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谢家湾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查明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成因,运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量计算和稳定性评价,并提出相关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特大多期复合型滑坡稳定性评价及因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西南某水电站库区一特大型、多期复合型滑坡所处的工程环境条件、自身结构及物质组成特征等进行了认真调查和研究。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对滑坡整体及分期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滑坡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及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坡稳定性评价是滑坡防治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评价结果确定滑坡治理与否。但目前工程技术人员所采用的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各不相同,在定量分析评价标准方面各规范所考虑的程度和确定的标准也不尽统一。由此造成的评价结果各异,因此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以滑坡的工程地质环境为基础,分地貌形态、宏观地质条件、作用因素和滑动迹象定性分析评价及力学计算法定量分析评价介绍了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现有规范中滑坡稳定系数与之对应的稳定状态各不一致的情况,分3个危害程度等级和正常、特殊2种荷载组合工况,分析确定了不同稳定状态下的稳定性评价标准。滑坡稳定性评价应按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2部分进行,之后将评价结果综合得出一致的综合评价结论。滑坡稳定性评价标准,应视其危害程度等级、荷载发生及组合几率而定。  相似文献   

4.
在对二郎山和平沟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变形迹象的调查基础上,结合滑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西南某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对该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其属滑移-拉裂型滑坡。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经受诸如地震、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卸荷变形、降雨以及地下水等内外地质作用因素,斜坡岩体沿软弱结构面发生滑移变形,随着剪裂面上的拉应力集中而产生拉裂缝,一旦破坏面贯通,则导致滑坡破坏。变形发展可能具有间歇性。通过参数反演,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从评价结果可见,在天然及暴雨情况下.滑坡均处于稳定状态。而在考虑地震时,其稳定性迅速降低,基本处于不稳状态。因此,对该大型滑坡进行合理的评价,科学的预测就显得非常必要。结合西南某滑坡的形态、结构特征,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在成因机制分析基础上.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对该滑坡天然状态及不利组合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为滑坡治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拟以湖南衡东某风电场公路切坡为例,对比分析了公路切坡稳定性评价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即滑坡稳定性计算和滑坡稳定性量化评分,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案例,依据公路切坡引发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应用两种方法对该切坡可能形成的滑坡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勘查程度较高的大型滑坡稳定性评价,采用滑坡稳定性定量计算方法,结论较为准确;对于勘查程度较低的中小型滑坡稳定性评价,采用滑坡稳定性量化评分法,可减少工作量,结论较为准确;对于为大型且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建议用两种方法相互论证,结论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7.
正内容简介本书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全书共分两篇十四章,系统阐述了边坡(滑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法和不稳定岩体(崩塌)稳定性评价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分析上限法原理、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上限解;崩塌地质力学分类、崩塌灾害机理及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剑阁县迎水乡迎水小学滑坡是位于迎水河左岸的一条带状滑坡,滑坡稳定性受迎水河河水上涨和消落影响较大。本文根据大量的勘察试验资料,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和形成机制,并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剑阁县迎水乡迎水小学滑坡是位于迎水河左岸的一条带状滑坡,滑坡稳定性受迎水河河水上涨和消落影响较大。本文根据大量的勘察试验资料,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和形成机制,并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二郎山和平沟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二郎山和平沟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变形迹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滑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滑坡的成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掌握浅层顺层滑坡的成因机制,合理评价其稳定性,基于滑坡所处地质条件,先开展其成因机制分析,再利用传递系数法和变形预测模型分别开展滑坡稳定性的现状评价及预测评价。实例分析表明:浅层顺层滑坡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且由于浅层滑坡的滑体厚度较薄,受外界扰动影响易较大,因此,浅层滑坡对各类因素的敏感性均较强。在滑坡稳定性现状评价结果中:天然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21,属稳定状态;暴雨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02,属欠稳定状态;地震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为1.09,属基本稳定状态。在滑坡稳定性预测评价结果中,滑坡各监测点位置处的变形预测速率均一定程度上大于现有变形速率,说明滑坡后续累计变形仍会进一步加速,其说明在本次监测时段后的滑坡稳定性将趋于减弱,需尽快开展此滑坡防治研究。研究成果可为浅层顺层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使用昔格达地层文献,分析滑坡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从运动的角度,分析出该滑坡的破坏模式为渐进后退式。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确定孔隙水压力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最大,并评价该滑坡稳定性现状,为未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宝塔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塔滑坡群是由多个滑体组成,本文着重阐述滑坡群中的主体─—宝塔滑坡的稳定性计算与评价。通过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对宝塔滑坡各个可能滑动的滑动面进行多种方案的计算,以及长江库区水位对宝塔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而对宝塔滑坡作出了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同时也阐明了宝塔滑坡所采用的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是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4.
正内容简介本书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全书共分两篇十四章,系统阐述了边坡(滑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法和不稳定岩体(崩塌)稳定性评价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分析上限法原理、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上限解;崩塌地质力学分类、崩塌灾害机理及稳定性评价方法、崩塌灾害危险性分级与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15.
正内容简介本书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全书共分两篇十四章,系统阐述了边坡(滑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法和不稳定岩体(崩塌)稳定性评价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分析上限法原理、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上限解;崩塌地质力学分类、崩塌灾害机理及稳定性评价方法、崩塌灾害危险性分级与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全书共分两篇十四章,系统阐述了边坡(滑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法和不稳定岩体(崩塌)稳定性评价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分析上限法原理、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上限解;崩塌地质力学分类、崩  相似文献   

17.
马有华  左正金  王伟峰  刘春华  刘艳刚 《地下水》2009,31(4):128-129,138
魏家沟滑坡区位于伊河上游魏家沟河北部的斜坡区,为一多期活动的滑坡群,研究其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评价对于后期防治有极大的意义。从滑坡基本条件入手,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计算和评价了滑坡体的稳定性,为后期滑坡的防治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内容简介本书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全书共分两篇十四章,系统阐述了边坡(滑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法和不稳定岩体(崩塌)稳定性评价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分析上限法原理、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上限解;崩塌地质力学分类、崩  相似文献   

19.
正内容简介本书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全书共分两篇十四章,系统阐述了边坡(滑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法和不稳定岩体(崩塌)稳定性评价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分析上限法原理、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上限解;崩塌地质力学分类、崩塌灾害机理及稳定性评价方法、崩塌灾害危险性分级与分区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正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新方法研究,全书共分两篇十四章,系统阐述了边坡(滑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法和不稳定岩体(崩塌)稳定性评价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极限分析上限法原理、土质和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极限分析上限解;崩塌地质力学分类、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