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由于具有提高沙土的稳定性和保水性等特征,复合高吸水性固沙材料在荒漠化土地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应用前景。研究了蓝藻结皮在不同比例凹凸棒基高分子固沙材料中的生长状态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蓝藻结皮与经4 mol·L-1硫酸改性后的凹凸棒基高分子固沙材料以1∶3质量比配比生长情况最佳;比较了复配材料喷洒量为400、500g·m-2处理下蓝藻叶绿素a、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喷洒量为500 g·5m-2的蓝藻结皮与经4 mol·L-1硫酸改性后的凹凸棒基高分子固沙材料生理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三种固沙植物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热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通过实验测定热胁迫过程中多枝柽柳、梭梭和头状沙拐枣三种植物叶或同化枝外部形态、相对含水量(RWC)、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物(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研究三种植物对沙地高温逆境环境的生理适应机理。结果表明:随高温胁迫强度增加,三种植物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同时植物保护酶系统活性上升,但在变化趋势和幅度上有硅著差异。三种同沙植物中,多枝柽柳具有最强的耐热性,梭梭次之,头状沙拐枣最差。 相似文献
4.
西藏日喀则固沙植物引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在西藏日喀则引种了26个固沙植物种,观察了播种当年它们的出苗情况、幼苗的形态特点、地上部高生长和地下部深生长动态。籽蒿、柠条、中间锦鸡儿、沙木蓼、沙冬青、花棒、长柄扁桃的幼苗对本地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生长较好的植物有:红皮沙拐枣、沙木蓼、沙参、差不嗄蒿、籽蒿、油蒿、沙冬青、花棒、中间锦鸡儿、柠条、狼牙刺、长柄扁桃,按形态能分成4个类型,而据发芽和出土速度又可分成2个类型。柠条、中间锦鸡儿沙冬青、沙参的地下部生长深度/地上部生长高度值因生长时间的增长而加大 相似文献
5.
6.
7.
渣油乳液结合植物固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介绍喷洒渣油乳液配合栽种植物固沙的方法和乳液配方、生产制备、喷洒的理论及工艺技术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和应用,在大面积整治沙害中具有科学价值与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9.
沙坡头植被固沙区生物结皮对土壤水文过程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8,他引:19
生物结皮的土壤水文过程一直是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争议性问题。通过对生物结皮的生态调查和水文物理实验分析、野外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的土壤水动力学试验、以及天然降雨后土壤水分的动态监测,分析了生物结皮对降雨渗透、土壤水分再分配和土面蒸发等土壤水文过程的调控作用,认为:(1)生物结皮层不仅降低了水分渗透速度和深度,还引起了土壤水分渗透的不稳定性,即指状流的出现;(2)生物结皮的逐年发育使土壤水分的分配格局和分配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壤水分再分配过程有明显的浅层化趋势,即生物结皮的降雨拦截作用;(3)生物结皮通过降低反射率和提高毛管作用,大大提高了土面蒸发。生物结皮对土壤水文过程的调控作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固沙区的土壤水环境。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沙区飞播杨柴固沙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鄂尔多斯沙区飞播杨柴固沙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飞播技术以及飞播植被管理和利用的措施。结果是:①鄂尔多斯沙区飞播杨柴固沙技术是选择适宜的沙地类型;确定适宜与杨柴混播植物及播量是,杨柴6.75kg/hm2+籽蒿3.0kg/hm2+沙打旺(草木栖)1.5kg/hm2,适宜播期是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②播后管理措施是及时防治鼠、兔、虫、病害,播区围封管护,对杨柴幼苗设置防蚀沙障,幼苗、根蘖苗移稠补稀,适时平茬更新。③飞播杨柴植被合理利用是选择缓起伏沙地建立采种地,作为打草场一年刈割1次为宜,杨柴枝叶加工后是舍饲家畜的饲料,播区植被盖度60%时,可在冬春季放牧利用。 相似文献
11.
沙柳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研究 总被引:48,自引:14,他引:48
研究测定了1m×1m,1m×2m,2m×2m,2m×3m,2m×4m,2m×5m,3m×3m,3m×4m,4m×4m,4m×5m,3m×6m等11种规格沙柳沙障内的风沙活动过程和分布规律。结果说明,不同规格沙障内输沙率随着风速的变化其变化趋势不同,小规格沙障内输沙率与风速呈对数曲线关系,大规格沙障内输沙率与风速之间呈指数曲线关系。沙柳沙障中近地表0~4cm范围内,风沙流中的相对含沙量沙丘下部明显大于沙丘中部和上部,说明沙障导致了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发生变化。面积等于或小于1m2的沙障可以完全控制地表风蚀,当沙障面积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风蚀深度增加很快。不同规格沙障的防护效益,在大风条件下,小规格沙障的成本效益高于大规格的沙障;在小风情况下,大规格沙障的成本效益大于小规格沙障。 相似文献
12.
沙坡头固定沙丘结皮层的微生物区系动态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对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人工植被固定沙丘、红卫自然植被固定沙丘的结皮层和流动沙丘表层(0~ 05cm)中的微生物类群数量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好气性细菌数量影响着微生物总数量的变化趋势;②微生物总数量分布依次排列为:自然植被固定沙丘>1956年栽植区>1964年栽植区>自然半固定沙丘>1982年栽植区>流动沙丘;③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与结皮层的形成、植物覆盖度和土壤含水率等因子有密切的关系;④结皮层中的微生物类群数量与流动沙丘的固定程度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固沙区结皮中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6,他引:14
沙地生态系统是温带干旱区、半干旱区的重要草地类型, 沙地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条件。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笔者对不同程度固沙区结皮和流动沙丘表层中的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自然和人工植被固沙区结皮及流沙表层的微生物数量分布不同, 细菌数量比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多数百倍, 在所有微生物类群中, 细菌数量最大, 微生物总数的变化取决于好气性细菌数量的多少, 但生物量却与之不同。在不同程度固沙区结皮中, 微生物生物量大小依次排列为: 自然植被区>1956年人工植被区>1964年人工植被区>1982年人工植被区>流沙区, 微生物生物量在自然植被固沙区中最多, 分别是1956年、1964年、1982年人工植被固沙区和流沙区的2.63、4.17、9.25和44.29倍, 表明微生物生物量随人工植被的栽植年代增加而增大, 在流动沙丘中最小, 而菌丝生物量方面是1956年人工植被固沙区已与自然植被固沙区十分接近。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与沙丘固定程度、人工植被栽植年代、结皮厚度、苔藓种类等均呈正相关, 人工植被栽植年代越长, 结皮越厚、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也越大。在不同年代人工植被固沙区结皮中, 微生物生物量和数量与相对稳定的自然植被固沙区相比, 仍未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微生物结皮对地表蒸发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6,他引:21
微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水文过程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微生物结皮在地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利用微型Lysimeter对沙坡头地区几种典型微生物结皮和流沙地表的蒸发过程进行了试验观测,并与水面蒸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皮和流沙地表的蒸发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的蒸发阶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发育良好的苔藓结皮导致相对较少的无效降水,但在更长的时间维持较高的蒸发速率;流沙和初步发育的降尘结皮导致了较多的无效降水,但由于降水的入渗深度相对较深,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蒸发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17.
HDPE蜂巢式固沙障研制与防沙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采用先进的HDPE新材料制成蜂巢式固沙障来替代传统的草方格。研究发现:HDPE蜂巢式固沙障可以增大下垫面的粗糙度,明显降低了地表底层风速,进而减弱输沙强度,使流沙表面得以稳定。在格状沙障内,由于气流的涡旋作用,使原始沙面充分蚀积,最后达到平衡状态,形成稳定的凹曲面。下凹的深度(h)与凹面玄长(S)的比值为13.6/100~13.2/100,这种下凹的深度(h)与凹面玄长(S)的比值与传统有效的草方格(草方格为13.3/100)防沙效应相当,其二者流场特性也相同。这种稳定的凹曲面,对不饱和风沙流具一种升力效应,形成沙物质的非堆积搬运条件,这是格状沙障作用的关键。实验表明,选用孔隙度为40%、高20 cm的HDPE固沙障防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