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内土地评价与土地优化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优化是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和调控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在对国内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优化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地评价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以及土地利用优化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土地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展合理有效的土地潜力评价,缓解有限土地供给的矛盾,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土地潜力评价由于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探索新的土地潜力评价方法,以满足实时快速土地决策的需要。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根据土地评价的目的,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影响因子,确定合适的指标因子权重,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栅格叠加能力进行土地潜力评价是又一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土地管理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何科学地利用和有效地管理对可持续发展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概述了土地管理中的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土地评价、土地整理等的应用现状,并结合3S技术的发展探讨了其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4.
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评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76年FAO发布的《土地评价大纲》,其中指出土地适宜性的前提之一就是土地利用方式必须是持续的,即在当前环境条件下的可维持性与稳定性。但是直到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针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持续发展”的概念才得以明确定义并迅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讨论与响应。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后,国际上一些土壤学家和土地评价专家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引伸到土地利用,提出了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sustainable landmanagement…  相似文献   

5.
村镇土地“参与式”评价能够充分考虑村民的利益、需求、愿望及要求,广泛平等地联系村民介入土地评价领域,从而对土地利用现状形成深入分析并为土地规划等决策提供基础性建议,对于土地利用情况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要进行普遍的村镇土地参与式评价仍然任重道远,本文选择模糊数学模型作为评价方法,应用专家意见法,创造性地构建了村镇土地参与式评价指标与权重系统;同时应用构建的评价系统,采用抽样调查和访谈式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在重庆市燕坝村进行了深入的参与式土地评价实践,在描述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当前条件下村民意愿对土地评价的参考性偏低,并探讨其原因,提出了参与式评价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不断发展造成的土地资源开发严重超量及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信息提取困难的问题,该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为研究区域,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研究利用多时相TM遥感影像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并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模型的方法分别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研究。该方法的实施,既准确地获取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和变化情况,达到进一步摸清土地使用情况的目的,又有助于管理部门更加有效地规划土地。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本文以ArcEngine的二次开发为工具,进行土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通过对该系统的开发设计模式、数据库的建设、系统的架构与功能进行研究,实现GIS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运用GIS技术从开发区利用成果数据中获取集约利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基础数据,建立了图文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库;并基于ArcGIS平台设计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实现了开发区土地评价数据建库、自动评价、成果管理以及查询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日益加剧,土地资源环境已逐渐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荣成市土地资源环境要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对土地资源进行基础性评价,在GIS技术支持下计算各项指标分值,并得出承载状态压力指数;在基础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生态条件与环境质量进行修正性评价。结果显示,荣成市土地资源环境基础性评价为可载,基于水资源系统的综合承载状态为临界,基于生态条件与环境质量系统的综合承载状态为可载。  相似文献   

10.
浅谈地籍信息资源网络的规划与建设/张渝庆(长春市土地管理局)…∥测绘通报.—1997,(11).—28~29论述了建立地籍信息资源网络的迫切性和深远意义,将地籍信息资源网络的主要功能概括为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给出了地籍信息网络配制的软硬件构成。分析了地籍信息网络建设面临的问题,如管理人员亟待提高、管  相似文献   

11.
GIS服务和GIS服务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空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GIS服务和GIS服务链已经成为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本文对GIS服务和GIS服务链的定义、研究现状、分类、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GIS服务和GIS服务链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启示和思考,给出了国土资源GIS服务接口划分原则。  相似文献   

12.
基于VB.NET与Mapobject的宗地估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土地部门工作的需要及土地市场的发展要求,依据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土地估价规程》要求,参考估价师日常评估工作的程序,本文提出了在VB.NET开发环境中嵌入组件式GIS软件———Mapobject,研制宗地估价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现方法,并给出了一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程序。该系统的应用不但将大大提高宗地估价与地价信息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水平,也将促进组件式GIS技术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依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以山东省东营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探讨了运用GIS技术对用地的自然、社会属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方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取了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全氮、全磷、土壤盐分五个评价因子,各因子的适宜度的确定和各单元因素适宜性的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改良应用的合理化建议。将GIS引入到土地适宜性的空间评价中评价方法更科学,使评价结果能更好地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的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制定了"先筛选,后评价"的建设用地评价思路和工作流程。建立了可利用建设用地筛选模型;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综合利用GIS技术,开发建立了北京市土地资源和建设用地综合决策分析平台。研究发现只有保障了空间数据质量,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以增强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的可移植性为目的,研究基于XML的动态指标管理技术,并以ArcGIS为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系统主要由数据库管理、动态指标管理、适宜性评价与潜力分析、统计分析和人机接口5部分构成,具有数据输入与输出、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等功能,能够对各类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可依据建立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城镇土地定级估价的工作特点,研究基于GIS技术的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方法。在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现行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GIS支持下进行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以ArcCAD为支撑软件,进行了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软件的设计研制。用于自动完成定级估价因素/子分值计算。土地级别确定、基准地价测算及成果输入等,并以浙江城镇为例进行了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老挝沙湾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选择了地形、土壤、水利、区位和生态5类13项指标,建立了老挝沙湾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AHP)与GIS技术相结合,对老挝沙湾区农业用地、林业用地和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宜农用地占土地面积的30.16%,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较小的沙湾拿吉大平原以及湄公河沿岸;宜林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0.07%,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山区;宜建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62%,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湄公河沿岸,以及交通较发达地区;不适宜用地占总面积的2.32%,主要分布在甘蒙省西北部以及东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以为老挝沙湾拿吉省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持,同时为老挝今后的土地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蒋翌帆  邓钢  卢冬爱 《测绘科学》2011,36(1):155-157
选择高山峡谷较为明显的澜沧县为研究区域,根据适宜性理论基础,科学地选择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土地信息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库,对研究区域进行不同用地适宜性评价,将结果划分等级,衡量高山峡谷地区土地对农、林、牧及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