mg、Al、Mn、Zn等元素的主要原因。热液磁铁矿晚期孔隙较为发育,孔隙度的增加促使更多的流体和磁铁矿发生反应。热液磁铁矿的微量元素不仅能够反映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而且可以反映围岩性质以及水岩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