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CAN总线的功能和特点及其在总线通信中的作用,重点介绍在CAN总线上节点之间实现点对点通信和群组广播通信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1miroVIDEODC30非线性编辑系统组成以下介绍的是陕西省气象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硬件配置。1.1硬件环境一台装有AMDK6—166处理器的兼容个人计算机;64MB内存;2MB显示内存;4GSCSI硬盘;1.58GIDE硬盘;日本SONYSX—CDROM;1.44MB软驱;南韩SAMSUNG15'彩色显示器,华硕ASUS主板;PCI总线;标准键盘;标准端口:标准串行鼠标。视频卡使用德国产miroVIDEODC30软硬件系统。该卡提供标准的视音频接口;模拟视频:复合:S—VHS输入、输出口。模拟音频:2路立体声输入、输出口。1.2软件环境美国Adobe公司开发的Ado…  相似文献   

3.
张哲  周玉淑  邓国 《大气科学》2016,40(3):528-540
利用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模式对2013年7月31日发生在京津冀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高分辨模拟,对比分析表明模拟结果和实况观测较为一致,因此,利用模拟结果分析得到的飑线结构和发展过程基本可信。模拟飑线系统的探空曲线再现了国外的研究得到的飑线系统具有的经典探空结构,如:层状云区接近饱和,尾流低压区具有"洋葱型"探空结构,以及尾流低压区之后与后方入流相联系的中层干区等。对该次飑线系统的风场、气压场进行的分析揭示出本次飑线过程在成熟阶段气压场呈"低高低"的不对称结构分布。其中,中高压有两个,分别位于飑线北部和中部的对流云区后方。尾流低压较弱,位于飑线中部层状云区后方。飑前低压位于飑线前偏南。飑线在成熟时期前方低层有一支入流,在飑线前部对流云区抬升后分为三支,分别向前方高层、后方高层和后方低层流出。同时后方中层有明显的后方入流,入流同时下沉到近地面辐散流出。对该次飑线的地闪特征进行的统计表明"起电层"中的冰相粒子混合比分布与地闪活动的特点可能有联系。本文的结果对于揭示华北飑线的中尺度结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为进一步研究该次飑线的发生发展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次华南强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07年4月17日华南强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强飑线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探讨其触发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低层中尺度辐合线及切变线是本次飑线过程主要的触发系统和重要的维持机制之一,干侵入和对流性不稳定以及低空辐合高空辐散对飑线的发展和维持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WRF模式能成功地模拟出本次飑线过程的β中尺度结构特征,表明该模式对强对流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17日华南发生了一次强飑线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这次强飑线过程的成因,并用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这次强飑线过程发生在欧亚中高纬地区两槽-脊的经向环流形势下,西风槽、地面冷锋为其主要的影响系统.雷达回波显示,这次强飑线过程的雷达回波具有典型的三体散射和弓形回波特征.此外,WRF模式能成功地模拟出本次飑线过程的中β尺度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飑线发生的带状区域内有明显的低层气流汇合和切变以及中低层的大气对流性不稳定结构,强对流带内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气流汇合线,汇合线附近有强的辐合,辐合中心强度达-0.8x10-3s-1,表明WRF模式对强对流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1981年以来连续、自动提供温度、气压和湿度测量的6通道微波辐射计的使用经验,提出了地基热力学廓线仪的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由一微波通道对组成,其频率的选择应便于共用射频部件,这样可使硬件费用减少近半.一个系统所含的模块数目可以选择,使之适合具体应用中对高度和准确度的要求.给出了由具有4至18个通道的模拟廓线仪反演出的温度和气压高度的准确度,以说明如何在成本与准确度间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7.
利用风暴尺度、云分辨的数值模式ARPS模拟了 1993年2月 22日 TOGACOARE试验期间在赤道南太平洋观测到一次热带海洋飑线过程的发生发展过程,验证该模式的模拟热带对流系统的能力,并详细地分析了该次飑线的结构特征和动力学形成机制。通过数值敏感性试验研究了不同的云微物理过程对热带飑线的结构和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所考虑的云微物理过程分为包含六种水相态的冰相过程和 Kessler暖雨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云分辨模式ARPS采用合适的物理过程可以较成功地模拟出热带飑线的三维结构及其演变过程。数值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对流上升过程中,由于与冻结作用有关的冰相微物理过程能释放更多的潜热,这种潜热能产生垂直方向上的浮力梯度从而较明显地加强系统的深对流,有利于对流系统组织性的对流带的长时间维持;相比之下,暖雨过程中飑线的生命周期缩短,而系统倾斜结构更明显,层状云区的发展比较旺盛。  相似文献   

8.
启动对流的初始扰动对热带飑线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张进  谈哲敏 《大气科学》2008,32(2):309-322
在中尺度数值模拟及数值预报中,正确的对流启动是模拟或预报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作者针对一次热带海洋飑线过程,利用一个风暴尺度云分辨数值模式进行数值模拟,采用不同的初始扰动触发与启动对流发展,重点讨论这些不同启动对流的初始扰动对飑线演变、生命史及其成熟结构等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扰动的结构、形态分布及其与环境场的不同配置对具有深对流的飑线生命史存在重要影响,而对飑线的成熟结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风廓线雷达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情况、测量原理与硬件结构,并就青藏高原那曲地区的风廓线雷达资料与气球探空资料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地区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具有良好的业务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大气二维边界层数值模式,对2008年夏季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1000m高度边界层的温度、湿度廓线进行了3次模拟试验,并模拟分析了风速和下垫面粗糙度对湿地边界层温、湿廓线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气二维边界层模式可以较好的模拟湿地下垫面边界层的温、湿结构,并且该模式对位温的模拟效果优于比湿;(2)风速和粗...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CRC循环冗余校验基本原理及生成多项式表示,分别研究了嵌入式系统CRC-8-Dallas/Maxim与CRC-16-IBM生成多项式及其硬件描述.以DS18B20器件的ROMID/Scratchpad数据校验及Modbus总线网络数据帧校验为例,通过对生成多项式及硬件描述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基本比特型校验算法设计,在数学推导的基础上得出了其改进的比特型校验算法及单字节、半字节查表校验算法.为获得更高的校验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块及多表的校验算法,比较了几种校验算法的ROM空间占用与校验处理速度.所设计的CRC校验程序为嵌入式系统数据的可靠传输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王建佳  王科  杨志勇 《气象科技》2012,40(5):759-762
通过分析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需求,确定了高精度温湿度智能传感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介绍了该方案的软硬件设计与实现.该系统以低功耗ARM CORTEX-M3架构的LPC1768为主控芯片,配合低功耗、16位串行A/D转换芯片AD7792以及低功耗、高速CAN收发器SN65HVD230等实现基于CAN总线的高精度测量、自动采集和实时处理等功能,它与现有气象数据采集器相比,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组网灵活和测量精度高等特点.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高精度智能传感器具自检验、自校准、自适应性能,工作稳定可靠,并具有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光伏太阳能板的太阳能转换效率,设计了一种太阳能板自动寻光转动控制器,此装置通过寻光电路检测太阳光源方向,当产生偏差信号时,经A/D转换电路输入单片机,单片机处理输出相应电信号驱动电机转动,准确地跟踪太阳光线移动.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跟踪精度高,可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中,能够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四频微波辐射计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国  程明虎 《气象科技》2004,32(4):278-280290
论述了采用80C196单片机开发的四频微波辐射计的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接口电路、数据采集电路、时序控制电路和控制与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任务通信、实时时钟和输入输出及中断管理4部分组成。在软件设计中编写了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由任务调度、数据处理方法采用了当前国际上先进的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该系统可以完成实时控制、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实时显示及实时通信等功能。由于采用了单片机控制结构,使该系统结构简化、体积缩小、成本降低、可靠性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亚  罗希昌  陈浩  江春 《气象科技》2015,43(6):1046-1052
针对传统自动气象站对电力和通讯基础设施依赖性强,应用环境受到限制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气象观测节点。气象观测节点的硬件系统以CC2530芯片为核心,使用锂电池供电,通过模拟和数字接口连接气象传感器,射频部分工作在2.4 GHz。软件系统以TinyOS操作系统为基础,开发了基于LEPS协议的多跳路由协议和气象传感器驱动程序。在野外环境中对气象观测节点的功耗、通信距离、传感器及组网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气象观测节点在没有电力和通信基础设施的环境中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多跳自组织数据采集与传输网络,适合在高山、海岛、沙漠等艰苦地区进行部署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数字滤波器理论及其常见实 现方法的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EPGA的高效实现方案''该方案采用对称结构,加法、乘法运算和级联技术,利EPGA 芯片Maxplus软件对该方案进行了仿 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EPGA的实现方案速度快、实时性好%节省硬件资源,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制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瑞萨系列单片机实验系统.系统采用集成度高的温度传感器,运用模块化设计完成了基于16位单片机(M3062LFGPGP)的数字式温度计设计,同时在处理温度数据时运用一种新算法,温度精度通过主控模块软件和温度硬件校正处理得到提高.根据传统设计原理,结合瑞萨单片机M3062LFGPGP特点,系统将A/D转换模块和万年历模块集中于主控模块,实现了用软件编程替代A/D模块、万年历硬件模块的新型设计.设计需要模块仅为主控模块、温度模块和显示模块,能够显示当前环境温度以及年、月、日、星期、时、分、秒.此设计可以大大降低系统功耗,减少硬件设计错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计时准确,显示清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我国实时监测气象设备布设网点不断扩大和加密的现状,提出利用现有的GPRS网络覆盖范围广、实时在线、通信质量高和维持费用低等优势,设计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介绍该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功能,系统中远程测控终端的硬件结构组成,相关的电路芯片使用。阐述编制相应控制软件的方法,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可视化编程语言集成包环境下开发管理中心软件的方法,以及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实时监测气象设备布设网点不断扩大和加密的现状,提出利用现有的GPRS网络覆盖范围广、实时在线、通信质量高和维持费用低等优势,设计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介绍该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功能,系统中远程测控终端的硬件结构组成,相关的电路芯片使用。阐述编制相应控制软件的方法,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可视化编程语言集成包环境下开发管理中心软件的方法,以及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巩娜  张素娟  雷勇  曹晓钟 《气象科技》2014,42(5):764-768
采用TI公司生产的ZigBee芯片CC2530作为主控芯片和通讯芯片,将铂电阻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在TI公司的Z-Stack协议栈的基础上进行采集、传输和管理等软件运行程序的编写,实现了对温度要素的采集和无线传输。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程序的编写充分考虑了低功耗、高可靠性的设计。整个温度传感器采用锂电池进行供电,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给锂电池进行充电,可独立在户外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