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人对版图的理解是“国家有疆宇,谓之版图,版言乎其有民, 图言乎其有地”。中国今天的版图奠定于清代,这是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基本一致的看法。因此,清代疆域形成之研究一直  相似文献   

2.
孙靖国 《地图》2014,(2):130-131
清朝入关以后,经过多年战争,将明朝的全部疆域纳入清朝的统治之下.在此基础上,清朝前几任君主一直向四方用兵,平定各个割据政权,到清代中期,中国形成了一个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拥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统一国家,获得了空前的统一与稳定.在疆域拓展的同时,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君主在欧洲传教士的协助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地测量,并绘制出康熙《皇舆全览图》、雍正《十排皇舆图》、《乾隆内府舆图》等地图.  相似文献   

3.
一、概 述自春秋前期至清代末年 ,中国的古代行政区划及疆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发展历史 ,分分合合历时约 2 70 0年。行政区域、疆域的变动是政治变动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以往历史疆域图都是分朝代编制的 ,它们之间是独立的 ,难以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因此也不能发现古代行政区划及疆域演变的内在规律和原因。而我们编制的这张《历史疆域的变迁图》充分运用了空间信息叠加的方法 ,即在同一张图上把各朝代疆域、政区图叠加起来 ,反映出历史上疆域界线、行政区划界的变动情况 ,并进行基于空间信息的历史演变分析 ,包括分析其疆域…  相似文献   

4.
胡兴军 《地图》2006,(6):16-25
中国在秦朝以前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也没有“总疆域”的概念,因此,在公元前221年灭六国而建的秦朝成为我们目前追溯中国“疆域”的最初点。中国的的疆域范围自汉代以来就大体形成,这说明中国不是一个扩张主义的国家。如果说秦 始皇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么汉代则建立起中原王朝的一个初步形态,后几经繁衍变化至今天的中国疆域,其中又尤以汉武帝对疆域的拓展最具开创意义。而清朝的大一统则最终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地图测绘与中国疆域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汝辰 《测绘科学》2004,29(3):73-80
地图已成为反映制图者空间观,政治势力及其与外界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化和意识上的人工制品。任何地图都不能脱离它所产生的背景而成为纯粹客观的表现物。从我国清代以来,地图测绘与中国疆域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分从三个方面做了详实地论述:统定疆域,即测版图,说明地图与版图的关系;列强欲掠我土,必先偷测舆图,或将我国地图偷寄国外;列举了中俄在伊犁和帕米尔边界谈判中的实例说明,熟悉边疆地理地图才能寸土必争,否则就丧权辱国。  相似文献   

6.
赵新 《中国测绘》2004,(4):60-61
《康雍乾时期舆图绘制与疆域形成》一书,以康雍乾时期其有代表性的舆图为例,以大量档案文献材料为基础,对这一时期地图绘制的历史及地图在当时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地图与疆域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孙果清 《地图》2012,(1):130-131
清代中期,为巩固疆域,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一些水平较高的地图被编绘出来。台湾地图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雍正年间《台湾地理全图》传世以后,乾隆朝台湾地图的绘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多种台湾地图长卷。如现存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台湾地图》,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在清朝前期形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一统的帝国,有着广阔的领土,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南起南海的东沙、中沙、南沙、西沙诸群岛,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大陆是中国领土的主体,陆上边界三面为内陆一面沿海。在一段颇长的时间里,中国的边界基本上是稳定的,大体上也是和平的。这种状况到了近代产生重大变化,中国的海疆和内陆不断遭到西方  相似文献   

9.
国家版图是国家的领土或疆域。疆是境界、边界,边界围成的地域就是疆域,这是国家版图的自然地理意义,版指户籍,图指地图,版图之上活跃着生生不息的民众,国家在本国版图内行使着统辖权,这应是国家版图人文地理意义的重要方面。国家版图属于历史范畴,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中国是一个文化多元、民族众多的国  相似文献   

10.
《测绘科学》2008,33(2):95-95
由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述彭研究员作序,由牛汝辰研究员撰写的《地图测绘与中国疆域变迁———地图主权价值论》(27万字)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对于增强我国国民的版图意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陈述彭院士认为:“疆域变迁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又是不  相似文献   

11.
李鹏  本刊编辑部 《地图》2021,(1):100-107
日新舆地学社的创设1922年,日新與地学社在北京创办,创始人是北京大学的一位毕业生一苏甲荣。苏甲荣(1895-1945年),字演存,广西藤县人,素喜舆地之学。1914年秋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致力于史地研究。1916年撰写《中国境界变迁大势考》一书,.上起清初,迄于民国,以中国与列强的边界谈判为主线,完整勾勒出近代以来中国疆域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地图》2006,(3):30-33
现当代迁都之风四起,大批国家不约而同地迁都,迁都.他们各自的国情迥异,疆域大小不等,迁都的动机与设想也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他们几乎是,甚至完全是一致的,那就是:"内迁"!  相似文献   

13.
王树连 《测绘工程》1997,6(2):42-47,53
在考证的基础之上,概述了秦汉时代的测绘管理及测绘职官的设置、疆域测量、地图绘制与天文观测及其重大成果,由此得出了秦汉时代是我国古代测绘体系基本形成时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文化地图集>的第一笔--图集的由来和样图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敬仙 《地图》1999,(4):21-24
乍一见题目,内行的读者一定会想到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所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谭图).谭图以考证见长,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在表现中国疆域变迁、区域历史地理等方面,以中国全部民族的历史及聚居疆域为对象,考证严密,定位准确,在中国历史地理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但谭图在表现手法上却是普通地图的单一形式,即在棕色的现代地域要素上叠加古文化遗址、古都、古城邑、古河道、古王朝疆域,按时序从古到今陈列,也对重要的聚居地域予以详细化,这些艰深复杂的内容、内涵和相对单一的手法使其读者群仅限于较为专业的人士,难以扩展到普通群众,其"方块字"的障碍更阻碍了向国外传播.  相似文献   

15.
这座宅院恐怕是全北京乃至全中国最复杂、最传奇的名人故居。里面住过“康乾盛世”的两位权臣、清代后期的三位亲王,而最具对照意义的是,两千年帝制中国的末代皇帝出生于此,近现代共和制中国的“国母”终老于斯。穿花拂柳到门廊不过,在叩开厚重的历史之门前的寻访历程,却是相当  相似文献   

16.
国家版图,即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最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领土范围,体现了国家对管辖疆域的主张,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国家疆域的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着他能否自觉抵制国外出版的  相似文献   

17.
虽说有科学家指出中国人的祖先是一个叫“夏娃”的非洲妇女,但我们还是更为坚定地将黄帝作为华夏历史的开端,于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五帝”被列在我国历代纪元表的最前面。到了大约4000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建立了。那时夏朝管理的疆域并不大,基本上只是在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主要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这个地区就是当时“中国”的范围。以后,随着朝代的更迭、各民族的融合和共建,“中国”逐渐拓展到了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西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地域不断发展变化,从最初的区区之地到后来的泱…  相似文献   

18.
我国疆域辽阔、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后备资源少。国土资源审计一直是审计的重点也是难点。日前.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在国土资源审计中.创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充分利用国土部门地籍数据、遥感影像等多种地理信息,引入外部测绘地形图、甚至Google Earth地图等地理信息开展审计.着力探索违法用地难以查找、土地区域难以界定、面积无法丈量等国土资源审计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地图》2006,(3)
现当代迁都之风四起,大批国家不约而同地迁都,迁都。他们各自的国情迥异,疆域大小不等,迁都的动机与设想也各有千秋。但在一点上,他们几乎是,甚至完全是一致的,那就是:“内迁”!世界上许多国家,很早就恪守祖宗流传下来的首都“内置”的原则,一般把首都置于国境内部。后来尽管人  相似文献   

20.
《测绘》2018,(6)
竖版中国地图相较以往传统横版中国地图的表示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完整呈现中国疆域全貌,在设计思路和图面效果展示方面都是一种创新和突破。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势图》的设计思路和编制方案为出发点,从地图的选题策划背景、设计与编制特点、地图内容表达、设计方案、科学价值及使用价值等方面对编制过程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其他竖版中国地图的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