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特大微波IVμ型爆发的观测待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作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微波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向异性的空心束分布,从而激发出电子回旋脉泽辐射(ECM),它们的垂直分量的能量便产生了尖峰(spike)辐射,叠加在微波IVμ型爆发之上.结合怀柔的太阳磁场图,采用双极磁场模型,作出了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2.
对1990年7月30日云南天文台4波段太阳射电同步观测系统所观测到的大量毫秒级尖峰辐射(ms-spikes)的时间轮廓(包括各种定义的持续时间,上升时间,衰减时间,强度等)作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与米波-长厘米波段的spike的时间轮廓作一些比较,以求对微波段的spike的时间轮廓的特征有一定深入的了解,进而对研究其辐射机理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出现在微波Ⅳ型大爆发上的快变分量观测特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而产生了12.5min和1.2min的长短准周期振荡,呈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做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了微波Ⅳ型爆发,另一部分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为异性的空心束分布,其电子回旋不稳定性导致spike辐射。最后,用慢波模式计算了三个频率上的1.2min的准周期振荡,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北京天文台观测到的太阳射电10厘米波段的毫秒级快速精细结构(FFS)中一类有长持续时间的尖峰(我们称毫秒时标记录上陡升陡降图形为“尖峰”,称秒级时标的记录上的陡升陡降图形为“脉冲”)群事件。这一类微波毫秒尖峰群(MMS)事件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点: 1)它在秒级时间常数的慢速记录上常常对应一8S型(持续时间小于1分钟的脉冲)的爆发。因而利用脉冲的频谱特性,对这一类微波爆发中的毫秒精细结构的特征及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以弥补目前只能在一个波段上观测FFS事件的缺陷。 2)这一类脉冲爆发具有从低频向高频的频漂(正的频漂),而且频漂的速率随频率带增加而增加。 3)脉冲的幅度在波长8—10厘米间受到强烈的衰减。 4)脉冲群中的每一脉冲的极大频率及起始频率从高频逐渐移向低频,意昧着激发源逐渐上升。估计上升速度约为50公里/秒。 5)这类脉冲常常出现在有δ型磁结构、最大磁场强度大于2500高斯的复杂活动区中,可能有不同级别的耀斑与之对应。 6)这类脉冲与硬X线爆发事件、分米波段快速频漂事件及“BLIPS”事件见文[7]有密切的关系。 7)这一类微波快速尖峰群事件可以解释为来自耀斑-爆发事件中形成的电子加速中心的快速非热电子流向下运动穿入一耀斑环激起的电子迴旋脉泽辐射。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1988年12月16日出现在微波Ⅳ型大爆发上的快变分量观测特征,以及由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而产生了12.5min和1.2min的长短准周期振荡。一部分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做同步加速回旋辐射,产生了微波Ⅳ型爆发。另一部分高能电子以一定入射角喷注在磁拱上,形成螺距角各为异性的空心束分布,其电子回旋不稳定性导致spike辐射。最后,用慢波模式计算了三个频率上的1.2min的准周期振荡,结果表明振荡周期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与观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6.
云南天文台0.6~1.5GHz太阳射电快速动态频谱仪,在2001年6月24日的射电爆发中观测到大量尖峰。由于观测仪器有相当高的频率分辨率,使我们可以对尖峰的绝对带宽进行更精细的统计分析。由于尖峰数量很大,特别编制了识别尖峰并测量其带宽的软件来进行统计工作。结果发现76%的尖峰的绝对带宽达到仪器频率分辨率1.4MHz,其相对带宽达到0.1%。这比以前关于尖峰辐射带宽的统计结果要小很多。统计结果支持用ECM机制解释尖峰辐射。  相似文献   

7.
8.
云南天文台0.6~1.5GHz太阳射电快速动态频谱仪,在2001年6月24日的射电爆发中观测到大量尖峰。由于观测仪器有相当高的频率分辨率,使我们可以对尖峰的绝对带宽进行更精细的统计分析。由于尖峰数量很大,特别编制了识别尖峰并测量其带宽的软件来进行统计工作。结果发现76%的尖峰的绝对带宽达到仪器频率分辨率1.4MHz,其相对带宽达到0.1%。这比以前关于尖峰辐射带宽的统计结果要小很多。统计结果支持用ECM机制解释尖峰辐射。  相似文献   

9.
10.
太阳射电毫秒级尖峰辐射的寿命随频率增高而减小,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本文从与Ⅲ型爆发相关的空心束分布的电子流所激发的回旋同步脉泽角度出发,详细讨论了尖峰辐射的寿命与特征频率比(ξ=ω_P/ω_B)以及波增长率的关系,最后得出:在分米波的不同波段,尖峰辐射是X模的不同次谐波,且寿命随频率增高发生相关的减小。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分析了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在1990年1月至1991年3月间记录到的毫秒级尖峰辐射事件。结合此期间S.G.D.公布的米波射电大爆发资料,给出了毫秒级尖峰辐射的各种特征,总结出毫秒级尖峰辐射同Ⅲ型、Ⅱ型和Ⅳ型太阳射电爆发的关系,最后做出了相应的解释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太阳微波尖峰辐射的高时间,高频率分辨率偏振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北京天台2.6-3.8GHz频谱仪的观测资料,找到11个微波尖峰辐射事件。 尖峰一般具有数十毫秒的寿命,数百个sfu的流量密度和数十至数百MHz的带宽,这与 以前的报道类似。尖峰的偏振度各式各样,有的尖峰还有数千MHz/s的频率漂移。某些尖峰在二个偏振态之间有8毫秒的时间延迟(最大延迟可达16毫秒)。另外,还发现了尖峰在二个偏振态之间有8毫秒的时间延迟(最大延迟可达16毫秒)。另外,还发现了尖峰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回顾了太阳射电米波爆发中尖峰事件的研究现状。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作了介绍,同时,我们也提出了研究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1998年6月29日云南天文台高时间分辨率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的微波超快速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在世界时07h38m50s至07h38m58s超快速吸收现象出现在太阳活动区NOAA/USAF5060上空的4.00GHz上,而在2.84GHz和1.42GHz上空出现的是spike辐射。当时,该活动区呈现出极其活跃的双极磁场位形。在世界时07h38m至08h47m先后产生了3B级和2B级的Haiqny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北京天文台 2.6—3.8 GHz频谱仪的观测资料,找到 11个微波尖峰辐射事件.尖峰一般具有数十毫秒的寿命,数百个sfu的流量密度和数十至数百MHz的带宽,这与以前的报道类似.尖峰的偏振度各式各样,有的尖峰还有数千MHz/s的频率漂移.某些尖峰在二个偏振态之间有8毫秒的时间延迟(最大延迟可达16毫秒).另外,还发现了尖峰的偏振度随频率剧烈变化的偏振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17.
1988年12月16日世纪时08h31min至09h41min,云南天文台PhoenixI日冕射电频谱仪(1.42GHz,2.84GHz,4.00GHz)收到一个罕见的微波Ⅳ型大爆发,爆发从米波Ⅳ型一直延伸到微波Ⅳ型,持续时间长,爆发强度大,爆发型别复杂。前后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出现1.2min和1.25min的短周期的长周期振荡。在其中的两个频段上叠加有丰富的Sike辐射,概括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  相似文献   

18.
1990年7月30日射电爆发中spike辐射的观测和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陈晓娟 《天文学报》1997,38(1):25-33
云南天文台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1.42GHz,2.84GHz,4.00GHz)于1988年12月16日观测到一次特大微波IV型爆发。爆发从世界时08^h31^m结束。在70分钟的持续期内,爆发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5分钟的长周期振荡和1.2分钟的短周期振荡。其中两个频率上出现了丰富的快速精细结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本文提出振荡是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的,爆发是高能电子在磁  相似文献   

20.
对1990年7月30日云南天文台4波段太阳射电同步观测系统所观测到的大量毫秒级尖峰辐射(ms-spikes)的时间轮廓(包括各种定义的持续时间,上升时间,衰减时间,强度等)作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与米波-长厘米波段的spike的时间轮廓作了一些比较,以求对微波段的spike的时间轮廓的特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进而对研究其辐射机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