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矿业报》报导,据有关部门预计,1994年我国国内铜需求量约115万吨,比去年增长4%。目前年生产量约75万吨,缺口约45万吨,不足部分全部依赖进口。近期铜金属供求紧张,价格达2.3万/吨左右,且有价无货。  相似文献   

2.
日本钢的生产量1971年比1970年提高了13%,为8855万吨;生铁的生产量比1970年提高了16.2%,为6700万吨。国内铜的需求量1970年一年内增长了十万吨,予计1971年财政年度需求量为100万吨,依靠进口基本上可以满足。1972年开始,需从加拿大进口精铜矿5万吨,从印度尼西亚进口4万吨,从布干维尔(大洋洲)进口9万5千吨。日本一些企业现正在厄爪多  相似文献   

3.
根据美国矿山局的估算,1975~2000年期间美国铜消费量的年增长率如以3.5%计,到2000年铜的需要量将达到510万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需要量将为1600~2700万吨,平均2100万吨。 2000年美国有关工业部门铜的需要量是:电气工业—1600~480万吨(平均360万吨);建筑业-40~80万吨(估计60万吨);机器制造业—35~55万吨(平均40万吨),交通运输业—估计为20万吨;军火工业—估计为10万吨。在铜矿找矿方面,预计将采用新的地球化学采样技术和工艺,利用红外线遥感照片发现异常。同时应加强成矿过程的研究,以便在最有潜在希望的地区安排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岭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它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的集合体,主要有用成分是高岭石。高岭土矿床的成因类型有:风化型、沉积型、热液蚀变型三种。煤系高岭土属于沉积类型。目前,我国高岭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每年进口高岭土约20万t,预计到2000年我国高  相似文献   

5.
我矿为一小型多金属矿山.建矿初期,河三采选能力为150吨/日,C_1+C_2级矿石储量仅能维持生产六年,投产伊始就面临资源不足.但是,由于矿山重视地质工作,不断总结成矿规律,培养矿山地质队伍,实行地质、采矿、选矿紧密配合,使矿石储量不断增长,矿山生产能力日益扩大. 自1968年投产到1982年,生产规模扩大到500吨/日;年产值由17万元增至近700万元.累计年平均金属产量达5000多吨,上缴利润已达千余万元.与此同时,争取并配合地质勘探队对佛子冲矿点进行勘探,在该区段建成600吨/日采选能力的选厂和坑口,预计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  相似文献   

6.
张书成 《国外铀金地质》2011,(4):F0003-F0003
近11年(2000~2010年),世界铀矿山产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0年(53663t)较2000年(35176t)增加了约52.56%,增长18487t;2000年的产量只能满足核反应堆需求量的56%,到2010年已达到78%。从表1可见:(1)世界铀产量来自21个国家,主要产量集中在加拿大等8个国家,这些国家年产量都在数千吨以上;  相似文献   

7.
1974—1979年期间,印度铬铁矿矿石的开采量一直徘徊在266到500千吨之间。但是铬铁合金的生产1979年却达22168吨。看来铬铁合金产量增长与印度1977年禁止高品位铬铁矿石出口有关。奥里萨邦有两个企业进行生产,每一个企业铬精矿年生产能力约50000吨(铬精矿含Cr_20_3 55—60%,Si4%,Cu 8%,P 0.04%)。预计低品位矿石将扩大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全球磷矿的年产量为2.23亿吨,预计到2019年将增加至2.55亿吨。产能增长主要来自摩洛哥和沙特阿拉伯。2015年,包含化肥和工业用途,全球消费4370万吨P2O5,预计到2019年,全球消费将增加到4820万吨P2O5。  相似文献   

9.
西方世界镍的总需求量从1978年的54.4万吨增长到1979年的59万吨,这反映出不锈钢生产创记录的水平和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而1978、1979年镍的供应量分别为45.8和50.7万吨.因此,在这期间镍的总生产量共短缺18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盐乃人类生活之必需食品,又是氯碱基础化工原料。我国有十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食盐需用量大,但至1987年全国盐产量仅1900万吨,尚次于美国(年产约4700万吨),占世界第二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食盐为原料的两碱(烧碱、纯碱)生产极其短缺,现今全国烧碱年生产不足210万吨,仅为日本的二分之一,美国的六分之一。每年尚需依赖国外进口。加之近年来我国部份地区海盐遭灾,生产萎缩,食盐产量已由“六五”初期产大于销变成产不敷销,供应严重紧张,连续五年挖减库存,仅1985年就动用库存263万吨,至1987年增达300万吨。据轻工部的预测,到1990年,全国新扩建大中型碱厂陆续投产,我国盐的需求量至少要达2500万吨,将有600万吨盐的缺口。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全球和全国新世纪面临的突出矛盾,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特大城市也不例外。由于地球表面总水量的97.5%为海水,其余的2.5%为淡水。而在这2.5%淡水中,冰川水占69%,地下水占30%,其它水仅占1%。据国际有关单位测算,以2000年为例,世界总的水需求量约为6000-7000立方公里/年,这时可用水量尚有近10000立方公里/年,但预计到2030年则全球可用水量将与总需求量持平。而预计到2070年则总需求量将超过15000立方公里/年,由于污染水量的增加,届时的可用水量仅为12000-13000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上铝的年消费量高达1605万吨.据外刊估计,从现在起至2000年间,世界对铝的需要量将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可能达到5000万吨.有关部门预测,在本世纪剩余的时间里,我国对铝的  相似文献   

13.
据西方经济研究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精铜产量将从去年的864万吨增至880万吨.预估今年世界机械制造业、电气工业和建筑业对铜的需求量大致同去年持平;而汽车工业的铜需求量可能比去年减少.此外,预计独联体产铜国今年对国际市场的铜供应还将增加.加之去年年底世界铜库存量庞大,伦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能源生产现状在“六五”期间,能源生产平均每年递增6%.到1985年能源生产总量为85538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产量为8.7亿吨,石油为12479万吨,天然气128.6亿米~3,发电量为4073亿度.每人平均消费能源0.7吨标准煤/年,低于世界人均能源消费量1.6吨标准煤/年的水平,若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我国能源以煤为主,而苏、美以油、气为主(见表).如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无大变化,预计到2000年将需原煤14亿吨;至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由于在地质钻探工作中广泛地采用了金刚石钻头,因此工业金刚石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长。一九七八年,世界上用于地质钻探的金刚石已达六百万克拉,预计今后金刚石的用量还将以每年增长百分之八的速度增加。现在仅靠天然金刚石已满足不了钻探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今世界每年开采出的原矿石达1000亿吨之多.面对2000年矿物原料需求量的增长形势,各国都认识到,矿产普查难度日益增大,找矿效果下降,成本明显提高,能取得充裕和廉价矿物原料的时代,可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促使地质学家在开展矿产普查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途径,来解决人类对矿物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导致矿产普查工作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动向.一、加强普查找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矿物原科基地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以前,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的煤产量的增长主要靠兴建中小型矿井,增加人力和投资。近20年来,井型日益趋大,例如苏联60年代新建的矿井平均能力已达200万吨/年;在1970—1974年五年之中,年生产能力为90万吨以上的矿井数目比重由24.1%增加到37.2%,其产量比重由45.1%提高到60.5%。随着煤炭生产由劳动密集型走向技术密集型,产量增长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据有关部门测算,近些年来,苏联煤炭产量的增长约60%是靠提高效率,而效率的提高,80%是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南朝鲜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200万.近一二十年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是世界上第12大贸易国,从经济发展中地区一跃成为工业化地区.南朝鲜的矿产资源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出现了严重不足.5、60年代,南朝鲜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大,能源主要依靠煤和水电.所生产的钨、铁铜、铅、锌、高岭土及少量的硅  相似文献   

19.
银具有硬度低,延展性好,外表华丽又不易氧化等性状,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贵金属。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银的良好导电、导热和化学稳定性,使其在电子、化工、医药、航天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据七十年代资料,西方国家年耗银量为13400吨,其中美国、西欧及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占86%。同期世界矿山银年产量不足1万吨,与需求相差达4—5千吨。我国自七十年代以来,银产量就满足不了工业所需而要进口白银,随着今后四化建设的发展,银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长。云南是我国历史上白银主要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开采历史。据七十年代统计,云南银  相似文献   

20.
河北高岭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某些问题付东(河北省石家庄矿产品技术开发部)河北高岭土探明储量约350万吨,居全国第11位。已投入一定地质工作的矿床(点)达40余处,但是地质工作程度普遍较低,其中勘探评价的矿床仅有徐水五香坡、宽城化皮溜子两处。易县孔山、阳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