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维动态GIS的空间数据建模,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首先分析了在多维空间模型与建模、动态处理与数据集成管理、时空分析与可视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关键技术,然后介绍了国际学术界近几年来的研究动态,继而介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我国学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并重点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学部重点项目“多维动态空间数据处理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多维动态GIS空间数据处理关键技术”通过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合作承担 ,陈军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维动态GIS空间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近日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组织的验收。该项目包括多维动态GIS的基本概念 ,时空数据模型与建模方法 ,3D空间数据模型与建模方法 ,动态空间关系生成与操作 ,空间关系的集成化表示与推理 ,球面动态数据建模、生成、索引 ,基于Web的空间数据处理 ,大规模地表模型的实时动态显示 ,三维城市景观可视化技术以及三维数据获取等 ,并在多个方面有创新 ,这一成果为我国构建新一代数字…  相似文献   

3.
多维动态GIS空间数据模型与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以地理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关系的抽象、表达与组织为主线,从三维、时空、尺度等角度出发,进行了多维动态空间数据模型研究。介绍了该项研究在空间铺盖建模、空间关系理论、多维建模、时空与动态建模、多尺度建模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多维动态GIS一直是国际GIS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总结ISPRS2008(北京)国际会议上与此相关的研究论文基础上,重点就GIS多维动态空间建模方法、球面可视化表达与拓扑描述、技术分析与应用等方向的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地图》2005,(3):7-7
不久前颁布的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中.由国家测绘局推荐的项目《数字地表模型的多维动态构模研究》荣获二等奖。该项目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李志林、以及朱庆、蒋捷、王东华等人合作完成。他们针对多维动态数字地表模型构建这一国际学术前沿问题.以地理空间实体及相互间关系的抽象与表达为主线.研究了地表空间铺盖、地物空间关系理论、数字地形精度、多维动态空间数据建模、多尺度表达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运动目标的轨迹数据是空间信息系统的重要信息源。只有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运动目标的轨迹数据,才能更好地掌握多维动态变化的空间环境。在介绍运动目标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重点分析运动目标时空数据模型(Moving Objects 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相关的关键技术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海洋大气环境的多维动态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洋大气环境的多维动态特征设计了应用于专业领域的可视化系统结构体系,阐述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系统的开发,最后以一个实例介绍系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系统开发平台、系统组成结构、系统功能、空间数据库结构等方面介绍了一个基于MapX的公路路面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研制过程中涉及的最短路径查询分析、空间属性查询、动态分段技术、鹰眼功能实现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阐述。根据本文设计与技术思路研制了一个地区级公路路面管理信息系统,以江西省抚州市公路网的路面管理信息对系统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岛空间信息的特点,分析了传统管理手段的缺陷,提出了利用多维动态GIS技术解决海岛及其周边海域三维特性和数据多源、多尺度、多时相以及海岛的历史变迁问题,并探讨了应用的关键技术,为海岛综合管理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提高了海岛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化、高效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色空间转换与色域映射的跨媒体颜色传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跨媒体彩色图像传输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引出了彩色图像传输中的关键技术——色空间转换与色域映射技术,并在分析色空间转换与色域映射的执行机制的前提下,介绍了色域边界的确定问题,同时对色域映射中的压缩和裁切的概念与应用进行了介绍,着重论述了当前领域内比较流行的算法,如SLIN、CUSP,并对它们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数据应用体系框架在数据更新、数据与需求一致性、数据质量保证等方面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具体的解决方法,构建了完整的GIS数据应用体系框架,为GIS工程建设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更具操作性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数据对于城镇地籍建库和数字城市等是至关重要的,把CAD数据转换成GIS数据是建立GIS数据库的一条重要而又有效的技术路线,是建立专题信息平台和"数字城市"的基石。本文基于GIS的相关学习和工作经验,论述了CAD数据和GIS数据的主要区别、转换方法以及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质量控制,希望对从事相关方面学习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些通用的空间数据的数据交换格式进行了研究,并就不同数据格式的数据量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栅格数据中,.bmp格式的数据量最大,.jpg格式和.gif格式的数据量较小;矢量格式的数据量的大小与空间数据的属性有关,在几种常用的矢量格式中,.e00格式的数据量最大。  相似文献   

14.
基础地理数据分类是一个抽象真实世界、形成逻辑概念的过程,其结果是得到数据分类、建立数据编目的方案。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数据库建设项目,本文首先对基础地理数据类型进行了梳理,然后进行了数据资源统一规划、数据编码、数据标准的制定,接着对数据的维护、更新方案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的基础地理数据分类和编码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境外专题地图编制任务为背景,探讨了数字地图制图中多源资料综合应用的技术方法,主要介绍了资料的搜集、分析、底图的几何纠正和多源资料综合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 ,针对两种数据不同的组织形式 ,提出了一种较为实用的实现两者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它包括MapInfo格式数据到标准格式数据的转换、标准格式数据到MapInfo格式数据的转换两个模块 ,在图形数据转换的基础上 ,做到了图形数据与相应属性数据的匹配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人们对地理空间数据迫切需求,介绍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产生的管理与技术原因及其5种表现形式,提出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集成与融合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地理数据模型的融合、地理要素语义的融合和地理数据投影和坐标系的统一是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集成与融合基本理论与方法。给出了实现多源数据集成的数据格式转换、数据互操作和直接数据访问方法。最后,讨论了地理要素几何位置的融合,以及通过地理要素语义融合消除地理要素数据描述和属性差异的矢量数据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集成与融合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人们对地理空间数据迫切需求,介绍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产生的管理与技术原因及其5种表现形式,提出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集成与融合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地理数据模型的融合、地理要素语义的融合和地理数据投影和坐标系的统一是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集成与融合基本理论与方法.给出了实现多源数据集成的数据格式转换、数据互操作和直接数据访问方法.最后,讨论了地理要素几何位置的融合,以及通过地理要素语义融合消除地理要素数据描述和属性差异的矢量数据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技术路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三种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分析了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所表现出的工效效应,并指出了其首选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数字制图中多源数据集成应用的必要性,阐述了多源数据的分类、分析评价和基本的处理方法,最后介绍了多源数据集成应用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