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通过研究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与规范,并以四个旗县为试点,选取土地、耕地、草地、水、森林五类自然资源要素建立空间数据库,为自然资源监测评价、管理、统一确权登记提供数据支撑,为自然资源空间数据整合与数据库建设提供标准与参考,为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还可应用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等。  相似文献   

2.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决定,国内外尚未见编制先例。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以黑河中游张掖市为研究区,从水量、水质、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5个方面选取18个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核算期初2010年的水资源价格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2010-2014年的水资源资产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结果表明:(1)核算期初2010年张掖市的水资源资产实物存量为1.288亿m3,核算期末2014年为5.157亿m3,2010-2014年水资源资产实物流量变化为3.869亿m3。(2)张掖市水资源资产价格为2.68元·m-3,为实物型账户价值化转化提供数据支撑。(3)核算期初2010年水资源资产价值为2.731亿元,核算期末2014年水资源资产价值为10.933亿元,张掖市2010-2014年水资源资产价值变化量累计为8.2亿元,但考虑到水资源年度间的变化,可以认为5年间张掖市水资源资产价值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3.
3S技术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和经济与社会价值,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宝库与生存环境。湿地研究已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国际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3S技术的发展为湿地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论述了3S技术在湿地资源调查、湿地动态变化监测、湿地景观变化分析、湿地制图、湿地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概况;在此基础上概要论述了3S技术在湿地研究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论述了3S技术在湿地研究应用中的发展前景。提出应加大3S技术集成的深度,加强3S技术在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环境效益、湿地边界确定及湿地资源管理等研究中的应用,把对湿地资源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到研究湿地空间的规划和决策层面上,为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4.
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自然资源的保护、切实维护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的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贵州省是我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文献研究法获取了贵州省已开展的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的材料与数据,系统分析和梳理了贵州省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贵州省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如: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产权主体不明确、产权归属不清晰、收益制度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根据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维护贵州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的对策与建议,具体包括:建立清查统计制度,完成全面清查工作;构建评估核算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委托代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清单和代理制度;健全收益管理制度,规范资产收益管理;完善资产配置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期为贵州省加强和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常见的几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对自然资源调查方式和当前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不同自然资源的资产评估进行了分析,基于遥感影像对林、草、水、土地等监测方法进行了讨论,讨论了自然资源资产与生态资产之间的关系,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生态资产定量评估的技术体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生态资产是生态系统生物资源直接价值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总和,干旱区支撑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对生态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是将其纳入社会与市场经济体系、引起社会对生态环境建设高度重视的必要条件。本文在评述了国内外有关生态资产评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应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对生态资产价值评估的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干旱区生态资产测量的特征,建立了基于遥感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同时提出了基于定量遥感的生态资产测量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现过程,为全面开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生态资产遥感定量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生态系统服务经济价值的定量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是建立生态资产定量评估体系的基础,是干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3S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地面Landsat TM数据、中巴卫星数据、气象数据和MODIS数据,以及地表覆盖类型和野外测定观测数据等生态参数,在传统生态学生态资产单位面积价值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遥感定量测量的生态资产价值评估模型,以2003年的昌吉州为例,对生态资产的价值进行了评估,并编制了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图,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昌吉州生态系统2003年的生态资产总价值为177893亿元人民币,生态资产的分布具有从高山向平原、从绿洲向荒漠逐渐减少的趋势,具有和干旱区植被地带性分布一致的特征。测量结果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干旱区生态资产及其空间分布的现实情况,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该文根据河北省自然资源特征、生态环境现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该区生态区划的原则、指标因子体系,利用3S技术,综合专家集成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经济结构、经济活动强度、土地利用类型、生态功能等主因子数据进行叠加与分析,将河北省分为8个生态环境区、15个生态环境亚区、24个生态环境小区。  相似文献   

9.
3S技术在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林业上最具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通过分析3S技术及其特、松材线虫病的起源及其危害情况,综述3S技术在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提出利用中低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在时间序列上的累计环境变化响应,结合GIS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来监测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新方法,讨论了3S技术应用于松材线虫病监测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空间大数据在政务服务方面的应用是近年大数据战略的重要方向,本研究以福建省为例,在分析福建省自然资源空间大数据的建设现状基础上,分析了自然资源空间大数据对自然资源管理的支撑作用及当前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自然资源大数据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对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3S技术在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3S技术可快速、准确、实时地获取、处理空间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该文从野生动物生境格局、生境破碎化、生境因子特性、生境分析模型建立、生境评价和生境恢复建设等方面,综合评述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3S的应用问题,并提出野生动物生境研究将朝着3S技术集成、GIS与数学模型结合、数据可视化模拟、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发展我国经济、保持地理环境质量和水平,需要发挥出专业地理国情普查人员能力,对地理国情信息资料等进行有效性收集、整合,对重要国情要素数据信息进行更新,最终通过对专业化技术进行应用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而3S技术是一种重要应用技术类型。  相似文献   

13.
3S技术在建设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3S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建设行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调查研究,对3S技术在建设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做出了深入的分析,针对目前3S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在现实中的“八点不同”,依据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实践得出两项工作在技术标准、数据基础和作业方法中的“四个衔接”。在技术及成果中实现协同与统一,进而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科学建立自然资源分类、与用益物权进行区分和成果数据互通共享四方面为工作的实施提出具体建议,合力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与全国国土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采用3S技术进行遥感调查的野外核查,与传统的核查方式相比,不仅提高了数据获取精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实验,探索应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野外核查的工作流程,建立起野外景观数据库和地面标志数据库,为今后的福建省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3S技术进行遥感调查的野外核查,与传统的核查方式相比,不仅提高了数据获取精度,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实验,探索应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野外核查的工作流程,建立起野外数据库和地面标志数据库,为今后的福建省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航空摄影技术是影像数据获取的主要手段之一,可用于3D产品的生产。本文利用航空摄影技术获取呼伦湖流域真彩色影像数据,并用于生产1∶10000比例尺3D产品,通过影像解译实现了对呼伦湖流域自然资源地表信息的监测,是呼伦湖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数据来源,为自治区生态环境变化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采用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对1990-2013年皖江示范区46个地区的生态资产进行了测算,并分析其生态资产的分布、组成、变化模式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皖江示范区生态资产分布非常不平衡,中部比其他地区生态资产高,且在1990-2013年期间先下降再升高;2)生态资产总量增长了3.05%,总体变化不大,退化和增加的面积比例较小;3)草地和水域的生态资产分别下降11.19%和0.66%,尤其是耕地下降了15.54%,但是林地增加了6.42%;4)在生态资产的变化格局中,合肥的人均资产减少幅度最大;5)影响皖江示范区生态资产时空变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景观格局、人口和气候因素是生态资产格局时空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市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东川区泥石流的成因、泥石流灾害信息源、各类数据的表达方式及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等,对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3S技术,在ARCVIEW的AVENUE开发语言支持下,集成各类数据,建立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最后讨论了该系统在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及灾害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国内外有关生态资产评估研究的基础上,应用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天山北坡的生态资产进行了评估,通过模型计算出1990、1995、2003、2008年研究区的生态资产量,分析了天山北坡生态资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90-2003年期间生态资产总量上升了20.7%;2008年生态资产总量比1990年上升了24%,生态资产分布的区域性差异较大,西部的发展速度大于东部,由南向北递减,与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影响天山北坡生态资产发展的因素是气候因子和人类的干预,气候的变暖更促进了植被的生长,提高了生态资产单位面积的价值,国家推行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虽保护和发展了生态资产,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大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利益索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