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业务运行综合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昭林  李雁  陈挺  石城 《气象》2011,37(2):219-225
综合气象观测网运行监控系统是我国气象探测设备运行保障的实时业务系统.文章以装备技术保障工程理论为基础,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业务性、经济性等多个范畴,从装备运行状态、装备性能参数、探测数据质量、通信传输、供应保障、维护维修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我国综合气象观测网中各类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保障等工作进行综合评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普通遥控器控制智能小车的局限性,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智能小车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案——一种基于Android手机方向(重力)传感器和语音控制的蓝牙小车控制系统.以Android手机作为上位机,包括语音系统、方向(重力)传感器系统,利用蓝牙通信技术与单片机总控制中心、蓝牙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蜂鸣器和LED模块、避障模块等组成的下位机进行通信,实现对蓝牙智能小车的实时控制.通过实物制作和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智能轮椅、仓库管理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北斗通信气象观测站系统结构以及该设备的电源、采集器和北斗通信组件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通过实例将维修原理与实践结合,对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以期提高技术保障人员对北斗通信气象观测站的维护维修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决策气象服务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决策气象服务虽然在减灾防灾、指挥生产等方面成绩显著,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决策气象服务的主要依据--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尚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第二,决策气象服务的主要结论--服务建议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三,决策气象服务的敏感性、时效性还不能适应服务需求.因此,气象部门应切实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开展气象条件与各行各业关系的研究,建立气象决策服务知识库,建立决策气象信息加工、查询系统及服务产品制作、发布系统,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根据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发展现状和需要,提出了建设以气象业务系统为依托的人影现代化决策指挥中心为近期目标,逐步建设和完善全省通信、作业保障、监测等系统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建设步骤,对全省人影现代化建设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符凤平 《贵州气象》2006,30(2):44-45
应用VB6.0编程语言建立M icaps资料远程接收处理系统,结合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实现M icaps资料远程自动接收处理。系统界面清晰,可操作性强,具有开放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立青海省河流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基本结构框架及其评价方法。以青海省13个主要流域和水系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科学、系统、具可操作性的流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和相对的分级标准,选取了评价方法,通过综合判定,得出青海省主要河流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分。为青海省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准确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对青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动气象站故障分析排除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中运行的2400多套国家级自动气象站的数据、各型号自动气象站厂家备件的调研以及22个省(区)2007—2008年国家级自动气象站故障和维修信息,从采集系统、传感器、供电系统、业务终端设备、通信传输设备、软件等方面对自动气象站的典型故障原因、故障现象以及简单解决办法进行了汇总分析,为技术人员在维修活动中提供参考,为分析排除故障、提高维修效率、提高自动气象站的技术保障能力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配合移动多普勒气象雷达车的数据传输,实现应急通讯的会商以及重大天气过程的直播和保障,利用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图像传输、多媒体制作等多种技术集成设计了DVB/IP气象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从数据收集和通信层面上立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为气象应急保障服务和决策指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将对上海市气象局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慧娟  崔新建  杨国锋  王静  张俊波  袁春风 《气象》2007,33(12):110-115
介绍了驻马店市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的结构、技术要点、功能和应用情况。系统将作业需求分析、作业潜势预报、作业条件判别、作业现场指挥与反馈、作业效果分析评估、作业信息共享等功能有机地融合,为市、县增雨作业提供了可视化、可操作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的业务技术平台和决策指挥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一种公平技术评分方法在台风业务预报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离散变量分级预报的公平技术评分方法引入台风路径业务的预报评估中,对1989-1991年的台风业务预报作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量客观,不但可用于台风分类预报评估,也可对台风移向移速预报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降水预报评分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海洪  郑凤琴  孙崇智 《气象》2004,30(9):35-38
在目前已有的降水评分办法的基础上,对原有办法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有效的改进,使得降水的预报评估与预报服务业务结合更紧密,也更贴近公众的感受。主要介绍了新方法的基本思路、关键技术、实现方法等。评分系统已投入业务运行,成为考核预报员业务水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气象科技项目为例,介绍了如何采用JSP+JavaBean的模式开发科技项目评估管理系统,详细描述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建立了项目实施过程质量评价模型并通过文献调研对模型进行了实例研究.系统结构上采用界面与业务逻辑分离的3层结构设计,将业务逻辑封装在JavaBean中,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可维护性、重用性和可扩展性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区域趋势控制协变量回归分析效果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根据区域趋势控制和气象-物理协变量相关设计了三套非随机化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方案,个例作用区域趋势对比双比分析评估方案,区域趋势相关回归分析评估方案和气象-物理协变量多元回归分析评估方案,对河南省实例评估计算表明,利用物理协变量作为控制因子,可以提高作业区自然水量估计值的准确度,从而能提高随机化作业的效果评估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产量灾害损失评估业务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晓群  陈晓艺 《气象》2005,31(7):72-75
介绍了农作物产量灾害损失评估业务化方法。该方法采用新的求解趋势产量的方法获得农作物产量受灾损失率,用区域内多个代表站的资料进行全区灾害损失的估算,扩大了样本容量。在单灾种评估中考虑作物敏感性和气候脆弱性,在综合灾损评估中增加灾害的重要度权重因素。经验证,估算精度可满足业务应用需求,在业务服务中可行实用。  相似文献   

16.
民航气象业务运行能力水平高低对于保障飞行安全至关重要.结合民航气象业务特征和流程分析,基于系统理念从人员、设备、制度与规范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设计评估流程并开发民航气象业务运行能力评估系统,通过系统测试和试评估验证了该评估体系指标构建合理.系统应用结果能反映被评估单位实际运行状况与标准规范要求之间的差距,以便制定整改计划;系统具备的统计分析功能还可以对不同被评估单位之间以及同一单位不同的评估活动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该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现有民航气象业务运行能力水平,增强民航气象应对特殊天气变化能力,确保气象服务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灰色关联度方法在大风和暴雨灾害损失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针对近20年北京地区发生的大风和暴雨灾害,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北京地区近20年的19个大风和暴雨灾例的灾情评估指标与关联度,进行损失评估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灾情等级划分和灾情损失排序是合理的,比较符合实际对灾情的评价,能够对不同气象灾害和同一级别的气象灾害灾情差异尺度做比较,是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一种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莉萍  王秀荣  张立生  张建忠  王维国 《气象》2018,44(11):1479-1488
降水过程强度精细化定量评估是气象现代化业务服务的重要需求,也是暴雨灾害影响评估研究的关键环节。利用1961年以来国家气象站降水气象观测资料,以站点降水背景表征地域特征,通过定义单站和区域降水过程的起始和结束条件界定降水过程,提取了降水强度、持续时间、覆盖范围三个降水过程的评价指标,在深度挖掘降水空间和时间尺度信息基础上,计算三个降水过程的评价指标。然后,基于百分位分布和概率统计,对降水过程三个评价指标进行精细化指数划分,建立降水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模型。最终将降水过程划分为极端、特强、强、较强、中等五个等级。文中应用案例对评估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对单站和区域降水过程综合强度等级评估方法合理,既能体现降水过程地域特征,又能表征降水过程的影响程度,方法具可操作性,能够直接应用于气象服务业务和暴雨灾害影响评估,也可为历史降水过程案例入库、灾情信息演变特征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Errors and correction of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s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range of various errors in Chinese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s and seek a correction method, 30 precipitation evaluation stations were set up countrywide before 1993. All the stations are reference stations in China. To seek a correction method for wind-induced error, a precipitation correction instrument called the "horizontal precipitation gauge" was devised beforehand. Field intercomparison observations regarding 29,000 precipitation ev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using one pit gauge, two elevated operational gauges and one horizontal gauge at the above 30 stations. The range of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 errors in China is obtained by analysis of intercomparison measurement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random errors and systematic errors in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A correction method, especially for wind-induced errors, is developed. The results prove that a correlation of power function exists between the precipitation amount caught by the horizontal gauge and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of observations implemented by the operational gauge and pit gaug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9. For operational observations, precipitation correction can be carried out only by parallel observation with a horizontal precipitation gauge. The precipitation accuracy after correction approaches that of the pit gauge. The correction method developed is simple and fea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