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推拿手法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患儿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肺炎合并AAD的患儿1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每组各60 例。治疗组辨证分型后予以推拿治疗,对照1组采用非辨证分型推拿,对照2组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大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大便球菌/杆菌比例的变化。结果:3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大便sIgA及大便球/杆菌比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A、IgM水平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便sIgA含量及大便球/杆菌比例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可提高AAD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肠道菌群失衡,但辨证分型推拿手法在改善肠道局部免疫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耳穴按压及五行音乐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中西医融合儿童保健专科门诊收治的单纯性肥胖儿童100 例,根据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患儿提供饮食指导,不进行其他任何干预;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推拿、耳穴按压及五行音乐联合治疗,5 d为1个疗程,每个月治疗2个疗程,共治疗3 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4%(57/61),对照组为64.10%(25/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体质量指数(BMI)干预1、2、3个月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2、3 个月后的BM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肩胛下角部、腹部和髂嵴上部3个部位皮褶厚度明显小于治疗前,且与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耳穴按压联合五行音乐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效果明显,可减轻患儿体质量,减少皮下脂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松筋正骨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纳入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号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松筋正骨推拿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对照1组采用松筋正骨推拿治疗,对照2组进行运动疗法,观察3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0%(28/30),优于对照1组的86.60%(26/30)、对照2组的83.30%(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及WOMAC评分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优于对照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松筋正骨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在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功能方面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 例外感泄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0 例,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脱落18 例,对照组脱落49 例,最终治疗组纳入182 例,对照组151 例。治疗组采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儿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愈病例起效时间和泄泻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6%(161/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9%(93/1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愈病例起效时间、泄泻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泄泻较常规推拿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此推拿手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小儿推拿治疗风寒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 例风寒感冒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小儿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时间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25/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联合小儿推拿治疗风寒感冒起效快、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结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型颈椎病患者90 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并分别接受龙氏正骨手法治疗、MET治疗、龙氏正骨手法结合MET治疗。观察3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颈椎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对照1组有2例脱落,对照2组、治疗组均脱落1例,予以剔除。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27/29),对照1组为82.1%(23/28),对照2组为86.2%(25/29),治疗组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NDI、VAS评分、颈椎各方向关节活动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结合肌肉能量技术可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小”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 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 例、对照组29 例。治疗组采用“三小”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患侧胸锁乳突肌(SCM)处肿块厚度、体征(颈部活动受限程度、头部歪斜度、SCM硬度、SCM两侧对称情况及面部对称情况)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9.31%(23/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侧SCM处肿块厚度小于对照组(P<0.01),头部歪斜度、SCM两侧对称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三小”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21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敷脐配合小儿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28%,对照组为83.9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止泻时间、大便性状好转时间、脱水改善时间及全身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乳杆菌、肠球菌、酵母样真菌数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脐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可纠正肠道菌群失衡状态,有效改善患儿腹泻、脱水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熏蒸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分]、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MFM、BBS、M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有较好疗效,对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极佳,有利于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 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0%(72/75),高于对照组的86.67%(6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用踩跷推拿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踩跷推拿配合人工牵引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JOA各项评分及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以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踩跷推拿技术配合人工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推拿法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综合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nstant-Murley量表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nstant-Murley量表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 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7 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2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TNF-α、IL-6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步推拿点穴手法联合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KOA,可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活动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治疗组采用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洛索洛芬钠胶囊联合推拿治疗,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45/45),对照组为97.8%(44/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综合疗效中“优”率为75.6%(34/45),对照组为15.6%(7/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ODI、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壮腰通痹胶囊联合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优于洛索洛芬钠胶囊联合推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优于对照组的66.7%(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肩关节活动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疏导配合痛点揉拨手法治疗肩周炎,能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循经推拿联合定喘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肺炎喘嗽患儿12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对照组采用定喘散穴位贴敷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循经推拿干预。干预7 d后,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58/60),对照组为81.67%(49/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平均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循经推拿配合定喘散穴位贴敷能有效缩短肺炎喘嗽患儿的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效果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太极推拿特色摇法结合传统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颈椎关节紊乱导致的颈源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7 例和对照组43 例,对照组施以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推拿特色摇法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颈痛评分(NP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效率值(睡眠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9%(43/47),对照组为74.42%(32/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PQ、PSQI及睡眠有效率均较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推拿特色摇法结合传统推拿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导致的颈源性失眠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刮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实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功能性便秘(实秘)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基本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刮治法治疗,均隔日1次,疗程为4周。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主症(排便间隔时间、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次症(腹胀、厌食、口臭、口干、烦躁不安、手足心热、尿黄)进行评分,并评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26/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对照组次症中“口干”评分外,其余症状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2组主症、次症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本推拿手法加刮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实秘)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解结针法结合推拿治疗产后气滞热壅型乳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后气滞热壅型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解结针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大小、疼痛评分和综合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87.0%,对照组为6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0%,对照组为9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乳房肿块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乳房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结针法结合推拿可有效改善产后气滞热壅型乳痈患者的疼痛评分,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预防脊柱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 80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治疗,对照组单用足底静脉泵治疗,观察2组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饮膏循经外敷联合足底静脉泵可预防脊柱手术后DVT的发生,且优于单用足底静脉泵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