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活化构造成矿理论和大地构造控矿观点,探讨尼日尔阿加德兹大型富铀成矿区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从多阶段构造演化、多成矿铀源、多成因复合成矿角度,提出大型富铀成矿区铀成矿的复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斯坦古河道砂岩型S铀矿床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应用活化构造成矿理论,对哈萨克斯坦古河道砂岩型S铀矿床进行成矿特征分析,并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Ⅰ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对比,认为S铀矿床成矿受大地构造、古潜水成矿作用、层位和岩性岩相、断裂构造及岩浆岩等控制,铀成矿具有多阶段复成因的特点。据此,从对企业生产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亚天山造山带中央克兹勒库姆铀成矿区是世界驰名的铀矿产地,区域构造上属叠加于海西期地槽褶皱造山带上的喜马拉雅期活化造山带中的次级造山带,有大量层间氧化带砂岩型和碳硅质板岩型铀矿床分布。经活化构造成矿分析,铀成矿作用经历了多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地槽造山阶段形成铀源层、体,地台阶段形成部分有利铀成矿和储矿的砂岩层,活化造山阶段形成淋积和热流体成因的工业铀矿床。  相似文献   

4.
萨瓦甫齐铀矿床位于塔里木地台与天山造山带接合部位的库尔干山间盆地内,铀矿化以砂岩型为主,主要产铀层位为中下侏罗统克拉苏群铁米尔苏组的II-4、II-5铀矿化层,铀成矿作用严格受岩性-岩相、层间氧化带发育程度、后生氧化淋滤及构造运动等因素控制。通过分析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本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其中矿区深部及东西两侧的侏罗系为下一步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兴蒙地区发育多个盆地,盆地主要类型为叠合型和克拉通型,且盆地内发现了一系列铀矿床。在大量钻孔资料编录整理、编图研究等基础上,笔者阐述了各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的构造、沉积充填、还原介质、流体作用和铀矿化等特征,讨论了铀成矿的构造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铀成矿作用发生于盆地特定的构造演化阶段,一定大地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富铀基底地层、岩浆岩等控制了成矿物质来源,造就了规模宏大的铀成矿域、成矿省及成矿区带。盆地在断陷、坳陷及克拉通阶段发育了还原建造和铀储层的组合类型,构造反转使得盆地不同部位遭受剥蚀,形成剥蚀窗口;剥蚀窗口主要发育于盆地的边缘、凸起和凹陷的结合部位。随着剥蚀抬升,深部油气、煤成气等向剥蚀隆升区运移和逸散。在铀成矿流体与还原介质的氧化还原作用下,形成潜水、潜水- 层间氧化带和层间氧化带,同时形成铀矿体。盆地内铀成矿作用类型为①潜水、潜水- 层间和层间氧化作用;②同沉积成矿;③构造热事件叠加成矿;④多种流体混合作用成矿。在综合中新生代兴蒙地区不同阶段大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特征研究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各盆地的地质特征和相应的铀成矿机理,建立了兴蒙地区铀成矿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罗梅 《铀矿地质》1996,12(4):197-203
本文从中国北西部地区实际地质情况出发,着重阐明了区域中新生代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铀源条件、含铀建造的形成与分布、盆地类型与结构及富铀性对形成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影响;并以区内已有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为例,论述了砂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盆地古水文地质与层间氧化带发育条件及对铀成矿的影响;同时,从含铀盆地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岩相古地理条件、含矿主岩的地层时代和铀成矿时代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四方面阐述了本区层间氧化带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分布规律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三塘湖盆地的地貌与气候、大地构造背景和盆地的结构构造、岩性岩相、水动力与水化学、后生氧化、铀源等条件进行分析。根据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区域预测准则,对三塘湖盆地的铀成矿远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地貌与气候,大地构造背景和盆地结构构造、岩性岩相、水动力与水化学、后生改造和铀源等条件进行分析。根据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区域预测准则.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铀成矿远景进行分析并提出下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造山环境的渗入成矿系统是水生成矿系统之一,它是水成铀矿的主要成矿系统。该成矿系统的主要要素是:构造运动和物质分异的主要能源区,超淡含氧水补给区,铀活化的主要地区,铀聚集的主要地区,“尾”溶液径流地区,地下水排泄的主要地区。该成矿系统主要有两种类型铀矿化:一是楚-萨雷苏型,二是中央克兹尔库姆型。前者与区域性层间氧化带有关,矿床规模独一无二,矿带连续;后者与局部性层间氧化带和后生热液还原障有关,矿床规模稍小,控矿构造结具等间距性。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斯坦后生层间渗入铀矿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铀金地质》1999,16(4):300-306
哈萨克斯坦的楚-萨雷苏和锡尔河两个铀成矿省中分布有大量后生渗入铀矿床,其总储量已达上百万吨。铀矿床于白垩-老第三纪透水性砂岩层中,受区域层间氧化带控制,适于地浸法开采。本文概述了这类矿床的产出特点及控矿要素。  相似文献   

11.
左文乾 《铀矿地质》2005,21(2):79-84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找矿目的层下白垩统志丹群华池 环河组地层岩性岩相和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以及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特征的研究, 综合分析了该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 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公婆泉盆地的地质概况,重点阐述了主要找矿目的层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三个岩组的岩性、岩相建造及古地理特征,分析了岩相建造对层间氧化带砂岩铀成矿的控制作用,提出了铀成矿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13.
以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托斯特凹陷的构造演化、岩性岩相、氧化带及地球化学、水文地质、铀源条件分析,认为托斯特凹陷铀主要成矿阶段为渐新世末-上新世.找矿目的层古近系乌伦古河组具较好岩性岩相条件,尤其是发育稳定疏松砂体的Ⅲ旋回为砂岩型铀矿化赋存的主砂体.托斯特凹陷西部发育层间氧化带,东部发育潜水-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主要受层间氧化带控制,该凹陷具较好找矿前景,有利地段位于托斯特凹陷西部.  相似文献   

14.
吐哈盆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王保群 《铀矿地质》2000,16(6):322-326
本文运用水成铀矿的地质预测和评价标准,对控制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的构造背景、岩性岩相、水文地质特征、古气候、铀源等基本条件及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预测了铀成矿远景,认为苏巴什-底哈尔、三道岭以及布尔加凸起西南部是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地段,今后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何松 《新疆地质》2022,(2):263-267
为查明和什托洛盖盆地西南缘中侏罗统头屯河组砂岩型铀矿化与铀成矿条件关系,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通过对构造、地层、水文地质、铀源、古气候及后生蚀变等铀成矿条件分析,厘定和什托洛盖盆地西南缘铀矿化控制因素,综合分析中侏罗统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什托洛盖盆地西南缘晚侏罗世抬升剥蚀阶段为铀成矿有利阶段,南部斜坡带为有利构造部位。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为主要含矿目的层位,埋深较浅,沉积相类型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为主。盆地西南缘铀成矿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构造与古气候、岩相-岩性、后生蚀变和铀源。西南缘斜坡带具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有利砂体及丰富铀源,砂体中含有较多有机质和黄铁矿等还原剂,具完善的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发育层间氧化带和还原带,具有较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黄国龙  陈贤春 《铀矿地质》2001,17(6):341-347
根据水成铀矿成矿理论,本文对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发展演化史,新构造运动特征,古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铀源及找矿目的层岩性,岩相,地层结构,厚度,埋深,产状等因素综合分析,认为该盆地西北部某些地段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条件。牛鼻子梁以东是新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区,其中冷湖地区具备形成大型层间氧化带的条件,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鲁克改 《新疆地质》2002,20(2):118-121
分析了准尔盆地东部大井地区中下侏罗统的沉积环境、特征,发育层间氧化带的条件及铀成矿环境,认为八道湾组第一砂岩层、三工河组第一、二、三砂岩层和西山窑组第一砂岩层岩性、岩相及地球化学环境对铀矿成矿有利,发育层间氧化带并有铀矿化及异常出现,是可地浸砂岩铀矿找矿的主要目的层。  相似文献   

18.
康自立 《铀矿地质》1989,5(3):144-150
本文在总结广西大地构造特点及其演化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槽、台、洼3个发展阶段中各类富铀地层的产出特点、形成条件和时空分布规律。尤其在地洼发展阶段,这些富铀地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使铀等成矿物质产生活化运移,并聚集成矿,形成具有层控特点的多因复成型铀矿床,从而为区内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在分析前人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之上,对该区铀成矿控矿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4阶段铀成矿模式,即:①潜水氧化板状矿体形成阶段(中侏罗世直罗晚期);②早期层间氧化作用及主要卷状矿体形成阶段(中侏罗世直罗期末—早白垩世伊金霍洛初期);③油气还原保矿阶段(早白垩世伊金霍洛期末—东胜期初);④晚期层间氧化铀矿体改造叠加阶段(中新世至今)。指出研究区存在2期古层间氧化带和1期新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当各期层间氧化带相互叠合时,矿化明显加大变富,并认为研究区有利远景地段位于直罗组下段古河道两侧及下游迎水面一带,断层发育地段也是铀矿找矿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西西柏利亚台坪南部库伦达-巴尔瑙尔盆地的构造,沉积充填及水文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盆地内古河道型及层间氧化带型外生后成铀矿化的特征,并对其产铀远景进行分析,进而指出,该盆地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与哈萨克斯坦的楚-萨雷苏铀矿区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