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工程案例对比研究了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指标间的关系,发现运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参数值之间的统计关系,可以找到对应于某湿陷系数的孔隙比,然后依据土的天然孔隙比和挤密后设计拟达到的孔隙比目标值,进行灰土挤密桩间距设计。  相似文献   

2.
针对木结构古建筑的典型代表——西安钟楼,以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层间位移角为结构响应指标,结合木结构抗震能力建立了该结构的易损性曲线;再根据木结构古建筑所在场地的地震危险性,结合古建筑地震损失相关研究,为木结构古建筑地震风险评估提出了一种特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古建筑震害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根据古建筑在历次地震中的表现,研究了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古建筑的震害特性,从古建筑的构造形式和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出发,对古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其抗震能力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古建筑早在汉代就基本定型,到唐、宋时期已有明确规制,而梁思成先生在《图像中国建筑史》中提及到了一些“不守常规”的建筑,本文调查发现它们分别是1303年洪洞8级地震和1695年临汾7¾级地震之后重建的产物。进一步分析发现,依现代防震理念,先人“不守常规”的做法其实是按震害经验采取了有效防震措施。这些防震措施虽然使建筑外观不够美观,但却增强了建筑物的防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固有特性和抗震性能,根据西安城南门箭楼复原工程资料,采用半刚性弹簧单元来模拟实体结构的榫卯、斗拱和柱础连接,建立箭楼大木作构架的局部和整体两种有限元模型.采用Block Lanczos方法,分别进行模态分析,得出模型的前10阶频率和振型;采用瞬态分析方法,在El Centro波、Taft波和兰州人工波...  相似文献   

6.
根据木构架古建筑和塔类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和震害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动力分析模型,以及震害分析和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建筑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根据我国古建筑在历次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破坏状况,总结了古建筑结构的震害特点,介绍了古建筑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结合泰安市古建筑实例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并给出了抗震性能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建筑的防震思想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翔实的历史,考古资料,和许多现存古建筑的地震经历,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防震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许多龄逾千年,屡历大震而仍然安全的大型古建筑中蕴涵的防震措施与我们现代隔震,减震,控震方法相吻合。尤其,诸如“刚块叠置”,“控制高宽比”,“摩擦滑移”,“柱侧脚生起”等简洁有效的措施在古代大型建筑中的成功应用,为我们今天解决隔震,控震结构问题开辟出一条可资借鉴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9.
龚玉和 《地球》2010,(2):106-107
自从西溪湿地公园开放以来,游人如潮,早已成为杭州西湖旅游的一个新亮点,也成为人们杭州之旅的必游之地。2009年来,西溪三期工程竣工,又为游客西溪之行锦上添花。西溪三期地处余杭区的五常街道,园林庭院等与西溪一,二期建设大同小异,我们参观了洪氏宗祠,西溪武术、“三瑞教子”,以及装饰精致的亭台楼阁等,并且观赏了著名的昆曲表演。不过到访西溪三期公园,令人印象至深的地方莫过于那里的“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院”了。整体建筑己初见端倪:一幢幢风格各异的江南传统民居耸立于园中,煞是诱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木结构构架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未加固构架和加同构架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碳纤维布加固效果和构架的抗震性能.试验得出构架水平力和水平位移的滞同曲线及骨架曲线,根据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的特征,得出了水平力和位移的关系方程和构架恢复力模型,从强度、刚度、变形能力几个方面说明加固效果较好.研究结果为古建筑的抗震性能研究和修缮加周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靳晓燕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4):678-683,697
为了提高带钢避难建筑的抗震性能,对高强度地震下带钢避难建筑实施抗震设计。设置高强度地震下带钢避难所的抗震设防要求,给出不同地震情况下地震避难所设防加速度值以及地震避难所地震影响系数最高值,通过SAP2000分析软件对带钢地震避难建筑结构实施动力弹塑性时程研究,选择合理的塑性铰参数值,通过在建筑周围设置钢支撑的策略对带钢避难建筑实施设计,分析高强度地震下的带钢避难建筑的抗震性能。实验结果说明,采用所提设计方法下的带钢避难建筑在大震情况下的反应优,延性较强,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水平方向位移角满足抗震设防规范。  相似文献   

13.
14.
罗守占 《华南地震》2019,39(3):71-76
传统考虑后期使用年限的地震动参数研究,在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缺乏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建筑物损伤指数分析,应用性差。提出新的地震动参数在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地震危险性分析为基础,通过水平地震动加速度衰减关系方程,求得建筑场地水平向基岩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以此得到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方程,利用该方程获得地震动反应谱参数,采用变形和线性组合构建损伤指数模型,获取地震波作用下地震动参数对建筑物损伤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得到的地震动反应谱最小误差为0.563,小于允许误差4.0;在50年超越概率63%的条件下地震动参数值分别为0.26、0.095,所提方法可在规定误差范围内得到地震动反应谱参数值,其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精度和应用性高。  相似文献   

15.
收集整理了世界主要地震国家(如中国、美国、日本等)最新修订的建筑结构规范中关于建筑结构基础隔震的设计标准的情况及具体规定,做了相互的对比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我国在结构体系方面,应开展层间隔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结构设计方面,应进一步研究考虑P-△效应、竖向地震作用对隔震建筑的影响,以保证隔震建筑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商业建筑避难所对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非常重要。室内应急避难所的空间布局和责任分区是一个涉及人口密集程度、建筑内环境、疏散方式和商业场所的适应性等因素的问题,我国针对该项目的设计和研究尚不完善,这对商业建筑受灾时人员的安全有很大威胁。本文提出商业建筑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空间设计,从疏散效率角度出发,设计一个以P-中值模型为基础的避难所最佳分区模型,通过对模型分析和计算,得出商业建筑隔震层的最佳位置,在确定隔震层位置后,对应急避难所的室内空间进行设计,最后通过分析避难所的可达性,判定该避难所设计是否合理。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本文设计的应急避难所辐射面积广,服务人数较大,总体性能较好,可为商业建筑避难设计领域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建筑工程抗震生态设计通则(试用)》是一部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试用标准。地震作用是抗震设计的首要问题,《通则》中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与现行规范的差异引人关注。首先分析了《通则》和规范的场地设计谱,然后比较了二者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最后引入2个算例计算了水平地震作用的差别。对《通则》的应用,对修订和完善下一代规范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崔威  冼剑华  苏成 《华南地震》2021,41(1):117-122
近年来,为充分反映地震动随机特性对建筑结构的影响,采用真正意义的随机振动分析方法进行建筑结构地震作用计算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保证随机振动分析方法与传统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具有一致的输入条件,需要获取与规范反应谱完全等价的地震动功率谱.基于新修订的广东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送审稿)》(DBJ 15-92-2020)...  相似文献   

19.
王娟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3):413-420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壁板结构的抗震性,需设计高层建筑在连续振动下的壁板结构失稳定BIM模型。应用软件:通过Revit塑造高层建筑模型和结构模型,结合SAP2000建模性能塑造高层建筑结构的有限元实体模型,实现高层建筑模型的转换,设计BIM模型的IFOD软件总体结构,实现BIM模型的智能化管理。参数:在BIM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连续振动下高层建筑壁板结构风致响应,给出高层建筑壁板结构的平均风响应、脉动风响应,得出高层建筑壁板结构位移,实现了高层建筑在连续振动下的壁板结构稳定性分析。实验:实验结果说明,所设计BIM模型可对连续振动下的高层建筑加速度时程以及位移时程进行准确分析,且相比传统方法,本文方法对高层建筑在连续振动下的壁板结构是否失稳判断结果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