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天文台1.0-2.0GHz射电频谱仪记录到的1994年1月5日爆发图上,首次发现一界面频率位于1240MHz与1340MHz之间的微波II型爆发对,其频漂率为-0.22GHz/s和+0.23GHz/s.由此推出电子加速区位于光球之上3.7×104km的高度,电子加速区及II型爆发形成区的高度范围约为1000公里,而电子束的速度相应为0.102c及0.106c.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新的时间分辨率短至8ms 的2 .6 ~3 .8GHz 微波动态频谱仪在1998 年4 月15 日爆发和1997 年11 月3 日爆发中发现了微U 型爆发。其顶部频率为3 .2 ~3 .4GHz( 相应的等离子体密度:基波:1 .2 ×1011 - 1 .4 ×1011/cm 3 ,二次谐波:3 .2 ×1010 - 3 .5 ×1010/cm 3) ;根部频率为3 .4 ~3 .6GHz;单个U 型爆发的频率范围为60 ~220 MHz ;上升段频漂率为7 ~28GHz/s;上升段持续时间为8 ~24ms;寿命为16 ~48ms;偏振度大于80 % 。在活动区为偶极子磁场的假设下,估计源区高度约为1 .3 ×104 公里,单一环的高度为250 ~800 公里。由此得出结论:1 .由于高频漂率和高偏振度,似乎发现的微U 型爆发不是Ⅲ型爆发形成,而是尖峰辐射(Spike) 形成。2 .我们发现的是小尺度的微磁环,其尺度与Spike 辐射的寿命相当。我们在1997 年11 月2 日的爆发中发现平均周期为数十ms 的准周期振荡群。在高密度流管的磁声波MHD 振荡条件下,可取得磁环半径约90 公里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到微磁环物理尺度的图象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1993-10-02 0739.5-0745.0UT在2.840GHz-2.545GHz观测到的一次太阳射射电爆发事件,证认了这次爆发的一部分是微波类Ⅲ型爆发。计算结果表明,这次Ⅲ型爆发是由速度为1.0×10^8m/s的相对论性电子束所引起的,产生电子束的源区背景温度为T-3×10^7K,射电爆发亮温度Tb=10612K,爆发源区的悄度L-3.4×10^2km。  相似文献   

4.
用于分子谱线观测的512路数字式自相关频谱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坚  王建华 《天文学报》1995,36(1):80-85
本文简要介绍了采用一比特自相关技术实现的512路数字式自相关频谱仪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该频谱仪主要用于分米及cm波段分子谱线观测。频谱仪系统时钟可在625KHz和20MHz之间按2的倍率选择,最大分析带宽为10MHz。最高频率分辨率为0.61KHz,相应于18cm波段的速度分辨率为0.1km/s。文章最后给出了利用上海天文台25m射电望远镜观测OH脉泽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993-10-020739.5-0745.0UT在2.840GHz-2.545GHz观测到的一次太阳射电爆发事件,证认了这次爆发的一部分是微波类II型爆发.计算结果表明,这次II型爆发是由速度为1.0×108m/s的相对论性电子束所引起的,产生电子束的源区背景温度为T~3×107K,射电爆发亮温度Tb~1012K,爆发源区的尺度L~3.4×102km.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个专用甚高频频率合成器的设计方案和实施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该合成器输出频率范围为99.3MHz~100.7MHz;步距分粗(20kHz)细(100Hz)两档;输出短期频率的稳定度为3×10(-9)/25ms和1×10(-10)/s.  相似文献   

7.
陈晓娟 《天文学报》1997,38(1):25-33
云南天文台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1.42GHz,2.84GHz,4.00GHz)于1988年12月16日观测到一次特大微波IV型爆发。爆发从世界时08^h31^m结束。在70分钟的持续期内,爆发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5分钟的长周期振荡和1.2分钟的短周期振荡。其中两个频率上出现了丰富的快速精细结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本文提出振荡是MHD调制磁流管的磁场强度产生的,爆发是高能电子在磁  相似文献   

8.
1988年12月16日世界时08h31min至09h41min,云南天文台PhoenixI日冕射电频谱仪(1.42GHz,2.84GHz,4.00GHz)收到一个罕见的微波Ⅳ型大爆发,爆发从米波Ⅳ型一直延伸到微波Ⅳ型,持续时间长,爆发强度大,爆发型别复杂。前后出现了五个主峰段,呈现出1.2min和1.25min的短周期和长周期振荡。在其中的两个频段上叠加有丰富的Spike辐射,根据爆发源区的扭斜磁场位形,我们采用磁俘获模型,计算了源区的有效温度,源区磁场随高度的变化,并算出了峰值频率在8.89GHz,其结果表明爆发是高能电子被磁场俘获,做回旋同步辐射所致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使用北京天文台7m射电望远镜在1-2GHz频率上观测的微波Ⅲ型爆发的分析结果.共分析60个事件,获得了单峰、多峰、群集和负吸收微波Ⅲ型爆发的四种型别.通过对它们的频宽、频漂、偏振等重要参量的分析,初步得出微波Ⅲ型爆发在1-2GHz上的一些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云南天文台在太阳活动22周峰年期间观测到的米波射电频谱资料,和在处理资料时 一些共生毫秒级Spike的Ⅲ型爆发,它们的不同形态提示了Ⅲ型爆发和毫秒级Spike的发生关系。通过两个典型事件的分析,根据Spike和Ⅲ型爆发出现的 时序以及形态的连续和转换特性,证实了日冕电子加速区位于毫秒级Spike爆发和Ⅲ型爆发的源区之上,由观测指出Ⅲ型爆发对应的界面频率是位于250MHz附近,并试图用等离子假设  相似文献   

11.
微波Ⅲ型爆发在1—2GHz太阳射电快速频谱仪上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1997年1月至1998年4月,使用北京天台7m射电望远镜在1-2GHz频率上观测的微波Ⅲ型爆发的分析结果。共分析60个事件,获得了单峰、多峰、群集和负吸收微波Ⅲ型爆发的四种型别。通过对它们的频宽、频漂、偏振等重要参量的分析,初步得出微波Ⅲ型爆发在1-2GHz上的一些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用上海天文台的25米天线和12.2GHz的接收系统,对银道面附近的一个HII区复合体G18.2—0.3进行了射电连续谱观测.采用沿源运动轨迹,对观测曲线进行多子源模型拟合的方法,将该复合体中的6个子源从延展的HII区辐射中分离了出来,并导出了每个子源在12.2GHz频率上的流量和角大小.结合外台站在2695MHz,4750MHz和10.55GHz上的流量还得到了这些子源的辐射频谱.分析表明它们具有热辐射性质.对具有射电复合线(H76α)资料和角尺度的4个子源导出了它们的电子密度在(1—3)×102cm-3间.此外通过对G18.2—0.3复合体子源IRAS资料的分析和模型拟合还得到了每个子源周围冷尘埃的等效黑体温度.其中4个子源并具有IRAS-LRS资料.分析它们得到了与该HII区成协尘埃的性质.根据5个子源的IRAS流量、频带以及色改正因子又求出了这些子源在1—500μm间的总红外光度在2×104—105L间.它表明与G18.2—0.3中各子源成协的新形成星是一些大质量的OB型星,它们在同一个延展HII区中如此密集证明了大质量星“致密—堆积”形成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4年Islike&Benz给出的1-3GHz频带上的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幅身的分类定义,分析北京天台2.6-3.8GHZ频带上观测到的微波爆发的精细结构,通过分析发现该定义有局限性。本重新定义了该波段上的微波Ⅲ型爆发和微波尖峰辐身,并讨论了这种分类定义与设备时间分辨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北京天文台 2.6—3.8 GHz频谱仪的观测资料,找到 11个微波尖峰辐射事件.尖峰一般具有数十毫秒的寿命,数百个sfu的流量密度和数十至数百MHz的带宽,这与以前的报道类似.尖峰的偏振度各式各样,有的尖峰还有数千MHz/s的频率漂移.某些尖峰在二个偏振态之间有8毫秒的时间延迟(最大延迟可达16毫秒).另外,还发现了尖峰的偏振度随频率剧烈变化的偏振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荷兰Dwingloo射电天文台的多通道频谱仪(4-8GHz)所观测到的一种典型的精细结构事例(TypeHand)来证实源区存在小尺度磁场结构以及电子的短时标加速过程.进一步根据实测和理论分析估算电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微磁流管直径大约为600km.以及在短时标(0.1s)加速过程中电子能量密度的演化.由此可见,在射电精细结构的动态频谱中含有极其丰富的物理信息,对太阳耀斑机制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天文台“四波段(1.42GHz,2.13GHz,2.84GHz和4.26GHz)太阳射电高时间同步观测系统”在1990.1 ̄1994.1期间,观测到5个具有短时标漂移结构的射电爆发事件,也就是微波Ⅲ型爆发。本文从中选取较典型的1991年3月13日事件,对Ⅲ型爆发的时间轮廓(持续时间,衰减时间)作了分析,并与米波,分米波和微波段其它观测结果作了一些比较,以求对长厘米 ̄短分米波段(微波低端)Ⅲ型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天文台1 .02 .0GHz 太阳射电频谱仪从1994 年开始观测至1998 年9 月记录到太阳射电爆发171 个,2 .63 .8GHz 太阳射电频谱仪1996 年9 月投入观测至1998 年9 月,记录到146 个太阳射电爆发。1998 年4 月15 日太阳射电爆发同时在这两台频谱仪上记录到。这个事件在时间和频率上显示了丰富的幅度和结构的变化。发现了微波Ⅲ型爆发对群,并存在着丰富的快速活动现象。取得了高时间分辨率、高质量的动态谱资料,为研究耀斑各种尺度的时间及空间演化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本采用荷兰Dwingloo射电天台的多通道频谱仪(4-8GHz)所观测到的一种典型的精细结构事例(Type Hand)来证实源区存在小尺度磁场结构以及电子的短时标加速过程。进一步根据实测和理论分析估算电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微磁流管直径大约为600km。以及在短时标(0.1s)加速过程中电子能量密度的演化。由此可见,在射电精细结构的动态频谱中含有极其丰富的物理信息,对太阳耀斑机制的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不同的发射波模以及偏振态(偏振度与偏振方向)的快速时变特征,对1993年10月2日07:44:34-0.7:44:52:99UT期间的太阳射电事件进行了证认,认为这是一个由两群、总数约为40个尖峰(spike0结构组成的罕见的宽带事件,它的总带宽〉300MHz、相对带宽〈5%,根据它们在2.545GHz,2.645GHz,2.695GHz和2.840GHz上的流量资料,首次对一些spike结构  相似文献   

20.
参加了Flares22和Max'91国际联合观测之后,我们处理了三个频率(1.42,2.84,3.67GHz)和四个频率(1.42,2.00,2.84,4.00GHz)或(1.42,2.13,2.84,4.26GHz)快速采样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资料。结果除了发现射电爆发源的局部区域中存在有射电辐射的第四种基本分量而外,还在微波爆发快速精细结构中发现了三种基本时间单元。其量级分别是:0.1秒>τ1≥1毫秒;1秒>τ2≥0.1秒;100秒>τ3≥1秒。尽管出现在各自基本时间单元内的FFS事件的形态及特性各自不同,但是,叠加在射电爆发背景之上的特性,构成了它们的共同属性。三种基本时间单元的确认,对于研究微波快速活动的精细时间结构,划分FFS事件的种类找到了根据。三种基本时间单元的研究,对于深入探讨产生FFS源的ECM理论,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