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地质自然遗产。其主要类型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我国地域辽阔,多样性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地理条件,形成了种  相似文献   

2.
<正>一、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概念1.古生物:生存于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或更新世及其以前)的生物总称。包括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等。2.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生命活动遗迹以及因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3.化石种类按照古生物保留在岩层中的特点,化石大致可分为以下种类:  相似文献   

3.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 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 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 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 然遗产。其主要类型包括:有重大 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 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 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 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 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 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和典型的地质灾 害遗迹等。  相似文献   

4.
古生物化石     
什么是古生物化石?它与文物如何区别? 古生物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它是地球历史的鉴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我国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的地质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地质学的研究是要解决地质营力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类地质作用在自然环境中的效应问题,并不是对某个地质学科的发展趋势作一般性的评述,而是按照地球动力系统的作用过程一地质营力(包括人类地质营力)的运动规律研究它的发展、趋势、反馈、平衡等问题,为保持良性生态循环提供理论依据。1 青海湖地质历史演变概略青海湖盆地的发展雏形可追溯到古生代,它与共和盆地原为一体,均受区域构造体系的控制,以北西向和北北西向构造线为主,形成菱形断陷沉积盆地。在中生代初,原菱形盆地受北西断裂的影响发生中间隆起,逐即发育成为青海湖南山并将盆地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姊妹盆地:共和盆地、青海  相似文献   

6.
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生物化石的一般概念1.古生物:生存于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或更新世及其以前)的生物总称。包括古植物、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等。2.化石:由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生命活动遗迹以及因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3.化石种类按照古生物保留在岩层中的特点,化石  相似文献   

7.
<正>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自然产物,它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后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由此拉开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序幕。同年在巴黎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17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其旨在各成员国将本领域内具有世界保护意义的地点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4,(6):76-76
<正>矿产资源是自然形成的、赋存在地下一定深度、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原料、能源的资源。主要包括金属矿产资源(如铁、铜、铅、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如金刚石、石墨等);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历史。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人类利用的矿产资源种类不同,利用矿产资源的水平也不同。  相似文献   

9.
陕西商南金丝峡地质公园以南北方过渡地带的喀斯特峡谷地貌为依托,完整系统地保留了其形成、演化过程的地质遗迹。在对该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依据地质遗迹景观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公园的地质遗迹资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公园喀斯特峡谷地貌类型、规模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认为该研究区域将为研究峡谷形成演化历史提供详实、完整的资料,丰富峡谷地貌形成演化理论,进而为研究南秦岭新构造运动阶段划分奠定基础,推动整个秦岭造山带新构造运动的深入研究,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地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环境变迁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一、概述干旱区环境变迁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是一个活跃领域,在许多方面取得令人注目的进展。直到70年代,人们还认为世界上许多沙漠是地质历史的最近时期形成的,甚至是人类活动的结果。然而,现已查明,世界上的沙漠都经历了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独龙江流域地质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1989-1990年两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和邻区资料,对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背景等作了较为系统研究,揭示出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并论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发展历史,为阐述其地形地貌的形成以及相关的自然和经济地理规律提供地质背景的根据。但因地形、交通、气候和生活条件等所限,地质研究程度尚低,特别是属上游的西部地段。  相似文献   

12.
《西部资源》2011,(5):26
地质科学的形成,是随着人类对矿产的认识、开发、加工冶炼而逐渐从矿业发中分离出来,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的产生约在西方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30年代,逐渐为世界所公认。而人类从事矿业开发的历史则远远早于地质科学的兴起。中华民族在4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  相似文献   

13.
"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晔  王建萍 《热带地理》2000,20(2):130-133
从地貌、气候及湖泊盆地等霜素入手探讨了“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的自然构件;从民族的构成、分布民族的族源、迁徙、演变,中原文化印度文化、西藏文化在该区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等三方面探讨了“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的人文构件。提出“滇西北自然--文化板块”是经过长期的地质历史和人类历史交互作用形成的“自然文化耦合体”。该耦合体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本区自然环境分异、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多样性产生的过程。对该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中,如山脉、丘陵、平原、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矿产、地形、地质结构等,当遭受到自然或人类的严重破坏,并造成地质环境恶化、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的损毁时,称为地质灾害。我国国土辽阔,且70%是山区和高原区,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加上人类的一些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所以地质灾害的种类多、分布广、  相似文献   

15.
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和演变阶段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在历史时期,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演变过程是绿洲化与沙漠化并存,人进沙退和沙进人退皆有。灌溉绿洲是通过人工水系(渠、库、井)、栽培植物和耕作土壤,逐步替代自然水系、自然植被和土壤形成的。沙漠化则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的地域分配,使河流中下游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衰败向发展扩大。在受人类干扰很少的自然水系情况下,本区生态处自然平衡;在较强干扰下的半自然水系时,生态平衡失调;在强烈干扰的人工水系时期,河流上游生态改善,下游急剧恶化。  相似文献   

16.
统万城废弃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恩菊  谢春林 《中国沙漠》2010,30(5):1047-1052
在沙漠化研究中,沙漠古城的兴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古城所在地的沙漠化过程。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统万城,其废弃的原因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通过综合分析统万城周边地区地质历史时期以及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提出统万城地区生态环境变化乃至沙漠化主要取决于气候变化;统万城废弃所揭示的沙漠化成因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沙漠化治理,必须“尊重自然,科学治沙”。  相似文献   

17.
朱雪梅 《地理教学》1998,(1):22-23,26
高中地理“能源和能源的利用”一章中讲到:“煤是地质史上的陆地植物在沼泽中大量沉积而成的.一般产在地质成煤时期(主要在古生代、中生代)的沉积盆地的边缘。”“石油是地质时期的低等生物大量沉积在湖泊或海洋中变成有机质.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富集起来。它多半形成在中生代、新生代的湖盆和大陆架上。”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煤和石油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更存在有很大的差  相似文献   

18.
宁夏灵盐地区荒漠化灾害与农牧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鹏飞  蔡昌俊 《地理科学》1997,17(2):163-168
分析了宁夏灵盐地区荒漠化灾害过程中自然环境与人力活动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区域农牧业经济发展的“退耕还牧”治沙等社会问题。在第四纪地质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发展是一种“气候-地貌”的自然过程;在人类历史时期是气候主控下人为叠加干扰的“自然-人为”地貌过程。自然环境与人为活动具有使荒漠化发生正向或逆转变化的双重机制。  相似文献   

19.
浅谈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柳 《中国地名》2011,(2):71-72
一、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因地理、地质环境的特殊性,我国更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国家,地震、地裂、滑坡、塌陷、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冰雹积雪、低温冷冻、水土流失、泥石流、荒漠化、沙尘暴、病虫害、林火、山洪等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处于两大成矿带的复合部位,在形成大量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同时,也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所谓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貌景观、地质剖面、构造形迹、古生物化石遗迹、独特的矿物和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这些地质遗迹,都具有开展地质旅游的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国外边旅游边科考的影响,地质旅游悄然兴起。所谓地质旅游,是指通过旅游了解沿途地貌特征、地层年代,了解山川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