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台站地电场观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必须快速发现并消除干扰源,以保障观测数据的正常输出。2019年5月17日—6月4日,昌黎地震台地电场观测受不明原因干扰,观测数据产生畸变,与已知干扰类型数据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与常见干扰源所致数据变化形态特征不同;按照干扰数据变化特征,假设干扰源与观测台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布设简易的野外观测点,成功定位本次观测干扰源。最终确认,昌黎台地电场干扰由位于台站东南方向的铁件铸造厂变压器电缆漏电所致。此次干扰源排查,可为同类地电台站观测数据干扰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地电场矢量合成的计算方法初步确定干扰源方位,然后对该方向的工厂、学校等的用电设备进行详细排查,最终判定漏电设备,进行防漏电处理后,地电观测资料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邮地震台地电观测区2 km附近工厂漏电对地电场排查和测试分析,并对干扰机理及判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用理论计算得到干扰源大致位置后,利用架设临时观测点测试的方法,可测算相对准确的干扰源位置.  相似文献   

4.
以洛阳地震台地电数字化观测资料为基础,阐述了地电场数据测量原理及其在分析中的应用,并通过对地电暴、避雷装置和电极故障3个地电场数据异常案例研究分析,得出当出现故障时应该遵循“替换法”和“逐步逼近法”原则.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北省4个地电场台站的观测资料全面分析判断,总结地电场干扰变化的可能因素;对"十五"新建的两个地电台站受到的干扰做出分析、判断;并结合台站实际观测环境,解决干扰源,对提高观测资料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9~2021年的观测资料,通过查阅观测日志、干扰源调研等方法,对金银滩、门源、大武地电场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银滩地电场以地电阻率供电干扰及牧民抽水泵漏电干扰为主;门源地电场以太阳能板漏电干扰及降雨干扰为主;大武地电场的主要干扰因素为漏电干扰。针对以上干扰因素,分析认为金银滩地电场地电阻率供电干扰可以通过调整地电仪供电电流大小来抑制,牧民抽水泵漏电干扰应该改造线路;门源地电场的太阳能板漏电应该做绝缘处理,防降雨干扰应该从埋设电极出发;大武地电场的漏电干扰应该与当地牧民沟通,改造线路解决。  相似文献   

7.
介绍和分析了昌黎台地电场观测中常出现的一些干扰和典型变化形态以及分析排查过程,认为主要存在5种干扰变化:(1)雷电、降雨影响;(2)线路接触不良;(3)直流干扰;(4)电极极化;(5)观测系统(主机)故障.各种干扰源不同其变化形态也不同,可以从变化形态和变幅方面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8.
地电场观测中几种常见干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通州地震台、延庆地震台和昌平地震台2004年以来使用铅板电极观测的地电场资料,对观测中常见干扰及观测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资料变化主要有环境改变干扰、流散电流变化干扰、外空磁场环境变化干扰、观测系统本身变化(包括更换电极、更换避雷器等)。找出了典型干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电场观测对区域的观测环境变化以及细微电磁环境和观测系统的变化都有非常灵敏的反应。在使用地电场资料进行地震预测时,必须对各种干扰的因素进行仔细的排除。  相似文献   

9.
地电场观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利用榆树地震台2000年以来的地电场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雷电干扰、地电暴干扰、电极长期稳定性问题引起的数据漂移及数据传输错误等。  相似文献   

10.
吴子泉  张昭栋 《内陆地震》1994,8(2):127-133
根据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参考已推导出的线对地漏电的基本公式.给出了《地电观测技术规范》允许漏电电流最大值时的电阻率相对误差三维分布图及平面等值线图,并讨论了其分布特征;同时给出了不同位置ρs相对变化1.5%时的漏电电流三维分布图及平面等值线图;粗略地给出了外线路绝缘电阻的允许范围,为提高地电台站布设的经济效益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18年洛阳地震台观测技术保障系统升级改造,地电场观测系统短极距NS、NE测道数据出现大幅度阶跃变化,其中NS测道变化达-420 mV/km,NE测道变化达-290mV/km。通过走访调查地电场观测环境,巡检测试观测系统,并核实、分析观测技术保障系统,发现本次数据变化非地震地球物理异常,应为电源防雷插排漏电及机柜内接地线未明确分类所导致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选取应城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地电场日变化规律和数据干扰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应城地电场日变形态表现为两峰一谷,日变幅约15—30 mV/km;②应城地电测区环境不稳定,降水及高压直流输电干扰显著;③高压直流及雷电干扰会造成地电场观测数据曲线出现台阶变化,而雷电干扰数据表现为恒定值;电磁暴会引起观测数据曲线发生振荡变化,日变幅甚至可达正常幅度的10倍;降雨会导致观测数据出现突跳和漂移现象。研究结果有助于识别地电场数据干扰,剔除无效信息,更好地为湖北省地震监测服务。  相似文献   

13.
利用延庆地震台2004年地电场的观测资料,研究其变化情况,分析引起其变化的具体原因,结果表明:延庆地震台地电场的观测容易受到磁暴、雷雨等干扰,电极的极化影响最为严重,这些因素给地电场震前中短期异常的识别带来了困难,但是从短期来看,地电场观测精度较高,对场地的电磁变化反映比较灵敏。  相似文献   

14.
以南昌地震台2008年以来的地电场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观测数据质量的基础上,阐明影响地电场观测的主要干扰因素,并分析了造成观测资料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观测场地不平,6个电极所处的埋设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分析嘉山地震台自2007年运行以来的大地电场观测资料,并对数据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分析部分干扰引起的电场变化的曲线特征,给出不同影响因素导致的曲线异常变化情况,为大地电场干扰排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电场观测是地震电磁前兆观测方法之一,由于观测物理量的原因,所受到的干扰因素比较多。为了正确鉴别震前异常信息,对临汾中心地震台影响地电场观测数据的各种干扰因素做了详细的研究,并对典型干扰事件进行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收集整理大地电场观测的各类干扰及变化原因,通过详尽的调研和相关分析研究,提出其常规干扰变化的识别方法,以及为提高大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而采取的干扰抑制技术,并针对各类干扰源的机理,改进和完善现有的大地电场观测技术,提高资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电磁学科异常核实规范的操作流程,利用电磁学相关原理和方法,对安庆地震台地电阻率干扰异常事件进行核实调查,结合数据异常变化特征进行重点排查,查明干扰源排除干扰,以便数据恢复正常。观测数据异常核实是判别地震异常和干扰的重要手段,异常资料性质判定对地震形势的研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处理、分析榆树地震台自建台以来2 604天的地电场分钟值数据,结果表明;①该台地电场正常的日变化曲线形态呈现典型的"双峰单谷"变化;②地电场分钟值曲线峰谷极值时间与本地日出和日落时间吻合;③地电场观测记录的短周期信号(小于1 h)受观测环境的影响较小;④在中强地震前,能够捕捉到明显的异常信息,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