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人对本区的矿床成因类型曾做过若干工作,有人认为是"矽卡岩型"铁矿,也有人认为是"高中温热液"矿床.鞍钢四○三队,对该区已知铁矿及其外围进行了找矿和矿点评价工作,相继发现了含钴黄铁矿和铜矿,初步查明是一个以铁、铜、钴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此矿化带赋存于前震旦系变质火山岩系中,矿床的形成与喷气-沉积作用及混合岩化后期热液改造有关.区域地质地层主要为前震旦系鞍山群和辽河群古老变质岩系.岩系及厚度变化明显,主要  相似文献   

2.
对发育于福建建瓯市迪口镇竹洲村的"竹洲砾岩"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表明,该砾岩既不是前震旦系马面山群龙北溪组的底部砾岩,也不是构造砾岩,而是相当于晚三叠世大坑组(T3d)层位的底砾岩,不整合沉积在前震旦系迪口组之上.这一发现对深化研究该地区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鞍山地区地质构造及深部铁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鞍山地区是我国铁矿最集中的地区,已探明铁矿石近100亿t,但对该区地质构造和深部铁矿的认识仍然是不确定的,存在一些争议。不同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该区是属于向斜构造还是属于背斜构造,这些构造是怎样控制铁矿产出的,深部铁矿远景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对鞍山地区浅部地质构造及铁矿特征、岩(矿)石物性特点和重磁异常特征等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剖面重磁异常人机交互反演技术对穿越东鞍山和齐大山铁矿区的重磁异常剖面数据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鞍山地区整体为以铁架山为中心的穹隆构造,而穹隆顶部存在环绕铁架山的向斜构造或"凹陷",该向斜构造控制了鞍山地区铁矿的分布,深部铁矿的规模远大于已探明的地表及浅部铁矿的规模,深部铁矿资源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4.
鞍山地区是中国早前寒武纪铁矿主要集中区之一。铁矿床类型为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型。铁矿储量百亿吨,但主要蕴藏在鞍山周围。统称“鞍山式铁矿”。该区铁矿层位和时代归属一直存在重大分歧。六十年代以来很多地质学者发表过不少论著,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近两年来我们在张秋生教授的指导下,在研究辽宁北部太古宙地质构造的基础上,对本区各主要铁矿区含铁层位进行了划分对比,尤其对两个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群鞍山群辽河群接触关系进行了较全面的观察研究。确定了元古宙与太古宙不整合构造界面的存在,进而认为鞍山地区铁矿层位均属鞍山群。鞍山地区主要含铁层位只有一个——茨沟组,原樱桃园组应和茨沟组相当,其铁矿时代隶属早太古宇。  相似文献   

5.
鞍山地区广泛分布着前震旦纪地层.多数人把这套变质岩系划分为鞍山群(太古代)和辽河群(元古代).鞍山群蕴藏着鞍山式铁矿,其研究程度较高.但前震旦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发展史和复杂的地质作用,因此对若干地质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分析鞍山群基底构造入手,对本区铁矿的赋存特点及找矿方向作初步讨论.一矿区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鞍山群,岩石组合为绿泥(绢云母)片岩(千枚岩)、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鞍山式铁矿),元古界辽河群,岩石组合为变质火山岩、石英岩、绢云母千枚岩夹磁铁石英岩(灵山式铁矿).二者共同组成本区古老结晶基底,上覆震旦系、寒武系、第四系等.鞍山群、辽河群普遍受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前者尤甚,致使原区域变质岩石多呈  相似文献   

6.
对于前震旦系广泛分布地区的构造如何认识,在较长一个时期,甚至到现在,我们对它的研究仍然是十分薄弱的。这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地壳发展早期发生的地质事件的内容和过程。同时也直接影响了矿产的普查勘探与预测。例如,水厂——二朗庙地区在1965年以前一直认为这里前震旦系是个北东走向,向北西倾斜的单料构造。1965年我们和河  相似文献   

7.
经过几辈地质工作者的努力,终于认识到拉拉地区地质构造不是简单的向南倾斜的单斜,而是一个轴向近东西,向西缓倾的复式向斜。铜矿体大致沿前震旦系河口群落凼组分布,层位和构造控矿明显。这一新认识使与拉拉铜矿合作施工的第一个深孔见到厚大的铁、铜矿体。  相似文献   

8.
皖南兰田残留向斜不是构造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心起 《地质论评》2000,46(4):337-346
兰田地区翔实的1:5万区调填图工作,收集了丰富的前震旦系实测地层剖面资料、震旦系休宁组底界角度不整合资料及后期构造变动的证据,证实了皖南属晋宁期造山带,并存在元古宙地层的完整层序,而震旦系-寒武系则为原地沉积在前震旦系基底之上的盖层。加里东期区域伸展体制条件下兰田地区产生滑覆断层体系,震旦系-寒武系盖层残留在前震旦系基底之上形成向斜构造。中生代的构造作用对兰田地区构造轮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改造,但未  相似文献   

9.
吴良士 《矿床地质》2012,31(5):1132-1134
菲律宾属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的岛弧构造体中的一环。它在地质构造演化历史上,前中生代为地槽区,可能在三叠纪末受构造变动影响(有人认为受全球性特提斯运动影响)构成了岛弧初形,晚中生代至古近纪末受太平洋构造变  相似文献   

10.
太古宙岩群构造的研究是鉴别古构造型式的基础,也是研究古构造型式对矿带、矿田、矿床及矿体的生成与分布规律的基础.辽宁省鞍本地区是太古宙鞍山群典型发育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原料基地,尽管这个地区开展工作较早,地质研究程度甚高,但是过去多侧重于地层划分和岩石学等方面的研究,在构造研究方面则缺乏系统性而又局限于传统构造学观点,因此许多复杂的地质构造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如该区的构造格架、构造期次划分、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对铁矿的控制等,这些都是地质勘探及矿山开发部门所急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鞍山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及其所属研究所、地质队以及鞍钢、本钢所属矿山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对本区开展了专题研究工作,并取得一些认识上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测区属政和县石屯公社富竹庄—马面山一带,福建省区测队(1972年)曾测制过地层剖面(图1),层位划归前震旦系建瓯群的一部分。这次我们对典型地段Ⅰ、Ⅲ(见图1)进行详细的岩性—构造编录,对地段Ⅱ及剖面两侧做了概略地质构造观测,对这里的岩性、变质程度、原岩、地层时代及变质期构造演化序列等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本文着重根据测区样品分析中所获微体古生物组合情况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对地层时代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九江—瑞昌地区中新生代发育多层次、多期次、多形式的滑脱构造.受基底拆离断层、中新元古界/震旦系不整合面和志留系三套区域滑脱层(面)的控制,不同层次的构造变形差异明显,可概括为前震旦系基底滑脱系统、寒武—奥陶系滑脱系统、志留系滑脱系统和泥盆—三叠系滑脱系统.在不同时期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下,发育了不同类型的滑脱构造: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初挤压型滑脱构造、早白垩世初(140 Ma)伸展型拆离滑脱构造及早白垩世晚期(113 Ma)重力滑脱构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结合地层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搞清了鞍山地区元古宙岩群的构造变形规律,建立了构造变形序列,探讨了该区韧性变形带的分类性质、形成机制、形成时代以及韧性变形带与构造序列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本区地质构造的演化规律,以及构造变形对铁矿床的控制规律。  相似文献   

14.
米仓山南缘中生代沉积盆地性质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仓山南缘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区,前人认为该地区晚三叠世-白垩纪受控于米仓山造山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实际上,无论是按照经典的前陆盆地概念,还是陆内前陆盆地或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术语,米仓山南缘中生代为前陆盆地值得商榷,其一些关键的地质问题必须给以重视.主要表现在:①平面构造图显示,米仓山地区,前震旦系基底与震旦系盖层之间构成一规模较大的不完整的背斜穹隆,盖层围绕基底分布,说明不是构造推覆体;②不存在形成前陆盆地的区域应力,即该区在晚三叠世开始主要是升隆作用而非强烈的推覆挤压,研究资料表明该地区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作用发生在燕山期,米仓山的形成也应在该时限之内,之前米仓山为一继承性的隆起;③不具备前陆盆地的沉积格局,即晚三叠世-侏罗纪的沉积格局不是呈楔形展布.鉴于此,笔者认为前陆盆地术语不适用于米仓山南缘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盆地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正>黄金坪金矿床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境内,产在前震旦系康定杂岩中,属于大渡河金成矿带。大渡河金成矿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的一个重要金成矿集中区(陈智梁等,1997)。矿区位居扬子陆块西缘与松潘-甘孜褶皱带接合部,地质构造十分复杂。自晋宁运动至今,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晚震旦世—三叠纪张裂性被动大陆边缘和中—新生代造山作用3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工作区复杂多变的构造样式,为金矿形成提供了运移、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16.
鞍本地区,从太古宙到新生代地层齐全。其中有鞍山式铁矿、菱镁矿、煤、粘土矿等沉积矿产,有古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有径向裂谷构造和纬向地粮构造。特别是在鞍山狭小范围内出现多期回归性垂直运动,蔚为地质构造奇观。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两极挤压构造运动史。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地质构造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昆仑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成生环境独特,矿产资源丰富.前人曾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大量的地质数据和资料.作者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东昆仑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分布特征,运用现代板块构造及地质构造理论,对东昆仑地区地质构造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将东昆仑构造带进一步划分为东昆仑北加里东弧后裂陷带、东昆仑中花岗-变质杂岩带、东昆仑南复合拼贴带,认为东昆仑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经历了新太古-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和中-新生代四个主要阶段或旋回,并对其演化特征提出了新的见解,为东昆仑地区开展地质矿产勘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鞍本地区鞍山式铁矿区地质构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鞍本地区,从太古宙到新生代地层齐全,其中有鞍山式铁矿,菱镁矿,煤,粘土矿等沉积破产,有古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有径向裂谷构造和纬向地槽构造,特别是在鞍山狭小范围内出现多期间回归性垂直运动,蔚为地质构造奇观,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两极挤压构造运动史。  相似文献   

19.
山地地区由于地形较为恶劣、构造较为复杂, 使地震勘探的施工和资料处理难度加大, 因而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品质, 使地震资料的多解性增强, 勘探风险较大。愈来愈多的油公司认识到建立合理的地质构造模型是提高山地地区勘探成功率的重要方法。笔者以库车前陆盆地为例, 对地表地质现象、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提出了依—吐构造带主要含油气构造的地质构造模型。初步认为依奇克里克背斜、吐格尔明背斜和吐孜鲁克背斜均为断层传播褶皱,但三者又有一些区别, 前二者具明显的冲起构造特征。吐孜鲁克鼻状构造系由吐①、F4 断层联合作用形成。最后笔者对地表填图、地震勘探和钻井做了简要评述, 强调了综合研究(包括建立地质构造模型) 在山地地区油气勘探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南岭 H 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钨、锡、稀土、铌、钽、铀成矿区。通过剖折南岭 H 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地质发展史上几个重要事件对认识本成矿区的地质特点及花岗岩型铀矿时,空分布规律有一定启示。一、地质发展史上两条重要地质界线1、前加里东期(Z—S)该时期南岭 H 区以茶陵—郴州为界,东西二边沉积建造、构造环境宛然不一。西边震旦系假整合、局部角度不整合於板溪群之上,属地槽向地台过渡性沉积,一般可分两个统,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