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21年春季和夏季,在江苏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中,开展了野外植物调查,以了解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群丛特征。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该湿地公园的岛内河渠、岛内库塘、洪泛江滩、草本沼泽、森林沼泽、林地、草地和撂荒地中的植物开展调查,研究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湿地公园中,记录了105科296属437种维管植物,其中有56种外来物种和8种受保护植物,禾本科(Gramineae)、菊科(Aster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Fab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的物种数量都≥20种,单种属占总属数的近四分之三;在437种维管植物中,有335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量的76.66%),有95种典型木本植物(占21.74%),还有5种木质藤本(占1.14%)和2种竹类植物(占0.46%);有水生植物48种(占10.98%),有湿生植物138种(占31.58%),有中生植物251种(占57.44%);在科的区系组成中,世界广布科(45科)占优势,有37科为热带分布科,有22科为温带分布科;在属的区系组成中,温带分布属(126属)占优势,热带...  相似文献   

2.
以5个保护区为例来探究外来入侵植物与环境及人为因子间的关系。利用CCA分析了环境变量与外来入侵植物丰度的关系,采用了多元回归得出了与外来入侵植物最为相关的环境与人为因子。结果显示,从泰山自然保护区到丰林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分别为25种、12种、13种、5种、5种,沿着包括纬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高降雨量等环境因子强度的降低而下滑。而同时,外来入侵植物的数量随着人为活动的干扰度增强而增加。从起源上来看,热带成分从31%降至0,而北美起源的植物则逐渐增加。从科的组成上看,五个自然保护区中均有菊科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15%、33%、36%、 40% 和20%,显示了其世界广布的特性,而其他科属入侵植物的分布并不均衡。从生活型上看,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外来入侵植物的传入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受人类活动及利用喜好的驱动。  相似文献   

3.
西溪湿地外来植物及其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经典分类及群落学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对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特别是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境、危害程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现有外来种子植物97科234属328种,其中被子植物91科220属311种。菊科、禾本科和蔷薇科等14科所含属种是该地外来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菊科、禾本科占绝对优势;菊科外来植物在外来种中所占比例大,且危害较重。景观改造、湿地植物园引种是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种类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西溪湿地现有外来入侵植物共27科55属71种,原产地为美洲的48种,占总种数的67.61%;原产地为欧洲的9种,占12.68%。外来入侵植物以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居多,有52种,占总种数的73.24%,落叶灌木仅1种(占1.41%)。提出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的编目、监测和数字化管理的建议,并建议将美丽飞蓬、南美天胡荽、再力花和黄菖蒲等4种外来植物列入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检索,对梅州城市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生活型、危害程度、原产地、入侵途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梅州城市湿地主要外来入侵植物有16科29属33种,其中菊科植物的数量最多,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7.3%;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有10种入侵植物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原产地以美洲为主;引入途径主要以人为有意或无意引入为主。在分析城市湿地外来入侵植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入侵植物生态风险评估系统、加强入境检疫、加强地区合作、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有效防控和变害为宝等对策,为城市生态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区东部沙地植被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野外样地调查资料,对青海湖区东部沙地植被从区系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青海湖东部沙地植被种类组成简单,共有27科58属71种。其中禾本科比重最高为22.535%,其次为菊科占12.676%;再次为豆科占9.8592%;桔梗科等14科比重较小均占1.4085%。②地理成分上,湖东沙地植物区系以世界分布为主,共有16科,湖区植物区系中的优势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次是温带成分10科;热带亚热带成分仅有1科。③生活型以多年生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为主,两者种类系数之和达到76.06%,一年生植物所占种类比重最小。④湖东沙地植被群丛多以单一优势种为主,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R1和均匀度指数Jsw三者的变化趋势大致是一致的,即随物种的增多,他们的指数趋向增大;生态优势度C的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⑤湖东沙地群丛物种相似性差异较大。固定沙地之间植被群丛相似性较高,流动半流动沙地与流动沙地之间则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系统了解山东省潍坊市湿地公园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于2019年10月2~10日和2020年8月15~23日,对该市4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相关历史资料,研究了维管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分布、生态型和生活型。研究结果表明,在4座湿地公园中,共记录维管植物51目108科352属533种;其中,有399种资源植物、9种保护植物、3种山东省稀有植物以及52种入侵和归化植物;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为优势科,单属(种)科和寡属(种)科占优势;在区系组成上,有15种类型、9变型,北温带分布属最多(占21.60%),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占16.48%)。总体上,4座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但是,各湿地公园中的乔木过多,人工种植植物的比例和数量较大,野生物种和水生维管植物相对匮乏,存在一定数量自然混入或人为引进的入侵和有害植物物种。  相似文献   

7.
外来物种入侵目前已成为威胁湿地生态状况的五大主要因子之一。以华侨城湿地为例,调查发现该湿地入侵植物12科23属26种,入侵动物2科2属2种;并提出了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施工设计的目标、原则、技术要点、验收标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积累和完善贵州湄潭湄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中植物的基础数据,采用调查样带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湿地公园内湄江湖及其上游河流和沼泽湿地中的植物开展了野外调查,分析了湄江湖及其上游河流和沼泽湿地中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和地理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在湄江湖及其上游河流和沼泽湿地中,共记录了82科191属242种维管植物,其中,有2种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有15种为外来入侵物种,有2种为贵州省特有分布物种;植物群落主要由被子植物组成,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Compositae)物种是广泛分布的物种,分别有22属26种和21属27种;湿地中的维管植物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草本植物的物种数量占维管植物总物种数量的70.66%;湿地中维管植物的地理成分复杂,中国特有分布属匮乏,维管植物区系的个性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临沂湿地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临沂湿地植物共有64科164属26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oeraceae)、菊科(Composiae)、蓼科(Polygon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植物占湿地植物物种总数的46.42%;外来入侵植物有6科7属7种,占2.64%;湿地植物类型大致分为沉水植物群系、浮水(叶)植物群系、挺水植物群系和杂类草群系,共30余个群丛;全区湿地植物可以划分为6个生活型和3个生态型。  相似文献   

10.
于1982~1983年和2008~2010年,对东江东莞段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了调查。1982~1983年,记录有水生维管束植物93种,隶属33科60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单子叶植物11科30属48种,双子叶植物19科27属41种,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在水生植物中,有漂浮植物18种,沉水植物25种,挺水植物29种,水生植物中沉水植物占优势;群落组成有4个代表类型。2008~2010年,记录有水生维管束植物50种,隶属28科42属;与1982~1983年相比,物种科数减少15.2%,属数减少30%,种数减少46.2%;沉水植物物种减少幅度最大,为64%;4个群落组成类型基本消失。两次调查结果表明,除世界分布属占最大比例外,热带亚洲分布属也显突出,但热带—亚热带分布种是东江东莞段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它们共同组成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主体,植物属的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热带性质;分析了该区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变化的原因,提出对水生维管束植物修复、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湿地是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高度聚集的生态体系之一,被称为“物种基因库”。湿地良好的环境条件不仅有利于本地种的生存,也利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据现有资料统计,目前中国湿地生态系统中有外来入侵植物10种,隶属7个科;外来入侵动物53种,涉及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甲壳类、软体动物、鱼类和昆虫类。论述了这些入侵种的主要入侵途径,包括作为饲料、观赏、净化水质等目的人为有意引种,以及由非人为因素引起的入侵;同时还讨论了这些外来入侵种给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即导致物种多样性丧失、降低社会经济价值、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和景观。  相似文献   

12.
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研究是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及其生态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神农架大九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植物物种组成、优势植物种群及植物区系。结果表明:大九湖湿地维管束植物共52科140属201种,其中种子植物47科134属194种,外来入侵植物4科7属7种。草本植物群落类型主要以湿生植物群落为主,有苔草(Carex)群落、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群落和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群落等,占群落总数的59.60%。优势植物种有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阿齐苔草(Carex argyi)、灯心草(Juncus effusus)等,是组成该区域湿地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种。植物区系主要有12个分布类型及4个变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并含有一定的热带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3.
深圳华侨城湿地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圳华侨城湿地位于珠江口深圳湾北岸,通过箱涵与深圳湾海水相通,总面积69万m2,水域面积约50万m2,是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侨城湿地植被、鸟类、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华侨城湿地共有植物60科162种,其中真红树植物5科6属7种,半红树植物3科4属5种,外来入侵植物27种;鸟类共有12目36科101种,约占深圳湾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6种;共鉴定出藻类5门11属14种;浮游动物25种。华侨城湿地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主要包括入侵植物大面积分布、物种单一,鸟类、底栖生物类等生物多样性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及凤塘河口相比较低,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布于流溪河等河流中未开发的江心岛具有生态和文化等多重价值,这些未开发的江心岛是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的重点保护对象。外来入侵植物是江心岛生态系统健康发育的潜在危害因素。为了全面掌握广州市主要河流中未经市政开发的江心岛上的入侵植物分布状况,通过现场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研究了广州市珠江水系中22座未开发的江心岛上的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22座未开发的江心岛上,共记录11科26属27种入侵植物,这些物种都为广州市已经记录的入侵植物物种,其中,菊科(Compositae)物种(10种)最多;白花鬼针草(Bidens pilosa)在11座江心岛上分布,光荚含羞草(Mimosa bimucronata)在10座江心岛上分布,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马缨丹(Lantana camara)和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的分布也较广;东江流域的泊鹤洲上的入侵植物物种(11种)最多,其次为南航道的屎船沙(10种);白花鬼针草、南美蟛蜞菊、薇甘菊、光荚含羞草、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和原野菟丝子(Cuscut...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实地调查,研究文献资料并系统整理出评价区维管束植物名录的基础上,对福建省北水南调第一期工程评价区的植物种类和区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程评价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 153种,隶属于581属,186科。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科级分类阶层上,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居主导地位,占工程评价区维管束植物总科数的52.11%,尤以泛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居多;属级水平上,热带地理成分亦占优势,占维管束植物总属数的55.96%,温带地理成分也有较多分布。工程评价区具有维管束植物分布区类型较为齐全,热带成分居主导地位,温带成分居次,并具有一定特有成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分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态系统研究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线路调查的方法,分析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及区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11科354属508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8种;菊科、禾本科和蔷薇科植物为优势科;保护区以草本植物为主,有301种,乔木树种92种,灌木树种65种,藤本植物50种;植物区系有14个类型,以温带成分为主,占总属数的48.56%,热带性质的属占34.48%,世界广布性质的属占15.52%。江苏洪泽湖东部湿地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特性,应加强对重点植物的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福州东湖湿地公园规划区位于福州滨海新城中部的核心区,维管植物资源丰富,然而本底资料不明,亟待开展植物区系研究,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撑。据初步统计,福州东湖湿地公园规划区共记录202种植物,隶属于74个科,166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6属6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68科159属195种,含双子叶植物57科124属150种,单子叶植物11科35属45种。菊科和禾本科是该区域植物区系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东湖湿地公园规划区维管束植物多为世界广布类型,其次为热带分布型,而温带成分在该区域也有一定的渗入。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属占明显优势,植物区系中属的温带性较弱,无中国特有科及属。说明规划区植物即使多数是世界广布科,但是也多分布偏向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属。且人为因素在该区域植物区系组成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2021年5月至9月期间,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方法,对内蒙古红花尔基伊敏河国家湿地公园中的维管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该湿地公园中维管植物的组成特点和科、属、物种的区系成分,旨在为该湿地公园中的植物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管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内蒙古红花尔基伊敏河国家湿地公园中,记录了维管植物63科241属445种;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蔷薇科(Ros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和豆科(Fabaceae)的物种数量分别为78种、47种、34种、29种和22种,其合计的物种数量占该湿地公园的总物种数量的47.19%;艾蒿属(Artemisia)、委陵菜属(Potentilla)和薹草属(Carex)的物种数量位居241属的前三位,其物种数量分别为15种、12种和10种,有155属为单种属,占总属数的64.32%;63科的区系分属5种分布区类型及其3种变型,241属的区系分属12种分布区类型及其8种变型,445种的区系分属8种分布区类型及其20种变型,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都以温带分布区类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19.
山西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西省植物种类多样性相对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43科、816属和2576种,科内属种分布极不平衡,有趋向大科分布特点;山西种子植物区系以温带分布区类型占绝对优势,共有410属、1540种,分别占总种子植物总属数的50.2%,总种数59.8%;该区系具有一定数量的古老成分;地理成分混杂且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在中国植物属的15个分布类型和31个变型中,该区系就占15个分布类型和16个变型。  相似文献   

20.
王述潮  马鸣 《湿地科学》2019,(2):172-178
2017年7月~2018年6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克拉玛依市东部玛纳斯河下游的玛依湖区(分为上湖区、中湖区和下湖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鸟类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玛依湖区,共记录到鸟类17目39科99种;其中,有留鸟13种(占该区鸟类总物种数量的13.1%),冬候鸟7种(占7.1%),夏候鸟55种(占55.6%),旅鸟24种(占24.2%);在鸟类区系方面,有北方广布种37种(占37.4%),古北种29种(占29.3%),全北种20种(占20.2%),中亚种11种(占11.1%),东洋种2种(占2.0%);该区鸟类群落的优势种为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和崖沙燕(Riparia riparia);该区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国家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56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级重点保护鸟类8种;上湖区中鸟类群落的物种数量、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相对最大;与夏季和冬季相比,春季和秋季鸟类群落的物种数量、个体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都相对偏大;对鸟类食性统计发现,在玛依湖区,食肉—食虫性鸟最多,有60种,植食性鸟最少,仅有9种,还有杂食鸟30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