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未熟-低熟油在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广泛分布,并具有饱和烃含量较低、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较高的特征.在分析泌阳凹陷未熟-低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精细油源对比,并研究了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泌阳凹陷未熟-低熟油成熟度参数:C29ααα20S/(S R)峰面积比值为0.10~0.33,C29ββ/(αα ββ)峰面积比值为0.11~0.28,Ts/(Ts Tm)峰面积比值均不大干0.34,具有未熟一低熟油成熟度低的特征.利用伽马蜡烷/C30藿烷峰面积比值和三环萜烷/(C29 C30)藿烷峰面积比值两项指标将泌阳凹陷未熟-低熟油划分为A、B和C型.A型具有伽马蜡烷/C30藿烷峰面积比值和三环萜烷/(C29 C30)藿烷峰面积比值都较低的"两低"特征,母源主要为核三段上部泥质烃源岩;B型具有伽马蜡烷/C30霍垸峰面积比值和三环萜烷/(C29 C30)藿烷峰面积比值均较高的"两高"特征,与核三段下部泥质烃源岩具有很好的亲缘关系;C型具有伽马蜡烷/C30藿烷峰面积比值高,但三环萜烷/(C29 C30)藿烷峰面积比值低的"一高一低"特征,源岩为核二段白云岩.研究表明泌阳凹陷核三段和核二段未熟-低熟烃源岩高可溶有机质含量和有利的生储组合关系是研究区未熟-低熟油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屈晓艳  杨明慧  罗晓华  丁超  周多  龚婷  杨光 《现代地质》2013,27(5):1023-1032
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分析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控藏作用。研究表明:赛汉塔拉凹陷断裂十分发育,不同级别的断裂构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断裂可划分为4个级别,其中一级断层控制赛汉塔拉凹陷的构造格局,二级断层控制二级构造带,三级断层控制局部构造,四级断层强化局部构造的变形。断裂的活动期次可划分为5期:侏罗系断陷期、阿尔善组初始断陷期、腾一段强烈断陷期、腾二段断拗转换期和赛汉组断陷萎缩期。赛汉塔拉凹陷总体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内部发育5个一级构造单元、4个二级构造带和多种多样的局部构造。断层控制生储盖的发育及其配置关系,并提供油气聚集空间。长期活动的断裂是赛汉塔拉凹陷主要的油源断层。受构造带控制,赛汉塔拉凹陷油气主要聚集在中央断裂带和东部洼槽带。  相似文献   

3.
二连盆地基底石炭系碳酸盐岩油藏的发现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赛汉塔拉凹陷赛51井首次发现了基底石炭系碳酸盐岩油藏,酸压试油获得日产油226m3。这是二连盆地自1979年大规模石油勘探以来获得的最高产量,也是在中国东部地区石炭系碳酸盐岩中的首次发现,为中国东部开辟了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新领域。赛51油藏位于赛汉塔拉凹陷缓坡一侧的扎布断阶带上,紧邻主生油洼槽,具有不整合面与断层两种供油方式,油气源充足;同时,有利的背斜圈闭形态、孔缝洞十分发育的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良好的以致密火山岩为主的盖层条件等,是该油藏形成并高产富集的关键因素。赛51油藏的发现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地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二连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产煤炭、石油、铀资源的能源矿产基地之一.综合以往资料可知,二连盆地煤和铀矿均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赛汉塔拉组,但受盆地构造演化的制约,煤矿在盆地东部地区较为发育,在盆地中西部规模变小、厚度减薄;而铀矿的分布规律则相反.为进一步了解构造-沉积演化对煤、铀成矿过程和赋矿机理的约束,选取马尼特坳陷南缘恩格日音地区赛汉塔拉组下段砂岩开展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研究,探索其物源变化规律;同时对比分析马尼特坳陷东段和西段地震剖面,约束关键构造时限.结果显示:(1)马尼特坳陷南缘赛汉塔拉组下段下亚段物源以坳陷北缘的巴音宝力格隆起为主,而下段上亚段物源以坳陷南缘的苏尼特隆起为主,指示苏尼特隆起在早赛汉塔拉期晚期发生较强烈隆升;(2)马尼特坳陷南缘赛汉塔拉中期,沉积水体较浅,不利于煤的沉积;(3)苏尼特隆起构造隆升可能为坳陷南缘赛汉塔拉组下段铀成矿提供条件.这对了解二连盆地煤、铀的空间配置,预测马尼特坳陷、乌兰察布坳陷南缘新区新层位铀成矿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卢政环  甘华军  时阳  陈善斌  王华  马庆林 《地球科学》2016,41(11):1909-1920
福山凹陷是北部湾盆地的重要含油气单元,是一个“小而肥”的富生烃凹陷.充分利用烃源岩和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测试数据,针对凹陷内研究较少的西部地区的原油进行地化特征分析,进而研究该区油气藏的油源.研究结果显示凹陷西部原油主要为轻质油,族组分以高饱和烃和芳烃含量、低非烃+沥青质含量为特点.凹陷西部的原油生油母质为陆源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的混合来源,为陆相湖盆混合型母质特征,不同区块不同层段原油的生油母质具有一定的差别.研究区生油母质沉积环境为偏淡水氧化沉积环境的湖沼相,结合原油成熟度,可将研究区原油划分为3类:(1) 美台-红光流三上段原油,具有“中等成熟度,低奥利烷含量”特征;(2) 永安流一上段原油,具有“高成熟度,高奥利烷含量”特征;(3) 朝阳流一上段原油,具有“低成熟度,中等奥利烷含量”特征.进一步油源对比结果显示,美台-红光地区流三段原油来自流三段和流二下段烃源岩,而永安地区的流一段烃源岩为永安地区的原油提供油源.   相似文献   

6.
乌兰花凹陷是近年来在二连盆地南部新发现的富油凹陷,但南北两个洼槽探明的油气资源差异明显。为了准确评价乌兰花凹陷的油气资源潜力,系统地分析了乌兰花凹陷烃源灶特征,讨论了烃源灶与油藏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乌兰花凹陷阿尔善组至腾一上段发育C、D/E和F相源岩,受构造-层序演化的影响,南北洼槽倾油型(C相)源岩发育层段存在明显差异,南洼槽C相源岩主要发育在阿尔善组,腾一上段和下段以D/E相源岩为主,而北洼槽阿尔善组至腾一上段均发育C相源岩。多口探井热史标定结果表明,乌兰花凹陷烃源岩成熟门限在2000 m左右,南洼槽仅阿尔善组烃源岩进入成熟阶段,阿尔善组C相源岩排油强度为0.5~7.9MMT/km2,为凹陷的主力烃源岩,而北洼槽阿尔善组C相烃源岩主要发育在阿尔善组上段,成熟度较低,最大值仅为0.78%Ro,烃源灶排烃强度小于0.2 MMT/km2,不能形成规模性的油藏。乌兰花凹陷探明的原油均在南洼槽,且集中在烃源灶周围,表现为近源聚集。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青东凹陷低熟油生烃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东凹陷勘探程度低,油气资源潜力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开展凹陷内低熟油成因机理的研究有利于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并指导油气勘探工作。原油的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低熟油主要分布于凹陷边缘的沙四上亚段储层中。油源对比显示低熟油主要来自凹陷内沙四上亚段低熟烃源岩。研究区沙四段烃源岩具备形成低熟油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沙四段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I)和腐泥-腐殖型(II1)为主;泥页岩与蒸发岩共生的咸化还原环境因富含高矿化度地层水而有助于有机质早期转化生烃;烃源岩中的可溶有机质经过低温化学反应、细菌活动、生物催化作用等可形成低熟油。该研究对青东凹陷油气勘探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寻找低熟油气藏是研究区未来重要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孤南洼陷低熟油成藏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建渝  田波等 《地球科学》2002,27(4):435-440
孤南洼陷具有丰富的低熟油资源,低熟油中的生物标志物以高伽玛蜡烷含量,植烷优势,低成熟度为特征。下第三系沙一段是低熟油的源岩,其岩性为富含藻类有机质的油页岩,油泥岩,低熟油在平面上环生烃洼陷分布,剖面上层位集中在沙二-沙一段,断层控制了低熟油的运移距离和聚集层位,低熟油的成藏模式有3种,即自源侧向运移聚集成藏,自源断层垂向运聚成茂混合运取成藏模式。孤南洼陷低熟油盆地内部以侧向运移,侧向充注入岩性-断块圈闭为主,形成单源油藏。在断藏带原油是以垂向运移及垂向充注断块圈闭为主,形成混源油藏。  相似文献   

9.
向湖盆中心和深层寻找油气勘探新领域已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二连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量达8亿吨,主要分布于各富油凹陷洼槽区,以非常规资源形式富存,页岩油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对富油凹陷洼槽区非常规油气地质特征、成藏富集机理和成藏模式开展研究,总结提升断陷小湖盆洼槽区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认识。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多个洼槽区发育互层型页岩油聚集,富集于洼槽区边缘,存在腾二期(120 Ma)未致密先成藏和赛汉期(105 Ma)边致密边成藏(先致密后成藏)两期成藏过程;高充注动力富集区,砂体规模控制页岩油富集程度,低充注动力洼槽区内甜点储层发育及规模控制页岩油富集程度;二连盆地夹层型页岩油存在两种富集机理,即“储层主控”和“生烃主控”。据此,构建了二连盆地斜坡带-洼槽区“常非共存、有序分布、满洼汇聚、差异富集”的全油藏系列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坚定了深入湖盆内部寻找烃源灶边缘互层型页岩油及烃源灶内夹层型页岩油的勘探信心。  相似文献   

10.
未熟—低熟油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存在多种未熟-低熟油成烃机理的说法,但现有未熟-低熟油生烃模式能否用于指导勘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富类脂可溶有机质生烃被认为是未熟-低熟油生烃模式之一,但依据舀烷(特别是甲藻舀烷)的分布特征,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南斜坡沙四段富藻类未熟-低熟页岩与八面河油田的原油几乎没有可比性,充分说明低演化阶段的藻类类脂物并非该区原油的主要成烃母质。未熟-低熟油田总与邻近的有利生油凹陷相伴以及某些未熟-低熟油的混合成熟度性质,暗示未熟-低熟油区的成熟油贡献,该结论已为中国两个典型未熟-低熟油田即东营凹陷八面河油田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最近研究结果所证实。现有资源量计算方法不太适用于未熟-低熟油,这可能导致了部分油田未熟-低熟资源量计算结果偏高。生物标志物标样定量技术是识别原油未熟-低熟性及油源追踪的有效途径,在油气勘探过程中还应加强地化与地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根据Leco(莱科)、岩石热解、GC(气相色谱)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开展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团鱼山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油页岩的生烃潜力、有机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及成矿差异。结果表明:石门沟组页岩段共发育3层油页岩(自下而上分别为油1、油2和油3),油页岩w(TOC)较高,平均值为8.16%,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1型,整体生烃潜力较好,且油1、油2的生烃潜力高于油3;样品中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芳香烃化合物,其中,正构烷烃呈单峰式分布,主峰碳数为nC23或nC27,Pr/Ph值为0.20~1.08,油1、油2的C27/C29值、芳基类异戊二烯烃、藿烷和藿烯质量分数明显比油3高,揭示油1、油2形成于强还原条件,有机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油3形成于弱还原-还原条件,有机母质来源具有陆源高等植物与低等水生生物双重生源特征。结合油页岩特征的差异及古湖泊条件,说明较深的湖水并不是形成优质油页岩的必要条件,藻类、细菌等提供优质有机质的生物输入以及底层水的强还原条件更有利于优质油页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乌兰花凹陷是二连盆地南部新发现的富油凹陷,对乌兰花凹陷原油物理性质和地球化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揭示其特征及来源。原油物理性质显示,乌兰花凹陷原油比重(API gravity)介于20.2°~40.0°之间,主体为正常原油。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表明,不同构造带之间原油特征存在差异,可以划分为两类原油。一类以土牧尔构造带原油为主,具有低姥值比(Pr/Ph)和C21/C23三环萜烷,相对较高的伽马蜡烷/C31藿烷和规则甾烷/C30藿烷的特征,原油主要为烃源岩在成熟阶段早期的产物,主要以藻类来源为主。另一类原油包括赛乌苏和红井构造带原油,具有高姥值比(Pr/Ph)和C21/C23三环萜烷,相对较低的伽马蜡烷/C31藿烷和规则甾烷/C30藿烷,主要为陆源有机质和藻类有机质混合来源,原油具有更高的成熟度。原油碳同位素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表明这两类原油应是一套烃源岩在不同成熟阶段的产物,原油主要来源于南洼槽阿尔善组烃源岩。阿尔善组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和成熟度导致了两类原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针对茂名盆地油页岩成矿机理问题,利用茂名盆地羊角含矿区始新统油柑窝组油页岩莱科(Leco)、热解、含油率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分析,研究了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油页岩有机质来源与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油柑窝组油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含油率平均为5.98%,属品质中等偏好型;碳优势指数(ICP)值(3.73~4.37)、奇偶优势(OEP)值(7.59~9.57)、较小甾烷C29ααα20S/(20S+20R)、较低Ts/(Ts+Tm)以及最高热解峰温(Tmax)值(428.00~434.00℃)均指示油柑窝组油页岩热演化处于未成熟阶段。正构烷烃气相色谱(GC)图显示为单峰式,主碳峰为C27;∑C21-/∑C22+与∑C21+22/∑C28+29均呈现低值,ICP与OEP呈现高值,高碳数藿烷系列含量丰富,三环萜烷含量较低,未检测出奥利烷和羽扇烷等非藿类化合物,综合C27-C28-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特征,确定油柑窝组油页岩有机质来源主要为湖相藻类体以及细菌、浮游生物与陆生植物混合来源。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全硫质量分数(TOC/S)值(41.14~170.08)、姥鲛烷/植烷(Pr/Ph)值(0.82~1.30)以及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0.06~1.10)指示油页岩沉积时水体为淡水、还原环境。在亚热带—温带温暖-湿润气候背景下,藻类等水生生物勃发引起的高湖泊生产力和淡水、还原环境是茂名盆地油柑窝组油页岩成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油页岩属中一差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Ⅱ.型为辅,处于低成熟一成熟阶段.生物标记化合物都含有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型烷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正构烷烃呈前高后低的单峰型分布,nC23、nC27为主峰碳,重烃组份占绝对优势,OEP值为1.02~6.63,具有明显的奇碳数优势.Pr/Ph比值为0.13~1.37,多数小于0.6,具植烷优势,伽马蜡烷含量较高,油页岩沉积环境为咸化还原环境且盐度较高.萜烷丰度顺序为五环三萜烷>三环萜烷,三环萜烷中C20、C21和C23,丰度相对较高,且C20、C21和C23多呈倒“V”形分布,C23相对富集.甾类化合物主要成份为规则甾烷C27、C28和C29,ααα20RC27、C28和C29甾烷多数呈几乎对称的“V”形分布,C29 >C28 >C27.甾萜烷分布特征反映其原始有机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又有一定比例的陆生高等植物混合输入.  相似文献   

15.
杨易卓  黄志龙  赵珍  唐友军 《地球科学》2022,47(5):1834-1848
羌塘盆地是一个大型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盆地内发育多套烃源岩,并发现多处古油藏和油气显示,确定古油藏油源对油气勘探至关重要.为明确古油藏油源,对古油藏和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表明古油藏可分为2类:Ⅰ类古油藏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C24四环萜烷丰度较高,三环萜烷丰度低,C29规则甾烷占有一定优势,C29藿烷含量较高,体现出以陆源有机质贡献为主的特征.Ⅱ类古油藏整体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以C23三环萜烷为主峰,低丰度C24四环萜烷,C27规则甾烷占优势,表明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油源对比表明,两类古油藏来源于不同的烃源岩,Ⅰ类油藏来自于上三叠统扎那组烃源岩,Ⅱ类油藏主要为下侏罗统曲色组烃源岩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二段湖相烃源岩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其中检测到甲藻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以及丰富的4-甲基甾烷等重要分子化石。通过对北部湾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流二段烃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研究了富有机质页岩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盐度,并进行甾类生物标志物对比,探讨了甲藻甾烷,三芳甲藻甾烷和C30-4-甲基甾烷分布特征及其与沟鞭藻的成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流二段底部富有机质页岩中的C30-4-甲基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丰度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弱还原的淡水—微咸水沉积条件可能不适宜甲藻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的形成,而可以形成高丰度的C30-4-甲基甾烷。油页岩中高丰度的C30-4-甲基甾烷与其较高的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赛汉塔拉凹陷是二连盆地主要的油气富集凹陷之一,面积2300 km2〖KG-*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8万吨。论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根据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在下白垩统中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以此将该套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个体系域,建立了赛汉塔拉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层序内部沉积体系及其演化的研究,对层序格架内的烃源岩条件、储集层条件等成藏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3套生储盖组合。综合分析表明,阿尔善组中下部、腾一段中部的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砂体,垂向上与烃源岩直接连通,可形成有效的生储盖组合,在凹陷生油中心附近易形成有效的岩性圈闭,成为凹陷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是下一步的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滨北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林西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中(C20+C21)/(C23+C24)三环萜烷为0.12~0.86,平均为0.50,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为0.41~0.72,平均为0.54,具有典型湖相烃源岩特征;Pr/Ph主要介于0.16~0.71之间,平均为0.32,指示沉积环境为强还原-还原环境;伽马蜡烷/C30藿烷为0.09~0.35,平均为0.21,反映烃源岩为半咸水的沉积环境;Pr/nC17与Ph/nC18的关系、C27-C28-C29甾烷的相互关系均反映有机质为高等植物和细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的混合来源;Ts/Tm为0.18~1.03,平均为0.86,C31αβ22S/(22S+22R)比值为0.53~0.62,平均为0.58,均指示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综合认为林西组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的还原-强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为混合来源,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林西组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9.
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滨北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烃源岩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热演化程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林西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中(C20+C21)/(C23+C24)三环萜烷为0.12~0.86,平均为0.50,C24四环萜烷/C26三环萜烷为0.41~0.72,平均为0.54,具有典型湖相烃源岩特征;Pr/Ph主要介于0.16~0.71之间,平均为0.32,指示沉积环境为强还原-还原环境;伽马蜡烷/C30藿烷为0.09~0.35,平均为0.21,反映烃源岩为半咸水的沉积环境;Pr/nC17与Ph/nC18的关系、C27-C28-C29甾烷的相互关系均反映有机质为高等植物和细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的混合来源;Ts/Tm为0.18~1.03,平均为0.86,C31αβ22S/(22S+22R)比值为0.53~0.62,平均为0.58,均指示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综合认为林西组烃源岩形成于半咸水的还原-强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为混合来源,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林西组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四方台组33个砂岩样品的酸解烃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地区铀矿化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烃类流体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酸解烃中气体组成特征参数C1/ΣC、C1/C2+、C2/iC4、C2/C3、iC4/nC4、iC5/nC5特征表明,四方台组底部砂岩中烃类气体为有机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