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建平 《地质论评》2021,67(2):459-466
地质公园作为21世纪兴起的新生事物,它把地质遗迹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是人类合理利用地球资源的一项创举,在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知识传播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地质公园有三个类型:省级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关联,又各具特征,在理念、管理、标准、和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有明显的差异。对这些异同点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在过去20年的地质公园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本文从分析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和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异同点出发,指出其产生的历史和观念上原因,并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与当地经济互动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俊卿 《陕西地质》2005,23(2):94-100
地质遗迹作为一种具有珍贵地质科学价值和独特造景功能的自然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已日益突出。同样,以地质遗迹资源为核心的地质公园也面临着如何协调地质遗迹保护与公园建设之间的矛盾。从以往经验来看,在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地质公园建设的保护性利用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此,本文选择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从地质公园建设与当地经济互动发展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地质遗迹的保护性利用,从而达到有效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世界地质公园以保护地质遗迹和保护自然环境、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开展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目前,全球世界地质公园共有64个,中国有22个。截至目前,辽宁仅有大连滨海、大连冰峪沟、本溪、朝阳乌化石4个国家地质公园。但迄今为止,辽宁还没有一个世界地质公园,这与辽宁丰富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很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国土资源报》——头版报道,经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20011221会评审通过,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33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省地质研究所负责申报的新宁崀山丹霞地貌和郴州飞天山丹霞—溶洞地质公园榜上有名,使我省继张家界砂岩峰林国家地质公园之后,又增添了两家国家级地质公园。这三家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建立,将有利于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我省的不可再生的珍贵地质遗迹资源。新宁崀山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占地108 km2,丹霞地貌地质遗迹分布密集,保存系统…  相似文献   

5.
张建平 《地质论评》2020,66(6):1710-1718
本文从探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利用方式和属地管理的演变出发,叙述地质公园的发展历史,将其过程分成四个阶段:① 萌芽阶段;② 国家/欧洲地质公园阶段;③ 世界地质公园阶段和 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阶段。不同阶段各具特征,反映了人类在了解、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和方法的不断进步,指出现在世界地质公园的理念、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模式是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展现出美好的前景。对国家/欧洲/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历史回顾和管理制度等内容的详细记述,可供地质公园从业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遗迹综合评价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在系统阐述青海省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与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地质遗迹(景观)评价系统和改进后的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形态典型、景观奇特、保存良好;地质遗迹可分为8个大类,16个亚类;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康体价值以及旅游开发价值,其中尤以水体景观、峰丛地貌和黄河奇石最为典型,属于国家级资源。研究结果不仅为地质遗迹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而且对于正确认识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状况,深入进行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萨依恒布拉克景区为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五大景区之一,该景区为2017年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时新划入的景区,目前该景区处于待开发状态。为了进一步查清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为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升公园科学研究水平及地质遗迹科学内涵,促进公园各景区均衡发展,特开展萨依恒布拉克景区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8.
秦岭终南山地质遗迹全球对比及世界地质公园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永祥  吴成基 《地质论评》2008,54(6):849-855
秦岭中段终南山地区地质现象复杂,地质遗迹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分布有典型地层剖面、岩浆活动遗迹、构造剖面及典型构造运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等多种类型地质遗迹。这些遗迹在环境、造山带和大陆动力学等研究方面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许多还具有景观价值。全球对比表明,区内多种地质遗迹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为保护好地质遗迹开展科研和旅游并兼顾生态保护,建立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最佳选择。为此,划分出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在保护区内设立若干特殊遗迹保护点,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同时,作为大型地质公园,在分区开发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中应充分注意各种资源及各园区的有效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五峰地质公园发育着独特的岩溶地貌,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旅游和科考价值。本文通过对五峰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地质遗迹类型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园区地质遗迹保护对策,对于进一步保护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公园地质背景浅析和世界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赵逊  赵汀 《地质通报》2003,22(8):620-630
2000年以来,中国基于自身丰富的地质遗产资源和保护经验,正式分2批命名了44家国家地质公园,其分布和特征受地质构造背景和新构造运动的控制。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产生了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也为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近况和东南亚地质遗迹 的保护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汀  赵逊 《地质通报》2008,27(3):414-4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地球科学家致力于世界地质遗产的保护工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的领导下,历时4年开展了2轮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97年正式获得教科文组织大会批准,推动了地质公园的建立。在1996年北京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欧洲地质学家酝酿了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组建,取得了欧盟的支持。2000年,欧洲地质公园网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建立,2004年首批25家世界地质公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正式通过评审并批准.经4批评审现已有52家世界地质公园正式建立。10余年的发展为地质公园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中国和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不仅具有丰富的地质遗产,而且在推动地质公园建设方面也发挥着榜样的作用,但各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元对应分析的国家地质公园综合价值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姚华军  高伟  冯春涛  李闵 《地质通报》2016,35(5):842-849
目前地质公园的分类难以针对具有多重价值属性的各类地质公园提出行之有效的分类管理模式。提出基于综合价值的国家地质公园分类模式,建立了国家地质公园综合价值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与小组讨论获取了35个国家地质公园的量化综合价值评价指标数据,应用多元对应分析对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最后将35个国家地质公园分为禀赋型地质公园、生态型地质公园、成熟型地质公园、均衡型地质公园和发展型地质公园五大类,为国家地质公园分类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环境敏感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文石海是四川省最先入选的世界地质公园,独特的焚、苗文化与“兴文式”喀斯特的完美结合使其成为我国20处世界地质公园中的奇葩。为评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将敏感度概念引入地质环境的评价中。在分析石海区域地质环境基础上,选取气候、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土壤背景质量、地质环境破坏速率等7个评价要素和相应的20个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采用权重加权平均法,对公园内地质环境敏感度进行定量评价,提出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赵汀  赵逊 《地质论评》2005,51(3):301-308
在2004年6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和2004年8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来自五大洲数十个国家的地质学家和地质公园管理者发言,展示了各国地质遗产保护现状,地质公园建设中地质遗产的科学研究,公众教育;保护方法技术;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与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关系;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地质公园与国家公园的关系;欧、美及非洲、大洋洲和亚洲各国地质公园发展前景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照各国的近况,我国在地质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方面要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在相关法规建设,地学背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质公园产权转移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勋 《四川地质学报》2009,29(3):334-337
根据UNESCO"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议程,地质公园的建立是实现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我国地质公园数量多、等级优,然而在经营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产权界定不清、产权制度安排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不优化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我国地质公园的经济功能,在分析地质公园产品属性基础上,据产权和公共产品理论,结合各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阐述了地质公园产权转移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对产权转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编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是建设好地质公园的重要工作。本文讨论了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原则和重点内容,为有关地质公园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质公园发展与管理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赵逊  赵汀 《地球学报》2009,30(3):301-308
地质遗迹是最重要的自然遗产, 是追索地球演化历史, 了解自然环境现状, 预测天人和谐愿景的对象, 地质遗产的保护是不可忽视的要务, 地质公园建立则是达成这一人类共同责任的最佳选择。随着中国和欧洲地质公园的迅速发展, 亚洲各国、澳洲、南美洲也正步入地质公园的快速发展期。推动地质公园建设作为全球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和谐共存的重要方式之一, 已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共认。  相似文献   

18.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建立及旅游资源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晓琴  殷继成 《中国地质》2002,29(4):445-448
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已于2001年3月16日经国家正式批准,成为我国首批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对这样一个特大型构造类国家地质公园,其旅游资源调查,范围的圈定,规划,开发与保护,管理体制,科学研究以及立法等还未规范化,即地质公园理论体系还不健全,如何在地质公园进行旅游开发,是当前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论述了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及其意义,评述了其地学旅游资源优势,并通过与国外国家公园与国内风景名胜区的比较,阐述了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19.
陈安泽 《地球学报》2016,37(5):535-561
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