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华大学庄前鼎教授在地质学报第36卷第1期所发表的“煤的新分类法及成分与特性图解研究”及在机械工程学报第4卷第1期所发表的“中国煤新图解分类法”两篇论文,就其内容与目的来讲,作者曾搜集国内外部分的煤质资料,进行整理,并对名种煤的化学分析(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数据间的关系,反复推敲,得出了对中国煤的新图解分类方  相似文献   

2.
汪寅人 《地质论评》1959,19(6):262-266
清华大学庄前鼎教授在清华学报1957年第3卷第1期发表了“中国煤工艺技术分类及国际煤分类新方案建议”的论文,今就论文的主要内容提出几点意见与庄教授商榷。一、作者第一个论点认为“从煤的化学结构观点上看,简化特性系数β'代表着煤分子结构中侧链的  相似文献   

3.
此文系用图解方法进行研究: (Ⅰ)煤的分类方法,以何种方法为最合适(图解图1—9); (Ⅱ)煤的成分变化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及其相互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图解图10—20); (Ⅲ)煤的原素分析与实用分析间的关系(图解图21—23); (Ⅳ)煤的发热量的变化(图解图24—28); (Ⅴ)燃煤所需理论空气量、理论乾烟气量及湿烟气量的变化(图解图29—31)。原始资料系利用:(1)中国各地产煤实用分析; (2)中国东北区及华北区原素分析; (3)苏联全苏热工研究所公布的固体及液体燃料的计算特性数据; (4)英国及德国的数据。图解研究结果,得出结论: 1.新的煤分类方法,以纯燃质挥发物为分类基础而同时结合煤的特性系数β的方法为最合适,或可认为近百年间国际间,对煤分类法的一个很重大的建议。 2.煤的成分变化,极有规律而成分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3.煤的原素分析与实用分析间的关系,可用平均数值推演估计,而比较正确数据,可根据图解估计, 或可利用图解核对分析数据。 4.煤的发热量,即纯燃质氧弹发热量的变化极有规律,可用平均数据,利用近似公式推算,或按照肯定的煤的类别,根据图解来比较正确的估计,或利用图解核对试验的数据。 5.燃煤所需理论空气量,理论乾烟气量及湿烟气量均可用近似公式推算。  相似文献   

4.
鄭光永  金奎勵 《地质论评》1957,17(1):108-113
地質學報1956年36卷1期發表了莊前鼎“煤的新分類法及成分與特性圖解研究”一文。這一報告表明作者對於煤分類問題的興趣以及在計算和圖解方面進行了頗多的工作。在這一工作中,作者企圖利用元素分析的數據相互混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含煤系统"及子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含煤系统"的主要地质要素以及"含煤系统"中各地质作用类型。研究表明:"含煤系统"的构建关键是系统边界的确定,由于"含煤系统"具有特定的地区、地层与时代范围,因此可以通过研究煤系形成时代、展布范围等基本地质要素进行分类和描述。  相似文献   

6.
前人研究认为构造煤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构造煤的分类对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1)根据构造煤参与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的突出属性对构造煤重新进行了定义,认为构造煤是构造作用下强度降低、瓦斯异常的煤气双重介质,据此将构造煤划分为01类瓦斯构造煤和01类强度构造煤以及强度和瓦斯都变异的02类构造煤。(2)参考地质构造成因环境下岩石破坏的脆韧性划分方式,将突出属性分类与脆韧性的构造成因特性结合起来,划分出3类脆性构造煤和3类韧性构造煤,分别命名为01类脆性瓦斯构造煤、02类脆性构造煤等。(3)分析了构造煤在煤与瓦斯突出中的作用,低强度构造煤在其周围形成应力集中,瓦斯通过孔隙压力和吸附作用降低煤体强度,而高压瓦斯则是突出发展过程中煤体破坏和抛掷的重要动力源之一。(4)结合成因属性构造煤分类对各种地质因素对构造煤空间分布、构造煤瓦斯的生成和保存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И.И.阿莫索夫确定了,决定煤炭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主要地质因素是:原始质料,聚积条件,环境的复水程度,介质的化学特性,变质作用和风化作用。为了决定这些因素所起的影响,必须拟定一些能表示形成煤的整个过程的指标,也就是能表明聚煤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孫以諫 《地质论评》1957,17(4):441-450
地質學報1956年第1期內,發表了莊前鼎先生的“煤的新分類法及成分特性的圖解研究”一文,引起我們極大的興趣。近來,在地質學報和其他類似的雜誌上,很少看到關於討論煤分類和煤質研究這類問題的文章。在這種情況下,莊先生提出這方面的問  相似文献   

9.
煤及有机岩研究的新进展:第44届国际煤及有机岩会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4届国际煤及有机岩会议及会后访问所讨论和研究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介绍了煤的分类、新的煤显微组分、煤岩学与有机岩石学、镜质组反射率抑制、成熟度、盆地分析与评价、以及工艺转化中的活性惰性组组分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煤利用技术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煤利用技术科学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对煤转化利用(煤热解、煤气化、煤气脱硫、煤基C1化工、煤间接加氢液化、煤直接液化、煤转化利用集成、等离子体煤化工)和煤直接利用(煤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煤基炭材料、水煤浆)中涉及的主要技术,从发展历史、开发和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产业化前景3个方面概要地进行了分析,在有些方面并结合本室的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九道岭井田位于辽宁阜新煤田的西南部,勘查面积24km^2,煤炭资源量丰富,是一个具有远景发展的含煤地区。根据该区已有的勘探资料,研究其含煤地层的分布、含煤性及聚煤作用,并对其含煤岩系的沉积旋回结构及可采煤层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九道岭井田沙海组聚煤作用可分为两个主要聚煤期,第一个聚煤期为第一旋回的上部4煤层及5煤层沉积时期:第二聚煤期为第三旋回顶部的二煤层沉积时期。该区的煤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环境、构造和古气候等因素控制。以上研究成果为今后矿山开采及外围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的叠加变质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起 《地学前缘》1999,6(Z1):1-8
中国煤变质具有多阶段演化与多热源叠加变质的特点;部分中国煤经历过3个变质演化阶段: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的第1演化阶段。以多热源叠加变质作用为特征的第2演化阶段和以奠定煤变质格局为主的第3演化阶段。除煤的深成变质普遍存在外,区域岩浆热变质为另一种中国煤的主要变质模型;多热源叠加变质是中国大多数中、高煤级煤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影响最显著;中国煤的叠加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第2演化阶段;文中归纳出5种叠加变质作用类型。  相似文献   

13.
煤是一种性质十分复杂的可燃固体矿产,由于组成它的原始物质及沉积环境等成因上的差异,也由于它在工业上的多种用途,在进行煤炭分类的研究时,既要依据煤的自然本性,又要考虑到煤在热加工和化学加工过程中所表现的特性。一个理想的煤炭分类标准是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实用意义,因此制订出一个统一的煤炭分类标准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褐煤中成煤植物研究在我国主要集中于成煤植物的分类鉴定;国外研究已发展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并开展了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及用化石木炭确定火灾事件等。本文简要综述了褐煤成煤植物的研究现状、取得成果及现存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A组煤(1煤)是矿井延伸开采的主要煤层,受底板承压岩溶水威胁。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A组煤层底板灰岩突水几率也随之逐渐增大。采集谢桥矿A组煤层底板石炭系太原组石灰岩样品及对应层位的太灰水样品,并对不同层石灰岩样品进行显微镜下、X射线衍射(XRD)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对水样进行常规离子组分的测试分析,探讨了A组煤石灰岩矿物组成、化学组分及离子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原组C2Ⅰ层和C2Ⅲ层石灰岩孔隙发育,溶蚀能力强,为含水层;C2Ⅱ层石灰岩裂隙不发育,岩溶不发育,为相对隔水层;太灰水中Ca2+、Mg2+、Na+、K+含量主要与石灰岩组成、pH值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有关;Cl-含量与沉积水体盐度相一致。将岩石的矿物学特征与地下水化学组成同时进行研究对A组煤开采可行性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煤的挥发分产率是研究煤质,评价煤的工艺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它不仅能较好地反映煤的煤化程度,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煤的工艺性质。因此,在国际煤分类和我国煤分类,以及世界各主要产煤国的煤分类中,大多以煤的挥发分产率作为主要分类指标。 煤的挥发分是在特定条件下煤的热解产物,它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煤的综合平均性质。而煤的挥发分的组成成分是十分复杂的,其组成成分与煤的性质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迄今尚未见到有关的研究报道。为了探索煤的挥发分产物中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笔者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抚顺煤田各种成因类型的煤和各种显微组分的荧光特性作了系统的测试、分析比较和分类,从而认为荧光煤岩研究是研究低煤化程度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陕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的低碳开发与利用势在必行。基于陕西五大煤田的5 000余组煤质数据,研究陕西省煤炭资源中煤焦油产率的变化规律为:陕北三叠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划分出3种富油煤类型:富油煤型、富油煤–高油煤型、富油煤–含油煤型。按照煤炭资源量计算办法,全省已经查明的煤炭资源中富油煤+高油煤资源量为1 550.33亿t,内蕴焦油资源量144.5亿t;预测出陕西省2 000 m以浅煤炭资源总量中富油煤+高油煤资源量为3 845亿t,内蕴焦油资源325亿t;并对富油煤资源控制程度进行划分。分析富油煤的成因机理,指出变质程度、沉积相及物质组成和埋藏条件等为富油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目前煤炭开发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一种富油煤原位地下热解多煤层协同开采的资源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乐平附近煤田地质及“乐平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1.位置和交通上二叠纪乐平煤系在赣东北地区分布甚为广泛,尤以乐平、余干、万年、波阳、浮梁诸县十分发育,前人因以“乐平煤系”命名。本系所含煤层经前人所作煤岩的及化验的研究,发现煤中挥发分及焦油实出率将高,煤岩类型以树皮煤为主,属残植煤类,认为与国内各  相似文献   

20.
皖北地区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共分七个含煤段,其中山西组为一煤段,煤层编号0~3;下石盒子组有二煤段(4~9煤)、三煤段(10~11煤);上石盒子组为四煤段(12~15煤)、五煤段(16~17煤)、六煤段(18~21煤)、七煤段(22~26煤)。含煤层数多,煤类较齐全。过去,多偏重于煤化学和煤工艺学方面的研究,尚缺少系统全面的煤岩学研究工作。《华北晚古生代聚煤规律与找煤研究》课题在建立两淮两个主干剖面过程中,为了弥补前述的不足,专门对潘集二井田三西孔的1-1、1-3、4-1、6-1、7-1、13-1煤层以及江口集88-2孔的24、25煤层,取了10个煤岩样。同时,在井下对淮南新庄孜矿1、13-1煤层及淮北桃园矿1煤层进行肉眼分层描述,取了34个分层煤岩样。这些样均由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