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北京市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MCU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了MCU在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中的优势,并阐述了MCU不同组会模式在地震应急指挥和日常会议中的应用。通过多点台站、区地震局和三方级联模式在地震演练和日常会议中的应用案例表明,MCU的建设在提高应急联动协调能力和满足日常会议需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未来使用云视频、MCU资源池等技术更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视频会议系统是各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云技术主要特征,研究了云视频技术在省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应用方法,在云南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中建立了云视频应用原型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技术测试,探讨了未来地震应急指挥云视频平台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Open Stack的开源标准体系,结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的云基础设施现状,设计两级云管理架构,以异构云管理平台作为综合管理平台,纳管区域云管理平台,以统一门户的方式对地震行业云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容器化部署异构云管理平台,初步实现对地震行业云计算资源的统一监控和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山西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建成近15年,覆盖全省11个市级地震部门和全部地震监测中心站,在地震应急、地震演练和召开各类会议中得到广泛应用。从2007年至今,该系统的发展经历初始阶段、规范发展阶段、成熟完善阶段和云视频阶段。本文主要阐述该系统的节点建设、组网模式、运行情况等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与总结得出如何用好视频会议系统,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应急体系架构为基础,开展了基于协同理念的地震烈度协同评估模式、协同工作方式以及方法支撑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设计1套基于地震行业专家资源协同工作的地震烈度快速评估模式,并实现了相应的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自2016年初部署试运行以来,在数次破坏性地震的震后应急应用中得到不断验证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地震部门视频会议系统的音、视频传输质量,增强地震应急服务保障能力,内蒙古地震局建设完成了以地震行业专网为平台,基于TCP/IP技术和H.323协议,采用星型网络结构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阐述了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和关键技术,提出了系统建设方案,为其他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震应急视频互联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剖析云南地震应急视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历程,从系统组成和运行原理角度分析了视频互联技术在阶段性发展过程对地震应急指挥工作产生的推动作用,以及在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工作中的实战效果。结果表明:分布式、虚拟化和多网互联技术符合未来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需求,发展云视频技术有助于提升地震应急科技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8.
"十五"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视频子系统是通过矩阵、多屏图像控制器进行传输和显示的,而新建成的上海市地震局防震减灾支撑系统视频子系统完全摒弃了这种视频传输和显示方式,而是使用比较先进的DVCS分布式图像控制系统。主要介绍上海市地震局这2种视频系统的结构,比较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局限性,提出更适合未来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地震行业视频系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数以其蕴含的丰富价值,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对大数据进行管理利用并构建大数据服务,是挖掘大数据价值的关键途径.本文从地震信息化工作即将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角度出发,以大数据(Big Data)、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前沿技术在地震监测及预警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各种技术对推动地震信息化产生的影响及应用方案,提出了包括地震物联网、地震云计算平台、一体化显示等内容,探讨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框架体系、应用模式等.针对当前地震数字化观测存在的监测数据传输和震后应急调度支撑不足的问题.研究将新型传感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地震监测区域,结合云计算技术提高地震大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应急调度能力,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架构为核心的地震大数据应急调度平台的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功能架构及技术实现.系统搭建于宁夏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上,该体系架构节约了传统海量大数据处理所需的昂贵基础设施投入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存储、管理与分析等技术,为快速构建大数据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实验结果表明,平台在数据传输及应急调度方面效率很高,平台体系架构得到初步应用,以期为地震应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地震时数据传输系统存在时延高、安全性较差及数据传输拥堵等问题,提出并设计基于Python的地震时大数据拥堵实时传输系统。系统硬件主要由视频转码模块、Python交互平台、数据流传输模块和系统维护模块几部分组成。利用解协议、解封装、解码、视频数据存储、编码、封装等实现视频转码;利用Python交互平台实现测点与地震数据监测中心之间的交互;结合CDMA传输方式与VPDN组网方式作为无线传输模块;由区域中心运维管理和通知下发等单元组成系统维护模块。系统软件分为收包与发包两种数据传输模式,以收包为主完成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响应速度快、延迟低,且安全性较为优越,解决了地震数据拥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全国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地震应急体系随着国家"十五"重大项目"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验收初步确立,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逐步完善,视频会议系统在地震应急响应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全国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功能以及在地震应急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本文对将来地震应急视频会议应用模式的流程化、规范化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急管理部多层级视频会议系统跨网段转发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应急管理部视频会议系统接入地震系统的基本情况,结合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应用现状,分析多层级跨网视频会议系统的架构特点,着重分析跨网段"背靠背"转发优化技术方案在视频会议系统融合中的实现与应用,以期为类似的应用场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地震行业宣传被卷进“微”态势的潮流之中不仅仅是时代的需求,更是地震宣传行业全面性发展的迫切要求。地震宣传微视频作为一种地震行业宣传新兴模式,以其“短而精”的表现内容、更具趣味性的表达及互动性的传播方式,带给受众前所未有的关于地震宣传的感官新体验。但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与不足。本文针对地震宣传微视频在行业内的优势特点、发展局限等进行了阐述说明,并针对问题提出如何能够使其获得更好发展的几点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传统基于数据融合的地震预警网络系统在对地震进行预警时,需要分析大量的地震数据,存在地震预警偏差高和动态监测性能差的弊端,因此本论述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地震预警网络系统,采用SaaS技术设计系统总体架构,通过核心是STM32F103RET6单片机的地震监测传感器模块,采集地震波信息。系统采用多地区地震数据并发过滤接收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接收和处理。系统实现过程中设计了系统的软件架构,基于Web页面的地震震波仿真显示模型,用浏览器中的High Chart JS软件模拟显示地震波形,给出了系统软件进行地震事件触发检测管理线程流程以及系统台站误触发判断实现流程。实验结果说明,所设计系统能够准确的对地震发生作出预警,动态监测性能强。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九寨沟7.0级、精河6.6级地震应急不同时期的指挥部视频会议应用特点,分析了出现的画面声音卡顿、控制失步等问题。结合测试实验结果,探讨了影响视频会议质量的原因。为进一步加强震后应急视频会议保障服务能力,提出了建立视频会议服务质量标准、规范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标准和丰富震后通讯手段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叶佳宁  何霆 《华南地震》2014,(2):115-119
地震的科普知识是公众关心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向公众普及地震科普知识,利用流媒体技术设计了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地震科普视频点播系统。主要介绍了地震科普视频点播系统的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以及在地震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决策支持不到位、灾情服务缺位等问题,探讨了地震应急信息汇聚与发布平台的设计与构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汇聚破裂过程、快速评估、辅助决策等各类地震应急产出,实现了各类地震应急信息的自动汇集、全流程模型计算、综合展示等功能,在地震灾情决策支持及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视频会议系统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将地震现场的图像与声音实时地传输到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采用了一套点对点的视频会议系统。地震现场配备一台卫星终端,并在电脑上加装了视频采集压缩卡和Picture Tel公司的视频会议系统卡,即组成一套简易便携可靠性高的现场图像传输系统。卫星终端提供64kbps的高速卫星通道,使用MPEG1压缩格式,配合数字摄像机将现场的震情、灾情与社情传输到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为政府做出切实有效的应急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