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需要兼顾承载力和变形两方面的要求。针对山区沟谷软基的特点,采用了夯实水泥土桩与土工格栅联合加固的方法,是一种创新,选择合适的试验手段来研究该种型式的复合地基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离心模型试验,模拟夯实水泥土桩联合土工格栅复合地基上路堤的填筑进程,水泥土桩采用石膏柱模拟,土工格栅采用预拉伸加筋格网模拟,试验得出了该种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夯实水泥土桩具有较好的加固基础作用,格栅的主要作用是均衡上部荷载和减小差异沉降,采用夯实水泥土桩联合土工格栅的复合地基形式可以满足沟谷软基的沉降控制要求,其最终结论可以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工格栅加固道路软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土工格栅加固道路软土地基的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除测出4种不同试验条件下基底压力与地基沉降的关系曲线外,还用读数显微镜精确观测了软土地基的位移场,并对试验结果作了初步分析,揭示了土工格栅能有效加固道路软基的某些机理。 相似文献
3.
4.
CFG桩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CFG桩复合地基和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和特性,提出了将两者结合应用的复合地基,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原位试验,证明了它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塑黄铁路K269-K273段路基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轨道变形较为严重,影响地车安全,通过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进行路基加因,友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其它铁路类似工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仲立刚 《河北地质矿产信息》2004,(1):13-1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技术是近十几年来在河北、北京等地兴起的一种地基处理新技术。其特点是经济、快速、简便,在工程应用中能充分发挥土体的承载作用,施工中不使用大型机械,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基本不产生废弃物。在设计理论、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工程验收等方面日趋完善。河北省建委 相似文献
8.
土工格栅在加固高速公路路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工格栅应用到高速公路路基中,对土性参数c,? 值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殊土的施工问题。土工格栅蠕变试验表明,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强度大的格栅应变较小;并且荷载变化及温度大小对格栅流变性有显著影响。有限元分析是研究加筋作用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定性比较多种加筋方案的优劣。利用PLAXIS有限元模拟不同工况下的沉降量,表明土工格栅在限制水平方向位移比限制垂直方向位移更有效。现场荷载试验表明,土工格栅加筋能使路基承载力成倍提高,改善土体应力环境,有效地均衡差异沉降和减少总沉降量。土工格栅对路堤加固有显著作用,值得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采用桩-网加固拓宽路堤时,土拱效应对于分析新老路堤应力分布和差异沉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某高速公路路堤拓宽项目对土拱效应进行研究,对试验段新路堤填筑过程及运营时基底桩及桩间土不同位置处土压力、加筋层拉应变进行监测,得到二维平面土拱效应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已有土拱效应计算方法对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平面土拱作用范围在一定高度范围内,试验段约为2.0 m,即拱高、拱跨之比约为1.4,与英国规范BS8006[1]相近;按Guido法[2]与BS8006法[3]进行土工格栅的设计均过于保守,除Guido法以外,几种方法均低估桩间地基土的承担荷载贡献。因此,需在理论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桩承式加筋路堤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目前对其承载变形机制还缺乏深刻认识。结合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北接线段软基加固工程,基于数值方法对现浇X形桩桩承式加筋路堤中桩土沉降、桩土应力、桩身轴力及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土拱效应影响,路堤填筑荷载主要由桩体承担,桩及桩间土土压力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均逐渐增大,在软基固结过程中,桩顶土压力继续增大而桩间土土压力逐渐减小,最终趋于各自的稳定值;路堤填筑过程中桩身轴力增长较快,现浇X形桩桩身上部较大部分区段存在负摩阻力,桩身中性点位置经历了先逐渐上移、而后向下移动,最终趋于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路堤荷载作用下,斜坡软弱地基易产生侧向变形过大、滑塌失稳等病害。路堤下坡脚处采用钢筋混凝土抗滑桩,以有效限制地基侧向变形,是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核心设计原则。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经与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对比、校核,建立抗滑桩加固斜坡软弱地基路堤的精细化数值分析模型,研究抗滑桩桩距、桩长、桩身弹性模量、桩身横截面尺寸及桩位等设计参数对其内力、变位的影响。研究表明:下坡脚处实施抗滑桩可显著约束斜坡软弱地基侧向变形;需综合考虑桩身受力、经济性、施工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桩距;桩长应深入滑移面以下,但随着桩长的增长,加固效果增长不明显;随着桩身弹性模量、桩身横截面尺寸的增加,抗滑桩的加固效果得到一定提高;抗滑桩宜设置在下坡侧路堤边坡的中部。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测试了桩网结构路基各部分在动静两种荷载下的桩-土应力、格栅拉力,研究了土拱效应的发展演化机制以及土工格栅拉膜效应的发展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桩-土应力以及格栅拉力的分布都是路基横截面方向上大于其纵向延伸方向,这与路基的梯形截面设计相关;空间土拱效应要强于平面土拱效应,空间土拱效应的极限状态出现在桩-土应力比为3.8时,平面土拱效应的极限状态出现在桩-土应力比为2.2时;动荷载下土拱效应较静载有一定的衰减,且静载下土拱效应越强的部位在动载的下衰减程度越大,桩间土压力随振次的发展趋势类似N型,与桩顶土压力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7.
桩身负摩阻力的现场测试与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某高速公路中桥桥台桩基础地层中有约13m厚的淤泥,在填土高4.5m的情况下,对2根直径1.5m,长28m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进行了桩身应力,应变和桩周分层沉降的测试,测出中性点学术工和桩侧负摩阻力,通过实测值与设计预测值的比较,对各种计算和参数选取方法给以评价。 相似文献
18.
19.
扩底楔形桩竖向抗压和负摩阻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底楔形桩是基于结合常规扩底桩和楔形桩的优点而开发的一种新桩型,能同时提高桩侧正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并能有效降低土体沉降引起的负摩阻力对基桩的影响。简要介绍了扩底楔形桩的受力机制和施工方法;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通过针对实际工程的数值模拟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对该新桩型在竖向抗压和负摩阻力特性方面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与等体积混凝土的常规扩底桩、楔形桩和等截面桩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研究了桩端土体与桩周土体模量比、楔形角、扩大头直径以及桩体模量等因素对扩底楔形桩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等级地面堆载作用下,扩底楔形桩中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桩顶下拽位移最小、桩身下拽力值介于常规楔形桩和扩底桩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