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沉积基准面升降变化及其规律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控制地层发育和沉积作用的主导因素.地震剖面中上超点的迁移变化规律和测井资料中Milankovitch旋回分析是研究沉积基准面变化的有效方法.塔里木盆地北部显生宙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由13个长周期构成,并可组合为6个一级周期.基准面变化在三叠纪以前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有着良好的一致性,三叠纪及其以后可比性较差.与控制沉积作用的基准面变化周期相对应,塔里木盆地沉积地层分为6个一级巨层序,不同的巨层序有着不同的沉积充填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樊太亮  徐怀大 《地球科学》1998,23(6):573-578
沉积基准面升降变化及其规律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又是控制地层发育和沉积作用的主导因素。地震剖面中上超点的迁移变化规律和测井资料中Milankovitch旋回分析是研究沉积基准面变化的有效方法。塔里木盆地北部显生宙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由13个长周期构成,并可组合为6个一缓周期。基准面变化在三叠纪以前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有着良好的一致性,三叠纪及其以后可比性较差。与控制沉积作用的基准面变化周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宋倩  马青  董旭江  刘莹  高翔  曹康 《古地理学报》2016,18(5):731-742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岩石学的原理与方法,深入分析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塔北地区)轮南、哈拉哈塘和英买力3个构造单元逾百口钻井的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结合主要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建立塔北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阐述格架内沉积特征及演化。根据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划分2个二级层序(SSQ1,SSQ2),SSQ1包括下奥陶统—中奥陶统,SSQ2包括中奥陶统—上奥陶统;再根据岩性岩相转换面划分11个三级层序(OSQ1—OSQ11);进一步根据主要海泛面,划分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塔北地区奥陶纪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台地,经历了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淹没台地—台地边缘的演化过程,最终因陆源碎屑的注入破坏了台地的沉积环境,晚奥陶世塔北地区转为混积台地环境。  相似文献   

4.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岩石学的原理与方法,深入分析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塔北地区)轮南、哈拉哈塘和英买力3个构造单元逾百口钻井的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结合主要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建立塔北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阐述格架内沉积特征及演化。根据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划分2个二级层序(SSQ1,SSQ2),SSQ1包括下奥陶统—中奥陶统,SSQ2包括中奥陶统—上奥陶统;再根据岩性岩相转换面划分11个三级层序(OSQ1—OSQ11);进一步根据主要海泛面,划分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塔北地区奥陶纪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台地,经历了局限台地—开阔台地—淹没台地—台地边缘的演化过程,最终因陆源碎屑的注入破坏了台地的沉积环境,晚奥陶世塔北地区转为混积台地环境。  相似文献   

5.
浙西和皖南地区显生宙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13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直接受控于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在此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中生代的库车前陆盆地和新生代的北塔里木前陆盆地.塔里木盆地北部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格局又控制了该地区的油气分布规律秋里塔格带以北的前陆褶皱冲断带,即库车坳陷的主体部分是天然气富集区;塔北隆起的南部至中央隆起的北部是黑油富集区;秋里塔格带的南部至塔北隆起的北部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共同产区.  相似文献   

7.
位于印度板块北缘和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之间的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属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特提斯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奥陶纪至古近纪约5亿年期间发育一套基本连续的海相沉积,厚度达14 km,是研究特提斯洋形成演化的最佳地区。作者在对该区显生宙地层主干剖面和辅助剖面详细观察研究以及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基础上,将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地层划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3个沉积相组、15个沉积相和若干个沉积亚相。作者通过对该区沉积盆地的地层系统、沉积相、沉积特征的系统研究,将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1)奥陶纪-泥盆纪为稳定陆表海演化阶段;2)石炭纪-二叠纪为大陆裂谷盆地演化阶段;3)三叠纪-侏罗纪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阶段;4)早中白垩世为前陆早期复理石盆地演化阶段;5)晚白垩世-古新世为前陆晚期磨拉石盆地演化阶段;6)古近纪-第四纪为造山隆升断陷盆地形成演化阶段。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盆地经历了由陆表海盆地-大陆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以古近纪构造相对宁静期和新近纪以来构造强烈活动期为特征.新近纪以来强烈的构造挤压,使盆山结合带中的中新生界遭受大幅度抬升剥蚀和褶皱冲断,早期形成的铀矿化被抬升暴露于地表,强烈的剥蚀沉积作用使铀元素在新生代发生活化迁移,形成与古近纪海退相关的泻湖相蒸发型铀矿化、与陆内造山区域差异升降相关的氧化带型铀矿化和与油气还原有关的铀矿化.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发现的多个砂岩型铀矿床均赋存于侏罗系直罗组下段砂岩中。前人对已知铀矿床分布区直罗组的沉积学研究程度相对较高,但对盆地北部直罗组大区域沉积体系展布与演变、物源供给特征等的研究仍较为薄弱。文中在大量钻井资料分析、野外剖面实测等基础上,将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含矿层段直罗组下段细分为2个亚段。在直罗组中识别出河流和三角洲相沉积,认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主要发育砾质、砂质辫状河沉积,东北部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直罗组下段上亚段主要发育砂质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直罗组上段则以曲流河沉积为主。结合前人研究工作,认为源岩物质组成、有利沉积相带和气候条件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均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对盆地北部直罗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的整体认识,可为该区砂岩型铀矿床的进一步勘查提供重要的沉积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希明 《新疆地质》2001,19(4):246-250
受多期构造运动的控制,中新生代盆地类型由早期三叠纪的陆内浅坳、前陆盆地最终转化为统一的陆内盆地,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盆地发展阶段的相区-相带组合特征。系统地研究和总结其特征,对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北盆地沉积环境演变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友飞  严钦尚 《地质科学》1993,28(2):151-160
苏北盆地是晚中生代以后发育起来的大型沉积盆地,是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之一。本文综合研究了苏北盆地沉积环境的演变特点,并从沉积作用与构造活动的关系以及古地磁和玄武岩等方面探讨了沉积环境变迁的大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主要阶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震旦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新生代3个一级构造旋回。这种旋回性主要与板缘的拉张裂解、俯冲消减和碰撞闭合等板块构造运动体制有关。每个一级构造旋回一般是以拉张体制下的盆地形成开始,尔后转化为挤压体制下的盆地,最终以构造反转结束。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可进一步分为6个二级演化阶段,即震旦—奥陶纪克拉通内裂陷盆地发展阶段、志留—泥盆纪克拉通内挤压盆地演化阶段、石炭—二叠纪弧后裂陷盆地形成阶段、三叠纪弧后前陆盆地发展阶段、侏罗纪—老第三纪碰撞复活前陆盆地形成阶段和新第三纪—第四纪碰撞后继盆地演化阶段,其划分标志是以盆地性质及其构造格局的重大转变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西部白垩系-古近系沉积成岩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塔里木盆地西部上白垩统-古近系中可识别出7种具典型成因意义的高频旋回层序,根据垂向上的有序叠加方式,可以建立起一个由5个Ⅳ级旋回层序、2个Ⅲ级旋回层序和一个Ⅱ级旋回层序组成的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它基本上控制着研究层位中不同沉积相和生储盖组合的时空展布特征.上白垩统在盆地西南缘形成了较厚的高水位体系域开阔台地相灰岩储层,但成岩特征受海水成岩环境控制,胶结作用强烈,致使储层呈低孔低渗特征.古近系在帕米尔山前主要为一套冲积平原-河流沉积体系产物,从中可划分出4种有利的沉积-成岩相带.由于该碎屑岩均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成岩环境呈酸性,储集性能明显优于上白垩统灰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河套盆地北部获取的377 m钻孔岩芯进行沉积相及粒度特征分析,并结合多种测年手段,揭示了河套盆地北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根据粒度参数特征变化把钻孔划分为6个沉积环境阶段:344~326 ka为滨湖相沉积环境;326~165 ka为半深湖相沉积环境;165~130 ka为滨湖三角洲相沉积环境;130~100 ka为浅湖相沉积环境;100~10 ka为滨湖—河流相沉积环境;10 ka~今为河漫滩相沉积环境。河套盆地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期间存在统一的古大湖,晚更新世以后古大湖分解并消失。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油田水的成因与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春芳  曾凡刚 《地质论评》1997,43(6):650-657
塔里木盆地油田水具有高矿化度,相对贫镁,富钙,富锶等特点,在含油层中铝浓度高,铝可能以有机络合物形成存在。氢氧同位素测量值表明;侏罗系,三叠系及寒武系-奥陶系内幕油田水为成岩改造原生水;白垩系,第三系为同生沉积水蒸发五余;侏罗系与石炭系,三叠系与石炭系的不整合面附近及奥陶系顶部,塔中地区石炭系是淡水与成岩改造或蒸发残余原生水混合成因。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坳陷的演化过程及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地演化为背景,将满加尔坳陷的盖层演化过程划分为三大构造旋回、五个演化阶段:1.震旦-泥盆纪克拉通盆地旋回,2.石炭-二叠纪类前陆盆地旋回,3.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和再生前陆盆地旋回;①震旦纪-早奥陶世克拉通裂解伸展阶段,②中奥陶世-泥盆纪挤压挠曲盆地阶段,③石炭-二叠纪克拉通内坳陷盆地阶段;④三叠-侏罗纪前陆盆地阶段,⑤白垩纪-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阶段.通过对“三套两类”生油岩(寒武-奥陶系、石炭系、三叠-侏罗系)及局部构造特征的研究,认为满加尔坳陷是烃类的生成供给区,而不是烃类聚集成藏的有利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是南、北及西侧斜坡地带的地层圈闭。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西南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庄锡进  肖立新  杨军 《新疆地质》2002,20(Z1):78-82
塔里木盆地西南∈-Q的完整地层层序分布较为广泛, 可划分出14个等时地层单元.早古生代沉积相以浅海台地相碳盐岩沉积为主,后期海退出现了陆地边缘相碎屑岩.总体经历了由碳酸盐岩台地相向碎屑岩台地相演化的沉积旋回.晚古生代是由海变陆的转折时期,区内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来自北西向天山海和南西向昆仑海的石炭纪最大海侵,海水几乎覆盖了整个地区.晚二叠世海水全部退出塔里木西部,整个地区上升为陆.中生代由于盆地与山系的相对升降运动比较剧烈,昆仑山和天山急剧抬升,研究区只是缓慢进行着基底断块活动,形成陆盆.在中生代末期还遭受了相当规模的海侵,直至始新世末.新生代塔西南坳陷下沉,接受古近-新近纪沉积,而麦盖提、巴楚、柯坪地区抬升为陆,缺失该期沉积.渐渐世开始,才开始接近沉积,直至中新世形成统一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8.
北祁连西段志留纪残留海盆地形成于加里东构造旋回主造山阶段晚期。早志留—晚志留世沉积充填构成一完整的Ⅰ型沉积层序,盆地充填具典型的双向演化趋势,发育4段式层序结构。沉积盆地充填特征反映了北祁连微洋盆闭合后残留海盆地向前陆盆地演化变迁的过程。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成果,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残留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类型、地层格架。并依据上述内容对盆地充填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的环境格局与绿洲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它经过长期海陆变迁和盆山耦合作用形成。从元古代到晚二叠纪,一直处于海洋环境,几经海侵海退,有大量海相沉积。从二叠纪末开始,全区抬升,海水退出,盆地进入陆地发展阶段,以湖相和河流相沉积为主,仅在西部边缘有泻湖相沉积;至渐新世,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帕米尔地区碰撞拼合,盆地彻底与古特提斯海分离,形成统一的内陆盆地。盆地的气候环境从晚白垩世就已向干热发展,形成了广泛的红色沉积和膏盐;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及其他山地快速隆升,对盆地的环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盆地腹地出现荒漠化,风成沙堆积面积扩大;第四纪时,干旱化气候进一步加剧,塔克拉玛干沙漠逐渐形成;一些天然绿洲在盆地周围和河流流域相伴而生,从而奠定了今天塔里木盆地的环境格局。古时绿洲大部分是丝绸之路的连接点和集结地,在距今约2000年前的汉朝还比较繁荣,后来变成了废墟和荒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向南推进约100~150km,而注入盆地(沙漠)的河流向上游收缩几百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