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泥石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现象,多见于半干旱和半湿润山区以及处于退缩阶段的高山冰川(特别是海洋性冰川)的边缘地区。有些山区,地震活动过程中也伴生有泥石流。泥石流是产生在沟谷中或坡地上的一种饱含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的固液两相流  相似文献   

2.
山洪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技术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山洪泥石流灾害一直都是山区人民的心头之患,严重威胁着山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山洪泥石流灾害预报预防,是21世纪我国山丘区防灾减灾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评价了目前国内外最具典型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空间预报技术、时间预报技术以及预警系统开发等预报预警技术,并指出了未来山洪泥石流灾害预报预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我国山区铁路的泥石流灾害极为严重,宝(鸡)成(都)铁路是受泥石流威胁较为严重的线路之一。铁路建成以后,沿线常有泥石流发生,其中1981年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现就实地调查结果和搜集到的实际资料为基础,以1981年泥石流灾害为主线,概述一下宝成铁路沿线泥石流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3S技术的河北省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泥石流灾害发育活跃的地区之一,具有发生面广、点多及突发性和毁灭性较强等特点,危害较严重。利用3S技术分析太行山区、燕山山区泥石流发育特征,评估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为提高泥石流灾害预测以及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西部山区交通线路的泥石流灾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崔鹏  杨坤  朱颖彦  马东涛 《山地学报》2004,22(3):326-331
全面总结了西部山区交通线路的泥石流问题,探讨了交通线路泥石流的特点、分布及其危害现状。在掌握了泥石流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既有线路、在建线路和拟建线路所采取的不同防灾减灾对策,并提出了山区交通线路泥石流防灾工程建设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为西部山区线路建设中的防灾、减灾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辽宁省东部山区泥石流暴发的特点看,暴雨只是泥石流发生的一个激发因素。泥石流活动区分布于地壳快速上升,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带,泥石流活动的高潮与该区地震活动期基本一致,由此说明辽宁东部山区泥石流其孕育、发展和活动主要受内力地质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是意大利山区(尤其是境内阿尔卑斯山区)的一种主要山地灾害。从水力学和地貌学角度,综述了意大利的泥石流研究现状和进展,简介了一些有广阔前景的泥石流研究方法,如泥石流仪器监测法和泥石流起动过程的地质技术分析法,另外概述了三个有代表性地点的泥石流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8.
川西滇北山区泥石流灾害,不仅使经济损失巨大,而且人员伤亡惨重。1979年渡口市501电厂一次泥石流灾害,直接损失800万元,间接损失2000万元;1979年11月2日深夜,雅安市陆王沟干溪沟暴发泥石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人心惶惶,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有的受灾城镇,干部和群众想弃城搬迁,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对这些山区泥石流灾害进行防治,已成为山区四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成都地理研究所泥石流研究室(简称泥石流室),和所内外兄弟  相似文献   

9.
胡凯衡  崔鹏  葛永刚 《山地学报》2012,30(4):484-490
2010-08-07-08发生的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造成了1 765人死亡和失踪,33幢面积共11.472 km2的建筑物被直接冲毁,有20幢面积约69 km2建筑被部分损坏.现场的调查表明,泥石流破坏建筑物主要有冲击、淤埋和摩擦三种方式.通过对8座破坏建筑物的具体分析,发现泥石流破坏建筑物有正向以撞击为主、侧向以淤埋和摩擦为主,沿流向呈现波浪式变化以及遮蔽效应等特点.根据泥石流的破坏方式、特点和建筑物类型,初步提出了我国山区居民住宅两种常见结构的泥石流破坏分级标准.最后提出了几条能有效减轻泥石流对建筑物破坏的具体措施,可供坐落于泥石流危险区的山区城镇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我国受泥石流危害与威胁的县级及以上城镇达150余个,分布在20个省级行政区及特别行政区内,占省级行政区划总数的58.82%。灾害具有如下特征:城镇人口密度大,建筑物多,财产集中,因而泥石流的成灾率高,造成的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重,并严重地制约了城镇及辐射区的经济发展。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受山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城镇选址困难,一些城镇不得不设在泥石流活动区;一些新建城镇选址时对泥石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设在了泥石流危险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山区城镇发展缺乏合理规划和相应的防灾规划;与泥石流争地及破坏生态环境等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增多,增大了泥石流的危害范围、活动规模与活动频率;防灾工程标准较低等。城镇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应从其特征与成因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1.
典型冰湖溃决型泥石流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冰湖溃决型泥石流是形成于高寒山区的一种特殊泥石流类型。本文以位于西藏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樟藏布沟1981年暴发的大于百年一遇冰湖溃决型泥石流为例,探讨了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形成条件、机制、发展趋势和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的泥石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所指的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呼伦贝尔盟。本区随着山区开发、建设的蓬勃发展,山地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地破坏,因而泥石流活动也日益加剧和发展,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从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就本区的泥石流作一分析,供研究和防治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矿山泥石流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友宁  何芳  陈华清 《山地学报》2007,25(6):729-736
矿山泥石流的形成与发生主要是因山区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废石弃土不合理堆排造成的,以其物质来源亦称矿渣型泥石流。矿山泥石流具有人为性、易发性、重发性、危害集中性、可控性特点。截至2005年底,西北五省区发生矿山泥石流灾害247次,直接经济损失3.84亿元,造成426人死亡。小型泥石流占其总数的73.17%。煤矿区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小型企业矿山泥石流总数最多,危害最为严重。1994~1998年、2001~2005年是矿山泥石流的高发时期,其中2004年达45次,为历史之最。年内6~9月是泥石流的高发期,亦是防治重点期。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东北部的小江流域,是我国暴雨泥石流的典型发育地区。这里的泥石流,就其分布之广泛,类型之齐全,活动之频繁,规模之巨大,以及危害之严重而论,都是国内外其他山区所罕见。“座座山头走蛟龙,条条沟口吹喇叭”就是当地群众对泥石流的生动写照;国内外学者则把这里称之为“泥石流的天然博物馆”。 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和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组织的小江泥石流综合考察队,通过多年实地考察,编辑了《云南小江泥石汽图片集》。这本图片集是我国第一部泥石流专业画册,收录了小江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泥石流发生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全国二、三级地貌阶梯的过渡带,是一个泥石流多发地区,造成了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泥石流灾害受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控制,是山区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产物.首先介绍了河南省泥石流概况,分析了河南省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归纳出10个主要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因子,对其量化权重标准进行了说明与评价;按耗散结构熵变的观点,建立了河南省泥石流灾害趋势系统熵模型并进行了评价与验证,指出了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最后,对河南省泥石流趋势分析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造成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并限制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泥石流防治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但还需要研究如何合理搭配治理措施以满足泥石流防治的需求。本文简要介绍我国泥石流防治技术,主要内容有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植物工程措施、岩土工程措施、以及植物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探讨了以主河输沙能力为控制条件,以地理条件和微地形因子为植物种类选择依据,坡面治理与沟道拦蓄配合,形成"坡面——沟道——小流域"的多级径流和固体物质调控体系。为了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今后应该加强植物措施治理泥石流的机理研究,评价植物措施的功能并编制设计技术规范,完善植物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堆积特征及其斜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宏  张民权  王兰生 《山地学报》2001,19(5):456-459
以往对泥石流的研究多集中在活动泥石流及其危害方面,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常据泥石流堆积体边坡看作均质边坡。通过对川西山区若干典型泥石流堆积边坡的研究,划分了泥石流的堆积类型,发现泥石流堆积边坡并非一种完全均质边坡,而是一种具有控制性沉积结构面的堆积边坡,并论述了不同类型泥石流堆积边坡的控坡要素及其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为我国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是由水和泥沙组成的两相流体。它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运动快速,历时短暂,是介于块体滑动和水力运动之间的的一种颗粒剪切流;其堆积形态多为岗状、岛状(舌状)和片状,其沉积物毫无分选具有大小石块混杂的结构。泥石流堆积形态为山前泥石流堆积扇。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提出了通用于沟谷暴雨泥石流危险度判定的三项基本原理:主次因子原理、因子权重原理和定量赋值原理。首次提出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多因子综合定量判定模式和计算公式,为我国西南(西北)山区沟谷暴雨泥石流灾害评估提供了较为先进的实用方法。在云南部分地区的判定检验和应用实践表明,本法具有60%以上的可靠度。可应用于我国西南(西北)山区一切有可能发生暴雨泥石流的自然沟谷和已确认的暴雨泥石流沟谷。  相似文献   

20.
基于遥感图像的泥石流地面活动程度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刘家宏  王光谦 《地理科学》2003,23(4):454-459
泥石流是中国山区较为常见的一类自然灾害,它的形成有自然地质的原因,也有人为破坏山区植被的原因。在中国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调查分析泥石流潜在危险区域及其地面活动程度对于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战略,有重点地保护一些具有高潜在危险性泥石流沟的植被尤为重要。综合应用遥感(RS,Remote Sensing)技术和流域软件,完全基于RS遥感图像数据,探讨了一种调查泥石流潜在危险区域及其地面活动程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