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IDS在广东省气象局安全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入侵检测系统(IDS)的技术与原理,在广东省气象局网络中以旁路方式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并通过策略与防火墙实行联动部署,最终实现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共同抵御外部入侵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伟 《湖北气象》2006,(3):35-37
入侵检测系统能发觉入侵行为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该文通过对WIN2000下的入侵检测的一个实例进行分析,总结了几点应对入侵的具体措施,旨在为网络管理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骨干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琰 《气象科技》2006,34(Z1):65-68
目前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在方便人们使用的同时,也更容易受到攻击,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通过对现有中国气象局骨干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简要分析,结合当今主流的网络安全防护理论和相关软硬件技术,阐述了在骨干网络中建立集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漏洞扫描、防火墙系统和防病毒系统于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必要性,并对骨干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改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安全扫描系统和入侵检测主要功能是保障网络的安全。入侵检测是指面向系统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未经授权行为的识别和响应;安全扫描是对计算机系统或者其它网络设备进行安全相关的检测.以找出安全隐患和可被黑客利用的漏洞。二者方法各有不同,技术都在不断更新,应用前景极具潜力:然而网络安全是一项动态工程,需要随着时间和网络环境的变化或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网络化的世界中,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在方便了人们使用的同时,也使得网络很容易受到攻击。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不均匀性和网络的开放性、互连性等特征,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怪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的攻击。因此,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此推动了防火墙、入侵检测、虚拟专用网、访问控制、面向对象系统的安全等各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蓬勃发展。防火墙技术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格外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气象资料的实时传输及共享对系统稳定、网络畅通有很高的要求。为了安全高效,业务系统也大多建立在Lnux平台上,因此,Linux的系统安全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Linux入侵检测方法作一些简要说明,并给出一些系统安全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日志管理的珠海市气象网络数据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日志管理系统建立的气象网络数据系统,兼容原有气象网络形成了统一的系统接口,实现数据标准化管理,解决了气象网络数据管理中存在的技术复用率低,系统日志分散、记录破碎等问题,有效提高了气象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以该系统为平台,运用了开源软件系统等自由软件资源,开发多个管理模块,提高了气象网络数据管理的效率。系统应用规则引擎设计了日志管理模型,实现气象网络数据管理经验的可视化、可积累和延续应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成业务产品种类多和使用方便简捷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雷电是对人类社会有重大安全影响的自然灾害之一, 对雷电进行监测、预警是降低其危害的重要手段。利用广州市黄埔区的大气电场仪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统计分析了反映雷电趋势的相关特征, 并从中提取预警因子探讨与电场仪探测范围内雷电事件的相关性, 基于基分类器BP神经网络, 分别通过Bagging和Adaboost的方法建立集成模型。试验表明, 在以30分钟为时间片的雷电事件预警中,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 对比本试验提取的特征和其他研究提供的特征, 误报率和漏报率分别降低了16.83%和15.19%;集成方法比未集成的单一BP神经网络误报率最大降低了11.46%, 漏报率最大降低了4.73%, 说明了特征提取和集成学习的方法能有效提升模型在雷电预测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中浪涌保护器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楠  闫景东  汪鲁刚 《气象科技》2008,36(3):360-363
针对雷击可能造成的雷击电磁脉冲对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微电子设备的危害情况,对雷电的分类、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雷电入侵途径进行阐述和分析.介绍了雷电浪涌保护器(SPD)的类型、组成元器件及主要技术指标;重点介绍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中SPD的选用原则和选型计算,通过对SPD最大持续运行电压、最大放电电流的详细计算,提出参照连接器类型,按照工作电压、工作频率的要求选择正确合理SPD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于连庆 《山东气象》2019,39(3):114-123
针对气象数据可视化应用中对渲染速度和出图质量的要求,基于抽象工厂模式设计并实现了一款集多种图形渲染技术于一体的渲染引擎。通过实时切换图形渲染技术,该引擎在保持图形显示属性不变的前提下,既能够提供由硬件加速技术所享有的高性能,又能够输出高质量的矢量图形。使用该引擎的气象信息分析处理系统能够实现天气图的交互制作,海量气象数据的实时显示,用于科研论文和业务演示的矢量格式图像文件生成。因此,该绘图引擎能够较好地满足天气预报业务和气象科研两个方面的可视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模拟测试方法研究了几个重要因子对冰雹指数误差的影响,并根据遵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使用探测概率、临界成功指数和误报率为衡量指标,对2008年3月到2012年7月12次冰雹天气过程中25个降雹风暴和72个非降雹风暴的冰雹指数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H0、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和目标离雷达的距离等因子对POSH误差的影响较大,Hm20对其影响较小。POH识别冰雹云的误报率较高,临界成功指数较小;POSH识别效果好于POH,通过增大阈值可以提高临界成功指数和减小误报率,但是当阈值太大时,探测概率会较低,为了获得较大的探测概率和临界成功指数,减小误报率,以POSH=70为阈值时识别效果最好;在POSH识别冰雹云时加上VIL>20 kg·m-2的条件对探测概率没有影响,但是当阈值小于90时,可以减少误报率和提高临界成功指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两种网络安全技术,即入侵检测技术和入侵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13.
50 km以内雷暴系统的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高毅  李聪 《气象》2016,42(2):230-237
为解决水平尺度在50 km以内的雷暴系统自动分类识别问题,提出了系统结构疏密性特征、移出率、液态水含量及累加液态水含量特征的构建算法;这些特征既在冰雹和短时强降水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又可以共同描述冰雹和强降水同时发生的具有双重性特质的复合性系统。为配合累加液态水含量这种与时间相关特征的使用,在所实现的分类树中引进了迭代机制。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对50 km以内雷暴系统引发的短时强降水击中率达到89.1%,误报率9.5%;对其引发的冰雹的击中率为79.8%,误报率3.5%;平均临界成功指数达到80.0%。  相似文献   

14.
鲁玲 《广西气象》2002,23(B12):28-29,33
介绍两种网络安全技术,即入侵检测技术和入侵防御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别介绍防火墙、IPS入侵防御设备、Vlan划分以及MACFEE网络版杀毒软件在广西气象部门的部署,从而构建起经济和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最后引出安全防范体系建设思路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郑娇恒 《吉林气象》2004,(4):21-22,46
Delphi是一个优秀的可视化开发软件,并已广泛应用于数据库软件的开发。在Delphi C/S版环境中,结合其优化的数据库操作。以及Borland Database Engine(即:BDE,数据库引擎),对开发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下的网络数据库软件提供了更加快速有效的途径,本文简要介绍Delphi软件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一次低压系统造成的大暴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天气系统和物理量的分析,探讨了顺德2002年9月15~16日大暴雨的成因。入侵的弱冷空气触发并促进了系统的发展,中尺度切变和大尺度天气系统叠加是产生大暴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广州市突发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原网络安全架构,分析了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当前网络安全保护要求,设计了一个多方位的网络安全加固方案,主要通过新增安全网关、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上网行为管理等不同功能安全设备和优化调整网络结构、划分虚拟子网、限制访问范围等方式,建立起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该防护体系有效提高了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大大提升了维护保障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卫星和自动站等非常规观测资料,通过对指示性特征云系追踪分析,进行弱冷空气活动的中、远距离检测,用地面中尺度变压场的演变特征对弱冷空气进行近距离检测,构成了弱冷空气活动的无缝检测,分析2011年6月7日一股弱冷空气从青藏高原南下入侵广西致使锋生加强和对流发生发展过程。研究表明:(1) 青藏高原小槽后的弱冷空气移过高原后,经云贵高原南下入侵广西,使广西境内原处于锋消减弱的准静止锋锋生加强,触发锋面对流而产生强降雨;(2) 暖湿空气在准静止锋前堆积形成中尺度负变压区,弱冷空气入侵后准静止锋锋生加强南移,锋面抬升中尺度负变压区中的暖湿空气触发对流运动,是一种锋面抬升触发对流机制;(3) 弱冷空气无缝检测方法具有提前时效、以及中尺度负变压区形成超前于对流发生约3 h是这次强降雨过程的一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网络的气象业务远程管理维护系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邵志勇 《气象科技》2008,36(3):369-371
为了解决基层气象台站业务人员的维护能力与气象业务发展之间差距越来越突出的矛盾,提高基层台站的业务运行质量,降低管理维护成本,开发了基干网络的气象业务远程管理维护系统.系统采用windOWS Socket网络技术和客户/服务器软件方式,以P2P方式实现了基于宽带网络的实时通信、远程屏幕共享、远程文件操作、系统状态查看、远程文件自动备份恢复的气象业务远程管理维护系统.通过宽带网络可以方便地对基层台站的业务运行微机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实践证明,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气象业务的远程运行管理维护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实用方法,也为无人值守站的运行维护提供了一种管理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