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 (Iznka)大规模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生产实践 ,模拟野外温度、盐度等环境条件 ,在较大规模的育苗池环境条件下 ,对日本刺沙蚕胚胎和发育作了生殖生物学的观察和描述 ,为人工增养殖日本刺沙蚕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日本(虫寻)[Charybdis(charybdis)japonica]系大型海产食用蟹类之一。它遍布我国沿海,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红海等地也有分布。这种蟹属沿岸种类,移动性小,且生长快,繁殖期长,系多次产卵的种类,是一种经济海水增殖品种。 关于日本(虫寻)苗种生产及增养殖的研究,在国内尚无所闻,在国外也未见有关苗种生产及增殖的系统报道。我们于1986年7月上旬至  相似文献   

4.
珠母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符韶  梁盛  邓陈茂  劳赞 《海洋科学》2003,27(1):11-13
2002年3月1日于海南陵水县黎安港湛江海洋大学珍珠试验站 ,在珠母贝年龄偏小、性腺发育尚未十分饱满的情况下 ,选取雄性2只、雌性10只 ,通过人工催产的方法 ,促使2雄8雌排放精卵 ,受精率为86.36 % ,受精后20h胚胎发育为直线绞合幼虫。在水温23.5~29.7℃ ,盐度30.6,pH8.1的条件下 ,幼虫经66d的培育 ,共出池3mm±0.3mm的珠母贝苗126.8万只 ,初步取得了珠母贝人工育苗试验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青蛤俗名黑蛤、牛眼蛤等,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它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肉昧鲜美等优点,深受群众的欢迎。但是,由于苗种稀少,目前尚未开展大面积养殖生产。为此,我们进行了青蛤人工育苗的研究,1974年至1977年以研究催产、孵化为主,1979年至1981年以研究如何提高稚贝成活率为主,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The paper is related to the results of preliminary studies of artificial rearing of juvenile Charybdis (charybdis) japonica. The results have prov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use seedling production installation of other aquatic animals for seedling of Charybdis (charybdis) japonica. And therefore, the increase of marine resource, such as the crab, will also be made possible. The experiment also provided information on crabs’ fishing, transporting, stocking, spawning, hatching, and larvaes rearing techniques. The increase of the survival rate of larvaes, however, need further be studied.  相似文献   

7.
牙鲆人工育苗的初步试验(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S.)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尤以黄、渤海产量较多。因其具有体形大,肉质好,洄游性小,回归性强等特点,所以是近海良好的增养殖对象之一。为了发展我国的增养殖事业,1979年我们开展了以培养牙鲆苗种为目的的初步试验。试验是在青岛水族馆和黄海水产研究所太平角试验场两处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白虾人工育苗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化卿 《海洋科学》1988,12(1):42-44
本文以实验生态方法对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繁殖习性、胚后幼体发育及人工育苗进行了初步研究。所得结果:(1)我国北方白虾1年内产生两个世代。越冬后的亲虾在春、夏季产生第1世代,第1世代亲虾夏、秋季产生第2世代。(2)白虾胚后幼体发育到仔虾经过6次蜕皮,即6个幼体期。(3)在打气条件下,以卤虫幼体为饵料进行人工育苗,从幼体培育到仔虾成活率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9.
羊栖菜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前言羊栖菜是一种多年生的暖海性藻类,在我国分布较广。东海、南海多有生长,在浙江则表现为优势种;北方黄、渤海均有分布。除此,日本、朝鲜亦有生产。羊栖菜的经济价值较高,肉质肥厚多汁,除食用、药用外,还可做工业原料。这方面在我国古代“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国外对其化学成份亦曾做过详细分析。目前因受苗源和养殖技术的限制,一般是采割野生藻体,产量较低,国内外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为了促进羊栖菜人工养殖生产的发展,增加出口,我们受山东省外贸局和市水产局的  相似文献   

10.
栉江珧人工育苗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1982年在广东汕尾室内水泥池开始进行栉江珧(Pinna Pectinata)人工育苗研究,1984年成功地育出稚贝。本文介绍了作者在研究中采用阴干和升温刺激等方法,可使亲贝自行排放精、卵,并进一步受精、孵化成幼虫,幼虫经多次变态发育,结束浮游期而进入底栖附着期。附着后的稚贝,新壳生长迅速,只要条件适宜,很快便能倒立插起。在一定条件下将稚贝移至海区浮台吊养,生长快,两个半月即成小贝,最大个体为68×30×8.9mm,重6.2g。本文还对栉江珧人工育苗不同于其它双壳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是一种经济海产动物,它的生殖腺营养极为丰富,我国明代就有利用海胆生殖腺制酱的记载。由于马粪海胆的生殖腺色泽橙红,因此是加工高级“云丹”的优质原料。此外,海胆的提取物”波乃利宁”(Bonellinin)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抗癌药物的材料。据报道,苏联有关学者最近对海胆生殖腺作了测定和分析,认为海胆生殖腺所含的二十烷酸(C_(19)H_(39)COOH)  相似文献   

12.
中国鲎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广耀 《海洋科学》1987,11(1):40-47
中国鲎肉供食用,特别是用鲎血提取鲎试剂获得成功后,它的利用价值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鲎的生物学研究,前人已有报道,但对中国鲎人工育苗试验研究,在我国尚未见有报道,作者于1981—1982年在室内水池中,对亲鲎的产卵、受精、孵化、幼体培育和饵料等进行了研究,并于1981年孵出幼鲎28265个,培育115天,成活率达95%以上,初步获得育苗成功。这一研究成果,为人工增殖药用动物,提供了苗种。  相似文献   

13.
鲍是一类经济价值很高的海产软软体动物,也是我国海产药用生物的重要种类之一。鲍的足部相当发达,占体重40%左右;堪称海味之冠。鲍売又名石决明,是我国医药史上应用很早的药品,具有平肝明目的显著功效。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在我国广东、福建、台湾都有分布,但数量不大;福建沿海主要分布于东山和平潭两地,漳浦、龙海、晋江近海也有,数量亦很少。杂色鲍对栖息环境有一定的选择能力,一般栖息于低潮区至水深20米左右,潮流畅通、水色清晰、海藻繁茂的岩礁地带;有淡水注入、透明度低的河口或泥沙质底则不适于鲍的生长,因而鲍的分布比较集中于某些特殊海区。 由于鲍的经济价值高,产鲍国家十分重视研究鲍的增殖。在这方面,日本的有关工作者做了较多的工作,他们已由自然采捕发展到蓄养、移殖以至近10年来的人工控制采苗和重要种的养殖。日本的村山(1935)研究了Haliotis gigantean的早期幼体发育过程,猪野(1953)研究了H. discus和H. sieboldii的增殖生物学,大场(1964)报告了H.diversicolor supertexta 的增殖基础,同年菊地对皱纹盘鮑H. discus hannai 的生活史及幼鲍的饲养也进行了研究。 我国过去对鲍的研究做的较少,1958年,沿海产鮑区渔民和有关研究机构曾经开展过鲍的人工育苗、移殖以及人工养殖试验,为进一步开展鲍的养殖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鲍的研究工作有了新的进展。1970年6月,在福建省商业局、水产局和东山县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东山县开展了杂色鲍人工育苗和养殖试验,于1971年首次在国内培育出杂色鲍苗;1972-1973年进一步探索了杂色鲍的繁殖规律、生态习性,同时对辽宁产的皱纹盘鲍进行了南移和人工育苗的研究。本文即是这些研究工作中的一部分,其它部分今后将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14.
马粪海胆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是一种经济海产动物,它的生殖腺营养极为丰富,我国明代就有利用海胆生殖腺制酱的记载。由于马粪海胆的生殖腺色泽橙红,因此是加工高级“云丹”的优质原料。此外,海胆的提取物“波乃利宁”(Bonellinin)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因此可以作为研究抗癌药物的材料。据报道,苏联有关学者最近对海胆生殖腺作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栉江珧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櫛江珧的繁殖习性、人工催产、胚胎和幼体生长发育进行初步探索,并对幼虫形成“幼虫膜”、幼虫垂直分布、幼虫发育过程中壳形变化特征及稚贝的附着习性等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6.
贻贝养殖,在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广泛开展。贻贝人工育苗是解决贻贝养殖苗种的途径之一,尤其在自然苗缺乏的地区,或是为了选择优良品种出发,更有其重要意义。我们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于1972—1974年期间,在胶南县海水养殖场进行了贻贝生产性人工育苗试验。以后又在青岛进行了一些培养条件的研究。通过几年的工作,对于育苗的一些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提高室内水池培养到附着阶段的成活率,和探索下海后掉苗的原因,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人工育苗生产初具规模。现将主要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捕食者.猎物间捕食效应研究方法,研究了日本鳗鲡对3种体长规格日本沼虾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1)日本鳗鲡与日本沼虾的主要活动时段均为17:00至翌日5:00,期间日本沼虾的活动量随其体长规格的增大而减少,日本鳗鲡的主要捕食时段为0:00-5:00,其对体长2.4cm左右的日本沼虾有较强的追捕行为;(2)日本鳗鲡对日...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28.6—29.5℃、pH8.2条件下,研究了管角螺Hemifusus tuba稚贝[(壳高19.5±1.23)mm、体重(661.4±48.6)mg]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和存活,并用二点法计算出最适宜存活和生长的盐度范围。结果表明,管角螺稚贝适宜存活盐度和最适存活盐度分别为17.7‰—40.8‰和25.1‰—35.9‰,适宜生长盐度和最适生长盐度分别为17.5‰—39.9‰和27.8‰—33.2‰。在最适生长盐度范围内,稚贝壳高日平均增长率为0.358—0.397mm.d 1,体重日平均增长率为44.64—49.09mg.d 1。超出上述范围,其存活率下降、生长率降低。稚贝在盐度17.0‰和41.3‰的海水中适应20d后再分别移至盐度14.0‰和45.0‰的海水中,72 h后存活率分别为84.0%和96.0%,而直接把生活在盐度为30.5‰中的稚贝放入到盐度为14.0‰和45.0‰的海水,72h后其存活率为8.0%和0,可见稚贝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与原生活海水盐度有关,经过驯化后的稚贝能够扩大对盐度的适应范围,提高对盐度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泥螺室内人工育苗各阶段的技术措施,并就如何提高卵群的孵化率、几种药物在育苗中的应用作了扼要讨论。 在人工育苗过程中,0.28-0.9(×10-6)高锰酸钾,或5-9(×10-6)福尔马林处理卵群,可明显提高孵化率,对卵群膜的溶解有促进作用,并可提高卵群孵化的同步性。在面盘幼虫浮游期及匍匐期的培养过程中,采用0.5-1(×10-6)的高锰酸钾或5-10(×10-6)福尔马林可以有效地减少育苗水池中的有害微小生物。  相似文献   

20.
四角蛤蜊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角蛤蜊 (Mactra quadranglaris Deshayes)是习见的底栖经济贝类,肉细嫩、味鲜美,是我国颇有养殖前途的贝类之一。四角蛤蜊在江苏沿海滩涂的自然分布广,共资源量仅决于文蛤,內销价格高于文蛤;它虽与文蛤常混生于同一滩面,但分布部位略偏高,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