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河南地质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河南省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对其进行综合区划,既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依据地质演化历史的相似性等4个原则,作者把该省地质旅游资源划分为:太行山地质旅游资源群、邙山黄河地质旅游资源群、嵩山地质旅游资源群、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地质旅游资源群和南阳盆地地质旅游资源群等5个区域。  相似文献   

2.
金利霞  方立刚  范建红 《热带地理》2007,27(1):66-70,85
概述了我国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发展概况,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科技旅游开发、管理和保护措施等为借鉴,探讨我国地质公园地质科技旅游的开发模式、开发战略与技术方法,并提出了生态科普与地质科技旅游并重模式、地质科技旅游为主生态科普等其他形式为辅的混合模式、生态科普为主地质科技旅游等为辅的混合模式共3种开发模式,重点突出地质公园科技旅游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探索地质景观三维动态重建技术的开发,以推动我国地质公园科技旅游向更高科技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小芊  刘宇  熊国保 《热带地理》2015,35(1):130-138
从地质旅游的概念、主体、客体、媒介等方面,对国内外已有地质旅游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外研究都注重应用性问题的研究,侧重研究地质旅游活动的客体——地质旅游资源以及主要空间载体——地质公园,国内对地质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国外还存在差距;在研究视角上,多运用地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对国内未来地质旅游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见解,认为未来相关研究应加强对地质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倡导多学科综合交叉研究、重视技术的应用,强化对地质旅游空间实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闫顺  刘琳 《干旱区地理》1993,16(2):9-13
新疆具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其特点是地质体直观性强,地层齐全,动植物化石丰富,构造运动强烈,干旱区地质作用显著。本文从地质科学意义结合众多实例对其类型进行了划分。作者竭力倡导积极开发新疆的地质旅游资源并提出普查、保护、景点建设及线路开发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与世界同步,发展速度居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回顾这段发展历史,在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上都存在着缺乏规划、地质旅游的整体性差、对地质遗迹缺乏适当的保护措施以及从业导游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等共同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全国地质公园建设规划、确定地质公园评定的量化标准、重视地质旅游线路设计、进行有计划的导游员岗前和临岗培训.  相似文献   

6.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7,62(11):F0003-F0003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暨泰宁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7年9月1日至4日在福建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召开。来自全国地质地理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地质公园管理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国内外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现状,并对山地景区旅游安全事故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以四川山地旅游为例,主要研究山地旅游安全的预警和救援体系,并指出由信息管理、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三大要素构成的城市边缘地带山地旅游安全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气候气象、地质信息、旅游容量、交通、环境污染和治安信息的预报,并根据这些预报提出相应的预警。应急救援主要由应急救援预案与救援网络和专家决策方案组组成。山地景区应急工作体系围绕旅游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分出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机构。  相似文献   

8.
谢健  陈向柳 《福建地理》2003,18(4):46-49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其旅游发展前景看好。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旅游开发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从分析其发展优势入手,借鉴国内外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探讨其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冰臼"与地质遗迹旅游开发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小康 《热带地理》2007,27(1):92-96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并对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反,不合理甚至不科学的旅游开发,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却不利于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甚至伤害广大游客的感情。文中对广东境内及其周边的几处“冰臼”进行了再讨论,并在考察和评价饶平“南国冰臼公园”的基础上,对地质遗迹的科学开发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以来中国旅游地学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旅游地学是围绕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及利用研究而形成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根据对417篇核心期刊文献的研究分析指出:[1]我国的旅游地学研究明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88年之前的缓慢起步、个别发展阶段,1988-1998年之间的重点发展、学科奠基阶段,1999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全面发展阶段;[2]在地学与旅游这两翼的交叉中,地学旅游一翼同步于这三个阶段相继经过萌芽、隐伏、实践发展逐步成为学科研究的核心与归宿,它是旅游地学有别于其它地学学科的关键支撑之一;[3]地学旅游资源一翼则通过成因、分类、类型、美学等研究为旅游提供科学及景观美学支撑,其中脱颖而出的旅游地貌学已部分地向纵深发展;[4]地质公园则是旅游地学的最佳实践平台,是地学与旅游两翼的对接点,目前研究上尚处于前科学化阶段;[5]旅游地学研究已显现出专门化、交叉性与综合性、人文化、管理化、定量化、生态化等6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论旅游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区位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旅游各区位要素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如:旅游资源空间组合替代关系和空间组合互补关系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旅游客源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以及旅游交通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和市场结构的影响.笔者认为区域旅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必须是旅游资源区位、旅游客源区位和旅游交通区位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立华 《福建地理》2003,18(3):40-42,28
休闲旅游是一种专项旅游。本文通过对福州休闲旅游的客源状况、经济收入、旅游资源及省会城市迅速发展的经济实力等方面的评价,指出发展福州休闲旅游的现实意义,并对福州休闲旅游的策划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复杂的地质作用、强烈的构造运动以及丰富多彩的藏族传统文化,造就了西藏自治区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兴旺发达的今天,对西藏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区划,为该区更好的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本文在简单介绍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划分出以拉萨为中心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区、以珠穆朗玛峰为中心的登山探险旅游区、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主导景观的藏东旅游区、以神山圣湖为中心的藏西旅游区和以野生动物和草原风光为主的藏北生态旅游区五大区域。  相似文献   

14.
旅游区位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旅游各区位要素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如旅游资源空间组合替代关系和空间组合互补关系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旅游客源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以及旅游交通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和市场结构的影响.笔者认为区域旅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必须是旅游资源区位、旅游客源区位和旅游交通区位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市场旅游消费的不断变化对区域旅游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分析,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忽视市场导向。提出区域旅游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注重旅游市场、旅游消费这两个因素的观点。最后,着重论述了旅游区域界线划分和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考虑的几个具体的旅游市场和消费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峡谷的自然地理特征与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峡谷可以按照峡谷的自然地理特征,即峡谷所处的河段,形态,形成时的地质营力,两岸岩石性质等进行分类,峡谷有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水力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峡谷景观具有美学特征,也具有观光和科学文化旅游价值,峡谷旅游资源在中国风景名胜区中占有重要位置,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有峡谷的景区占一半以上,峡谷旅游一直以来被人们所重视,而目前在浙江等经济比较发达区域的中低山丘陵地区峡谷旅游开发速度与规模进一步加大,峡谷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强调规划先行,并注意峡谷群开发及分区开发和峡谷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论述旅游超载对于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破坏,以及防止旅游超载、旅游污染的有关对策。开发旅游资源应能够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品及其市场营销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提出了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的概念,阐述了与分析了旅游产品的特性、整体旅游产品的三个层次、旅游产品的价值与定价原则、旅游产品的促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朝辉 《热带地理》2005,25(4):330-330
由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主办、湖南省娄底市政府及新化县政府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于2005年9月20—24日在湖南省新化县举行。这是一次迄今为止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地质专业学术研究会议。与会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地理地质专业的专家学者、洞穴旅游部门和新闻工作者400多人,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朝辉、方国祥也应邀参加会议。会议就如何科学开发洞穴旅游资源和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析旅游新经济——旅游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其与信息技术有天然的适应性。旅游信息化衍生出"旅游信息产业",而旅游信息产业的发展正是旅游业"新经济"的体现,旅游信息产业的提升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必然选择。该文论述了旅游信息产业这一新业态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推动我国旅游新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低碳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