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朝阳地区位于辽宁省西部,年平均降水量442.1~498.0mm,降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季节分配不均衡,雨量集中于7~8月份,春早、伏早、秋早等早灾经常发生,造成的危害最大,占总经济损失的60%~70%。在解放后38年中,春早出现20次,占53%;夏早出现14次,占36.7%;秋早出现18次,占47.4%。  相似文献   

2.
西北区冰雹分布及与地温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1970—2001年历年1~12月中国西北地区冰雹日数资料,研究了它与3.2m深度的地温场及西北区降水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区多雹区与少雹区均呈带状分布,并且山区多雹,平川少雹。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年雹日距平图与当年夏季3.2m地温场吻合得相当好,多雹带总与高地温带相吻合,少雹带则与低地温带相吻合。因此,一定深度的地温是控制冰雹多少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统计偃师站近21年来的资料,发现7月、8月的平均气温与第二年春雨的多少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预报指标。1 预报因子7月和8月月平均气温的距平之和为正时称“夏热”,为负时称“夏凉”。2 预报对象第二年4~5月两个月的降水量。两个月的降水量之和大于70mm时为春雨多,两个月的降水量之和小于70mm时为春雨少。3 对应关系从1974~1994年21年资料来看,夏热春雨少的为6/9=66.7%,夏凉春雨多的为9/12=75.0%。4 业务运用1995年7月、8月两个月的月平均气温距平之和为0…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利用长江流域107个站1958~2002年逐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区域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主要有3种空间振荡型、7个降水变化敏感区域。其中长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湘江-赣江上游区域夏季降水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率分别为25.8mm/10a、69.4mm/10a、31.0mm/10a,信度水平在95%以上;岷江流域则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率为40.7mm/10a,信度水平在99%以上;岷江流域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80年代降水最多,而其它区域在1990年代降水最多。夏季降水量江汉-洞庭湖平原在1985年、鄱阳湖平原在1994年、长江三角洲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7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而岷江流域则在1963年发生由多到少的突变;各个区域都存在明显的年际或年代际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5.
一、森林资源及毁林趋势 1.森林资源森林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3%,占整个地球表面的10%。我国现有林地面积为11010.1万公顷, 人均占有林地面积0.12公顷,蓄积量9.1立方米。我国森林资源无论是人均占有面积,还是蓄积量均低于世界水平。人均面积为世界平均面积0.65公顷的18%,蓄积量为世界平均水平72立方米的13%,因此我国是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的国家。表1和  相似文献   

6.
2004年阿尔山地区夏季干旱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地处大兴安岭山脉的西南麓,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森林覆盖率在62%以上,故四季降水较为均匀,但仍以夏季6、7、8月的降水为最多,也最为重要,全年很少出现灾害性天气。但2004年成为自1971年以来阿尔山地区第二个夏季降水特少年。到当年11月中旬,气温偏高,降水特少的气候状况仍在持续,给阿尔山地区农、林、牧、矿泉资源等带来灾害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1998年大同市农业大丰收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大同市农业获得大丰收,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5万吨左右,比去年增产426%,是历史上仅次于1996年的第二个丰收年。分析农业大丰收的气象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1998年气候特点1.1降水量前期多,后期少1998年我市的气候极其异...  相似文献   

8.
1970—2000年间气象台站降雪量和沙尘天气统计结果显示,在中国冬春季主要积雪覆盖区域,沙尘天气发生频次相对较低,各类沙尘天气基本发生在积雪覆盖率低、年降雪量少的区域。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年降雪量和沙尘天气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降雪量的增多对沙尘天气的年发生次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年降雪频率也是影响沙尘天气爆发频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少雪的地区,尤其体现在新疆北部地区,年降雪频率的增加能够显著地减少各类沙尘天气的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历史模拟试验(historical run)的模式输出结果以及遥感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均方根误差、标准差等统计方法,评估了13个气候(或地球)系统模式对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模式集合平均的方法对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rcp2.6、rcp4.5和rcp8.5)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的变化进行预估。结果显示:尽管各模式模拟的积雪覆盖率在高原地区与观测差异较大,但总体看来模式能够对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的空间形态、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特征做出较好地模拟。未来预估结果表明,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的欧亚大陆积雪覆盖率从2006年到2040年左右减少趋势非常明显,且不同排放情景下模式模拟的积雪减少速率非常接近;然而,大约从2040年之后,不同排放情景下的积雪覆盖率减小趋势的差异越来越大,rcp2.6和rcp4.5下积雪覆盖率的变化趋于平缓,而rcp8.5情景下,积雪覆盖率一直减少,冬季、春季和秋季都明显减少,减少最显著的区域位于西欧和青藏高原地区。由此可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未来欧亚大陆积雪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乡所辖8个县站建站-1998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降雹日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冰雹的地理分布特征是北部、西部多,南部、东部少;成灾冰雹主要在5-8月(占整个降雹日数的74%),集中在5月下旬-7月中旬(占整个降雹日数的64%),降雹主要发生在14-21时(占93.4%),其中16-17时1个小时内为最多(占42.1%)。  相似文献   

11.
马晓波 《高原气象》1993,12(4):450-457
本文利用蒙古25个台站的52年逐月降水量资料,研究了蒙古旱变化和降水趋势。结果表明:蒙古平均年降水量为216.1mm,分布由南向北增加,东西部少,中部多,南部和西部为干旱区,中部和东部为半干旱区,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是一个整体,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变率为15.6%-38.0%。蒙古旱涝都很频繁,旱的频率高于涝的频率,而大涝的频率是大旱的两倍。年降水量服从正态分布,并有准3年和11-14年周期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坝区蓄水前水体对水库周边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三峡水库蓄水前位于坝区长江左、右两岸的3组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水体对水库周边气温有白天降温、夜间增温效应,可抑制极端最高气温,抬升极端最低气温;②总体上增温幅度比降温幅度大,增温幅度夏季大于冬季,春秋季居中,在20:00夏半年多大于冬半年,在08:00冬半年多大于夏半年,20:00、08:00增温幅度0.2~1.0℃的日数分别占总日数的46%、55%以上;③增温效应与降水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多的月份增温明显,降水少的月份增温幅度则较小;④降温幅度为春夏季小于秋冬季;⑤逐时气温分析显示,远水区较近水区各时次气温在10:00~15:00高0.1~0.4℃,其它时间尤其是夜间低0.1~0.7℃。  相似文献   

13.
用宝鸡市1957—2006年11个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宝鸡暴雨的气候分布特征,为暴雨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宝鸡暴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南多东少,大暴雨在宝鸡出现较少。②暴雨年代际变化呈现少一多一少一多的变化特点,现阶段为明显增多趋势,暴雨以0.28d/10a的速度增多;暴雨日数在2000年以前的年变化不大,之后明显增多。③暴雨出现于4—10月,7月最多,10月最少;大暴雨出现于5—9月,8月最多;暴雨的旬分布具有多峰值特点,7月上旬为最高峰值。④暴雨局地性强,单站暴雨占总数的55.3%。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及成因简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崔童  王东阡  李多  孙丞虎  李清泉  王遵娅 《气象》2015,41(1):121-125
2014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21.1℃,较常年同期偏高0.2℃。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20.1 mm,较常年同期偏少1.6%,空间分布呈现北少南多的显著特征,其中黄淮地区平均降水量与1999年并列历史同期最少。进一步对2014年夏季我国降水异常成因分析表明,东亚夏季风偏弱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是造成我国夏季降水北少南多的直接原因;印度洋海温偏暖和厄尔尼诺状态共同作用导致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南;两者是造成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条件。  相似文献   

15.
1990年5、6月份,我们在丽水林场水东苗圃成片的桔园区内,进行柑桔落花落果观测,同时也进行了若干小气候观测。稀植园是选择12年生的早熟温州蜜柑,树高2.0—2.5米,冠径2.0—2.5米,覆盖率60—70%;密植园是选择26年树龄的早熟温州蜜柑,树高3.0—3.5米,冠径5.0—6.0米,覆盖率  相似文献   

16.
1979年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会议以来,各地气象部门配合当地农业区划,开展了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到1984年上半年广西的区、地、县农业气候区划已基本完成,并对成果进行了鉴定,从现有的成果看,总的说来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种植业分析多,大农业分析少; 平原分析多,山区分析少;为农业区划分析多,为生产规划分析少;定性描述多,定位定量分析少;成果推广一般号召多,扎扎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冬季多种积雪参数的时空特征及差异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1979~2006年冬季中国站点最大雪深和站点雪日、卫星遥感雪深、积雪覆盖率和雪水当量5种积雪资料,从多角度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我国冬季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种积雪资料的经验正交分解第一模态都表现为中国南、北方反位相的特征,即当新疆和东北三省-内蒙古地区积雪偏多(少)时,青藏高原和南方地区积雪偏少(多)。新疆和东北三省-内蒙古地区的雪深、积雪覆盖率和雪日随时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其中边缘山区的雪水当量表现出减少的趋势,青藏高原地区的积雪表现出与其完全相反的特征。南方地区站点最大雪深和雪日表现出随时间减少的趋势,卫星遥感难以监测到该区积雪。相比较而言,卫星遥感资料比较适合高原和山区缺少气象站的地区及北半球更大区域积雪的研究,而站点资料更适用于中国中东部和平原地区积雪的区域研究。雪深、雪日、积雪覆盖率和雪水当量这些多样性积雪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5种积雪资料结合使用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对长岭县1953-2001年实测降水和空气相对湿度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年空气相对湿度和季节相对湿度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特别是夏、秋季下降趋势更加显著。20世纪90年代是最干旱的10年,降水较50年代减少了113.4mm,减少率达21%;较49年的平均值少38.0mm,减少率为8.3%。降水变率呈明显的增大趋势,表明降水稳定性降低,干旱与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气候变化的温暖化与干旱化呈并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揭阳市近37年降水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对1971~2007年揭阳市降水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降水的地域分布、年际分布以及暴雨的演变特征,并利用指数法对揭阳市降水的重现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揭阳市年降水量具有山区多而沿海和平原少的特点。普宁和揭西位于莲花山脉的南侧,由于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成为年降水量超过2000mm的多雨中心。揭阳市的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2.8%,暴雨雨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率为25%~30%。对于不同的重现期,日最大降水量中心大多出现在普宁,月最大降水量中心出现在惠来。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由于济宁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在年降水量中占的比例较大,而且年际变化也较大。其与年降水的百分比最多是83%(1978年)、次多是82%(1981年)、最少是17%(1983年)次少是48%(1969年)所以,夏季的以及夏季各月的降水量长期预报是我们预报的重点。本文介绍夏季降水的一种趋势预报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