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曾庆栋 《吉林地质》1991,10(1):65-70
白乃庙金矿床矿体围岩有白乃庙群绿片岩和长英片岩、石英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等。矿床构造专题研究表明,控矿构造是白乃庙断层和次级断裂组成的帚状构造,并在断层交汇部位形成富矿柱。  相似文献   

2.
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及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方法研究认为:白乃庙石英脉型金矿是支位、构造及热源控制的中温地下热液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3.
贾林柱  郑萍  张赋 《地质与资源》2012,21(5):441-445
白乃庙铜矿床产在察汉敖包褶皱束与白乃庙褶断束之间东西向隐伏的白乃庙深大断裂带部位.矿床Ⅳ、Ⅴ、Ⅵ矿段矿体产于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白乃庙组五岩段绿片岩内,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地层层位控制,与围岩界线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平行或斜列式产出,具有膨大、分支特征.铜矿化作用与硅化、黑云母化、绢云母化蚀变作用有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气液矿床叠加次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白乃庙金矿断裂构造控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乃庙金矿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组成,并受断裂及其破碎带控制,研究了白乃庙金矿断裂构造与成矿关系,断裂构造趋势面与找矿及矿体在断裂中的富集规律,并对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斑岩铜矿形成后常常遭受后期抬升剥蚀和破坏改造,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是中国北方造山带中少有的几个早古生代斑岩铜矿床之一,其变化保存过程研究具有理论和找矿双重意义。锆石裂变径迹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表明,自150 Ma以来白乃庙铜金矿区总体剥蚀量为3.11~3.25 km。矿区内岩体隆升冷却呈快速—缓慢—快速阶梯状3个阶段:150~<90 Ma快速剥露阶段,构造应力以挤压作用为主,平均剥蚀速率0.045 7 mm/a; 90~<20 Ma稳定剥蚀阶段,矿区构造应力由挤压转变为伸展,平均剥蚀速率0.003 3 mm/a; 20 Ma至今快速剥露阶段,矿区构造应力为挤压作用,平均剥蚀速率0.038 8 mm/a。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矿区受古亚洲洋俯冲、碰撞以及陆内造山活动的影响,白乃庙铜金矿成矿后处于挤压和伸展交替的环境,为白乃庙铜金矿的变化保存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自四子王旗北东的十二台向东经白乃庙、博日和延至化德地区,大致沿北纬42°线东西向延伸超过190 km。它发育于华北克拉通与其北侧的奥陶纪白乃庙岛弧带之间,成为华北克拉通与北缘增生带的构造界线,是一套较为典型的陆缘褶冲带。它表现为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向北逆冲于白乃庙群及其弧后盆地的上志留统徐尼乌苏组和顶志留统西别河组之上。根据构造变形解析并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测深资料(CSAMT),得出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由一系列分支逆断层组成,并向深部于120~800 m处交汇成主底板断层,构成一套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并发育规模不同的构造窗和飞来峰。根据构造窗与飞来峰之间的距离,提出逆冲位移量大于14 km。通过线理及褶皱枢纽统计,指出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的逆冲方向为自南向北。依据逆冲岩席中发育的断夹块的叠置关系及构造岩的特征,认为其经历了两个期次的活动。对断裂带内同构造形成的包裹石英透镜体的白云母分别进行了Rb-Sr和Ar-Ar同位素测年,认为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早期活动于450~410 Ma,是白乃庙岛弧带与华北板块碰撞的构造反映。白乃庙逆冲断层晚期活动于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是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构造表现,亦印证研究区经历了印支期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7.
毕力赫大型斑岩型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乃庙-哈达庙铜-钼-金矿化集中区。矿区侵入岩包括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的含金次火山侵入杂岩体和地表广泛出露的钾长花岗斑岩。次火山杂岩体SiO2含量61.5%~71.4%,属亚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REE配分具LREE富集型,弱Eu负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和Ba,具壳幔混源特征,除亏损Ba之外总体类似陆缘弧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含金次火山侵入杂岩体和钾长花岗斑岩成岩年龄分别为283.8±4.2Ma~279.9±6.8Ma和264.2Ma,为早、中二叠世,与野外地质体穿插关系吻合。哈达庙-白乃庙地区晚古生代中-早二叠世的大规模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白云鄂博-西拉木伦缝合带两侧大陆对接碰撞的时间一致,受同碰撞构造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8.
为了厘定内蒙古白乃庙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对矿区主要含金石英脉中热液蚀变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锆石热液蚀变特征明显,具有清晰的核—幔—边结构,锆石核、幔均为岩浆锆石或变质锆石,热液蚀变增生边呈自形—半自形结构,Th/U值集中于0.2~0.5之间,测年数据为421.4~447.6Ma,认为金矿形成时代为志留纪。从区域成矿规律分析,初步认为白乃庙金矿床的形成与早古生代古亚洲板块向华北地块强烈俯冲引起的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的组成及其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层对比结果显示,白乃庙地区发育在古生界之上并与其呈构造接触的地层为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哈拉霍圪特组和白音宝拉格组。经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构造剖面测量可知,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作用将白云鄂博群由华北克拉通北缘推覆至兴蒙造山带南缘的白乃庙岛弧岩带内,进而形成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根据逆冲断层、飞来峰与下盘地层、岩体的时代及相互关系,推断该逆冲推覆构造向NNW方向推覆7~15 km,形成于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是古亚洲洋闭合后陆陆碰撞作用在陆缘的响应。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和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白乃庙地区陆陆碰撞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小强 《甘肃地质》2015,24(2):62-66
周家山金矿位于西秦岭多金属成矿带,矿区印支期闪长岩脉大量分布,断裂构造较为发育。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对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特征等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周家山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研究,认为该矿床主要受断裂构造与岩浆岩的控制,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着矿体的分布,岩浆岩为含金地质体,并且两者叠加部位含矿性好。  相似文献   

11.
李凤仁  张赋 《地质与资源》2012,21(4):350-353
夏尔楚鲁金矿床位于白乃庙-温都尔庙古陆块晚古生代活动陆缘带内.金矿围岩为白音宝拉格组变质岩系和早三叠世黑云母花岗岩,矿体赋存在断裂构造破碎带中,受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金矿体为含金石英脉,具有膨大、分支、复合特征.系统总结了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特征,认为金属矿化与硅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辉钼矿化等蚀变作用有关.成矿作用发生在伸展地球动力学环境下,控矿构造具有多阶段活动的特点,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白乃庙金矿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白乃庙岛弧区域,是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金成矿远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白乃庙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和C-H-O-S稳定同位素的系统工作,揭示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以及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测试均一温度(126.5~283.4℃)和盐度(0.88% ~7.59%NaCl equiv)显示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地洼构造及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区的研究表明。按沉积建造、变质建造、岩浆建造及构造型相、地球物理场、地球化学的特征标志分析,其演化史可区分出:前地槽、地槽、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现阶段大地构造属性应为地洼区。侧重分析了该区的地洼构造以及金的成矿作用,地洼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先存于地槽构造层中的金改造、富集作用的结果,形成金的矿床,它们在空间上分布受地槽构造层限制,时间上受地洼阶段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黔西南凝灰岩型金矿的层控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陶平  朱华  陶勇 《贵州地质》2004,21(1):30-37,23
本文系统讨论了黔西南凝灰岩型金矿的层控特征。重点认为该类型金矿明显受地层层位、岩性、岩相、层内构造及其它相关地质构造的控制,尤其是受矿源层——峨眉山玄武岩及其相邻地层岩石的控制,成矿作用也表现出层控矿床所具有的热液蚀变特征和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新元古代地块的pTt轨迹及构造演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泰然  刘树文 《地球科学》1998,23(5):487-492
内蒙古温都尔庙至白乃庙一带分布了一系列的中新元古代地块,其变质程度均已达到角闪岩相,是研究华北地台北缘中段中新凶古代构造演化的主要对象,通过对白乃庙群,乌拉乌苏斜长角闪岩地层和德言其庙岩系等不同时代典型地块的岩石组合特征和pTt轨迹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地块主要是拉张条件下板底垫托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与表壳岩系的绿片岩相岩石组合特征相一致,分别找表了同一拉张构造环境中不同构造层次的产物,反映了华北地台  相似文献   

16.
含金石英-钾长石脉是乌拉山地区的主要金矿化类型。金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太古界乌拉山群一、二岩组段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为主的变质岩系中。矿脉受地层、岩性及构造控制比较明显。金矿化作用分为三期。围岩蚀变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等。根据控矿特征及各种地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含金石英-钾长古脉属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葫芦峪金矿区的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矿石特征、以及控矿因素等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本区的矿体受构造破碎带蚀变带严格控制,属中低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8.
摘要:内蒙古白乃庙铜矿床位于兴蒙造山系满都拉-霍林郭勒弧盆系白乃庙早古生代岛弧内,该矿床包括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矿体产于白乃庙组绿片岩中,北矿带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内,对于该矿床及白乃庙组的形成时代争议较大。本文采用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白乃庙组第三岩性段绿泥斜长片岩的形成年龄为439.8±6.7Ma,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433.9±2.2Ma、451.8±3.0Ma,采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辉钼矿的形成年龄为433.9±3.1Ma。结合前人成果,提出白乃庙组地层和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时代与白乃庙铜矿的成矿时代均为晚奥陶-早志留世,它们同属加里东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绿泥斜长片岩;花岗闪长斑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白乃庙铜矿  相似文献   

19.
方策 《贵州地质》2014,31(3):175-181,194
本文综合分析了大观金矿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提出矿区T/P接触带为主要导矿构造和次要容矿构造,南北向断裂带为主要的控矿与容矿构造和次要导矿构造,矿体主要受陡倾斜断裂控制;含矿岩石主要为硅化岩石.岩石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Au、As、Sb、Hg和Ba前缘晕元素组合特征,对比区内盆地相卡林型金矿床控矿要素,认为大观金矿深部有较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水牛冲金矿区的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矿石特征、以及控矿因素等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本区的矿体受构造破碎带蚀变带严格控制,属中低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