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石坝的安全监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关于应力的监测,主要是孔隙水压力的监测;二是变形的监测,包括地表沉降、地基深层分层沉降、坝肩水平位移等.实际工程表明,土石坝在填筑施工中出现安全问题时,超孔隙水压力与坝肩水平位移会明显偏大,结合地表沉降与坝基深层位移监测结果能够对坝体施工安全有效预警.为研究土石坝坝体与软弱地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2.
广州黄沙某深基坑由于周边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差,且采用非对称支撑结构,基坑工程实行信息化施工,监测并分析了其水平位移、侧向变形、沉降、地下水位、锚索拉力、支撑轴力的变化情况,及时解决发生的险情,确保了基坑安全。  相似文献   

3.
深基坑工程涉及的土质条件及地下水条件复杂多变,基坑尺寸及支护形式繁多,众多不利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深基坑工程在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值难以预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辽宁地区某深基坑工程实例进行数值模拟,围绕工程实例放坡结合桩锚支护挡墙在地铁隧道影响下的结构水平位移,支护挡墙外侧不同距离处的土体深层水平位移以及地铁隧道在开挖过程中的结构位移等变化规律展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假定地铁站为工程背景,采用目前施工地铁站较为普遍的逆作法与洞桩法分别进行施工。为对比分析两种工法施工地铁站引起的位移,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逆作法和洞桩法在分跨开挖方式下修建地铁站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经计算有限元模型,得出两种工法在分跨开挖方式下施工地铁站引起的地表沉降、侧桩水平位移、底板隆起的对比图。通过分析位移对比图,得出洞桩法施工地铁站在位移控制方面优于逆作法的结论,从而深化对逆作法与洞桩法施工地铁站作用机理的认识,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假定洞桩法施工的地铁站为工程背景,分别采用分跨开挖和全断面开挖模式进行施工。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地铁站在分跨开挖和全断面开挖模式下的洞桩法施工过程进行模拟,经计算得出在两种开挖模式下施工地铁站引起的地表沉降、侧桩水平位移、底板隆起的对比图。通过分析位移对比图,得出全断面开挖在位移控制方面较优的结论,从而深化了施工开挖模式对地铁站洞桩法影响效应的认识,且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昱 《华南地震》2023,(1):37-45
拔桩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既有桩基产生一定影响。为了估计套管法拔桩对周围既有桩基变形性状的影响,通过结合现场实测数据,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拔桩施工时既有桩基沉降与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套管开始压入、套管拔出与回填过程中,既有桩水平位移和沉降分别沿桩身不断减少和逐渐增加,最大值分别为2.4 mm和4.6 mm;套管压入或拔出回填过程中,既有桩基的水平位移均约为沉降的1/10;拔桩施工时既有桩基桩身轴力随着深度不断减少;拔桩结束后土的工程性质(尤其是压缩模量)发生较大改变,折减系数可取0.4~0.9。此成果可为拔桩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工程勘察中激光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地质体的变形、沉降、扭转、位移勘察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快速和经济.简要介绍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思想,探讨了逆向工程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模式,基于激光三维扫描仪器Trimble GS200和三维数据处理软件CATIA,阐述了工程勘察过程中数字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图像数据的处理流程,并通过对处理结果的分析来完成工程勘察的目标.通过对一个实体数据实例的分析和模拟,实现了对实体表面地质数据的全面分析和动态监控.分析发现,联合应用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在河道变形分析、大坝位移与变形监测、飞机跑道路面勘察、桥梁变形监测等工程勘察工作中发挥作用,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介绍反应位移法原理和计算流程的基础上,结合某电站具体工程进行了不同截面形式地下沟道的反应位移法抗震分析.概述了沟道设计分析过程的参数化实现方法,其中采用五点法实现了沟道中应力到内力的转化.对不同截面形式沟道的内力分布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绘制了截面的内力包络图,通过内力计算给出了配筋方案.计算得出的规律可以为地下沟道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推动反应位移法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光纤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数据传输损耗小,能够实现实时监测等优点,是当今监测技术研究中的热门。通过工程实例,对光纤传感器在基坑监测中的应用,特别是其监测原理和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光纤作为传感与传输双重功能的特殊介质,所具有显著优势使其在岩土工程量测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介绍光纤传感器与系统和光纤微弯测量原理的基础上,以边坡变形量测为例,结合岩土工程中对应力应变、压力位移等多种参量的量测要求,探讨了光纤位移传感器制作及布设方法,深入分析了其在边坡变形量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解决办法,给出了构建超长距全分布式光纤量测系统的基本模式和主要架构。  相似文献   

11.
12.
对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三段历史作回顾,分别为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的体制沿革变迁,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观象台早期创建;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点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淋巴结结核的CT和MRI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学对照,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34例经手术、穿刺病理或临床证实为淋巴结结核患者的CT或MRI影像学资料,分别从生长方式(融合/非融合)、边缘(光滑/欠光滑)、境界(清晰/欠清晰)、密度及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均匀/不均匀/环形规则/环形不规则)这5个方面对所受累淋巴结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共累及223枚淋巴结,其中颈部淋巴结67.7%,纵隔内淋巴结27.7%,肺门淋巴1.8%,肺内淋巴结0.5%,腹腔淋巴结0.5%,腹膜后淋巴结1.8%。所有受累淋巴结中,8.5%呈融合性生长,83.9%形态规则,79.4%边缘光滑。CT上发现的171枚病变淋巴结以等密度较多(53.8%)、低密度次之(43.3%),MRI上发现的66枚病变淋巴结中98.5%为等T1长T2信号。所有CT及MRI观察到的病变淋巴结中,除57%的病灶密度或信号均匀外,仅伴钙化的为12.6%,仅伴部分坏死的26.9%,另外有3.6%同时伴钙化及坏死;增强扫描的204个病变淋巴结中,1%钙化显著、未见明显强化,38.7%均匀强化,伴坏死者内见不强化的低密度区,11.3%呈环形规则强化(均位于颈部),8.3%环形不规则强化(纵隔内82.4%),5.9%可见病变淋巴结内有分隔样强化(均位于颈部)。结论:CT与MRI对于淋巴结结核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两者均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形态以及边缘情况,MRI对于病变边缘及周围情况显示较CT更明确,尤其是增强后,对于包膜及邻近组织受累情况的显示也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5.
16.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及地壳的分层结构出发,使用较成熟的理论,从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多年的震相观察分析工作实践,选取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的一些典型震相进行了分析,得出本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震相有Pg,P11,Sg,S11震中距在100km~500km的近震震相有Pn,Pg,P11,Sn,Sg,S11对比分析了在本台网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爆破与天然地震在震相上的差异性,并对其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18.
采集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及周边水点样品进行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利用矩形图、Na-K-Mg三角图等方法,初步分析温泉水的水质类型、水-岩平衡状态、热储温度以及循环深度等,并结合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初步分析温泉水补给来源。研究表明,夏县中心地震台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Cl·SO4型,水-岩反应属于部分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48.8℃,循环深度为3.91 km,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温泉为断裂型温泉。以上结果可为该台流体异常分析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为夏县地区水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山东数字地震台网的实时记录波形资料,采用在频率域积分方法,计算出各台站背景噪声的位移值。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山东地区背景噪声位移值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台站背景噪声幅值与不同地区地质环境、岩性密切相关,位于第四系黄土覆盖层较厚的鲁西聊城、菏泽地区,鲁西北德州地区和鲁北东营、滨州地区各子台的背景噪声位移值较大,鲁中、鲁南山区和胶东半岛地区的基岩台站背景噪声位移值较小;同时,白天噪声值大于夜间噪声值,但深井观测台站的背景噪声值相对稳定。此项研究为绘制台网监测能力图提供基础数据,并为计算各台站的场地响应及震级修正值等测震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促进台网的改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