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溶地下水是济南泉群的重要补给来源,其水质直接影响着济南市保泉工作成效。本次研究于5月和9月在济南市长孝岩溶水系统、趵突泉岩溶水系统及白泉岩溶水系统采集水样并进行水质检测。通过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个岩溶水系统中地下水均为弱碱性水,硬度较小,TDS值均<1 000 mg·L-1。阴阳离子浓度表现为:HCO3->SO42->Cl->NO3-,Ca2+>Na+>Mg2+>K+。模糊评价的结果显示,三个岩溶水系统地下水总体水质良好,可用作生活饮用水,且长孝、趵突泉及白泉的岩溶水水化学类型大致相同,离子来源相似,故水力联系较强。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苏北阜宁县潜水和承压水的水化学成因和补给特征,文章采集区域内地表水、潜水、承压水(第Ⅱ、第Ⅲ、第Ⅳ承压水)的水样,结合数理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和水化学特征系数等手段,分析了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关系和矿化度分布、主要阴阳离子关系、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阜宁县地下水总体为弱碱性,潜水和承压水中阳离子质量浓度都呈现Na+>Ca2+>Mg2+>K+,潜水中阴离子质量浓度呈现HCO3->Cl->SO42->NO3-,第Ⅱ、第Ⅲ、第Ⅳ承压水中阴离子质量浓度皆呈现出HCO3->SO42->Cl->NO3-;潜水的总溶解固体...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雪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2012年6月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采集雪坑和表层雪样品, 结合相关分析法、 海盐示踪法、 气团轨迹法等方法, 对冰川积雪的主要化学离子特征、 来源及环境意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积雪中平均离子浓度Ca2+>SO42->NH4+>NO3->Cl->Na+>Mg2+>K+. 雪坑中Ca2+是主要的阳离子, SO42-是主要的阴离子; 各种离子在雪坑中的平均浓度要远大于表层雪, 而且雪坑中的化学离子浓度峰值与污化层有着很好的对应性.同时, 与青藏高原、 中亚天山、 阿尔泰山以及北半球其他区域高海拔雪冰化学特征进行比较, 发现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区积雪化学特征受亚洲粉尘源区陆源矿物影响较大.然而, 雪坑中的离子(尤其是Na+和Cl-)除了陆源矿物粉尘之外, 部分还来源于海洋源.结合NOAA Hysplit模型对冰川区积雪化学离子来源进行了后向轨迹反演验证.  相似文献   

4.
根据珠穆朗玛峰东侧东绒布冰川海拔6450 m处长度为80.36 m的冰芯1886个样品的δ18O与主要离子浓度资料,研究了1844 AD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环境在季节及年际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δ18O与Na+、K+和Cl-相关不明显,与Ca2+、Mg2+、SO42-、NO3-和NH4+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据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把8种主要离子分成5组来研究,它们主要表现为:海盐离子Na+可反映印度夏季风强弱变化;K+和C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印度等南亚地区生物质燃烧量的变化;陆源Ca2+和Mg2+离子表现为春季的峰值和夏季的低值,冬春季高浓度的Ca2+和Mg2+可能主要来自南亚的塔尔沙漠,以及西亚的干燥少雨的高原地区,或更遥远的北非撒哈拉沙漠,同时,青藏高原本身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沙尘源区;NO3-和SO42-离子浓度表现出高频的季节变化特征,存在春季的峰值和夏季的低值,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NO3-和SO42-离子浓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NH4+浓度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大幅度上升可能是世界大战后,社会趋于稳定,南亚地区农业迅速发展而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家栋 《地下水》2022,(5):30-33
本文以府谷西王寨井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井田内16个地下水水样的12项测试指标(Na+、Mg2+、Ca2+、NH4+、Cl-、SO42-、HCO3-、NO3-、NO2-、F-、TH、TDS)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西王寨井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Mg型、HCO3-Ca·Mg型为主,碱土金属离子含量超过碱金属离子含量,弱酸根超过强酸根,阳离子中的Na+和阴离子中NO2-是随环境因素而变化的敏感因子;井田地下水的综合环境质量中等偏下,大部分地区水质已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井田内无Ⅰ、Ⅳ类水,适宜直接饮用的Ⅱ、Ⅲ类水分布在井田中部的黄土梁岗区,...  相似文献   

6.
利用太白山北麓2011年12月-2013年7月共39次降水样品数据资料, 定量分析了该区域降水化学的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太白山北麓地区降水中, 除常量离子Na+、NH4+、K+、Mg2+、Ca2+、F-、Cl-、SO42-、NO3-外, CO32-、HCO3-、PO43-及低分子有机酸也占有相当比例. 研究区降水常量离子浓度的顺序依次为: NH4+ > SO42- > Ca2+ > NO3- > Na+ > Cl- > Mg2+ > K+ > F-, 离子总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轻度污染) < 秋季(中等污染) < 春季(严重污染) < 冬季(极重污染). 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太白山北麓地区降水组分主要有三种来源; Na+、Cl-、Mg2+、Ca2+主要来自地壳源, SO42-、NO3-、NH4+主要来自人为源, K+和F-主要由海盐源和人为源共同贡献. 根据Hysplit 后向气流轨迹分析, 得出不同路径气团降水离子组分不同: 受地形等因素影响, 北方路径的气团比南方路径气团离子总浓度较高; 受土壤类型影响, 西北方向气团降水Na+、Mg2+、Ca2+浓度较高; 受人为活动影响, 东北方向SO42-、NO3-、NH4+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牡丹江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对该区采集的24组第四系地下水样品中常规离子进行检测和分析,利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离子比例关系等方法识别地下水主要离子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第四系地下水中主要离子含量变化均具有较强的离散性,阴离子平均浓度HCO3->SO42->Cl-,阳离子平均浓度Ca2+>Na+>Mg2+>K+,地下水整体为淡水,呈中性偏弱酸性,水化学类型以HCO3—Na·Ca型水为主;水中的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岩石风化溶解,其中,Na+和K+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的溶解,Ca2+和Mg2+主要受碳酸盐、硫酸盐和硅酸盐矿物风化溶解作用共同控制,同时水中阳离子间存在一定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8.
慕士塔格卡尔塔马克冰川作用区的水文与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利用2003年6月1日~8月25日实测的水文数据,分析了慕士塔格峰卡尔塔马克冰川融水径流的变化特征.卡尔塔马克冰川融水径流主要集中在6~8月,其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过程,融水径流受控于温度及降水要素.同时,对8月10~23日采集的冰川径流样品及部分降水样品的pH、EC(电导率)和主要离子(Na+,K+,Ca2+,Mg2+,Cl-,NO3-,SO42-,未检测降水样品的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径流样品略偏碱性,pH和EC呈正相关关系.SO42-和Ca2+是所测离子中主导的阴阳离子.除NO3-外,样品中各离子含量具有一致的变化特征;各离子浓度与流量或水位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初步讨论了离子的来源,结果表明冰川融水中化学物质组分主要来源于地表.  相似文献   

9.
济南岩体是山东省中部典型的中生代地质体,其周边裂隙岩溶水发育,查明济南岩体周边裂隙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来源,对裂隙岩溶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济南岩体周边裂隙岩溶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地层岩性、裂隙岩溶发育特征、主要离子含量及变化特征、水化学类型等,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Gibbs图解、主要离子比例分析、Mg/Ca摩尔比分析等方法推断离子来源。研究发现:区内裂隙岩溶水中Ca2+、Mg2+、Na+、SO42-、Cl-、TDS含量,从岩体南、东、西3侧至齐河—天桥一带,再到桃园—鸭旺口一带,为逐渐增加的趋势,HCO3-变化趋势与之相反;水化学类型有5种,存在由岩体南侧HCO3-Ca型,至东、西2侧的HCO3-Ca·Mg型,到齐河—天桥一带的SO4-Ca型,再到桃园—鸭旺口一带的SO4·Cl—Na·Ca型不断溶滤的...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泰安市城区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选取2021年采集的31件水样,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孔隙水主要离子特征及控制因素,运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孔隙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泰安城区孔隙水阳离子以Ca2+、Na+为主,阴离子以HCO3-、SO42-为主;p H值6.75~8.10,整体呈弱碱性;TH含量211~1 226 mg·L-1,平均603 mg·L-1,属于硬水—极硬水;TDS含量368~2 002 mg·L-1,平均917 mg·L-1,属于淡水—微咸水;NO3-含量3.08~111.07 mg·L-1,平均31.85 mg·L-1;K+、NO3-、C...  相似文献   

11.
为查清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浅层地下水NO3-污染问题,对研究区7种污染源类型64件浅层地下水样品水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受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中NO3-含量的高低往往与几种特定的水化学类型存在对应关系。4类主要污染源类型浅层地下水NO3-含量一般顺序为:垃圾渗滤液>禽畜养殖>生活污水>农业种植。垃圾渗滤液下渗导致的NO3-污染对应的主要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Mg型,粪便渗滤液及尿液下渗主要对应产生HCO3·SO4-Na·Mg型、生活污水入渗对应产生HCO3·Cl-Na·Ca型,农业种植区主要对应HCO3-Na·Ca型。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NO3-含量与Ca2+、Cl-存在相关关系。研究区以农业种植为主,大量氮素化肥和石灰等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是导致浅层地下水NO3-与Ca2+相关的主要因素。NO3-与Cl-在地下水中同属较稳定离子,由长期的人类活动排放、入渗积累或蒸发浓缩富集,是一个地区人类活动密集程度和历史长度的综合反映,提出了NO3-与Cl-质量浓度联合评价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下河系统是岩溶地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特殊岩溶地形地貌建立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科研和旅游的胜地。为了解旅游活动对岩溶地下河系统水化学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大小井地下河系统入口和出口在不同旅游时段的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受旅游人数影响,污水水化学变化较大;大小井水化学类型为Ca-HCO3型,水岩相互作用产生的Ca2+、Mg2+和HCO3-从入口到出口逐渐增加,而人类活动输入的K+、Na+、Cl-、NO3-和SO42-则表现出差异性特征。小井地下河系统因受沿途城镇生活排放污水和农业活动影响,水化学波动较大,出口K+、Na+、Cl-和NO3-升高;大井地下河虽受旅游活动输入影响,但K+、Na  相似文献   

13.
吕琳  李伟  刘元晴  宋绵  邓启军  郑一迪 《中国岩溶》2023,(1):149-160+181
以太行山北段金龙洞岩溶泉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离子比值及饱和指数等方法,分析泉水水化学和同位素动态特征、水中主要离子来源及演化、水-岩相互作用过程等内容。结果显示:(1)金龙洞泉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泉流量对其响应程度高,泉流量较小时,水中主要离子含量相对高,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泉流量大时,水中离子含量低,水化学类型为HCO3-Ca、HCO3·SO4-Ca型,泉流量增加引起的稀释作用对离子含量影响明显;(2)控制泉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为溶滤作用和稀释作用,且Ca2+、Mg2+、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溶解,SO42-、Na+、K+、Sr主要来源于安山岩中长石、黄铁矿等矿物的风化溶解,NO3-则来源于人类活动;(3)降水集中期,泉...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山东省邹城市东部缺水山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质状况和水化学过程,采集研究区各类型地下水样品32件,检测K+、Na+、Ca2+、Mg2+、Cl-、SO42-、HCO3-、NO3-、F-、TH和TDS等化学指标,综合利用图解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其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裂隙水、孔隙水与岩溶水具有相似的水化学特征,裂隙水和孔隙水的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而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2)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水化学形成机制主要以水-岩相互作用为主,其次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孔隙水受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比例分别为77.7%和10.5%,而裂隙水受影响的比例分别为63.9%和11.3%。  相似文献   

15.
黑河源区河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黑河源区河水沿流域水质变化概况,对黑河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以黑河源区干流为研究对象,对河水进行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河水化学组成以K+、Na+、Ca2+、Mg2+和Cl-、NO3-、HCO3-、SO42-为主。通过聚类分析、舒卡列夫分类和Piper三线图分析发现主要离子中,阳离子主要来源于石灰岩风化产物,SO42-主要来源于蒸发岩矿物风化产物和人类活动,HCO3-主要来源于纯碳酸盐风化产物。通过对重金属污染调查发现,V、Co、Cu、Pb、Cr、Mn和Zn含量较高,矿山开采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尹红云  贾亮亮  张永辉  林莎 《地下水》2022,(2):39-40+94
为了解定州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现状,实现水中多组分的准确测定,建立了仪器分析和容量法相结合的测定方法。采集了74组地下水进行分析检测。综合运用描述性数理统计和三元相图,分析了定州市地下水的主要离子特征,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质量予以评价。结果表明:(1)pH值、HCO3-和偏硅酸含量在空间上变异最低(CV<30%),NH4+、Cl-、NO2-空间变异最高((CV>100%),其余化学组成空间变异中等(CV:30%~100%)。(2)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水为主。(3)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多为Ⅲ类水,研究结果对了解定州市地下水水质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秦岭太白山南麓降水中常量无机离子特征及其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连续采集的74个有效降水样品为研究载体,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太白山南麓黄柏塬地区降水中常量无机离子(NH4+、Ca2+、Na+、K+、Mg2+、SO42-、NO3-、Cl-、F-)的化学特征,并结合富集因子法、端源贡献法及后向气流轨迹模型探究其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a2+ > SO42- > NH4+ > NO3- > K+ > Na+ > Mg2+ > Cl- > F-,主要阳离子是Ca2+和NH4+,共占阳离子总量的76.21%,主要阴离子是SO42-和NO3-,共占阴离子总量的90.83%。降水总离子年平均浓度为404.64 μeq·L-1,相对于国内外已研究的其他高山站点偏高,表现出典型的大陆型及人为源干扰的特征。受排放源、气象因子、植被、降水量等因素影响,降水总离子浓度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依次为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源解析结果显示降水中SO42-和NO3-95%以上由人为源贡献,Ca2+和Mg2+主要来源于地壳风化,Na+海盐源和非海盐源贡献约各占一半,K+主要来自于非海盐贡献,而F-和NH4+则几乎全部由人为源贡献。不同路径气团影响下的降水离子组分具有明显不同,北方气团途径太原、石家庄、北京、兰州等工业发达城市,工业燃煤交通废气排放量大,降水中SO42-、NO3-浓度均偏高,离子总浓度也明显高于南方气团。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岩溶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水源、污染源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源调查、源汇追踪和源头阻控为主要内容的岩溶地下河污染修复治理模式——三源模式。以遵义市坪桥地下河系统为例,利用三源模式对该地下河污染进行修复治理实践。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各类水点25处,以钻孔、岩溶泉点、地下河出口为主,特征污染物为以NH4+、NO3-、SO42-、Mn2+、Se2+为主;分布有各类污染源点15处,以工业废渣堆放场为主,主要分布在地下河系统下游坪桥工业园区一带,特征污染物同样为以NH4+、NO3-、SO42-、Mn2+、Se2+为主;地下河系统范围内有3条地下水污染通道,均分布在地下河出口与坪桥工业园区Z1(1#、2#)废渣处置场之间;通过对2#废渣处置场排洪竖井-地下河出口这一污染通道上游段进行帷幕工程修复后,地下河出口可减排污水排放量47 244...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南极乔治王岛冰帽大冰穹顶部降水和成冰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冰芯上部层物理特征参数确定的5个年层及其附近气象站相应的降水记录,结合多年降水资料将大冰穹45m冰芯划分为15个年层.应用此年层剖面,证实了微粒含量的两个异常峰值分别对应于1987年Deception岛和1980年的SealNunataks两次火山喷发.乔治王岛冰帽属于温性冰帽,大、小冰穹冰芯阴阳离子受沉积后融水渗浸淋溶作用的影响.对冰芯阴阳离子的淋溶次序分析显示,大冰穹为SO42->Mg2+>Ca2+>K+>Cl->Na+>NO3->Br-,而小冰穹为Mg2+>Ca2+>SO42->K+>Cl->Br->Na+.  相似文献   

20.
张艳阁  徐建中  余光明 《冰川冻土》2017,39(5):1022-1028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老虎沟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的变化特征,于2016年7月16日至8月11日共采集13个PM2.5样品和4套粒径分级样品。研究结果显示:非沙尘期间,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为2.35 μg·m-3,主要离子SO42-、Ca2+、NH4+和NO3-的浓度分别为1.28、0.33、0.32和0.28 μg·m-3,约占水溶性离子浓度总和的94%;沙尘期间,水溶性无机离子总质量浓度为12.63 μg·m-3,是非沙尘期间浓度的5倍,主要离子SO42-、Ca2+、Cl-、Na+和NO3-的浓度依次为5.36、4.77、0.80、0.62和0.61 μg·m-3,约占水溶性离子浓度总和的96%。分级样品分析结果表明,NO3-主要分布在粗颗粒模态,可能是前体物在粉尘表面发生非均相反应产生。在沙尘时期,SO42-主要为粉尘贡献,集中分布在粗颗粒模态。在非沙尘时期,SO42-在粗颗粒模态和积聚模态都有较多的分布。积聚模态的SO42-主要是通过前体物与NH3发生均相反应产生。据估算,非沙尘时期的二次反应对PM2.5中SO42-的贡献约为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