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9,(12):27-28
在气候变化方面,巴西饰演着一个独特的角色。巴西是世界上十大经济体之一,有着世界上最太的森林生态系统——亚马逊热带雨林。根据2000年世界资源研究所的调查,巴西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八位,在发展中国家其排放量位于中国和印度之后,排名第三。与其他的发达国家乖口发展中国家不同,巴西由能源供给产生的温室气体仅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1温室气体水平影响大气和海洋2014年9月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第10号温室气体公报。公报主要用于报导大气中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的最新全球现状。这份公报与海洋学专家合作,首次确定了全球海洋酸化长期趋势信息。公报报导了三种主要长寿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年平均全球丰度  相似文献   

3.
红树林湿地土壤是一个潜在的温室气体排放源.调查了夏季福建九龙江口的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湿地土壤-大气界面3种温室气体的通量并分析土壤环境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九龙江口红树林夏季3种温室气体N2O、CH4和CO2的通量分别是0.27~2.45、-0.28~341.43μmol/(m2·h)和-0.49~17.00 mmol/(m2·h),表明九龙江口夏季红树林土壤总体上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根据3种温室气体的平均通量及其增温潜力计算它们的CO2当量通量以反映3种温室气体产生的增温效应,计算结果显示九龙江口红树林夏季土壤排放温室气体的CO2当量通量为82.33~674.92 mg/(m2·h),而CO2是最大的贡献因素.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O2通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因林地和滩面而异,CH4通量受林地的影响,但N2O通量则不受林地和滩面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环境因子是影响红树林温室气体通量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中土壤有机质、氨态氮和总氮含量是影响N2O和CO2通量的主要因子,而CH4则只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10月21日表示,在有完备数据的最近一年,即2007年,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增加,延续了自2000年以来的上升趋势。数据显示,按照该公约规定具有申报责任的40个工业化国家2007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的基准水平低了4%,但比2000年高了3%。就37个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设定了减排目标的工业化国家而言,  相似文献   

5.
美国总统布什2007年5月底宣布,他将在今年秋季召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15个国家开会,讨论如何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设立一个长  相似文献   

6.
众所都知,人为的温室气体正在大气层累积,尤其是二氧化碳及氟氯碳化合物(CFC)。这些气体是一种气候强制力,并且会像毯子一样吸收红外辐射(热辐射),这些辐射本该从地球表面及大气层逸失到太空中。据美国航天总署(NASA)哥达德太空中心估算,这些人为气体  相似文献   

7.
大部分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消失在大气层。然而,近期的研究显示,与地球或大洋相比,大气层储集CO2的可能性最小,温室气体在这个储集地正迅速饱和。关于温室气体的一个热门话题是碳的多价合,即俘获矿物燃料燃烧释放的CO2,并储存之,使其不能进入大气层的过程。近期关于碳的多价合的讨论已转向将深海作为储集地。在去年召开的第四届国际温室气体控制技术会议上,美国矿物能源首席代表助理R.Kripowicz提出,在大洋中熔解的CO2约为40000Gt。目前世界范围每年净释放量为3.5Gt,只是“沧海一粟”。围绕大洋储存碳…  相似文献   

8.
蓝色新事     
《海洋世界》2013,(11):48-49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近期在斯德哥尔摩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变暖证据确凿,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已经翻了一倍,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有增无减,地球将面临不可想象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气体水合物是能源和温室气体潜在的巨大来源。最新调查表明,气体水合物在大陆坡普遍存在,而且水合物中甲烷的能源当量很可能超过所有已知原油和天然气储量的总和。海洋气体水合物通常由圈闭在水冰晶格中的甲烷组成,一般发现于海底以下(bsf)200~500 m之间海洋沉积物的特定深度范围内。在地震剖面上,气体水合物稳定带的底部由一强反射层――似海底反射层(BSR)指示。在BSR之下常见游离甲烷气体,但其浓度显著低于气体水合物中的甲烷。气体水合物的成因与形成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中的焦点。尽管通常假定气体水合物与海洋沉积物中有…  相似文献   

10.
碳标签通过赋予消费者有关产品碳排放的知情权,促进企业不断进行低碳技术更新,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碳标签的应用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由此也产生了被滥用形成贸易壁垒的可能。文章着重研究了碳标签对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带来的挑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截至1月3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设定的提交期限截止前,共有55个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提交了到2020年减少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这是各国为促进气候变化谈判取得成功而发出的积极信号。共有35个工业化国家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中期目标,20个发展中国家提交了限制排放的中期目标。提交承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7,(3):4-4
2月中旬,美国西部5州的州长同意加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称他们所在地区受到了最为严重的全球变暖的影响,如近期的干旱以及恶劣的火灾季节。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的州长经协商后一致表示,他们将发展一项区域计划,目的是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建立一个旨在帮助此项事业实现最终目标的项目——虽然这一目标尚未确定。 加利福尼亚的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说这样一个被称为“帽子交易”的项目,通过让达不到减少排放目标的公司购买那些已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公司的股票,可以提供“一个可发展为全国范围内‘帽子交易’计划的有效框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蓝色新事     
<正>北极熊温室气体排放对北极熊生存带来威胁美国政府机构近期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温室气体排放对北极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报告称,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北极熊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威胁。科学模型显示目前全球北极熊的生存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生活在阿拉斯加的北极熊。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科学模型预测以下两种情况对北极熊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10,(6):7-7
近百年来北京地区温度因人类影响而显著升高。 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和太阳活动等均可能对近百年来的全球升温起到作用。然而,对各自的贡献量的估计仍然有不同看法。人类活动对北京地区温度变化的贡献量有多大?  相似文献   

15.
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进入地球大气圈的 CO2一直在增加。如今推出了捕集这种温室气体和将其圈闭起来的工艺,例如在很多采集地下燃料的场所,当其采空后形成了巨大的空洞,现在其中的一部分用于甲烷的储存。将 CO2注入含油层也相当有效。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9,(12):29-30
非洲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占全世界的4%,但在承受气候变化造成的恶劣影响方面却首当其冲。据估计,未来几十年非洲大陆的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左右,会使非洲在农业、水资源、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等多方面遭受巨大损失。这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非洲国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7.
《海洋世界》2009,(4):7-7
继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之后,科学家又发现了另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硫酰氟。硫酰氟是熏蒸工业上使用的一种重要消毒气体,用来杀死害虫、细菌和其他有害生物。最初,硫酰氟作为溴化甲烷的替代品进入熏蒸工业。溴化甲烷曾经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熏蒸消毒剂,但因其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而逐渐淡出熏蒸工业。现在,“替代者”硫酰氟也有了麻烦。研究发现,硫酰氟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36年,比想象中长得多;另外,虽然目前大气中硫酰氟的数量非常之少(其所占比例约为万亿分之15,并且每年增加5%),  相似文献   

18.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海平面有了较大幅度的升高,这是由于工业革命促进了温室气体的产生。黄东海大陆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海侵。相对海平面上升引起海岸侵蚀、盐水入侵、地下水位上升、红树木枯竭、内陆咸化加剧、风暴潮增加等环境问题,成为当今国际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13日,往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刚刚落幕一天后,加拿大环境部长彼德·肯特即宣布该国将邀出《京都议定书》,这意味着加拿大将不冉履行根据这一议定书承担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这算得上是加拿大送给全世界人民的一份独特新年大礼。肯特还借机批评自由党领导的加拿大政府当年批准加入《京都议定书》是“不负责的”,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9,(1):6-6
联合国和野生动物专家最近警告说,由于温室气体增加了海水的酸度,更有利于声音的传播,因此,海洋中的噪声正在增大,并使一些海洋哺乳动物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困难。并且,噪声形成了一种声音屏障,使得鲸无法集体行动,无法繁殖下一代。为期3天的联合国针对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会议,旨在讨论解决海洋噪声之道,而船运、石油和天然气探勘作业、军用声呐都是造成噪声的元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